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

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

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
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 3、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4、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

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论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摘要: 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功能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形式美能给人带来美的 精神享受。功能和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美的设计产品应是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为人造物; 功能美; 形式美; 配比维度 产品设计是寓美于有用性的 为人造物! 活动, 为人义! 理论的某些真理性因素, 产品设计必然与使用相联系, 造物! 这一理念决定了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 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 为了人。设计的是物, 用物的对象是人。产品设计具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不可否认的艺术性, 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 ?。产品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必然是合二为一的, 没有功能、华而不实的产品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缺少形式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 是人们审美的物质基础, 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如果说艺术品是按照人的精神上内在美的需要而创作 美的产品则是粗糙的物品, 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觉垃圾。因出来的, 与功利性无关, 而产品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特 此, 我们既要反对华而不实的产品设计, 同样也要反对虽实用却粗糙简陋的产品设计。产品的功能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关系, 使其在产品中得到最佳的合理的体现是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能, 由产品这种有用性功效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 我们称之为功能美。首先, 我们必须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美的第一性原则。性: 一是产品本身的功能; 二是作为产品存在的形态。功 能即其使用的价值, 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 根本的属性, 没有功效的产品是废品, 有用性即功能是第 一位的! 。由于实用价值( 即物的功能价值) 能满足人生 命存在的需要, 合乎人的目的性, 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的 愉悦, 进而体验到一种美, 即功效之美! # 。在产品的设计 与生产过程中, 功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产品设计的 一种本质性的存在。产品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产品, 合 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从古至今, 物的功能都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国古代青铜器因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众多的品类, 它们产 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的。从石器生的依据主要是各自的功能。如青铜簋, 大多数簋都有开始, 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造物, 为生命的生存为生活而一个与簋身相连的器座, 从现在的眼光看, 这个器座是没 # 功能主有必要的, 但当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 收稿日期: 2006 01 18 169 制造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 。我们不能怀疑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

要空间(图4)。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

关于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30T09:24:41.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娅 [导读] 摘要: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形成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已不再是一个以功能为核心的实体,尤其是当代建筑,必须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建筑美观,这就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如何将这两者都充分体现到建筑中,是当代建筑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身份证号码:13220119851005XXXX 摘要: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形成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已不再是一个以功能为核心的实体,尤其是当代建筑,必须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建筑美观,这就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如何将这两者都充分体现到建筑中,是当代建筑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代建筑设计;建筑功能美;建筑形式美 引言 建筑设计师应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契合人们体现民族又快速发展的建筑审美需要,并与当地自然环境与气候充分结合,创造具有现代特色,而不失民族意义的建筑,实现对功能美与形式美的高度融合与应用。 1、建筑功能美 产品功能具有的美并不体现在功能本身,而是体现于合乎规律与目的上,所以凡是经过人工设计与加工的产品,其功能都要满足完善,甚至是完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与满足物质精神需求,最终充分体现出产品具有的功能美。对建筑师而言,功能一般是最为重视的方面,虽然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可以吸引目光,但人们对形式美的欣赏只是一时的,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放到功能上。