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doc
- 格式:doc
- 大小:79.1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
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
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
”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
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八年级第二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及教案教案又称教案,是教师在备课后设计的具体教学计划。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上课时间、班级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上课进度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第二册关于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的课文和教案。
03010文本诗人蔡其蛟来访时,看到我写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普通话课本。
”他笑着说:“课本上有什么可写的?”我向他解释说:“但这一次让我终生难忘。
很像德国布劳恩《我的第一本书》里的一组画,但看完很难笑出来。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一点来自寒冷大自然的人生之初的快乐和梦想。
我们家有很多书,是我爸爸的,不是我的。
我父亲在北京大学上学。
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一盒书和一袋红薯回家了。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是很奇怪的东西。
父亲图书馆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书,还有《父与子》、《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我经常好奇地浏览,不能阅读和识别图片。
奶奶笑我说:“你管这叫瞎狗看星星。
”在那些大杂志里,有我们家的“鞋子”和五颜六色的窗花。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东西。
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在立春的时候上的小学。
暑假的第二天,爸爸回来了。
我看着院子里晾晒的麦子,不停地驱赶麻雀。
我奶奶讨厌小麦拌麻雀粪。
新打出来的小麦,晒在太阳下有一股甜味,很容易催眠催梦。
父亲把我叫醒,我看见他用手翻动着金黄的麦子。
他转过身问我:“你考了哪里?”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了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如释重负地夸我:“还不错。
”奶奶在屋里听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只有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外婆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我不能用一只手告诉你几个手指。
村里的人都知道。
父亲板着脸对我说:“把书拿来,我考考你。
”他当场坐了下来,我磨磨蹭蹭,不想拿到手,我受不了靠背书看书,我怕他看到那本惨不忍睹的教科书会生气。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八语(下)主备:刘勇备课组成员:审核:班级:组别:姓名:小组评价等级:教师评价等级:[学习目标]:1、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真正含义及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3、品味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法指导】: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以“我的第一本书”为抓手,探讨文中的父子深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一、查找作者的基本情况二、字词积累(1)注音:酷( )似掺( ) 和脊( )背枉( )读马鬃()哄堂大笑()挎着()(2)释义: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掺和:酷似:知书识礼: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写出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复述提纲。
(温馨提示:复述时注意以下几点。
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2、请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的书;对于这本书,我心中。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文章的感悟四、合作探究, 展示风采1、阅读课文后,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文章中蕴藏着哪些情感?3、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本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地叹着气”?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4、父亲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后来元贞却以做小买卖为生,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五、品味语句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这里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六、拓展延伸,放飞思绪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
3《我的第一本书》【题目解说】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走进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曾用笔名谷风。
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背景链接】《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小说。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酷(kù)似掺(chān)和脊(jǐ)背枉(wǎng)读⒉多音多义hé和平hè曲高和寡和 hú胡牌huó和面huò和稀泥⒊词语补注①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②欣慰:喜欢而心安。
③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④凄惨:凄凉悲惨。
⑤温厚:温和宽厚。
⑥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⑦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⑧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⑨忠厚:忠实厚道。
⑩知书识礼:有知识,有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句段解读】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
这就是生命最初的乐。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重点读文难点研讨问题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导学后反思一:介绍作者
二:读准下列词语
幽默凄惨奥秘酷似掺和磨磨蹭蹭
三:理解回答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
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
什么?)
