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中山大学本科生短期境外游学项目开发书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学院在校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行前须知(2017年12月修订稿)为进一步推动我院与国际一流商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我院自2001年起启动国际学生交换项目/海外短期学习、交流项目,2009年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
我院是中山大学最早启动学生海外交流项目的学院,是目前中山大学海外交流学习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为我院学生提供众多的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以下简称“外派”)机会。
一. 范围的界定本“行前须知”中的外派生是指根据我院与境外大学所签订的协议,赴协议院校商科培养,期满按时返校的学生。
目前,我院的外派项目包括:交换项目、联合培养双学位、短期学习交流、竞赛或国际会议等。
有志参加外派项目的学生自愿申请,学院择优推荐。
获得外派资格的学生及其亲属须认真阅读并签署本“行前须知”一式两份,亲属签名须经亲属居住所在地公证。
二. 项目流程和选拔原则外派生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原则,详见《管理学院在校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选派办法》。
三. 行为总则学生在外期间应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学校声誉和中山大学学生个人形象,遵守我国和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了解并遵守我校和前往学校或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
恪守学术道德,保守国家秘密,遵守知识产权以及有关规定和惯例。
我院学生在外交流学习,应展现出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中山大学学生风范,珍惜学院提供的宝贵机会,在交换学校课堂上积极配合教授授课,课后踊跃参与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互动交流,谨记自律、自尊、自重,自强、自立、自爱。
加强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能力,了解基本礼仪和社交常识,尊重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规范和风俗习惯,特别是宗教习俗,行前认真查阅网站,了解前往国家的相关政治、文化、经济、治安、社会情况等信息。
四. 学生管理学生前往合作院校学习前,必须按照中山大学相关规定完成在校学生因公临时出国(境)的申报及审批流程。
欢迎共阅中山大学本科交流生学籍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质量,加快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规范本科交流生管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及各类交流学习项目实施的具体需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交流生的界定和学习形式第一条收学校学位为目的的学生。
第二条1-2个学期,其它学习形式的交流生学习期限第五条交流生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
第六条交流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其学籍不变。
第二章派出交流生的选拔与管理第七条选拔交流生的基本条件1.政治思想表现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记录。
2.学习成绩优良,无不及格科目,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派出境外高34.符合合作院校规定的申请条件。
第八条派出交流生的选拔程序123择优确定初选并以学4.院系派出交流生的选拔,请参照学校派出交流生的选拔程序进行,并在每学期结束前两周将派出学生名单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
无备案的交流学生,其交流期间的学习成绩将不予认定转换。
第九条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1.学生在交流学习前应向院系提交赴合作院校学习的课程修读计划,由院系批准备案,作为交流学习结束后进行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的依据之一。
2.学分认定及转换(1)原则上每位交流生一学期转换的课程总学分数不得超过本专业现有培养方案中的学分数要求。
根据学生所修课程内容,由我校认定其课程名称及相应的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公共选修课学分数不得超过4(2即一般课程18学时计1个学分,实验课36(3处理:12(4)学校及院系签署的各类境外短期交流学习项目(含文化交流、实习、暑期班等)报教务部门备案后,若不需进行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可视具体情况申请海外学习经历1个学分。
(5)经院系及学校教务部门批准学生本人联系的短期交流项目,如学生本人提出转换学分申请,院系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后报学校审批。
原则是:所修课程一般只转换为我校选修课,其中转换为公共选修课,学分数不得超过4。
中山大学关于公布第二批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山大学关于开展第二批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大教务〔2006〕17号)精神,各院系积极参与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有关专家多轮评审,现同意对72个项目予以立项(具体见附件1),项目经费共计26.1万元。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启动,学校将于近期划拨项目经费。
请有关项目负责人尽快填写《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承诺书》(见附件2,下载路径为:教务处主页——教学研究——双语教学——表格下载)于10月15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医科请交医学教务处)。
希望各项目组按学校文件精神及承诺书条款尽早启动工作,院系应积极支持项目建设,确保双语教学质量,推进我校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附件:1.2006年中山大学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立项项目一览表2.