建筑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提出的居住要求,与纯艺术品有很大的不同,建筑需要具有完备的功能。纵观现代建筑,基本上没有毫无价值和作用的建筑存在。虽然有一些建筑更加重视精神意义,但都隐伏有某种或多种实用功能。另外,对于建筑功能,它并不局限于实用上,还包括审美与认识等方面的功能,而实用则是功能最重要和基本的。对功能的表现实际上是对良好的人、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直接体现。从设计角度讲,人们之所以对建筑进行设计,是为了它更好的满足人们需要,尤其是物质上的需要。人是建筑功能核心因素,若没有考虑人的需要,将使建筑失去存在价值。建筑因为人的生存才会存在,不论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均为人的生命和生存。建筑在建成后一般无法移动,所以它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处就成为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建筑可以成为使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且自然环境也会对建筑风貌造成影响。好的建筑都依托于它的环境,需要能被建筑良好适应,变成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建筑都要依靠特殊环境才可以形成独特个性或形象。因此,建筑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融合,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如果现有的已经形成了独特个性的建筑换了一个环境,将使其艺术价值被严重削弱。由此可见,建筑和环境之间的适应,除了会对建筑个体造成影响,还决定了环境整体。 2、建筑形式分析 随着SHL,KPF,UNstudio之类的设计事务所涌入中国市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传统设计法则,也在发生变化以注入更多精神的美学的内涵。对于建筑形式的个性化追求,逐渐开始兴起。建筑形式设计,无论是对于建筑内部空间或是外部体形的形式设计,越来越注意将风格、风貌与各种流派的美学主旨相结合,将建筑整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体形的精密结合成一体,在满足建筑功能前提的同时给予人们流畅的感官表达。新颖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形体与空间、场地与环境、材料与构造等几个部分的创新,对于不同的建筑来说,三组要素在形式构成中的作用不同,需要结合建筑环境以及人居环境来共同确定。 3、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满足人们活动需要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社会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注重人文社会建设的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其中,在建筑行业当中也同样要做到以人的活动为建筑核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到以人为本,旨在为人服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建筑过程中,始终注重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在建筑的使用要求方面,不仅充分考虑到基本的“使用”,同时考虑到使用者的“健康”“心理”“可持续运营”,考虑设计的本质要求及设计的优化条件。建筑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原则,就要结合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分析以及其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综合考虑,充分借助当前的先进设计理念以及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共同打造出既满足人和人际活动要求,又具备功能好与形式美的建筑。 3.2彰显本地民族特色,促进优秀文化传承 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功能美与形式美的传承,且需要将多元文化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丰富整体建筑设计的文化底蕴。我国由于受到各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在积极学习优秀建筑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也需要不断提升建筑涉及到舒适度,功能性价值。将当地文化特色、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等相互融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予以设计,构建形式美与功能美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建筑结构。以上海“新天地”建筑为例,则在保存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关注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建筑功能的设计。建筑设计将原有的砖、原有的瓦作为建材,为了重现石库门弄堂昔日的风光韵味,设计及工程以保留房子原貌为原则,工程人员按照当年的图纸进行修建,彰显出上海的传统居民住宅特色。不但营造出了浓厚的上海风味,成功将新天地打造为著名旅游景点,彰显出其美观度。在内部功能设计方面,内设中央空调、自动电梯、宽频互联网等,打造具有全新理念的消费场所。石库门为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建筑设计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下,彰显出建设的特色。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将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等相互融合,彰显出当代建筑设计的特色,也能够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 3.3注重生态建筑设计,建立建筑有机联系 当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注重建筑设计美观度、功能美的基础上,也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环境的特征,对建筑设计作出持续优化。当代建筑设计需要做好节能环保和持续发展的分析,注重生态平衡的构建。比如可以结合自然元素,以生态、技能等方式,达到优化建筑使用环境的作用,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实现建筑的功能性、形式美发展。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大楼为例,则融入了诸多生态理念,例如热缓冲边亭、条形天窗、南向遮阳板、西向防晒墙及无害材料等,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形式美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形式 美

