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记录编号: 检测状态 _________ —静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检测人数 — ~~ ___ 环境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定标准 A w 级别界限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单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 检测区域 洁净室区 — 环境温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部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 检测状态___________ —静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检测区域万级洁净区—- _____________ 检测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温度 _________ = _ C相对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定标准A w级别界限十万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0万粒/m >> 5卩m粒子应w 20000粒/m万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万粒/m3>> 5卩m粒子应w 2000粒/m3 百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00粒/m、》5卩m粒子应w 0粒/m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部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2. 掌握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及仪器;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其粒径大小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
大气颗粒物主要分为两类:PM10和PM2.5。
PM10是指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是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大气颗粒物的浓度。
实验原理为:在一定时间内,大气颗粒物通过采样器被收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通过称重法计算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从而得到大气颗粒物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大气颗粒物采样器、滤膜、天平、干燥器、剪刀、镊子等;2. 试剂:无水乙醇、丙酮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选择实验地点,开启大气颗粒物采样器,连续采样一定时间(如24小时);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滤膜放入干燥器中,待滤膜干燥后,用剪刀剪去边缘多余部分;3. 称重:用天平称量干燥后的滤膜质量,记录数据;4. 测定:将滤膜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去除滤膜上的可溶性物质,然后放入丙酮中浸泡,去除滤膜上的有机物质;5. 再次称重:用天平称量处理后的滤膜质量,记录数据;6. 计算大气颗粒物浓度:根据滤膜前后质量差及采样时间,计算大气颗粒物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采集到大气颗粒物样品10份,其中PM10浓度范围为20~50mg/m³,PM2.5浓度范围为10~30mg/m³。
2. 分析: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PM10年均浓度限值为75mg/m³,PM2.5年均浓度限值为35mg/m³。
本次实验结果均在标准限值范围内,说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较好。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处理、测定及计算,掌握了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及仪器操作;2. 实验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作默契,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
1. 引言
本实验旨在确认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通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确保该方法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实验步骤
2.1 样品采集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点的空气样品进行采集,以代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颗粒物含量。
在每个位置,我们使用毛细管扩散器定向收集颗粒物样品,并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坏。
2.2 样品处理
收集回来的样品在实验室中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
首先,我们使用滤膜将颗粒物分离并去除空气中的不纯物质。
然后,将样品转移到试管中,并按照测定方法的要求进行预处理。
2.3 测定方法确认
我们使用了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颗粒物测定方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重复进行了多次测量,以确认方法的可重复性。
同时,我们还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共同进行了方法的验证,以确保
结果的准确性。
3. 结果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所选测定方法在大气中颗粒物的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 方法的可重复性良好,不同实验重复进行的测量结果非常接近。
-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的合作实验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确认所采用的颗粒物测定方法在大气污染
监测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方法可以用于
大气颗粒物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包括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及方法文献]。
一、实训目的本次粉尘采样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粉尘采样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应用,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市XX大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粉尘采样原理及方法(1)粉尘采样原理:通过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利用粉尘采样器将样品中的粉尘颗粒捕获并进行分析。
(2)粉尘采样方法:根据粉尘的性质、浓度、采样地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设备。
2. 粉尘采样设备(1)粉尘采样器:包括滤膜式采样器、冲击式采样器等。
(2)粉尘浓度测定仪:用于测定采样后粉尘浓度。
3. 粉尘采样操作(1)采样前准备:了解采样地点的粉尘性质、浓度等基本信息,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设备。
(2)采样过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确保采样过程准确、规范。
(3)采样后处理:将采集到的粉尘样品进行称重、编号、保存等。
4. 粉尘样品分析(1)分析原理:根据粉尘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重量法、显微镜法等。
(2)分析过程:按照分析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训过程1. 实训前,学生进行了粉尘采样理论的学习,了解了粉尘采样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应用。
2. 实训过程中,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按照实训要求,进行了实际操作。
3. 实训结束后,学生对采样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分析结果。
六、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粉尘采样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应用。
2. 学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学生对粉尘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防护意识。
七、实训总结1. 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了粉尘采样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应用,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训过程中,学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3.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防止粉尘危害。
4. 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做好准备。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时间班级
实验内容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 2.学习抽样计数的方法实验用材凡士林、计数载玻片、显微镜、
实验过程1.计数载玻片涂上凡士林,在室内放置5分钟。
2.在显微镜下计数,选取100个小格,分别在左上、左下、
右上、右下、中央五点选取四个小格,算出这20格的平均粒子数,再乘以100,就是所有小格内的粒子数。
实验结果粒子数为个
分析讨论粒子数的多少与放置的环境有关,本实验的偶然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