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表面积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一、测定仪器准备1. 确认比表面积测定仪的型号和规格,并检查其工作条件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2. 将测定仪器放置在稳定的台面上,并保持其水平。
3. 检查测定仪器的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
如果使用电池供电,确保电池具有足够的电量。
二、样品准备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需要测定比表面积的样品。
2. 将样品仔细研磨或切割,以获得均匀的颗粒大小。
3. 将样品转移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并密封保存。
三、测定操作步骤1. 打开比表面积测定仪的电源开关,启动仪器。
2. 根据测定仪器的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测定程序和参数设置。
3. 将准备好的样品从容器中倒入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样品室中。
注意避免样品的溅出或飞散。
4. 关闭样品室,开始测定。
5. 等待测定仪器完成测量过程,并记录测定结果。
6. 如果需要重复测量或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按照仪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7. 测定完成后,将样品从样品室中取出,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如果需要,可以保存样品供以后使用。
四、仪器维护和清洁1. 在使用比表面积测定仪之前和之后,必须对仪器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清洁。
2. 在关闭电源之前,清除样品室中的任何残留物,并确保仪器的外部表面干净。
3. 定期检查和更换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滤纸、滤芯等耗材,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严禁使用任何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的清洁剂来清洁比表面积测定仪的部件。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使用比表面积测定仪之前,必须详细阅读并理解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2. 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室眼镜、口罩和手套。
3. 避免将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近样品室的进出口,以免发生伤害或损坏仪器。
4. 在操作和维护比表面积测定仪时,严禁带有其他可能干扰测量结果的物品进入仪器区域。
总结:比表面积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比表面积的重要仪器。
操作该仪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程,包括仪器准备、样品准备、测定操作步骤、仪器维护和清洁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标定步骤方法一、准备工作1.1 首先呢,咱们得把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安置在一个平稳的地方,就像给它找个安稳的家一样。
这个地方不能晃悠,要是晃来晃去的,那测定出来的数据可就像喝醉了酒的人走路——东倒西歪,不靠谱啦。
1.2 接着,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看看有没有损坏或者松动的情况。
这就好比检查一个战士的装备,每一个小零件都得是完好无损的,不然在战斗(测定工作)的时候就容易掉链子。
二、标准物质的选择与处理2.1 标准物质的选择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这就像做菜选食材一样,得精挑细选。
要选择具有准确比表面积值的标准物质,这个值就像是标准物质的身份证号码,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2.2 把标准物质取出来之后呢,可不能马马虎虎就用。
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说有的可能需要干燥处理,就像晒被子一样,把里面的湿气都给去掉,这样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要是不处理好,那结果就可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啦。
三、标定操作3.1 打开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的电源,这时候仪器就像睡醒的小怪兽,开始有活力啦。
按照仪器的操作界面提示,输入标准物质的相关参数,这一步就像给小怪兽下达任务指令一样,得准确无误才行。
3.2 然后把处理好的标准物质放入测定仪的样品池中,这个过程要小心谨慎,就像把宝贝放进保险箱一样。
放好之后,启动测定程序,仪器就开始工作啦,它会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嗡嗡嗡地进行测定工作。
在测定过程中,可别去打扰它,就像不要打扰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孩子一样。
四、结果记录与验证4.1 测定完成后,仪器会给出比表面积的测定结果。
这个结果就像考试的分数一样,我们要认真地记录下来。
记录的时候要写得清清楚楚,可别像鬼画符一样,自己回头都看不懂。
4.2 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还得进行验证。
可以重复测定几次,如果几次的结果都比较接近,就像几个亲兄弟长得很像一样,那就说明这个结果比较可靠。
要是结果相差很大,那就得重新检查前面的步骤,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就像破案一样,要找到那个捣乱的“小坏蛋”。
比表面积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定比表面积的大小,并掌握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以及了解实际应用中比表面积的意义。
实验原理: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通常用m²/g来表示。
比表面积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如催化剂的活性、吸附物的吸附能力等都与比表面积有关。
本实验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
实验步骤:
1.将样品放置在升温器中,将温度升至550℃,然后降温至室温。
2.将样品放置在氮气吸附仪中,以2mL/min的速率冲洗样品30分钟,使样品充分脱气。
