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P43
- 格式:ppt
- 大小:628.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四章诉权与诉一.填空1.根据原告诉讼请求的性质和内容,把诉分为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三种类型。
2.诉的要素中,“三要素说”认为,诉的要素应由诉讼理由、诉讼标的、当事人构成。
3.赫尔维格是第一个从诉讼法的角度阐述诉讼标的涵义的德国学者。
二.名词解释1.诉权与诉诉权是指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对民事争议进行裁判的权利。
诉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
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特定的法院就特定的法律主张或权利主张(诉讼上的请求)进行裁判的诉讼行为。
2.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
形成之诉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通用的概念,也称为“权利变更之诉”。
3.诉的利益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必要性是指法院有无必要通过判决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4.诉的标的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的并要求法院加以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
5.诉的合并与诉的追加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分别提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种联系的诉合并在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制度。
诉的追加,是指在诉讼中,原告在原有诉讼请求存在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
6.反诉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三.简答题1.简述诉的要素。
诉有三个要素:其一是当事人,其二是诉讼请求,其三是诉讼理由。
当事人为诉的主观要素,当事人即直接发生民事纠纷的双方主体,由于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途径,因此诉的成立首先须有双方当事人的客观存在。
否则法院处理案件就失去了基础。
诉讼请求是指诉方当事人就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提出的如何审理的主张。
诉讼请求是诉方当事人提出诉和进行诉讼的目的所在。
诉讼请求是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根据,包括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2.简述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
一、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民事诉讼当事人有()的诉讼权利。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法院管辖。
3.共同诉讼是()的合并。
4.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作为诉讼代理人。
5.民事诉讼中的法定代理,是为()的当事人进行诉讼而设立的一种诉讼代理制度。
6.利害关系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的()天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7.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等五种。
8.拘传应当签发拘传票。
罚款、拘留应当用()。
9.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的诉讼,属于诉的种类中的()。
10.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
二、单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关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意味着当事人拥有相同的诉讼权利B.处分原则意味着法院无权干涉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C.原告提起诉讼与被告进行答辩是辩论原则的表现D.调解原则适用于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2.甲乙两公司合同纠纷一案,A省江城市某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后,乙公司上诉,江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发现已生效的判决在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有权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者指令:( )A.江城市该基层人民法院再审B.江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C.江城市该基层人民法院或者江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D.A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3.对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起诉,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A.裁定不予受理B.裁定驳回C.裁定驳回诉讼请求D.受理4.甲诉乙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一审法院根据甲的申请,冻结了乙的银行账户,并由李法官独任审理。
后甲胜诉,乙提出上诉。
作者: 王国征
出版物刊名: 法学杂志
页码: 27-27页
主题词: 诉讼权利 诉权 民事主体 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权益 诉讼程序 当事人 经济法
摘要: <正> 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争执时,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作出正确裁判、以保证民事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权利.诉讼权利,是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有效进行,法律赋予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诉权和诉讼权利,二者之间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利.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依据和内容不同.诉权是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以及依据宪法制定的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赋予的.我国宪法第11条规。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共同所指向的对象。
5、确认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6、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诉。
7、反诉:是指已经进行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作为被告,向本诉的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诉讼请求。
