HCNE05+路由器基本原理
- 格式:pdf
- 大小:562.05 KB
- 文档页数:39
无线路由器的原理及基本配置无线路由器的原理及基本配置一:介绍无线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无线路由器的定义无线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局域网中的数据包转发到目标设备或互联网上。
它可以通过无线信号将数据包发送给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各个终端设备。
1.2 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无线路由器通过将网络数据包从源设备接收并转发到目标设备来实现网络通信。
它基于IP协议,使用MAC地址来标识设备,通过ARP协议建立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路由表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1.3 无线路由器的组成部分无线路由器一般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CPU、内存、无线模块、以太网接口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路由协议、安全功能等。
二:无线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1 连接设置首先,将无线路由器通过网线连接到电脑,然后打开浏览器输入默认网址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
在管理界面中,进行基本的网络连接设置,包括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信息。
2.2 无线网络设置在无线网络设置中,设置无线网络的名称(SSID)、加密方式和密码等。
还可以设置无线频道,选择合适的频道可以减少无线干扰,提升无线网络的性能。
2.3 DHCP设置通过设置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可以实现自动分配IP 地址给局域网中的设备。
在DHCP设置中,可以配置IP地址的起始范围、租约时间和网关等信息。
2.4 安全设置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无线路由器提供了一些安全设置选项,如MAC地址过滤、访问控制列表和端口转发等。
通过这些设置,可以限制无线网络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
2.5 高级功能设置无线路由器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设置,如端口映射、虚拟服务器和DDNS(动态域名系统)等。
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远程访问、搭建服务器等需求。
三:附件说明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无线路由器的用户手册、快速设置指南和其他相关文档。
这些附件提供了更详细的操作说明和配置示例,供用户参考使用。
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路由器原理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转发数据包。
它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递数据,使得数据能够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下面将详细说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 路由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径。
路由表中包含了网络地址和相应的下一跳地址。
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找路由表,找到与目的地址匹配的网络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下一跳地址。
2. IP地址路由器使用IP地址来识别网络和主机。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路由器通过比较目的地址的网络部分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径。
3. 数据包转发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并根据路由表确定下一跳路径。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发送到另一个接口,并使用数据链路层协议(如以太网)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
4.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来交换路由信息,并更新路由表。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包括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这些协议通过交换路由更新消息来确定最佳的路径,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
5. NAT(网络地址转换)路由器还可以使用NAT来转换私有IP地址和公共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这样可以使得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6. 防火墙功能许多路由器还具有防火墙功能,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网络攻击。
防火墙可以过滤和阻止不安全的数据包,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7. QoS(服务质量)路由器还可以使用QoS来管理网络流量,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QoS可以根据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流量类型来分配带宽,确保关键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路由器是一种关键的网络设备,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转发数据包。
第五章路由器基础及原理.1培训目标本章讨论路由器基础及工作原理,包括路由器工作原理、路由器特性分析及路由器新技术的发展。
.2路由器工作原理.2.1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构成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它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为不同的网络之间报文寻径并存储转发。