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承诺书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主题词:教育 学校 双语教学△ 通知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6年9月30日印发责任校对:张尚武附件12006年中山大学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立项项目一览表编号单位项目名称负责人资助金额(元)1 哲学系犹太教与犹太哲学张贤勇60002 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理论朱健刚60003 岭南学院国际直接投资分析许罗丹60004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绩效评估刘亚平60005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预算牛美丽60006 教育学院社会心理学王飞雪60007 教育学院情绪心理学黄敏儿60008 工学院结构力学刘玉岚60009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化学乔正平60001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王国惠600011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初国良、彭映基600012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王庭槐600013 第一临床学院产科教学查房王琼600014 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苏浩彬600015 肿瘤医院肿瘤学傅剑华600016 历史系新文化史名著导读周湘300017 岭南学院组织行为学吴培冠300018 岭南学院金融机构管理陆军3000编号单位项目名称负责人金额(元)19 岭南学院公司财务姚益龙300020 岭南学院国际营销曾凯生300021 岭南学院高级管理沟通贾佳300022 岭南学院国际商法陈艳300023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导论朱亚鹏300024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治学原理郭忠华300025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当代国际关系分析张宇权300026 管理学院管理决策支持与商业智能王帆300027 管理学院国际会计学刘光友300028 管理学院营销学原理朱翊敏300029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基础黄林军300030 管理学院消费者行为学林升栋300031 管理学院商务与经济统计黄诒蓉300032 管理学院生产运作管理陈志祥300033 旅游学院旅游研究方法徐红罡300034 旅游学院旅游规划原理张朝枝300035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真空纳电子与微电子器件陈军300036 工学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谭晓军300037 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邱礼鸿300038 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项辉300039 计算机科学系演化优化方法张军300040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数字信号处理胡海峰300041 计算机科学系编译原理舒忠梅300042 计算机科学系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刘玉葆3000编号单位项目名称负责人金额(元)43 资讯管理系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黄晓斌300044 软件学院Java程序设计肖菁300045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与废水的物化处理刘伟300046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社会地理学李志刚300047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西方规划导论胡燕300048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GIS数据库张青年300049 基础医学院人体断层解剖学陈增保30003000 50 基础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肖永清、刘建中51 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蒋玮莹300052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汪雪兰30003000 53 基础医学院医用物理学贺奇才、李晓原54 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胡黎平30003000 55 药学院医学化学黄爱东、刘德育56 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朱惠莲300057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林忠宁300058 护理学院护理管理学高玲玲300059 第一临床学院心血管疾病陶军300060 第一临床学院儿科学蒋小云300061 第一临床学院外科学朱家源300062 第一临床学院胃肠外科陈创奇300063 第二临床学院医学影像学梁碧玲3000编号单位项目名称负责人金额(元)64 第二临床学院耳鼻咽喉学彭解人300065 第三临床学院肾脏病学娄探奇300066 第五临床学院内科学谢丹红300067 眼科中心眼底病梁小玲300068 医学检验系分子诊断学黄彬300069 医学检验系检验与临床姜傥300070 康复医学系康复治疗学王于领300071 医学影像学系放射诊断学孟悛非300072 麻醉学系麻醉学黄文起3000徐康清。
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试行管理办法为鼓励各单位积极聘请高层次国(境)外专家来校合作研究和讲学,促进我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特设立本项目。
第一章资助范围第一条本项目聘请的国(境)外专家包括科研和授课两个类别。
第二条科研类项目资助聘请国(境)外专家来校承担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且所聘专家参与合作的项目必须是有关部门已批准立项的项目。
第三条授课类项目资助聘请国(境)外专家为我校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课程或专题系列讲座,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境)外专家承担教学任务。
所聘专家承担的教学任务须符合学校教学相关规定,专家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每周8个课时。
第四条所聘国(境)外专家须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年龄在65周岁以下,健康状况良好,且自行购买在华期间的医疗、意外保险。
第五条每个项目资助一位国(境)外专家来华1次,不超过90天,每个单位每次申报项目不超过3个。
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位国(境)外专家不得连续两年申报。
第二章项目申请及审批程序第六条项目申请每年两次,截止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日和9月1日。
第七条科研类项目的申请主体为教师(含研究人员),授课类项目的申请主体为院系。
均需填报项目负责人。
第八条按要求填写《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资助申请书》,发送电子版,并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将一式两份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同时提交《中山大学讲座审批表》批复件(如无讲座类活动不需提交)。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专家评审,项目获批后,向院系发放立项通知书。
第三章项目管理第九条项目执行期以立项通知书为准。
第十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有权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十一条项目负责人须在项目结束后1个月内填报《中山大学聘请国(境)外专家校级重点项目结题报告书》电子版,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预审后方可办理报销。
第四章项目经费使用第十二条经费使用及报销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专款专用,接受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及财务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