3.将样品置于温度为-196℃的液氮中,反复吸附和脱附氮气,测量吸附和脱附氮气的体积,计算比表面积。
4.测量完毕后,将样品置于室温下,等待样品脱附氮气。
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测定后,我们得到了样品的比表面积为38.6m²/g。
实验分析:
氮气吸附法是比表面积测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在样品表面的吸附作用,测定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氮气吸附法来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得到了38.6m²/g的结果。
这个结果反映了样品的表面积与重量之比,表明该样品的表面积相对较大。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比表面积,并掌握了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比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比表面积对于催化剂和吸附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测定比表面积具有很大的意义。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报告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比表面积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许多工业应用密切相关。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测量物质的吸附或吸附剂对物质的吸附能力,可以得到物质的比表面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比表面积测定实验主要基于吸附原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一种吸附剂,如活性炭或硅胶,将待测物质吸附在其表面上。
然后通过测量吸附剂表面上吸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吸附剂和待测物质,确保表面干净,无杂质。
2. 称量吸附剂:称取一定质量的吸附剂,并记录质量。
3. 吸附:将待测物质与吸附剂混合,并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接触。
4. 干燥:将混合物在恒温烘箱中干燥,以去除水分。
5. 称量:将干燥后的混合物称取一定质量,并记录质量。
6. 计算:根据吸附剂的质量、吸附物质的质量以及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的单位通常是平方米/克或平方米/立方米,它表示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实验讨论: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领域,比表面积可以用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因为催化剂的活性通常与其表面积密切相关。
在材料科学领域,比表面积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吸附性能和分离性能。
在环境科学领域,比表面积可以用来评估土壤或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待测物质的比表面积,并了解了比表面积的测定原理和实际应用。
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优化工艺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比表面积测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测量物质的吸附能力来得到物质的比表面积。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比表面积的测定原理和实际应用。
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 准备好比表面积测定仪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2. 确保比表面积测定仪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样品处理1. 准备待测样品,并将其放置在洁净的容器中。
2. 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研磨、筛分等。
三、装载样品1. 将样品装入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测定腔室中。
2. 确保样品均匀地分布在测定腔室中。
四、真空处理1. 连接真空泵,并打开泵的开关。
2. 使用真空泵对测定腔室进行真空处理,以排除气体。
五、测量参数设置1. 进入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操作界面。
2.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测量参数,如吸附峰压力、吸附时间等。
六、开始测量1. 点击测量按钮,启动比表面积测定仪开始测量。
2. 等待测量完成,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七、数据分析1. 将测得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软件或数据处理系统中。
2. 根据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
八、结果记录1. 将测得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2. 确保结果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九、清洁和维护1. 在测量完成后,关闭比表面积测定仪,并断开与真空泵的连接。
2. 清洁测定腔室,并确保仪器和设备处于整洁的状态。
十、故障排除1. 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
2.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或向相关技术人员咨询,进行故障排除。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个人安全。
2. 注意使用和处理仪器时的电源安全,避免触电和其他危险。
十二、仪器维护1. 定期对比表面积测定仪进行维护,包括清洁和校准。
2. 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实验室要求,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十三、操作记录1. 对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参数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2. 确保操作记录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十四、操作总结1. 在操作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总结和评估。