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协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只有理解网络层协议才能与网络层通讯。
至少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异种子网互联。
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实现速率匹配与路由寻径。
一组路由协议:包括域内路由协议、域间路由协议。
.2.2路由器的作用异种网络互连:主要是具有异种子网协议的网络互连。
子网协议转换:不同子网间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间协议转换。
路由(寻径):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
速率适配:不同接口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缓存及流控协议适配。
隔离网络:防止广播风暴,网络安全(防火墙)。
报文分片与重组:接口的 MTU 不同,超过接口的 MTU 的报文会被分片,到达目的地的报文会被重组。
备份、流量流控:主备线路的切换及复杂的流量控制。
.2.3路由器工作原理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报文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从相应端口发送。
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
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
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
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
若找不到路由,报文丢弃。
路由器工作原理(续一)子网寻径及路由标准的寻径表表目是一个二维组(信宿网络地址,下一驿站地址),其中不携带子网信息,不能满足子网寻径。
引入子网编址以后,子网寻径表的每一表目中加入子网模,于是子网寻径表表目变为三维组:子网模、信宿网络地址、下一驿站地址。
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一、引言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
它能够根据目的地的IP地址,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标地址。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路由器的组成部份、数据包的转发过程以及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等。
二、路由器的组成部份1.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路由器的整体控制和管理。
2. 存储器:包括RAM和ROM,用于存储路由器的操作系统、路由表和缓存等数据。
3. 接口卡:用于连接路由器与其他网络设备,如交换机、电脑等。
4. 路由引擎:根据路由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5. 路由表:存储着网络间的路由信息,包括目的网络的IP地址和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等。
三、数据包的转发过程1. 数据包的接收: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
2. 查找路由表:路由器会根据目的IP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与之匹配的路由信息。
3. 路由选择: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路由器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
4. 数据包的转发: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选择的下一跳路由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
四、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1. 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表的路由信息,适合于网络拓扑结构稳定的情况。
2. 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每一个路由器根据自己到目的网络的距离,通过交换距离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每一个路由器都会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给其他路由器,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更新路由表。
五、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 转发引擎工作原理: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转发引擎会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匹配的路由信息,并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的原理及基本配置无线路由器的原理及基本配置一、引言无线路由器是一种能够将互联网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给其他设备的网络设备,本文将介绍无线路由器的原理、基本配置和使用方法。
二、无线路由器的原理⒈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⑴无线信号发射与接收原理无线路由器通过天线将收到的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送给周围的设备,同时也能接收周围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网络信号传输给互联网。
⑵数据分发原理无线路由器根据设定的规则,将互联网上的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设备,实现网络中数据的分发与共享。
⒉无线路由器的组成部分⑴芯片组无线路由器的核心部分,包括网络处理器和外围电路,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
⑵天线负责将射频信号发送和接收。
⑶存储器存储无线路由器的固件和配置信息。
⑷无线网卡负责将无线信号转换为电脑可以识别的信号。
⑸有线接口提供有线网络连接。
三、无线路由器的基本配置⒈连接无线路由器⑴将无线路由器插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⑵使用网线将无线路由器与宽带调制解调器连接。
⑶打开电脑或移动设备的无线功能,搜索并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无线网络名称(SSID)。
⒉登录无线路由器管理界面⑴打开浏览器,输入无线路由器默认的管理地址。
⑵输入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无线路由器管理界面。