论建筑形式美 建筑形式美它本身表现出来的和谐魅力、良好的秩序所赋予,象奇妙无穷的音乐壹样,是视觉感受得到的。建筑兼有物质产品和艺术创作二重性的特征。建筑艺术和壹般戏剧、绘画、雕刻等艺术表现方法有所不同,壹般艺术能够描写或刻画典型事件和人物形象,以揭示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建筑艺术只能表现时代的壹般精神、反应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的壹般面貌,表达建筑壹定的内容、性格、感觉或气氛。而表现思想性也不能像壹般艺术那样直接具体。由于建筑形象本身常是壹个时代、壹个国家、壹个民族的物质精神面貌的标志之壹,因此,它也有其它艺术所不能达到的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建筑艺术要反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要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建筑艺术风格创作上又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逐步形成我国特地社会主义建筑的新风格。人类对建筑形式美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古代,大至帝王的囿苑,小至百姓的土舍。在西方,神圣的神庙林苑,深隧的古堡庄园;在东方,庄严的宫殿、肃穆的庙宇,高耸的楼台;千奇百怪的人造建筑群通过造型形成的美感,犹如隽永的旋律,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人类的壹种寄托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也许失去了其实用的作用,但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已经成为永恒的精神形象,它超越了其本身的建筑功能上的价值,顽强的传留至今。建筑造型设计和立面处理中,我们努力寻求壹种简练而富有生气的建筑风格,利用几大块几何体量的抽象构成,轮廓清晰、空间关系交待清楚,又取得空间构图平衡,建筑师所强调的正是建筑鲜明的体积感和生动的光影效果,且在形体创构中尽力做到简洁明丽,唤起人们的美学理解。体型上不搞繁琐的堆砌,细部处理不矫揉造作,风格上不存哗众取宠之心,意于典雅大方、新颖和谐的体现,创造具有丰富内涵,鲜明雄浑气势的建筑。 在建筑的形体创构和立面处理中,设计者应该充分注意其各部分体量和立面的比例推敲,注意塔楼和群楼在空间构图的均衡,注意立面虚实的配比关系以及材料质感和色调的对比关系,注意建筑的细部处理,因此,也是体现了建筑师所遵循的美学原则。 建筑形式美体当下很多方面,在设计中也有很多手法。建筑的韵律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想重点谈壹下建筑的韵律美。“韵”,古时称“均”,和谐的声音之意,“律”,是古时用竹管或金属管做成的定音仪器,可见“韵律”壹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音乐、诗歌和舞蹈最初是三位壹体的,后来才逐渐分化开来。人们喜爱悦耳动听的音乐、优美抒情的诗歌和婀娜轻盈的舞姿,能够说是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和韵律有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春夏秋冬,斗转星移,日月轮回,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每时每刻都在陪伴着我们;我们的声声心跳就像生命的“时钟”滴答作响,伴我们走过人生旅程。大自然造就了人类自身,人类在物质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把握了大自然的韵律变化,且应用于审美实践中,产生了象音乐诗歌和舞蹈等和节奏、韵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 建筑艺术作为壹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诗歌及舞蹈等其它艺术门类有很多相同之处,有人说建筑是无字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的确如此,建筑艺术中的节奏和韵律能够体现建筑的音乐感,体现出建筑的诗情画意。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宛如壹条巨龙腾跃于崇山峻岭之间、和山体有机结合,随行附势,高低起伏,延绵不断。烽火台相间设置在山峰高处,打破了长城的冗长和单调;长城垛口等距相间,使城墙顶部得到有节奏的终结。有节奏的长城垛口不就是五线乐谱,烽火台不就是跳动着的音符吗?它们共同奏响了壹曲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爱好和平的雄浑交响曲。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建筑和建筑的艺术》壹文中曾以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为例,分析了在建筑垂直方向上的节奏和韵律,他写到:“……按照这个层次和它们高低不同的比例,我们大致能够见到(而不是听到)这样壹段节奏。”和寺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中华第壹高楼—上海浦东金茂大厦,主体建筑88层,高420.5米。是壹座融旅游、观光、酒店、写字楼、会展、娱乐购物为壹体的综合性、多功能超高层

何谓功能美

何谓功能美?何谓形式美? 设计形态美与功能美 一、功能美的实用价值 现代的设计活动存在着强烈的目的性。从人能通过有目的的制造开始,艺术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而来。精神的愉悦和思考常常戴着艺术的面纱出现,而这些都同人在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让人有所领悟并获得精神的升华。因此,现代设计是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艺术的元素,而且审美的规律,欣赏的心理思维规律都部分地作用在设计的作品中。有一些美学著作中认为:本来以实用性为目的的产品若是能够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体现一定秩序和规律,就完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可见,物品在本质上是非美的,其根本目的是有用,而非审美,但是,实际上美的范畴已经扩大了,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它涉及到存在的客体和受众以及发生审美的心理和过程。 现代的高技术功能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使用功能是产品的特定用途,这些用途是要通过具体的设计来体现;另一种就是心理功能,包括产品样式、造型质感、色彩等,也就是功能美,体现为豪华感、现代感、视觉美感等。功能美是与有用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成的。“水晶宫”和艾菲尔铁塔在建筑史和设计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建筑式样,还因为其裸露的钢架的严谨的力学结构,这些都反映了有效的秩序和有韵律感的结构。这些要素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成一种“功能美”,表现在合理性和构成的质感。构成主义早期的作品,正是在裸露的结构中寻找动势空间的美,主张一种非量感而重动势的艺术观。功能美并不是与艺术美的标准完全重合的,它常常与纯功能性的愉悦相关。这里,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已经融入到对“美”感的综合体验当中去了,只有当功能的目的实现以后,作为支撑某种功能实现的结构和系统才可能成为功能美存在的基础。 二、功能与形态的和谐美 人造物的形式不是与功能相脱离的,没有相应的合理而有效的形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表达内容的要求的。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包括产品、包装、书籍装帧、建筑物等,其对形式的多样及完美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要求。