四:完成课后(三)
五:预习《列夫·托尔斯泰》。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__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__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我的第一本书【明确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诗意感悟。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和重点句子含义。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枉.读( ) 掺.和( ) 蹲.( ) 马鬃.( ) 愣.( ) 脊.背( ) 磨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凄惨:知书识礼:翻来覆去:磨磨蹭蹭: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当堂反馈】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分别是什么?2、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拓展提升】名人说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汉)刘向书是空气和阳光,是力量的源泉,是生活中起码的养料之一。
——康濯书是知识的宝库,不读书将永远是精神的穷人。
——莫应丰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课后检测】1.没有书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可见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但他却失去了学习机会,一辈子挎着篮子在几个村子里叫卖小东西。
而只考了第二名的“我”却转到了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后来,上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由此,请你用一句名言表达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启示(名言):精读张洁的《我的第一本书》,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第一本书张洁①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
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__________它、__________它、__________它的机会都没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学案内容预览:3. 《我的第一本书》学案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海伦?凯勒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迢迢()( )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2、解释词语迢迢:挥之不去:掺和:磨磨蹭蹭:哄堂大笑:四、拓展延伸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你能把你的“第一本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五、课堂小结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人不能忘本”,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六、达标检测(一)给加点的字注音酷()似掺()和脊()背枉()读(二).解释词语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
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2、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请选择。
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⑴ 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⑵ 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选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自然段的开头的那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及赏析《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我六岁离家到镇江去念小学的时候,背走的是一包衣服,还有母亲特意为我买的一双新鞋。
母亲深知我对这双鞋的喜爱,她深知此时的我不再喜欢穿她做的布鞋。
我们学校是一所半寄宿制的小学,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村镇。
每当周末的时候,学生们就会陆续回家,而我只能孤单地留在学校。
我非常羡慕那些回家的同学,因为他们可以回到温暖的家,与亲人团聚。
而我只能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忍受着孤独和寂寞。
一天,班上一个同学拿出一本新书来,在我面前炫耀。
我眼前一亮,这本书正是我渴望已久的《格林童话》。
我非常想拥有这本书,因为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但是,我知道我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为了供我上学已经付出了很多。
所以,我并没有向父母开口要求买这本书。
然而,我的渴望并没有消失。
每当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会默默地坐在角落,想象着书中的故事。
这种渴望在我心中愈演愈烈,让我无法自拔。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向母亲提起了这件事。
母亲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我:“孩子,我们家现在确实没有多余的钱买这本书。
但是,你可以想办法自己赚钱买啊。
”于是,我开始努力寻找赚钱的机会。
我帮老师整理办公室,帮同学打扫卫生,甚至去捡废品卖钱。
最终,我攒够了买这本书的钱。
当我手捧着这本新书的时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我知道这本书来之不易,我会倍加珍惜。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宝贵的道理。
我明白了幸福需要自己去争取,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本书不仅仅是我的第一本书,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赏析:《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作者对自己第一本书的追叙,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珍惜当下,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3 《我的第一本书》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3.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5、“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6.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指的是什么?7、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8、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9、文中第12段补叙自己“上学”“上书房”的快乐,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10、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展开了哪三方面的联想?1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2.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3.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4.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3.我的第一本书课型:自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6.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教学重、难点: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出示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三、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文章的结构。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再读课文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展示的苦难生活,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把握题目的浅层和深层涵义,掌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重点)3、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品评鉴赏,养成良好的语感。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4、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学习方法:“五步教学法”(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步:课前预习(一)“三读”课文“一读”:大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字词:“二读”:默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在精彩段落前用红笔标上“△”;在精美句子下用红笔画上波浪线;疑难文句或词语标旁标上“?”“三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轻重、快慢、语调”(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3)复述课文(3-8段)。
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4)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5)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三)疑点问题归纳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这些问题记下来。
(至少3个)第二步:交流讨论1、课前请6个小组在后墙黑板上板书“字词积累”和5个“预习题”结论。
2、课前各小组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组长填写预习自评分。
3、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各组员的预习结论4、评价黑板上展示的预习题结论第三步:精彩品读小组内交流“二读”课文中,发现的精彩文段或精彩语句;点评预习中发现的写作或表达上的亮点。
点拔: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样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4)如3、何理解“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乔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第四步:质疑探究1、小组内讨论预习和上几环节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提请全班讨论解决。
2、对同学发言、老师点拔及教辅资料上的观点产生疑问的可以大胆质疑。
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