2. 发现问题或改进意见,及时提出并进行相关改进措施。
以上为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使用时需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表面积测定意义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通常用平方米/克表示。
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等。
通过测定物质的比表面积,我们可以揭示物质的表面性质、反应活性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信息,进而深入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价值。
在材料科学中,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材料的性能评价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比表面积越大,材料的表面积就越大,与其他物质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因此材料的吸附性能、催化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等都会受到比表面积的影响。
比表面积的测定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材料的表面特性,从而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高效催化剂、高吸附材料等。
在化学领域,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研究非常重要。
由于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物质的表面上,比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反应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接触程度。
因此,通过测定比表面积可以估计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进而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此外,比表面积的测定还可以帮助揭示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在环境科学中,比表面积的测定对于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过程的研究非常关键。
许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主要发生在固体表面上,而比表面积则是描述固体吸附和反应能力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污染物和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可以评估吸附和降解的效率,并为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以上领域,比表面积的测定在许多其他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能源领域,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可以评估材料的能量存储和转化性能,为新能源材料的开发提供指导;在药物领域,比表面积的测定可以帮助评估药物的溶解性和吸收性,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依据。
比表面积的测定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物质的比表面积,我们可以揭示物质的表面性质和反应活性,为材料设计、化学反应、环境治理、能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深入研究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和应用意义,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Determination of Specific Surface —Solution Adsorption实验原理比表面(1克固体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是粉末多孔性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它在催化、色谱、环保、纺织等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是利用亚甲基蓝染料水溶液吸附法测定微球硅胶的比表面,因为亚甲基蓝在所知的染料中具有最大的吸附倾向,可被大多数固体物质所吸附,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单分子层吸附,即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
根据单分子层次吸附理论,当吸附达到饱和时,吸附质分子铺满整个吸附表面而不留空位,此时1克吸附剂吸附吸附质分子所占的表面积,等于所吸附吸附质的分子数与每个分子在表面层所占面积的乘积。
式中:S :比表面cm 2/g A :亚甲基蓝分子平均截面积81.3×10-16cm 2M :亚甲基蓝的摩尔质量373.9 N A :阿佛加德罗常数W :硅胶的重量(克) ΔW :硅胶饱和吸附时亚甲基蓝的重量(克)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定ΔW ,所测试样的ΔW 不能太小(即比表面不能太小),否则误差较大,也就是说本方法测定比表面较大的试样所得结果较为满意。
亚甲基蓝水溶液在可见光区有两个吸收峰(445纳米和665纳米)。
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吸附前后溶液吸光度变化,按右式计算: 式中:C 0:吸附前溶液的浓度(mg/ml ) C :吸附达单层饱和后溶液浓度(mg/ml )V :溶液的体积(ml ) 10-3:毫克(mg )转化为克(g )的系数仪器和试剂722型分光光度计 1台 康氏振荡机 1台容量瓶100mL 8个 碘量瓶100mL 1只吸耳球 1个 移液管50mL 、25mL 各1支刻度吸管10mL 1支 亚甲基蓝贮备液(500×10-3mg/ml )微球硅胶实验步骤1、比表面的测定1)配制亚甲基蓝浓度为50×10-3mg/ml 溶液准确分配浓度为500×10-3mg/ml 亚甲基蓝贮备液10ml 加到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比表面积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采用DBT-127型电动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测定。
该仪器主要根据国家标准GB8074-87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有关规定,并参照美国ASMTC204-75透气改进制成。
