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7.4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一、细节护理的定义细节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一种护理方法。
它强调对患者的全面观察和细致了解,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通过细致观察和积极干预,达到及早发现并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普外科急腹症的特点普外科急腹症是指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烈疼痛,通常伴随有呕吐、腹胀、甚至休克等症状。
其病程急、病情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
普外科急腹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性症状明显:普外科急腹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腹部剧烈疼痛,病人常表现为疼痛难忍、痛点不固定等。
2. 病情发展迅速:普外科急腹症病情进展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危及患者生命。
3. 病因复杂多样:普外科急腹症的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炎症、感染、肠梗阻等,需要进行细致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三、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1. 细致观察疼痛情况:普外科急腹症病人常伴有剧烈腹痛,护理人员应通过询问和观察,掌握疼痛的发生时间、疼痛的性质和程度等,以便及时评估和给予相应的缓解措施。
2.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普外科急腹症病人的生命体征可能会有明显改变,如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
3. 评估并监测相关指标:普外科急腹症病人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水平等,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4. 积极协助医生进行体位调整:普外科急腹症病人可能需要进行不同的体位调整以缓解腹痛或减轻病情,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医生进行体位调整,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5.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普外科急腹症病人常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促进患者的情绪调整。
浅谈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一、细节护理的概念及意义细节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微小的、细微的细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
在普外科急腹症中,腹部疾病的特点是突发性、剧烈疼痛,患者处于较大的痛苦和身心压力下,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细节护理的具体应用1. 专注于疼痛控制:疼痛是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应该关注并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合理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进行疼痛控制。
给予镇痛药物或采取热敷、按摩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2. 精心调整体位:对于腹腔内器官受累的患者,特别是合并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急腹症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调整可以减轻腹部压力,缓解疼痛。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半坐位或侧卧位等。
3. 积极观察病情: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腹部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等,是否伴有呕吐、腹胀等症状的出现。
4. 保持清洁环境: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多数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保持手术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应该做好手术伤口的护理,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保持患者的环境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5. 心理关怀:普外科急腹症患者由于突发性的症状和疼痛的存在,常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提供情绪上的疏导。
三、总结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疼痛控制、体位调整、病情观察、清洁环境和心理关怀等方面的细节工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通过细节护理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急救护理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腹泻病,它可引起急性腹痛、腹胀、腹痛或腹痛综合征(APS),是一种急性、突发性且可以致命的疾病。
由于其病因复杂、治疗需要多种学科交叉参与,需要纠正急腹症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促进他们康复痊愈,有助于削减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急诊护理在急腹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为急腹症患者提供护理评估,以识别其病症,并权衡他们的当前状况,以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这些评估通常包括收集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关注患者的症状。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因为营养不良是急腹症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次,在开始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给急腹症患者进行宣教,介绍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治疗的经验和结果,警示他们应该采取的护理措施,特别是预防营养紊乱的重要性。
此外,急诊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急腹症患者的护理实施解释措施,如疼痛减轻、悬挂和床位管理等,以及防止褥疮的诱发,减少病患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进行呼吸护理、液体护理和消化护理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最后,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安抚护理和情绪护理,以适应病情变化。
有时医生会为患者提供性别特异性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疼痛,并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进一步控制病情的恶化,改善患者的病情。
急诊护理在急腹症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支持,而且要纠正他们的生活方式、促使他们健康,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实施护理措施前,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宣教,介绍急腹症的病症及治疗方案,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急诊护理在急腹症患者治疗中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期实现治疗的最大效果。
浅谈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在普外科急腹症的治疗过程中,细节护理干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在术后恢复期间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从细节护理的定义、内容和具体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细节护理的定义细节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况进行注意和照顾的护理活动。
具体来说,包括对患者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术前准备: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包括年龄、身体状况、手术史、过敏史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监测,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心理安抚。
2. 术中护理:在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在麻醉和止痛方面需要做好疼痛评估、采用适当药物并注意患者的呼吸。
3. 术后护理:在术后恢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并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
例如,对于术后受压迫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时翻身、按摩等措施以减轻不适;对于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和给予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
4. 安全管理:在细节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例如及时更换导尿管和引流管、避免交叉感染等。
三、细节护理的具体应用1. 疼痛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是细节护理干预的一项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采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另外,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按摩、热敷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2. 活动康复:对于术后的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协助患者进行可行的运动和活动训练。