⒊配置无线路由器的基本参数⑴修改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密码为了增强网络安全性,应修改无线网络名称和密码,并将密码设置为足够复杂。
⑵设置无线频段和信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无线频段和信道,以避免干扰和提高无线网络性能。
⑶启用无线加密在无线路由器中启用WPA2或WPA3的无线加密方式,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⑷设定MAC过滤如果需要限制特定设备的访问权限,可以通过设定MAC 过滤来实现。
⒋设置端口映射⑴根据需要,设置端口映射来实现对特定端口的转发。
⑵确保相关应用程序或服务可以正常访问。
⒌进行其他高级配置根据个人需求和网络环境,进行其他高级配置,如QoS设置、IP地址分配和访客网络等。
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一、引言路由器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在互联网通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说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功能、数据传输过程、路由选择算法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相关内容。
二、基本功能1.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它会根据目标地址决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个接口,从而使数据包能够到达目标网络。
2. 路由选择: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以确保数据包能够快速、可靠地到达目标网络。
常用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
3. 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器可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将内部私有网络的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从而使内部网络能够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三、数据传输过程1. 数据包的接收: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通过物理接口接收数据包,并将其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处理。
2. 数据包的解封装:路由器会解封装数据包的各个层次的头部信息,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等。
解封装后,路由器可以获取到目标地址等关键信息。
3. 路由选择:根据目标地址,路由器会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会考虑到网络拓扑、链路负载等因素,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
4. 数据包的转发: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这通常涉及到数据包的重新封装和转发表的查询操作。
转发表中存储了目标网络的地址和对应的输出接口。
5. 数据包的传输:经过一系列的转发,数据包最终到达目标网络,并被目标主机接收。
四、路由选择算法1.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距离向量表,其中包含了到达各个目标网络的距离信息。
路由器通过交换距离向量表来学习网络拓扑,并根据最小路径算法选择最佳路径。
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每个路由器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学习网络拓扑,然后利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最佳路径。
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引言概述:路由器是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管理和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路由器设备。
一、路由器的基本功能1.1 数据转发:路由器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1.2 路由选择: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来传输数据。
1.3 数据包过滤:路由器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检查,提高网络安全性。
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1 数据包处理: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首先会检查目的IP地址,然后根据路由表确定下一跳的路径。
2.2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会根据网络拓扑和动态路由协议更新路由表,确保数据包能够按最佳路径传输。
2.3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会根据目的IP地址和路由表信息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或者目的主机。
三、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算法3.1 距离矢量算法:路由器通过比较到达目的地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径。
3.2 链路状态算法:路由器通过采集网络拓扑信息和链路状态来选择最佳路径。
3.3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会周期性地更新路由表,以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四、路由器的网络层协议支持4.1 IP协议:路由器支持IP协议,用于在网络层传输数据包。
4.2 ICMP协议:路由器支持ICMP协议,用于网络诊断和错误报告。
4.3 ARP协议:路由器支持ARP协议,用于解析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五、路由器的性能优化5.1 负载均衡:路由器可以通过负载均衡算法来平衡流量,提高网络性能。
5.2 缓存优化:路由器可以通过缓存技术来加速数据包的转发和处理。
5.3 安全加固:路由器需要及时更新固件和配置安全策略,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结论:路由器作为网络设备的核心之一,承担着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的重要任务。