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量的空气,透过具有一定空隙率和一定厚度的压实粉层时所受的阻力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它广泛应用于测定水泥、陶瓷、磨料、金属、煤炭、食品、火药等粉状物料的比表面积。
2.仪器主要技术参数2.1透气圆筒内腔直径12.7+0.05mm2.2透气圆筒内腔试料层高度15±0.5mm2.3穿孔板孔数35个穿孔板孔径 1.0mm穿孔板板厚1-0.10mm2.4电磁泵工作电压周波220V 50HZ2.5电磁泵功耗<15V2.6仪器重量3.2Kg(连仪器箱总重6.5Kg)2.7外形尺寸460mm×220mm×170mm(连仪器箱外型为550mm×180mm×250mm)3. 仪器结构4.实验操作步骤4.1仪器的校正4.1.1校准物料——使用比表面积接近2800cm2/g和4000cm2/g的标准物料对试验仪器进行校正。
标准物料在使用前应保持与室温相同.4.1.2粉料层体积的测定测定粉料层的体积用下述水银排代法a.将二片滤纸沿筒壁放入透气筒内,用推杆(附件一)的大端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正地放在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从圆筒中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1。
b.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然后加人适量的粉料,再盖上一层滤纸用捣器压实,直到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顶边接触为止,取出捣器,再在圆筒上部空间加入水银,同上述方法使水银面与圆筒上口平齐,再倒出水银称重,记录水银质量P2。
(称重精确到0.05g) c.试料层占有的体积用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2)V=(P1-P2)/ρ水银(1)式中:V——试料层体积/c,rf)P1——圆筒内未装料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P2——圆筒内装料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见表一)试粉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cm3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每隔一季度到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
比表面积测定仪原理
比表面积测定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材料的比表面积。
其原理主要是基于气体吸附技术。
首先,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比表面积测定仪的测量腔室中。
然后,通过控制仪器内部的真空泵系统,将腔室中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
接下来,利用高精度的流量计控制一定的气体流速,将气体(常用的是氮气)引入腔室中。
气体分子会在材料表面上吸附,并形成一层吸附层。
在吸附层形成之后,仪器会自动记录下气体流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吸附过程中流量的变化,可以推算出吸附分子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厚度。
最后,根据布鲁纳-埃特特应用方程,结合吸附层厚度和已知
的气体流速,可以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比表面积测定仪的精度和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样品形状、气体流速和温度等。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参数,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比表面积测定仪利用气体吸附技术,通过测量气体流量的变化来推算样品的比表面积。
这种仪器在材料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一、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定义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混凝土骨料所具有的表面积。
它反映了骨料表面上的细颗粒和胶凝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是衡量混凝土骨料砂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用m²/kg或m²/m³来表示。
二、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1. 比表面积仪法:采用比表面积仪测定骨料的比表面积。
该仪器通过气体吸附法,测定骨料表面上吸附气体的数量,从而计算出骨料的比表面积。
2. 涂层薄膜法:将骨料与胶凝材料混合后,制备成薄膜,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薄膜上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从而计算出骨料的比表面积。
三、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根据测定所得的骨料比表面积数据,可以进行以下计算:1. 如果已知骨料的质量和比表面积,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骨料的体积:骨料体积 = 骨料质量 / 骨料密度2. 如果已知骨料的体积和比表面积,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骨料的质量:骨料质量 = 骨料体积 x 骨料密度3. 如果已知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体积和比表面积,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混凝土中骨料的比例:混凝土中骨料的比例 = 骨料质量 / (混凝土总质量 - 水的质量)四、总结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和计算是评价混凝土骨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骨料的比表面积,可以了解骨料表面的细颗粒数量和大小,从而评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裂性能。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质量控制中,合理计算和利用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准确测定和计算,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和仪器,并遵循标准操作规程。
