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6.2导读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4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含答案)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2)李大钊: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
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作用(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三、复习建议:1、记住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历程及内容 2.记住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能正确区分人物的阶级属性四、本专题联系近代中国时空定位五、专题框架六、考点突破考点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一)开眼看世界(资料P197)1.背景: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知识分子惊醒了,开始关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概况【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帝怎样的”华夷”观?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天朝上国(华夏至上)。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人民愚昧无知,国家发展落后;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在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由鄙夷到师夷。
萌发新思潮,开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学习西方工艺、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资料P197、198)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3.概况【自主探究一】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相同点:1.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学习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同点(1)目的侧重点:抵抗派主要是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派主要用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洋务派—中体西用—方资本主义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2)实践结果:抵抗派主张由于受到压制未能付诸实践;洋务派主张付诸实践三十多年,掀起洋务运动考点二资产阶级向西方的学习(资料P197、199)1.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代表、主张)2.维新变法(代表、主张、意义)3.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内容、特点、评价)【自主学习检测一】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姓名:班别:座号:一、课题: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二、课型分析:专题复习课三、学习目标:资料P177四、备考策略:五、专题框架: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六、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Ⅰ。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填资料P177表)【自主检测一】1、(08四川)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应如何理解材料一的内容?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把它拿来当饭吃”。
(2)材料二中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合作探究一】Ⅱ.古代科技发达原因、特点及未能转化成近代科学的原因(资料P180) (二)古代中国的艺术 【自主检测二】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起源:陶器上的刻画符号;2、成熟:商代的 ;3、统一:秦朝, 为官方统一文字;4、发展脉络: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发展;5、演变的总趋势:由 ,字形逐步 、 。
(2007江苏)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Ⅲ.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资料P178)Ⅳ.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1、主要分类:①题材:、、三大画科。
《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学科历史________ 姓名薛明石羡学段高二
中世纪的表情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雕塑《安东尼.奥索》《母与子》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
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张扬个性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愚昧迷信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神权至上追求享乐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诞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薄伽丘、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莎士比亚,正是他们天才般的创造力,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引领人们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束缚,走向了尊重人性,崇尚自由的近代社会。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代表作国别16
17世纪
14
世纪
时间人性的表现形式
人物《十日谈》“人曲”《哈姆雷特》但丁英国意大利薄伽丘
彼特拉克《神曲》
莎士比亚肯定人的欲望,歌
颂自然的人性歌颂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与
尊严《歌集》文艺复兴概况问题探究3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问题探究4
①
“因信称义”(核心)
②《圣经》至上③简化宗教仪式④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根本上否定了教皇权威促进了资级社会地位提高
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从内部摧毁了教会权威
教学流
程图
11。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人们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撰了《四洲志》。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
【思维点拨】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1)积极性:“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维新变法1.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3.4.意义(1)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进步性:维新派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
(3)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研读式主体教学导读案班级姓名编号16.3专制下的启蒙一、课标(学考)要求1、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2、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3、洛克的主张及影响阅读单一、阅读目标1、知道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2、说出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3、领会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体会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研读要求1、结合研读目标逐句逐段阅读,理解并能列举出其中的所有重要概念及重要论点。
(规范的做好阅读标记);2、把准每一段落的重要知识点,思考各段落间的逻辑联系,构建并画出文本结构图。
3、对不理解的概念等做好质疑标记。
四、导读设计(一)/新知扫描考点1 启蒙运动的兴起(17世纪)1.历史条件(背景):①经济上;②政治上;③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启蒙运动的内涵:(1)核心思想:反封建(2)主要内容:提倡。
反对;实现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又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理性概念: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的旨意或神的旨意。
考点2 启蒙运动的概况1.起源——英国(1)霍布斯代表作:《利维坦》主张:①天赋人权;②社会契约;作用: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洛克代表作:《政府论》主张:①②③(国家不应干涉臣民财产)。
作用: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地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2.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哲学通信》主张:①②③(2)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代表作:主张:①他发展了的分权学说,更明确的提出了。
人民代表行使立法权;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行使行政权;陪审法庭行使司法权。
②重视政治制度,把政体分为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暴君政体。
(3)卢梭: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姓名:班别:座号:一、课题: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二、课型分析:专题复习课三、课时安排:单元课(4课时)四、备考策略:1、理清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脉络及其阶段性特征2、注意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与雅典民主政治之间的联系、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之间的比较。
3、认识西方人文精神对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现实意义。
五、本专题相关联系及时空定位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六、专题框架:七、知识梳理:Ⅰ、重要概念: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其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其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
启蒙(enlightment):人通过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和迷信。
理性:指人通过自己判断、思考,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
Ⅱ、(一)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填资料P185,记P186重难点一)【自主检测一】1.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之所以能产生一批先哲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希腊城邦制的出现 D。
古罗马法律的影响2.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