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管理员和工程师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优化网络。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配置指南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路由器已经成为家庭和办公场所必备的网络设备。
本文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路由器。
一、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一种将数据传输到不同网络之间的设备。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多个网络的数据进行转发。
下面是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 数据传输:当用户发送数据时,数据首先经过用户的计算机,然后通过网线或无线信号发送给路由器。
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判断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将数据传输到合适的目标网络。
2. IP地址:路由器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网络和设备。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用于在网络中识别和定位设备。
通过查找目标IP地址,路由器可以将数据传输到正确的目标网络。
3. 路由表:路由器通过维护一个路由表来确定数据传输的路径。
路由表中包含了各个网络的IP地址和相应的下一跳地址。
当接收到数据时,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中设置的规则,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4. 网络分割:路由器还可以将一个网络分成多个子网络,实现网络的细分管理。
每个子网络都有自己的IP地址范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网络策略和安全设置。
二、路由器的配置指南正确地配置路由器对于网络的稳定和安全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路由器配置的指南供参考:1. 登录路由器:首先,需要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登录路由器的管理界面。
通常,在浏览器中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即可打开管理界面。
输入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在路由器的说明书中找到)进行登录。
2. 更改密码:登录后,应立即修改默认的登录密码。
强密码可以更好地保护路由器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
3. 更新固件:固件是路由器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它决定了路由器的功能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路由器厂商的官方网站,寻找固件的更新并进行升级以提高性能和安全性。
4. 配置无线网络:如果需要使用无线网络,可以在管理界面中设置无线网络的名称(SSID)和密码。
确保密码的复杂性,以防止他人非法访问你的网络。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包。
它起到了连接不同网络和转发数据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一、路由器的基本原理路由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工作:1. 数据包的接收:路由器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来自其他设备的数据包。
2. 数据包的解封装:路由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提取出数据包的头部信息。
3. 路由表的查找: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查询本地的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
4. 数据包的转发:根据路由表的查找结果,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到合适的接口。
5. 数据包的封装:路由器将数据包封装,并添加新的头部信息,以便下一个路由器可以正确地接收和处理数据包。
6. 数据包的发送:路由器通过适当的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目的地。
二、路由器的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了目的地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等信息。
路由表的更新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来实现。
静态路由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协议则是路由器之间自动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三、路由器的转发表转发表是路由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
转发表是根据路由表的信息动态生成的。
转发表的生成可以通过最长前缀匹配算法来实现。
该算法会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与路由表中的目的地网络地址进行匹配,选择最长匹配的路由表项作为下一跳。
四、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是用于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的方法。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有距离矢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距离矢量算法是基于每个路由器维护的距离向量表来进行路由选择的。
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到目的地网络的距离来更新距离向量表,并将该表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路由器根据距离向量表中的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链路状态算法是基于每个路由器维护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进行路由选择的。
每个路由器通过发送链路状态信息来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并计算最短路径树。