同时,还应注意骨料的质量和密度等参数的准确测定,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用混凝土骨料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提高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
固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6学时) 综合性实验
教学及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
用亚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了解朗谬尔(Langmuir )单分子层吸 附理论及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重 点:
掌握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 点:
溶液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实验 固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6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固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其数值与分散粒子大小有关。
测定固体比表面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ET 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和气相色谱法,但它们都需要复杂的仪器装置或较长的实验时间。
而固液吸附法则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还可以同时测定许多个样品。
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是单分子层吸附,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当亚甲基蓝与活性炭达到饱和吸附后,吸附与脱附处于动态平衡,这时亚甲基蓝分子铺满整个活性炭粒子表面而不留下空位。
吸附剂活性炭的比表面可按下式计算:
6
00
() 2.4510
c c V
S W
-=
⨯⨯ (1)
式中,S 0为比表面积(m 2/kg),c 0为原始溶液的浓度(kg /L),c 为平衡溶液的浓度(kg /L),V 为溶液的加入量(L),W 为吸附剂试样质量(kg),2.45×106代表单分子层吸附的情况下每kg 亚甲基蓝可以覆盖活性炭样品的面积(m 2/kg)。
本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亚甲基蓝原始溶液及吸附平衡时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由上式即可计算活性炭比表面积。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及其附件一套,(共用) SX2-4-13箱式电阻炉一台(共用),HY -3多功能调速振荡器一台(共用),砂芯漏斗,100mL 容量瓶5个,500mL 容量瓶2个,250mL 带塞磨口锥形瓶1个 50mL 移液管1支,10mL 刻度移液管1支
2. 试剂:亚甲基蓝原始溶液(2g/L ),亚甲基蓝标准溶液(0.1g/L ),颗粒活性炭(非石
墨型)若干,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的活化
将颗粒活性炭置于瓷坩锅中,放入箱式电阻炉内,500℃下活化1h(或在真空烘箱中300℃下活化1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2. 溶液吸附
取一只250mL带塞磨口锥形瓶,分别加入准确称量过的约0.2g的活性炭,加入50mL浓度2g/L的亚甲基蓝原始溶液,盖上磨口塞,然后放在振荡器上振荡3h(或放置一夜),可认为吸附达到了平衡。
3.原始溶液与平衡溶液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原始溶液的浓度,用移液管移取浓度为2 g/L的原始溶液2.5mL放入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样品振荡达到平衡后,将锥形瓶取下,用砂芯漏斗过滤,得到吸附平衡后滤液,取滤液2.5mL,放入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为平衡稀释液。
4、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溶液吸光度的测量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2 mL、4mL、6mL、8mL、10mL浓度为0.1 g/L的标准次甲蓝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分别为2 mg/L、4mg/L、6 mg/L、8 mg/L、10 mg/L的标准溶液。
对于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波长一般应选择655nm,由于各台分光光度计波长略有差别,故可用6 mg/L标准溶液在600~700nm范围测量吸光度,以吸光度最大时的波长作为工作波长。
以蒸馏水为空白溶液,分别测量2 mg/L、4mg/L、6 mg/L、8 mg/L、10 mg/L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稀释后的原始溶液和平衡溶液的吸光度。
每个样品须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数据记录
表-1 亚甲基蓝溶液吸光度测定记录表
吸光度A
亚甲基蓝溶液
1 2 3 平均
2 mg/L
4 mg/L
6 mg/L
8 mg/L
10 mg/L
亚甲基蓝原始溶液
达到吸附平衡后亚甲基蓝溶液
2、数据处理
1)绘制工作曲线。
将2 mg/L、4mg/L、6 mg/L、8 mg/L、10 mg/L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对溶液浓度作图,即得工作曲线。
(这一过程可以用计算机处理完成。
在对实验数据做线性拟合时,可使用Origin软件。
)
2)由实验测得的亚甲基蓝原始溶液和吸附达平衡后溶液的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得对应浓度,乘以稀释倍数200,即为原始溶液浓度c0和平衡后溶液浓度c。
3)根据公式(1)计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
六、注意事项
1、测定溶液吸光度时,须用滤纸轻轻擦干比色皿外部,以保持比色皿暗箱内干燥。
2、测定原始溶液和平衡溶液的吸光度时,应把稀释后的溶液摇匀再测。
3、活性炭颗粒要均匀,且三份称重应尽量接近。
4、测量吸光度时要按从稀到浓的顺序,每个溶液要测3~4次,取平均值。
七、思考题
1、测定固体比表面的方法有哪些?固液吸附法有何优点?
2、若测定了吸附剂的比表面积S0,如何计算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Γ∞?
3、本实验中的吸附是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两者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