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3、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公元前6世纪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5世纪中叶请分析:上述三个不同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化?【合作探究一】【补充说明】:古代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宁都中学2018级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课标要求]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分析法、归纳法、讲述法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点一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2.秦朝,“”,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1)原因:①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制度,文化成为的附庸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与之争。
(2)概况①焚书: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不焚的书:②坑儒:警告文化人(3)评价: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③消极:ab、使儒学走向低潮 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知识点二兴起的表现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原因:(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与“”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轻徭薄赋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特点:外儒内法2.影响:(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地位(2)结束各学派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4)政府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的进步。
研读式主体教学导读案班级姓名编号1
6.2神权下的自我
一、课标(学考)要求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2、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阅读单
一、阅读目标
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2、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研读要求
1、结合研读目标逐句逐段阅读,理解并能列举出其中的所有重要概念及重要论点。
(规范的做
好阅读标记);
2、把准每一段落的重要知识点,思考各段落间的逻辑联系,构建并画出文本结构图。
3、对不理解的概念等做好质疑标记。
四、导读设计
(一)/新知扫描【基础梳理】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和人性的启蒙——运动
含义:文艺复兴是—世纪正在形成中的阶级在复兴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1.历史条件:
⑴政治:封建的占统治地位。
⑵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萌芽。
(根本原因)
⑶思想:人们追求的乐趣(与基督教禁欲主张的矛盾)。
⑷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文化。
2.概况:
⑴发源地:(后发展到整个西欧)。
⑵表达形式:借助文化。
⑶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⑷旗帜:主义(核心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具体含义: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②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③提倡追求自由平等;④崇尚理性和科学。
⑸矛头:
3.代表人物:
⑴文学领域:意大利‚文学三杰‛+英国戏剧大师
阶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称谓特点
初期三杰
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
驱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高潮《哈姆雷
特》
歌颂仁爱和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⑵艺术领域:意大利“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略)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改革
特点:披着宗教外衣、反对教会的宗教特权,但未抛弃宗教神学思想。
1.历史背景:
⑴文艺复兴宣扬了,起到了的作用,要求改革教会。
⑵德国经济分散,政治;罗马剥削与压迫;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的发展.
⑶导火线——教皇出售“”,激起愤慨。
(直接原因)
2.兴起:公元16世纪从德国开始,以马丁路德发表《》为标志;
3.主要观点:
⑴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⑵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⑶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⑷《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4、性质: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历史影响:
⑴结果:引发了德国和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等新教。
⑵意义:①从更广泛的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主义;②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使西欧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③为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路德教与旧教相比的变化:
⑴神职人员用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礼拜;
⑵摒弃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组成的制度,否认他们是通向天国钥匙的掌管者;
⑶废除了制度,坚持教士有的权利;
⑷简化了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⑸新教否定了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应从属于国家。
(二)文本结构(请在研读全文的基础上,疏理出文本内容的知识结构)
研究单
一、答疑解惑【疑难解析】
1、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2、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宗教神学以神为中心禁欲主义等级观念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
3、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进步:①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③创造了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④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①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泛滥和社会混乱;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提出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4、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同:①背景: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走向解体和资本主义逐步兴起的时代;
②性质:都是成长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
③对象:都将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④内容——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的解放;
⑤都向古代寻求养料,文艺复兴借助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
原始教义;
异:①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是以新教代替天主教会。
②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是借助原有宗教重新解释宗教规
则。
③文艺复兴主要限于社会上层和少数知识分子中,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整个社会。
二、知识定位
1.明确阅读目标确定的知识要点(在教材上划线标明要点,或加减内容。
整理到笔记)
(1)文艺复兴的背景。
(重点掌握)
(2)《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重点理解掌握)
三、质疑问难(请把研读中发现的需要质疑的问题写在下面)
训练单
一、考题链接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思想和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和支配。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精神统治甚至比公开的政治统治还要厉害,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压迫,使群众不知不觉地屈服于教会的权威,也会置人死地。
材料2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不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⑴结合两则材料,“中世纪”指什么时候?“纱幕”指的是什么?反映了那时西欧意识形态方面怎样的特征?
⑵“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是什么事件导致其“烟消云散”的?
⑶这层纱幕为什么会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
选考学生做材料1 ‚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材料2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3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
喊:‘罗马教廷该死!’‛
⑴材料1针对的什么事件?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
⑵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对普通基督徒来说主要意味着什么?
⑶材料2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⑷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5、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理解?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
”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人文主义蔑视宗教神学作用的思想 D.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思想
2、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的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
B.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C.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D.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3、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其思想核心是
A.追求人生的快乐B.讴歌美好生活、表达人类的最高情感
C.追求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D.倡导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6、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是
A.“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B.“教随国定”C.推翻天主教会D.维护德意志统一
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贡献是
A.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
93.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复兴 B.保留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C.思想家的提倡复古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