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路由器原理: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详细说明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
它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将数据从源地址发送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通过查找路由表,决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 路由器的基本组成部分路由器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处理路由器的各种操作和决策。
- 存储器:用于存储路由表、操作系统和其他配置信息。
- 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物理接口,如以太网口、无线接口等。
- 路由表:存储着网络地址和相应的下一跳信息,用于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2. 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当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时,数据包首先会被路由器的接口接收到。
接着,路由器会检查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并查找路由表以确定下一跳的路径。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了目标网络的地址和下一跳的地址。
路由器会根据目标地址匹配路由表中的条目,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下一跳。
3. 路由表的构建和更新路由表的构建和更新是路由器工作的核心。
路由表中的条目可以手动配置,也可以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4. 路由器的转发方式路由器可以采用两种主要的转发方式: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路由器将数据包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分组),并根据目标地址转发。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多个数据包同时传输,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 电路交换:路由器在建立连接时,会为数据包分配一条专用的物理路径。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实时传输的应用,如语音和视频。
5. 路由器的工作模式路由器可以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 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表,指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5.1 路由器基础路由器的概念及基本构成路由器——一种重要的网络设备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协议至少向上实现到网络层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它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为不同的网络之间报文寻径并存储转发。
作为路由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在现实网络中也存在只有一个接口的情况,这种方式的路由器称为独臂路由器,但应用不多)。
协议至少实现到网络层:只有理解网络层协议才能与网络层通讯。
具有存储、转发、寻径功能:实现速率匹配与路由寻径。
通常路由器还会支持两种以上的网络协议以支持异种网络互联,一般的路由器还会运行一些动态路由协议以实现动态寻径。
一般路由器逻辑上由输入输出接口、数据转发部分、路由管理部分、用户配置接口几部分构成。
5.1.1 路由器作用路由器的作用路由器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网络互连分组数据转发路由(寻径):路由表建立、刷新、查找子网间的速率适配隔离网络,防止网络风暴,指定访问规则(防火墙)异种网络互连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不同的网络互连为一个整体。
具体的,路由器的作用表现在:数据转发:路由器必须具有根据数据分组的目的网络地址转发分组的功能。
路由(寻径):为了实现数据转发,路由器必须有能力建立、刷新路由表,并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备份、流量流控:为了保证网络可靠运行,路由器一般都具备主备线路的切换及流量控制功能。
速率适配:不同接口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自己的缓存及流控协议进行适配。
隔离网络: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网络,防止广播风暴,同时也可以对数据包施行灵活多样的过滤策略以保证网络安全(防火墙)。
异种网络互连:互连网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异种网络互连,现代路由器一般都会实现两种以上的网络协议以实现异种网络互连。
5.1.2 路由器工作流程 路由器工作流程IPETHPPP 以太口串口IP ETH PPP 以太口串口协议封装路由选择协议转换路由器路由器WAN 传送拆包LAN1LAN2接收发送工作过程路由器中时刻维持着一张路由表,所有报文的发送和转发都通过查找路由表从相应端口发送。
这张路由表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
路由器工作大致流程为:物理层从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收到一个报文,上送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去掉链路层封装,根据报文的协议域上送到网络层。
网络层首先看报文是否是送给本机的,若是,去掉网络层封装,送给上层。
若不是,则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若找到路由,将报文送给相应端口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封装后,发送报文。
若找不到路由,将报文丢弃。
5.1.3 路由表路由表路由表内容示例30.0.0.1255.255.255.0 200.0.0.020.0.0.1255.255.255.0 100.0.0.010.0.0.10.0.0.0 0.0.0.0下一跳地址掩码目的地址子网寻径及路由标准的路由表表目是一个二维组(目的网络地址,下一站地址),其中不携带子网信息,不能满足子网寻径。
引入子网编址以后,路由表的每一表目中加入子网掩码,于是路由表表目变为三维组:子网掩码、目的网络地址、下一站地址。
路由算法、路由协议、寻径路由器依据路由表来为报文寻径,路由表由路由协议建立和维护。
路由协议的设计则是依据某种路由算法。