好的产品设计和包装首先在形式上先征服了受众的心,然后人们通过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形式在发挥功用的层面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好的形式不论是对人的感知或人们对产品综合的判断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们就是这样通过对形式的认知来判断产品的优良。这里,功能与形式起着共同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设计的语汇便大多来自于形式的元素了。对于人造物而言,形式指的是视、听、触的感觉实体,是内容存在的方式。而人造物的内容,一般指的是有用性即“功能”,所以形式就是以实现有用性为前提的结构形式。“功能决定形式”或“形式追随功能”就反映了功能的目的性和形式的依赖性。然而形式却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并不以内容为绝对依赖的。 产品的艺术设计重视人的感觉,使功能和形式自然地和谐,由此产生的美感会使功能更加突出。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唤醒人们这种想象意识的媒介,具有能够与观者情感共鸣的媒介。“艺术就是想象生活的主要方式,想象生活通过艺术在我们内心产生动力并得到控制。”艺术的形式便是通过更清晰的感觉和更纯粹自由的感情来虏获受众的心的。因此,在识别一个新的物体前,形式如何抓住人们的视线是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市场调查的数据表明,哪怕是多吸引百分之一的目光,都意味着产品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三、功能和形态美的设计理念 在功能美中,支持功能的结构和秩序都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的效用是通过形式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论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

论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 摘要:设计具有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双重属性。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功能与形式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不可以只强调设计产品的功能美而忽略其形式美,也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美而不考虑功能美的要求。功能美与形式美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设计;功能;功能美;形式;形式美 引言 关于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是一个热门问题,现如今虽然对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的问题不如以前那么关注了。但是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依旧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究竟是形式依随功能,还是功能依随形式以及两者的关系最终要如何处理,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论证。 一、功能与功能美 设计是通过设想、运筹、计划与运算等方法,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通过行为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设计做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创造适合人类使用的工具,改造人类生活的环境,其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我们人类本身。既然设计出来的物是服务于人类的,那么这个设计物就必然要有它的功能,并且在设计之初功能性应该是设计的第一原则。这里的功能是指物的功效与性能。“从石器开始, 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造物, 为生命的生存为生活而制造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1]例如中国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秦汉时期的铜器、之后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到现如今具有各种功能,材质的产品。每件物品都是在满足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才进一步的去追求形式美。 那么,何为设计产品的功能美?功能美展显的是物质生产中美与善的关系,这就说明对于产品的审美创造总是围绕着社会的目的性进行,从而使产品的形式成为产品功能目的性的体现和人的需要层面及发展水准的表征。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的长信宫灯。它的外貌为一个温顺的宫女跪坐捧灯的形象,其左手执灯盘,右臂上扬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心可以插蜡烛,灯盘周围安装可以开合的孤形屏板,可以调节灯光照明的方向和幅度,宫女体内中空,烟炱可以通过右袖收入体内,以保持住室环境的清洁。灯盘及宫女的头部等部件皆可拆卸,以方便擦拭清除灯内的烟尘。此灯原系汉宫之物,通体鎏金,显得分外华贵,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可见古代工匠在设计制做这个灯之前已经对设计成熟于心,因为汉代审美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巧妙使用的基础上将造型做成此状,为了吸油烟仕女的右手衣袖做成虹管。因些这件工艺品便具备了“善”,它的灯罩可以很好的控制灯光的照明方向及光的明暗度,汉代生产力水平提高,对金属工艺品制作工艺的掌握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灯完全解决了灯照明使用的基本功能,更成功的是它做到了“美善相乐”。 李泽厚先生在谈到实用工艺品时指出:“注意功能美便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认为物品的功能就是工艺的美,这是错误的;但不顾物品或远离物品的功能来追求工艺美,也是错误的。现代健康的倾向是,注意尽量服从、适应和利用物品本身的功能、结构来作形式上的审美处理,重视物质材料本身的质料美、结构美、尽量避免作出不必要的雕饰、造作。”[2]这就说明了功能美一定要体现产品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发表时间:2019-05-15T10:32:57.3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杨浩坤魏春丽 [导读] 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概述,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具体应用。 东明县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2745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筑设计包含着许多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将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结合在一起,赋予建筑新的内涵,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概述,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形式;功能;建筑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建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在各种新潮建筑思想的影响下,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建筑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成为了当代人们追求的对象[1]。