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上 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5
城关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演示□分组□) 报告填写人:
实验时间:年月日地点:第实验室班级:年级班实验名称《吸热和散热》指导教师
实
验
小
组
成
员
组长成员
实
验
目
的
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
实
验
器
材
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
实验操作过程1、将两种颜色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要强烈,白色、黑色面积稍大些效果会更好。
2、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记录6次
实验操作过程4、将杯子拿进教室
5、每隔1分钟记录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6、记录6次。
7、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
结论
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
指导意见
等级
A B C。
城关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演示□分组□) 报告填写人:
实验时间:年月日地点:第实验室班级:年级班实验名称《冷热与温度》指导教师
实
验
小
组
成
员
组长成员
实
验
目
的
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实
验
器
材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操作过程一、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实验操作过程二、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
三、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5、画出记录曲线图。
四、1、在竖轴标出数次(10次)测量的温度。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
结论
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指导意见
等级
A B 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小学20XX—20XX 年上学期时间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用塑料袋兜空气。
观察到了什么? 2、把两只重启的气球掉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现象。
3、用手压充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感觉又怎样?放开手后你看到了什么?认识空气的性质认识并归纳空气的性质空气可以占据空间而且有质量可以被压缩水槽,注射器,塑料袋,气球,细木棍等水槽中有气泡产生;小棍两侧不平衡了,倒向没实验现象被扎破的气球;压塑料袋时感到袋子有弹性,被压的地方凹下去,放手后又恢复原状。
空气占据着空间有质量,而且容易被压缩,压缩实验结论后具有弹性。
备注小学20XX—20XX年上学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2、把纸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特点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空气受热会上升蜡烛,火柴,纸蛇实验现象在蜡烛的上方可以感觉到热量;纸蛇转动。
实验结论备注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小学20XX—20XX年上学期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学科:科学班级:四年级时间: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研究空气的成分了解空气的成分气体是否支持燃烧三只相同的蜡烛、两只大小不同的的去底饮料瓶、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水槽、红色水、细铁丝等实验步骤: 1、同时点燃三只蜡烛,并给其中两只扣上大小不同的去底饮料瓶,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不点燃蜡烛,用去底的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是否能进入瓶子。
3、把瓶盖拧松,把瓶子拿起来,点燃蜡烛,等蜡烛燃旺后再用瓶子把蜡烛扣上,然后立即拧紧瓶盖。
观察有什么现象。
4、把细铁丝一端绕在火柴上,一名同学擦然火柴,另一名同学拧开瓶盖,观察火柴的现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通知单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演示实验通知单篇二:苏教版四年级上下册科学实验一览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文章来源莲山课件w ww.5Y k J.cO m 一、填空题: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
2、骨骼具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重要组织)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5、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6、运动的速度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7、一个摆,摆锤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1)次。
8、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9、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10、刚孵出的小蚕叫(幼虫)。
11、蚕蛾的身体分为(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状)形状的。
12、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3、使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14、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还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15、(地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7、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古道尔)。
18、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
而是有(根据)推论。
19、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0、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21、骨头中空的,里面的软物质叫(骨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1、套气球。
2、吹气球。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占据了空间。
实验目的:压缩空气性质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实验步骤:1、抽一针筒空气。
2、封住针筒注射器头。
3、推活塞。
4、观察现象。
5、重复3与4步骤。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实验目的: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实验步骤: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其形状。
2、将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瓶中,空气跑出的情形。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
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比较。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很难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目的: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步骤: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且会向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
实验目的:空气的成分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规则圆柱形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实验步骤: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
2、点燃蜡烛。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
4、观察现象。
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正放于桌上。
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7、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实验目的:认识二氧化碳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管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实验器材绳子、长形气球、吸管、胶带、气筒实验过程1、绳子穿过吸管,绷直。
2、气筒打气,旋转喷口,捏紧。
3、固定,放气。