5.1.4 华为Quidway R1602路由器硬件简介 Quidway R1602同异步串口同异步串口以太网口备份口配置口电源插座电源开关Quidway R1602路由器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路由器产品。
其基本配置、外型尺寸和工作环境等项目的描述如下表所示。
项目描述 接口 1个以太网口2个串口,同/异步1个备份口,异步1个配置口,异步处理器 MC68360 33MHzDRAM 配置 8MB (DRAM 作为路由器主存储器)Flash 配置 2.5MB (Flash 存储器储存系统程序和配置文件等)外型尺寸 宽度×高度×深度 = 251mm ×36.5 mm ×187mm (均为最大尺寸,塑胶面板弧线的最高点)变压器输入电压220V AC (10 %) 最大功耗40W 路由器输入电压9V-12V DC 环境温度 0~40℃环境湿度 10~90% 不结露5.2 配置路由器配置路由器通过console口配置通过拨号远程配置通过telnet方式配置通过哑终端方式配置通过FTP方式传送配置文件在 Quidway 系列路由器 VRP1.4版及其后续版本中,可以通过五种方法来配置Quidway 路由器:Console 终端配置模式、AUX 口远程配置模式、远程Telnet配置模式、哑终端配置模式、FTP 下载配置文件模式。
5.2.1 通过Console口配置通过console口配置建立本地配置环境R232 串口配置口(Console)配置口(console)电缆在路由器的各种配置模式中,通过Console 口配置路由器是最常用的一种配置模式,也是最基本的配置模式。
由于Telnet 配置模式、FTP 配置模式都需要预先对路由器进行相应的配置才能生效,而通过 AUX 口配置模式需要连接 Modem 。
所以,当第一次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时,通过 Console 口配置就是必然的选择。
只有先通过 Console 口对路由器进行配置,才能使用其他的配置模式。
另外,由于某些原因可能造成其他几种配置模式不能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这样,使用 Console 口对路由器进行配置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步骤一:连接配置电缆将路由器随机所带的配置电缆取出RJ45头一端接在路由器的console口上9针(或25针)RS232接口一端接在计算机的串行口上通过 Console 口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的第一步是建立路由器与终端(通常为计算机)的物理连接。
请您从路由器的包装箱中取出标有“配置电缆”一根墨绿色电缆,它的一端为RJ45 头,应插入到路由器的 Console 口中;另一端为一个 9 针的串口接头和一个 25 针的串口接头,根据您所用终端的串口的物理特性,您可将合适的接头接到终端的串口上。
注意:应仔细区分“配置电缆”和“备份电缆”。
“配置电缆”的串口接头为孔状,而“备份电缆”的串口接头为针状。
步骤二:创建超级终端(1)以WINDOWS98 所带的“超级终端”为例点击“开始”→“程序”→“附件”→“超级终端”进入“超级终端”目录后,选择“Hypertrm”,即可新建一“超级终端”如果您是使用操作系统为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 NT4.0/Windows 2000 的计算机来配置路由器,则通过 Console 口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的第二步是创建超级终端。
在所有的工作之前,您应确定您的计算机中已经安装了“超级终端”,否则,您应在操作系统中添加“超级终端”。
现在,您就应该创建一个用于配置路由器的“超级终端”了。
先运行“HyperTerminal”中的“Hyperterm”文件。
您可以为您创建的“超级终端”取一个名字。
如:Router、Mywork 等;同时,还请您为它选择一个图标,它们都是根据您的意愿来决定的,对路由器的配置没有影响。
选择您使用的与路由器相连的计算机的哪个串口。
这里的串口是您连接 Console 电缆的接口,它的串口号是固定的,您应确定您的选择是正确的。
否则,您在“超级终端”中将看不到任何内容。
步骤二:创建超级终端(2)选择串口的属性。
为了顺利的配置路由器,您应正确的配置您的计算机的串口的属性,否则,您会在“超级终端”中看不到任何内容,也就无法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具体参数为:速率 9600数据位 8 位奇偶校验无停止位 1流控制为“没有”或“硬件”现在,您已经完成了“超级终端”的创建,系统将自动进入您创建的“超级终端”。
启动路由器,看“超级终端”中是否出现了提示信息。
若有,则说明一切正常;否则,您得检查一下您的设置,重新设置。
5.2.2 通过拨号线路进行远程配置通过拨号线路远程配置路由器将路由器和微机分别与modem连接备份电缆modemPSTN/ISDNmodem当您需要对远端的路由器进行配置时,可以通过拨号线路连接到需要配置的路由器上。
首先,在配置终端的空闲的串口上连接一模拟 Modem,确保能与其它计算机建立拨号连接。
然后,通知对方工程师,将一模拟 Modem 通过“备份电缆”连接到路由器的Console 口或 AUX 口上。
如果是接在 Console口或Aux口上,则在路由器上不需作任何配置;只需要通知对方的网络管理员先将 Modem 上电,再对路由器上电。
如果是接在路由器端的同异步串口上,则需要设置串口工作在交互方式下。
设置好路由器的相关属性,并建立好连接后,就可以通过“超级终端”建立与远端路由器的拨号连接时,并对该路由器进行配置。
5.2.3 通过Telnet 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 配置本地路由器O[Quidway]login telnet O [Quidway]local-user huawei service-type exec-operator passwordsimple quidway服务器配置路由器的一台微机工作站工作站10Base-T 网口首先在路由器上设置允许telnet 服务和配置一个Telnet 用户,具体配置为:[Quidway]login telnet[Quidway]local-user huawei service-type exec-operator password simpleQuidway在本地微机上键入路由器以太网口 IP 地址,与路由器建立连接,然后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Quidway]),如果出现用户太多的提示,则请稍候再连。
如果要配置远端的路由器,除了前面所介绍的通过拨号线路建立连接外,还可以通过Telnet 到对方的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然而,这有一个前提:即必须能与该路由器建立Telnet 连接,并拥有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
然后,就可以像 Telnet 本地的路由器一样,通过在 Telnet 窗口中输入对端路由器的以太网口地址或广域网地址,登录到对方的路由器进行配置。
5.2.4 通过哑终端进行配置通过哑终端配置同/异步串口口O[Quidway-Serial0]physical-mode async哑终端功能是在一种交互方式下通过异步专线直接登录到路由器的配置接口,提供除 Console 口、Telnet 之外的另一种终端服务。
他扩展了路由器的配置通道的选择,使得路由器的同异步口、备份口(AUX 口)、异步串口通过一些简单的设置后,均能对路由器进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