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没有将建筑的形式美与功能美结合起来,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保证建筑设计功能美的同时还应及注重形式美,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满足使用者的综合追求。 一、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概念 (一)建筑功能分析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首先要满足的是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具有功能美,立足于建筑功能进行设计,满足后续建筑使用的各种功能以及建筑的作用,体现建筑的使用价值,进行建筑形式的精细设计。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建筑的作用,这也是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同时建筑设计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建筑的后续使用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使用功能,能够根据后续的要求灵活的进行运用,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功能是建筑形式的前提条件,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之,有了建筑功能作为铺垫,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建筑形式设计,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形式分析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新型建筑理念不断涌现,让当代的建筑设计行业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其设计法则普遍为形式追随功能,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让这一法则逐渐发生了改变,建筑设计更加愿意以注入更多精神的美学的内涵,来体现更加独特化的建筑形式。当代建筑设计越来越个性化,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外部形式的设计逐渐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风貌与各种流派的美学主旨结合在一起,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一面,建筑的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体形设计的更为灵巧,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建筑设计在满足了建筑功能之后,对建筑形式进行了巧妙的控制,给予人们流畅的感官表达,在建筑形式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例如材料与构造、形体与空间、场地与环境等方面,建筑设计大环境为根据建筑环境以及人居环境进行的创新,不断丰富了建筑形式,体现了当代建筑的形式美[2]。 (三)二者之间关系分析 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建筑功能是建筑必须具备的一个基础条件,确保建筑发挥其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对建筑功能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让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更为融合,减少建筑的审美冲突,保证建筑的整体协调美观,在发挥建筑作用的同时满足使用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打造满足时代发展的建筑,展现时代特色[3]。 二、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一)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建筑环境不断变化,建筑设计的大空间与大环境不断变化,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还应体现建筑的形式美,体现建筑设计的时代特征,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打造优秀的建筑。建筑物处于城市环境中,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与改变,让建筑物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建筑物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不断对建筑的整体形势与功能进行调整,使得能共同良好发展,尽可能的减少建筑队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相处[1]。这就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师应具备时代的新思想与新理念对建筑周围地形、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从整体上把握建筑设计的内容,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矛盾,满足建筑自然的美和建筑形式的美,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让建筑与环境建立有机的联系。 (二)注重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社会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目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应注重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4]。在建筑设计中,应以人的活动为建筑核心,一切考虑人的使用需求与美观需求,旨在为人服务,保证建筑设计的使用安全,将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与人文需求,在发挥建筑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时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建筑后续的可持续运营,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生理特征不断的对建筑设计进行调整,体现先进设计理念,符合人们物质上的满足与人际活动的要求[5]。 (三)继承统一本地文化,体现多元文化 建筑物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应具备不同的特征,符合当地的特点,实现本地文化的继承统一,发挥传播展示文化的作用,在具备使用价值的同时还应具备文化价值,注重功能性与形式美,提高文化传播效率,丰富建筑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现本次文化特色与时代特色[5]。全国各地的建筑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筑设计师应意识到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汲取优秀的建筑经验,对当地的生活习惯、地域环境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让现代建筑实现地域化,丰富建筑的功能,让地区建筑更加现代化,发挥出建筑设计的巨大作用。 (四)注重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概念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制约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社会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节能减排。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基础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坚持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6]。为了解决能源危机