浅谈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引言普外科急腹症表现为急性腹痛,病因复杂,严重威胁生命。
细节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本文阐述了细节护理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一、急腹症的定义急腹症是指突然出现的、剧烈的腹痛,虽然可酌情缓解,但经历自然发展过程后仍会伴随高度的感染危险。
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囊炎等均属急腹症之列。
二、细节护理干预细节护理干预关注细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细节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体征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 安全防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安全操作流程,降低意外事故发生。
3. 疼痛治疗:采取多种手段减轻患者的疼痛,如药物治疗和理疗等。
4. 管理管道:包括导尿管、胃管、膀胱管等。
定期更换和清洗管子,避免感染和便秘等情况。
5.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的正常代谢需要。
1. 有效的疼痛治疗急腹症患者常伴随有剧烈疼痛,可采取多种疗法进行处理。
如定期给予止痛药物,如吗啡等。
同时采取物理方法,如使用热敷或冷敷等。
2. 管理管道外科急腹症患者常需要插管排泄、营养支持等处理。
为了保证安全,护士要随时观察管道的通畅程度,及时清洗,避免感染。
同时要告知患者尽可能多地活动和喝水以保证身体的正常代谢。
3.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 安全防范优质的护理是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
护士要定期清洗手和器械,使用无菌操作处理患者,确保病人不会被感染。
5. 营养支持科学的营养支持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手术前一般2-3天,应有饱满热量足够的饮食,使患者的状态达到最佳状态。
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概述了普外科急腹症的特点,然后详细讨论了细节护理干预在该领域中的作用,包括具体方法和效果评价。
最后分析了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细节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急腹症的意义,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应用及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普外科急腹症、细节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细节护理、细节护理干预方法、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述、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普外科急腹症是指由于腹部脏器或腹腔器官的病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急性腹痛或腹部不适的临床症状。
这类疾病常常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化,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细节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精心观察、照顾和处理,旨在全面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该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成功率。
目前对于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匮乏。
本文将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普外科急腹症护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揭示细节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提高普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我们将从普外科急腹症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我们将分析细节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和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实际操作,评估其对患者病情恢复和预后的影响。
急救护理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
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腹痛属于多种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鉴定准
确病因非常重要,因为腹痛有各种原因,可能是肝脏疾病、胰腺炎、腹膜炎、结肠疾病或
其他肠道疾病引起的。
急腹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有多种,包括结肠严重疾病、小肠炎、外伤等,因此应用适当的急救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在急腹症患者中,应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受痛苦,减缓病情。
第一步是把患者尽可能快
地送到急诊室,以便完整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机能,必要时可作出检查报告、影像学报
告和血液分析等,以明确急腹症的诊断。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在患者住院治疗之后,为了确保双侧部位的安全,应尽可能地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应在合理的空间内设置贴心护理,以实现充分的休息。
急救护理在急腹症患者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病情的监督、预防发病和减少症状
的作用。
调整患者饮食结构,鼓励走动,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改善问题。
另外,护士还可以通过相关记录,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及时作出改变,及时制
止继发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恢复。
急救护理在急腹症患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急腹症的发生,减缓病情,缓解患者的痛苦。
只有在护士的关怀下,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的护理,情况才能得到
有效的控制,急腹症患者才能及早康复。
护理干预在减轻外科腹部术后疼痛中的应用分析吴业间【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减轻外科腹部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90例外科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分别为(0.75±0.12)、(0.84±0.21)、(0.85±0.24)、(0.84±0.29)、(0.67±0.09)分, 低于对照组的(1.57±1.13)、(1.84±0.25)、(1.74±0.52)、(1.57±0.24)、(1.85±0.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外科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舒缓患者情绪, 转移患者注意力, 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现象, 提高术后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 护理干预;外科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应用分析DOI :10.14164/11-5581/r.2017.20.087Application analy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ed in allevi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abdominal surgery WU Ye-jian. Yangchu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Yangchun 5296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ed in allevi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of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sleep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pain degree in postoperative 1 week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leep quality, fall-asleep time,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and sleep disorder score respectively as (0.75±0.12), (0.84±0.21), (0.85±0.24), (0.84±0.29) and (0.67±0.09) points than (1.57±1.13), (1.84±0.25), (1.74±0.52), (1.57±0.24) and (1.85±0.2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7.78% than 7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tient’s emotion, transfer their attention,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 words 】 Nursing intervention; Postoperative pain; Abdominal surgery; Application analysis16.98)、(329.84±49.75)ml,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5.62±23.96)、(449.85±62.84)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8月第14卷第2锄China Prac Med,Aug2019,Vol.14,No.24•147•表1两组患者教育前后SF-36及SAS评分比较(云士s,分)组别例数SF-36评分SAS评分教育前教育后t P教育前教育后1P观察组10039.8±5.579.9±5.3弘52.500<0.0541.5土9.231.9±8.1心7.832<0.05对照组10040.2±5.752.2±5.0815.826<0.0540.9±9.437.7±9.3** 2.420<0.05 t0.50538.0170.456 4.703P>0.05<0.05>0.05<0.05注:与本组教育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教育后比较,b P<0.05表2两组患者教育前后ESCA评分比较(f±s,分)组别例数教育前教育后t P观察组10086.5±9.9106.5±&6心15.251<0.05对照组10086.4±9.895.6±7.3*7.529<0.05 t0.0729.663P>0.05<0.05注:与本组教育前比较,¥<0.05;与对照组教育后比较,b P<0.053讨论进一步推广。