实验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跑的越远。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冷热空气的对流实验器材玻璃瓶、冷水、热水、玻璃片实验过程1、使玻璃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
2、用香使热瓶充满烟。
3、热瓶放的冷瓶上。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空气对流。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实验器材石灰水、烧杯、蜡烛实验过程1、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2、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1、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实验器材石灰水、烧杯、蜡烛实验过程3、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空气中有水蒸气实验器材碎冰、玻璃杯、卡片实验过程1、把碎冰倒入玻璃杯中。
2、盖上卡片。
3、过几分钟,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水蒸气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空气中有水蒸气实验器材碎冰、玻璃杯、卡片实验过程4、把碎冰倒入玻璃杯中。
5、盖上卡片。
、过几分钟,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水蒸气备注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组数人数实验内容冷热与温度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热水实验过程1、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2、记录分析实验结论热水变凉过程是先快后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1、实验的目的(1)学习能源的形成原理,知道机械能和化学能的变化;(2)学习用把手转动齿轮,使假齿轮转动的机械实验;(3)学习用火花机发生变化产生电能的实验;(4)学习用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化学能的实验。
2、实验准备(1)机械能实验:34号齿轮、35号轮托轴、36号齿轮、力学装置、扭簧;(2)电能实验:4根金属针、火花机;(3)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低压电阻灯。
3、实验原理(1)机械能实验:将34号齿轮、35号轮托轴、36号齿轮按指定位置安装到力学装置上,即可将转动的34号齿轮能传给36号齿轮,使假齿轮36号转动。
(2)电能实验:将4根金属针安装在火花机中,点火时发生电化学变化,产生电能;(3)化学能实验:将叶片发电机的叶片放入砂轮上,砂轮转速增加时,叶片发电机也会发生变化,产生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
4、实验步骤:(1)机械能实验:将34号齿轮安装在力学装置上,手拉动轴35号使扭簧卷收,使36号齿轮发生运动;(2)电能实验:将4根金属针安装在火花机,用打火机打火,使发生电化学变化;(3)化学能实验:将叶片发电机安装在长方体框架上,将砂轮放在框架上,给砂轮加上动力,使叶片发电机产生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产生照明。
5、实验结果(1)机械能实验:当手转动轮托35号时,36号会跟着转动;(2)电能实验:用火花机点火,发生变化留下电花,产生电能;(3)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
6、结论机械能实验:手拉动轴35号使扭簧卷收,使36号齿轮发生转动,即可将转动的34号齿轮能传给36号齿轮;电能实验:当点火发生变化后能留下电花,说明火花机产生了电能;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最终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从而证明了机械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转换原理。
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认识空气有重量的性质。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注意事项: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结果: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重量。
实验材料: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实验过程: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1、气球2、扇子(书)实验过程: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1、塑料袋;2、注射器。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到压缩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塑料袋装满空气,扎紧口;2、用手压,再用力压一压,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方法二:1、拉注射器活塞,装满一管空气,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动活塞,直到推不动为止,松开推活塞的手,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结果:方法一:。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 实验报告实验一: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七: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六: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 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与计量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尺寸和质量的测量,培养学生准确、独立和认真的态度。
实验器材•尺子•天平•不同大小的物体(如果实、铅笔等)实验原理1.尺寸测量:使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要准确测量,请将尺子的一个端点放在物体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的刻度,将其作为物体的长度。
不同尺寸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尺寸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质量测量:使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子上,调整天平直到平衡状态。
读取天平上的刻度,将其作为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1.尺寸测量:–取一根铅笔,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记录结果。
–取一个果实,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记录结果。
–比较铅笔和果实的长度,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2.质量测量:–将铅笔放在天平的盘子上,调整天平直到平衡状态,读取天平上的刻度,记录结果。
–将果实放在天平的盘子上,调整天平直到平衡状态,读取天平上的刻度,记录结果。
–比较铅笔和果实的质量,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尺寸测量:–铅笔的长度为15 cm。
–果实的长度为7 cm。
–观察结果:铅笔的长度大于果实的长度。
2.质量测量:–铅笔的质量为10 g。
–果实的质量为50 g。
–观察结果:果实的质量大于铅笔的质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尺子和天平进行尺寸和质量的测量。
实践中,我观察到铅笔的长度大于果实的长度,果实的质量大于铅笔的质量。
这表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尺寸和质量是可以通过工具进行准确测量的。
在实验中,我特别注意了尺子和天平的使用方法,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进行尺寸和质量测量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并将工具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测量和计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4.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
※探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小组
组长:
记录人:
成员:
方案1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
预测:拉力越大,小车行驶越;拉力越小,小车行驶越。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载重量(1元硬币)路况路程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
实验设计与记录:
4.小车的运动实验记录
※探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小组
组长:
记录人:
成员:
方案2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
预测:载重量越大,小车行驶越;载重量越小,小车行驶越。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小车路况路程拉力(7个垫圈)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载重量
实验设计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