论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1)

制造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 。我 们不能 怀疑 第 27 卷第 4 期 2 00 6 年 8 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 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论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王志成1, 2 ( 1.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系, 湖南 衡阳 421001; 2.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N o. 4V o l. 27 A ug . 2 0 0 6 摘 要: 产品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功能美能给人带来生 理和心 理上的 愉悦感 和满足 感, 形式美 能给人 带来美的 精神享受。功能和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美的设计产品应是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为人造物; 功能美; 形式美; 配比维度 中图分类号: J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0313( 2006) 04 0169 04 作者简介: 王志成 ( 1975 ) , 男, 湖南祁阳人, 讲师, 硕士生, 从事装饰艺术设计研究。 产品设计是寓美于有用性的 为人造物! 活动, 为人 义! 理论的某些真理性因素, 产品设计必然与使用 相联系, 造物! 这一理念决定了产 品设计 的出发 点和最终 目的 都是 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 但却是造物的首 要目的, 为了人。设计的是物, 用 物的对 象是 人。产品 设计 具有 产品的设计和 生产 必须 满足 人们 的某 种使 用 功能 的需 求, 不可否认的艺术性, 但又与有用 性不可 分离! ? 。产品 的功 能美与形式美必然是合 二为一 的, 没有 功能、华 而不 实的 产品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和对社 会资源 的浪费, 而 缺少 形式 功能美是产品的最 基本、最普 通的属 性, 是人 们审 美的物 质基础, 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如果说艺术品是按照 人的精 神上内 在美的 需要 而创作 美的产品则是粗糙的物 品, 也可 以说是 一种 视觉垃 圾。因 出来的, 与功利性无 关, 而 产品 必须 具备两 种基 本的特 此, 我们既要反对华而不 实的产 品设计, 同样也 要反 对虽 实用却粗糙简陋的产品 设计。产品 的功能 和形式 是相 互依 存的,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 对立性。如 何把 握产品 设计 的功 能美和形式美的关系, 使其 在产品 中得到 最佳的 合理 的体 现是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 能, 由产品这种有用性功效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感, 我们称之为功能美。首先, 我 们必须 强调 产品设 计的 功能 美的第一性原则。 性: 一是产品本身的 功能; 二是 作为 产品 存在的 形态。功 能即其使用的价值, 是 产品之所 以作为 有用物 而存 在的最 根本的属性, 没有功效 的产品 是废品, 有用性 即功 能是第 一位的! 。 由 于实用价值 ( 即物的功能 价值) 能满 足人生 命存在的需要, 合乎人 的目的 性, 因而 使人感 觉到 满足的 愉悦, 进而体验到一种美, 即 功效之 美! # 。在产品 的设计 与生产过程中, 功效与 美是联 系在一 起的, 是 产品 设计的 一种本质性的存在。产 品是适 应实际 生活 需要的 产品, 合 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从古至今, 物的功 能 都是 设 计所 要 考虑 的 首 要因 素。 我国古代青铜器因不 同的需 要产生 了众多 的品类, 它们产 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的。 从石器 生的依据主要是各 自的功 能。如 青 铜簋, 大 多数 簋都有 开始, 人类就一直不断地 在造物, 为 生命 的生存 为生 活而 一个与簋身相连的 器座, 从现 在的眼 光看, 这 个器 座是没 # 功 能主 有必要的, 但当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 ,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分析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7T16:47:49.17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2期作者:关兆明 [导读] 分析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联,并深入探究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应用对策,为后续建筑设计提供有效参考,促使当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功能美与形式美能充分得到彰显。 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528200 摘要:分析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联,并深入探究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应用对策,为后续建筑设计提供有效参考,促使当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功能美与形式美能充分得到彰显。 关键词:建筑设计;实用功能;建筑形式 在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内地地区.发展速度更加的惊人。越来越多美丽时尚的元素被融入到了建筑设计中,这也引发了很多的建筑师对建筑中的形式美产生了不断的思考。当前中国的建筑行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建筑标准.整个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1.