消化科疾病类型非常复杂,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知识与技能,准确评估患者的具体需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为其制定个性化自我护理教育计划,已有研究表明,对消化科患者实施自我护理教育,可有效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亠。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化科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自我护理教育。
结果显示,教育后,两组患者的SF-36、ESCA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教育前,且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79.9士5.3)分、ESCA评分(106.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2±5.0)、(95.6±7.3)分,SAS评分(31.9士&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该结果与朱靖⑹的报道结果具有一致性。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0-09T15:37:51.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4期供稿作者:赵锦芬[导读]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医院外科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赵锦芬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医院外科 162116)【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4例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6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6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25%。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
血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临床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132-02 在临床中急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急性肠梗阻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如果急性肠梗阻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患者容易出现生命危险[1]。
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64例患者对其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4.19±3.72)岁,64例患者均为急性肠梗阻;观察组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6.38±4.13)岁,64例患者均为急性肠梗阻。
将两组急性肠梗阻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常规病情观察、补液等基础护理,给予患者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做好术前肠道准备;观察组患者在此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临床观察
患者入院后通过患者脸色、行动姿态、语音等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患者大致的病情轻重程度,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告知医生对其及时进行救治。
1.2.2 确诊后护理
当患者确诊后,应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脱水等体液紊乱及休克的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范围,是否具有牵涉性痛等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及加重的急性肠刺激征,同时注意其是否出现腹胀、排尿排便改变、发热、黄疸、腹胀、呕吐以及心血管、呼吸等其他系统的相关数据。
对患者常规数据如血、尿、肝肾功能、大便常规、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电解质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的X线、B超、腹腔穿刺、直肠指检等所有提示的有关数据主要观察。
1.2.3 禁食护理
给予患者禁食,对于腹腔脏器出现病变的患者而言,患者在消化功能方面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从而使患者在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出现减弱。
因此,如果患者进食,可能会造成腹腔脏器病变症状加重,如果此时有液体渗出,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梗阻和呕吐症状更加严重,并且患者在术后肠胀气等症状也会加重。
因此,当患者来院就诊,如果疑诊或确诊后,应及时禁食、禁食。
患者在没有确诊前,不能给予患者使用止痛剂,严禁给予患者吗啡、杜冷丁等药物。
尽量避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遮掩,应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从而避免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2]。
1.2.4 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禁止给予患者热敷,因为热敷会造成患者血管出现扩张,从而造成肌腱和韧带变得松弛,而对患者的痉挛和炎症局部神经末梢压迫情况解除,从而使患者疼痛程度得到减轻。
患者腹部疼痛但尚未确诊前,这样则容易将患者的病症掩盖。
在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泻药,禁止对患者进行灌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腹胀、急性便秘等症状,因此患者服用泻药或进行灌肠后悔对患者肠壁造成刺激,从而导致患者肠内压力增加,最终导致患者肠管出现破裂。
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时,应为其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
于此同时还应做好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从而帮助患者及患者家属消除紧张和恐惧感[3]。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中所用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回到病房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其进行比较。
护理效果标准分为两个等级:即治愈、有效及无效。
痊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并且经过X线及B超检查后,其结果均正常;有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并且经过X线及B超检查后,其结果有明显改善迹象;无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未改善,并且经过X线及B超检查后,其结果均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中,62例患者痊愈(96.9%),2例患者无效(3.1%),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64例患者中,42例患者痊愈(65.6%),12例患者有效(18.8%),10例患者无效(,15.6%),治疗有效率为65.6%。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急腹症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急性肠,其主要病因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无大便等。
同时,暴饮暴食是肠粘连发生机械性急性肠最为常见的诱因。
过快或者过量的进食会增加粘连近侧端肠腔内的容量,使其不能顺利的通过,而不干净的残渣会导致肠段黏膜发生炎症性的水肿,使其狭窄程度加剧。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在早期时,其会出现休克状况,而抗休克治疗不能有效的起到改善的目的,因此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急性肠梗阻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充分保障手术能够顺利的进行,提高手术疗效[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针对性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两组急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65.6%,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充分证明了针对性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迎春,黄玉萍,吴凤荣等.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0):230-230.
[2] 王晓平.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J].医学信息,2014,(8):265-265.
[3] 张桂云.外科急腹症3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2):250-251.
[4] 李彦霞.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0):539-539.
[5] 杜传凤,周淑艳,仲艳艳等.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