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同学们,这是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大家能说说从中能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吗?预设: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②有各种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提问:那么,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⑴整理数据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先思考,再来交流。
预设:数数追问: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还有其他的吗?……小结: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
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
⑵表示数据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预设: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
开始⑶分析数据提问: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刚才呀,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出示PPT):追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小结:十分详细、也十分清晰地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都表示出来了。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出示PPT)——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能够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处理和图形的绘制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掌握绘制方法,并能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绘制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课件、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2.学具:学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所需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情境,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统计,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课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统计问题,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
2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
如下图:(1)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表示同个范围内不同时间的人口数量。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不同范围内不同时间的人口数量。
方便我们对同一时间不同范围的人口数量进行比较。
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直条的方向可以分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般在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又不是非常大时使用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数据种类较少,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使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这两种统计图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特点】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优点】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例题精解]例1 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根据统计表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解析】(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关车辆的总数,什么车比什么车多(少)的问题都可以提。
(2)你能发现哪些信息?第一发现是,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第二个发现是,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最多。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再往大的范围想,可能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例2 甲、乙两个地区,甲地区绿化搞得好,乙地区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
甲、乙两地近年来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解析】(1)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00年呢?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都是600毫米,2000年甲地区降水量是720毫米,乙地区是490毫米。
(3)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议?从统计图上可以发现,1985年时甲、乙两地的降水量还是一样的,到了1990年以后,两地的降水量悬殊越来越大,这一现象说明甲地区可能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这样树木又会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第16讲复式条形统计图(讲义)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直条表示不同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要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粗细相同的直条来表示不同的数据,同时要注明图例,图例一般标在统计图名称的右下角。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同一项目数据的多少,而且便于比较出不同项目数据的多少。
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标清图例。
2.统计图中各直条的宽度要相同,直条的长度要准确。
【易错一】1.下面是实验小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图。
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是()。
A.数学组B.音乐组C.英语组D.写作组【解题思路】求出每个兴趣小组总人数,通过比较确定答案。
【完整解答】数学组:24+18=42(人)音乐组:18+35=53(人)英语组:32+45=77(人)写作组:25+28=53(人)英语组有77人,人数最多。
故答案为:C【易错点】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知识,关键是能准确从统计图中读出信息、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易错二】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四年级男生有( )人参与调查。
(2)由图可知,喜欢( )和( )项目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喜欢( )和( )项目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3)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1)把条形图中各项喜欢的运动的男生人数相加即可解答。
(2)根据条形图中的信息直接填写。
(3)根据条形统计图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完整解答】(1)25+30+20+15=55+35=90(人)(2)由图可知,喜欢跳绳和游泳项目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喜欢足球和实心球项目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
(3)喜欢跳绳和足球的人较多,建议学校多组织一些该运动。
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种类、特征及应用领域。
2、掌握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步骤及技巧。
3、能够使用Excel等工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概念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由两个以上的条形图组合成的统计图形式,是一种常用的用于比较各种数据之间差异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在于将同一种类的数据集中表现,同时能够同时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种类(1)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将两个以上的竖直条形图排列在一起,一般用于比较同一时间点或场景下不同项目、不同人群或不同地区等的数据;(2)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将两个以上的水平条形图排列在一起,一般用于比较同一项目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区等的数据。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1) 制作简单、直观、易于理解,适合一般读者使用和阅读。
(2) 能够突出数据差异,方便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3) 可以直接反映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等之间数据的差异性。
4、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领域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调研:用于比较分析不同品牌、不同产品或不同价格之间的差异。
(2) 经济分析:用于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或不同年份之间的差异。
(3) 政府统计:用于比较分析不同城市、不同县区或不同人口群体之间的差异。
三、教学步骤1、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并介绍应用领域。
2、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如何排版、如何突出重点等。
3、通过案例演示,说明如何使用Excel等工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4、让学生实践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组数据并利用Excel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并呈现数据。
5、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不同组别或者分类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它采用条形图的形式,但是可以同时比较两个或多个变量的数值。
在数据分析和报告中,复式条形统计图具有许多优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 提供比较多个变量的能力传统的条形图只能比较一个变量的数值,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展示多个变量的数值。
这对于比较不同组别或者分类的数据非常有用,例如比较不同年份的销售额、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率等。
通过在同一张图上展示多个变量的数据,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各个变量之间的差异和趋势。
2. 可以同时显示细节和总结信息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展示每个变量的具体数值,还可以同时显示总览信息。
在图表上,每个变量的条形长度可以表示具体数值,而整个图表的布局和颜色可以表示总体趋势。
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在细节层面上了解每个变量的数值,也可以从整体上观察各个变量的关系和变化。
3. 增强比较的能力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将多个变量的数据并排展示,强调了不同组别或者分类之间的对比。
通过比较不同变量的条形长度和位置,我们可以迅速发现哪些组别或者分类具有较高或较低的数值。
这种直观和清晰的比较方式有助于我们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联。
4. 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适用于比较少量的数据,也适用于展示大量数据。
当数据较多时,可以使用较长的条形来显示较大的数值,同时通过图表的布局和颜色来表示各个变量的整体趋势。
这样一来,即使有大量数据需要展示,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变量的情况。
5. 方便与其他图表结合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与其他数据可视化图表结合使用,增强数据的表达和解释能力。
例如,可以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上添加折线图、饼图等其他图表,以展示更多的相关信息。
这种结合使用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呈现数据,并进一步深入分析。
6. 可以自定义样式和布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样式和布局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第1课时 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最新4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复式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99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掌握其绘制方法。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统计观念。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和合作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的精彩瞬间。
引发学生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中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金牌,多少枚银牌?你是怎么知道的?关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过程。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及网络获得这些信息。
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与人口相关的数据,并把它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课件出示例1部分的复式统计表)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根据统计表让同桌两人在作业纸上分别绘制出城镇、乡村人口数的条形统计图,然后展示绘制好的条形统计图。
2、反馈交流(1)观察两个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发现吗?2000 年是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你是怎么发现的?……那么1985 年呢?1990年呢?……(2)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方便的在同一幅统计图中观察和比较城镇和乡村的人口呢?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让学生4 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解决“如何把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为一张统计图”的问题。
2、按小组在练习纸上合作画图。
3、展示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统计图。
引导观察、比较、讨论:那一幅图更合适,为什么?4、课件演示绘制全过程和方法,突出图例问题。
(板书:图例)总结强调:作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