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与功能美 建筑设计,就是在施工前,建筑设计人员,将建筑施工效果、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问题的相关事项都事无巨细的列出来,并合理的分析建筑中各个部分的大小、色彩等属性,使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更美观和协调。建筑的形式是决定建筑功能的基础,只有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筑才能凸显出本身的功能。一般来说建筑是为人们提供休息、运动等活动的室内场所,例如家就是为人们提高宁静、安全感等感觉的空间,让人们感到舒适,使身心得到放松。由此可见,建筑其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所以实现建筑的功能是建造建筑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划分种类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只符合功能要求的建筑,人们爱美的天性逐渐表露出来,人们开始追求建筑外在的形式外观美。建筑的形式美就是指,建筑外部的整体形态构造和建筑内部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也是建筑外形美外在流露的重要途径,优美和谐的建筑外观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形象品位,从而充分显示出重要性。 2.建筑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结合 在建筑学理论中,对于建筑物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明确以及孰轻孰重的认证这一过程的探究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在20世纪,在对建筑的外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对于使用价值的突出。在早期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建筑物的美观需求明显低于对其使用价值的需求。直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进而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美观需求也就实现了进一步地发展,对于建筑物的美观需求甚至超越了对其的使用价值的需求,形成了全新的建筑设计观念与方式。在这里,对于建筑物艺术价值的实现,需要对建筑物的内部设计与构造、建造材料的性质以及建筑物的整体色彩搭配进行关注与发展,使得建筑物的美观体验能够顺利的实现。 总的来说,对于建筑物的美观性进行提高与发展。从其根本上来说,即是对于建筑物的构成要素的发展与创新,进而实现建筑物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及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对于建筑物的建设,还需要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进行充分地满足,进而使得消费者对于建筑物的物质需要以及精神需求都能通过设计者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进而达到需求的满足这一目的。在实现这一需求的过程中,其重点关注的对象即为:对于建筑物的物质需求体现。如著名华裔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独创的三角钢架结构,运用到超高层建筑之中,不但极大地节省了钢材、降低了造价,而且还保证了建筑的坚固,给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带来极大的灵活性。在建筑物的构成要素上有了新的发展与创新,进而实现建筑物功能和形式上的最大统一。 3.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3.1注重以人为本,将满足人的活动需要作为建筑核心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社会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注重人文社会建设的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其中,在建筑行业当中也同样要做到以人的活动为建筑核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到以人为本,旨在为人服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建筑过程中,始终注重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在建筑的使用要求方面,不仅充分考虑到基本的“使用”,同时考虑到使用者的“健康”“心理”“可持续运营”,考虑设计的本质要求及设计的优化条件。建筑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原则,就要结合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分析以及其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综合考虑,充分借助当前的先进设计理念以及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共同打造出既满足人和人际活动要求,又具备功能好与形式美的建筑。 3.2注重建筑设计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建设要求下,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而打造同时具备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建筑,同样不能忽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特性,结合环境特性,对于建筑设计做出相应的优化与改变,保证二者协调相处,使得能共同良好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环境不会对于建筑产生不良的影响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周围环境,对于建筑的相关功能以及建筑整体形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借助周围环境共同构成一个良好的建筑环境整体。这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对于建筑周围地形、环境做出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寻求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矛盾的途径,让建筑与环境建立有机的联系,将自然的美和建筑形式的美统一起来。 3.3韵律和节奏的美学形式 就像运动一样,要保持一定的步伐.进行有规律的前进,韵律和节奏也是要求要保持一个稳定的频率进行动作的重复。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音乐.是非常有节奏感的.同时音乐也是有很多的节拍不断的有规律重复出现.然后通过组合.形成了人们比较喜欢的东西。同样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节奏和韵律来制造出美感.比如我们可以把两个形态不相同的建筑造型,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感,节奏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复出现就好了,是把控好某一个节奏,让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越来越多节奏韵律凸显的建筑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节奏韵律有着非常强的彰显特性.把不同的元素通过适当的有规律性的排列.然后显示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