8、人民调解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的方法,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9、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如果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即应退出案件审理的制度。
10、一般地域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诉讼管辖,即当事人在哪个法院辖区,案件就由哪个法院管辖。
我国民事诉讼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原告所在地为例外来确定一般地域管辖。
11、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12、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院对案件无管辖权,而依法通过裁定方式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移送管辖是对错误管辖的一种纠正,其实质是案件的移交,而不是改变案件的法定管辖权。
13、协议管辖:又称合事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书面协议的形式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
1.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A.某甲起诉请求某乙停止损害其名誉B.某丙起诉某丁请求撤销两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C.女方起诉前夫,请求将二人之女判归前夫抚养D.陆某起诉李某,请求解除收养关系2.王某将房子租给刘某居住,月租金1500元。
现在王某因刘某拖欠了六个月的房租未缴,而诉诸法院,要求刘某给付9000元房租。
现问,此案的诉讼标的指的是什么?()A.王某租给刘某的房子和刘某欠王某的9000元钱B.王某向法院提出要求刘某支付9000元租金C.王某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的房屋租赁关系D.王某、刘某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3.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确认之诉?()A.某女起诉前夫,要求将两人之女判归自己抚养B.老刘起诉刘晓明,要求解除收养关系C.李明起诉王海,请求判决两人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D.王林向法院起诉孙晓辉,请求判决两人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4.下列关于诉的内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A.诉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程序意义上的诉,一是实体意义上的诉B.所谓实体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实体权利的请求C.所谓程序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进行审判的要求。
D.诉的双重法律含义具体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诉讼请求5.下列关于给付之诉的说法错误的是()A.给付之诉的诉讼请求只能针对物,而不能针对行为B.根据请求履行的义务是否到期,给付之诉可以分为现在的给付之诉和将来的给付之诉。
C.给付之诉的显著特点就是判决的可履行性D.太阳公司请求法院判决月亮公司停止非法使用其专利的诉讼请求是给付之诉。
6.下列属于消极的确认之诉的是:()A.要求确认收养关系成立B.要求终止婚姻关系C.要求确认合同关系无效D.要求改变共有关系ACCDA C1.甲乙之间签订一份服装买卖合同,合同到期后甲没有交货,乙诉甲违约,要求甲履行合同;甲则向法院主张服装买卖合同无效,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
本案所涉及的诉的种类有()A.确认之诉B.给付之诉C.变更之诉D.反诉2.下列属于给付之诉的有:()A.要求判决赔偿损失B.请求判决履行合同C.请求判决合同无效D.请求判决离婚3.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引起诉的合并?()A.乙和丙分别租用甲的房屋但都欠房租不交,甲将乙和丙同时诉诸法院B.李某起诉张某返还借款以及迁出所占房屋C.王某起诉离婚并请求分割财产D.李某起诉周某和王某违反合同4.下列关于诉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诉权产生优先于诉讼程序而诉讼权利则是产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之后B.诉权指向诉讼程序的开始和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与强制实现,而诉讼权利则指向诉讼行为。
诉权诉权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所享有的请求国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权利。
即赋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诉权完整内涵包含程序含义和实体含义两个方面:程序含义,是指程序上向法院请求给予司法救济的权利。
实体含义,是指请求保护民事权益或者解决民事纠纷的权利,亦即公民有权请求法院同意其在实体上的具体法律地位或具体法律效果的主张。
根据法律性质,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又叫起诉权,其内容即起诉要件。
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是提请法院运用审判这一特殊手段,强制实现权益请求。
权利主体从实体法律关系发生时起,享有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但要实现这一权利,还必须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诉权的基本特征:1.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为依据;2.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3.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4.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
简述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浏览次数:1459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8-10-16 19:43 |提问者:ylfglx最佳答案买本课本,一般都会有详细讲解的~简单的说:诉讼与诉讼权利,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诉权是诉的法律制度确定当事人诉讼的基本权利,是诉讼权利的基础,而诉讼权利,则是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因为只有依法享有诉权的人才能具体进行诉讼,不具有诉权的人不是合格的当事人,不能进行诉讼,就无所谓诉讼权利,即使在诉讼开始之后,因无诉权而被更换的当事人已经行使了某些诉讼权利,但其诉讼行为无效,诉讼上的权利也被否定。
享有诉权的人进行诉讼,必须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
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体现一定的诉讼权利,同时,诉讼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应有不同的程序和方式,因而又有不同形式的诉讼权利。
所以,诉权必须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诉讼权利。
但是诉讼权利同诉权又有所不同。
诉讼权利是程序法上规定的从事诉讼活动的系列权利,而诉权是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法律所确定的有权进行诉讼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