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四章——诉及诉权
- 格式:ppt
- 大小:533.50 KB
- 文档页数:47
第四章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诉的概念与特征;理解诉的要素、诉的种类、反诉以及诉的合并、分离以及诉的变更;同时通过对法律规定的学习,获得运用诉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诉的定义和特征一、诉的概念民事诉讼中的诉,是指当事人就其与对方当事之间的民事纠纷向法院提出,通过判决保护自己民事实体权益的请求。
诉具有双重含义,即诉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诉和实体意义上的诉。
1程序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的请求。
法院受理当事人提起的诉以后,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始审理民事争议,当事人不得向其他法院就同一民事争议提起诉;实体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当事人提起的诉符合诉讼要件的,法院应当依照实体法律规范作出相应的实体判决。
程序意义上的诉是形式、手段,实体意义上的诉是内容、目的,两者互相和依存,缺一不可。
二、诉的特征诉具有以下特征:1.诉是当事人的请求。
民事实体法律调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如果当事人对法律保护的权益认识不一,就可能发生民事纠纷。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旨在请求法院启动民事诉讼程序,保护自己受到侵害的民事权益。
2.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保护民事权益的请求。
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民事法律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作出司法裁判,保护当事人受到侵害的实体法律权益。
除了民事诉讼,民事法律主体还可以自己或者通过第三方向对方提出解决民事争议的愿望,但该愿望不是诉。
只有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才可以称为诉。
1参见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第122页。
3.诉针对特定的相对方,有特定的内容。
对于当事人而言,提起诉旨在解决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民事争议;对于法院而言,只有在当事人明确、裁判对象可以确定的条件下才可以作出裁判。
即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必须是法院裁判的民事争议的主体,裁判的对象必须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
第四章诉权与诉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掌握诉权、诉、诉讼标的以及反诉等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诉的要素、种类、反诉的条件等问题;了解诉权与诉的相关学术观点及其由来以及诉的合并与分离等问题。
主要内容:第一节诉权第二节诉的概述第三节诉的要素第四节诉的种类第五节反诉第六节诉的合并与分离教学重点:诉权的概念与特征,诉权的保护;诉讼标的的识别;反诉的特征和条件,反诉与反驳的区别;诉的合并与分离。
授课时间:4-5课时。
第一节诉权一、诉权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诉权,是指民事纠纷的主体依据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所享有的,请求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解决争议和保护权益的权利。
法律是确定权利义务的根据,实体法确定在什么情况下有权提起诉讼,程序法确定具备什么条件有权进行诉讼,二者统一于诉的法律制度中,而称为诉权。
诉权是国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诉权从其内容来看,具有双重涵义,即诉权的程序涵义和诉权的实体涵义。
诉权的程序涵义,是指诉权是民事争议主体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获得的关于要求法院开始以及进行民事诉讼程序,以解决有关民事权益争议的请求资格。
简而言之,诉权的程序涵义是一种关于启动和进行诉讼程序的请求资格,它根据民事诉讼法取得,为当事人双方平等享有,是表达实体意义上诉权的必要途径,存在于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
(诉权行使的程序要件)诉权的实体涵义,是指诉权是当事人一方根据实体法的规定获得的通过诉讼程序向相对方当事人主张实体权利的请求资格。
它依据实体法取得。
二者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后者是实现前者的目的和意义。
2、特征(1)以民事实体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依据。
(2)为当事人双方平等享有。
不同诉讼地位的当事人其诉权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3)诉权的行使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诉权在不同诉讼阶段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诉讼权利,但它始终存在于诉讼的全过程。
二、诉权的理论诉讼理论上关于诉权的观点主要有,私法权说,公法权说(内分抽象的公法权说与具体的公法权说),权利保护请求说,司法行为请求权说,起诉条件说,获得司法保护说,等等。
自考《民事诉讼法》第四章笔记第四章诉诉:指当事人就特定民事争议向法院提出的作出有利于本身裁判的请求。
1.诉的要素:1)当事人;2)诉讼标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争执并要求法院作出裁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原告起诉之时,诉讼标的就已经特定化,在诉讼过程中,诉讼标的不允许任意变动,因为变动诉讼标的实际上是要求法院对一个新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裁判,会给被告的防御和法院的审理带来困难。
但在不变动诉讼标的的前提下变动诉讼请求则是允许的。
3)诉的理由,原告起诉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2.诉的分类: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动之诉。
3.反诉1)特征:a.当事人的同一性与特异性(反诉中,本诉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发生了置换);b.诉讼请求的独立性,反身本身具有独立性,不因本诉的消灭而消灭;c.诉讼目的具有对抗性;d.反诉和本诉有牵连关系(反诉和本诉基于同一法律关系产生;基于同一法律事实产生)。
2)反诉的条件:a.须由本诉的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
b.须在本诉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说结束前提出;二审中提出的,法院只能调解,不然通知另行起诉。
c.须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受诉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
d.须适用同一诉讼程序(都是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
e.须反诉与本诉之间存在牵连关系。
3) 反诉的审理被告提出反诉后,法院应审查是否符合起诉的一般条件和反诉的特别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反诉,应予受理。
被告如是在开庭过程中才提出反诉,除非原告放弃法定的答辩期利益,法院应体庭让原告答辩并另行指定开庭的期日。
刘某夫妻与杨某是大学同学,关系甚密。
后来刘某与杨某在生意中发生纠纷,刘某起诉至法院,要求杨某给付货款4000元。
法院受理后依法开庭审理,在审理中杨某提出刘某的妻子曾向其借款5000元,至今未还,要求刘某夫妻用货款抵债并偿还其余1000元。
法院对此应如何处理?A.将杨某的请求作为反诉与原诉讼合并审理B.中止给付货款的诉讼C.追加刘某的妻子为第三人D.告知被告杨某另行起诉「答案」D4.诉的合并与分离。
第四章诉权与诉一.填空1.根据原告诉讼请求的性质和内容,把诉分为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三种类型。
2.诉的要素中,“三要素说”认为,诉的要素应由诉讼理由、诉讼标的、当事人构成。
3.赫尔维格是第一个从诉讼法的角度阐述诉讼标的涵义的德国学者。
二.名词解释1.诉权与诉诉权是指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对民事争议进行裁判的权利。
诉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
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特定的法院就特定的法律主张或权利主张(诉讼上的请求)进行裁判的诉讼行为。
2.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
形成之诉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通用的概念,也称为“权利变更之诉”。
3.诉的利益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必要性是指法院有无必要通过判决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4.诉的标的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的并要求法院加以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
5.诉的合并与诉的追加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分别提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种联系的诉合并在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制度。
诉的追加,是指在诉讼中,原告在原有诉讼请求存在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
6.反诉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三.简答题1.简述诉的要素。
诉有三个要素:其一是当事人,其二是诉讼请求,其三是诉讼理由。
当事人为诉的主观要素,当事人即直接发生民事纠纷的双方主体,由于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途径,因此诉的成立首先须有双方当事人的客观存在。
否则法院处理案件就失去了基础。
诉讼请求是指诉方当事人就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提出的如何审理的主张。
诉讼请求是诉方当事人提出诉和进行诉讼的目的所在。
诉讼请求是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根据,包括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2.简述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
民事诉讼法第四章诉与诉权民事诉讼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书,旨在规范和保障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
其中,第四章的诉与诉权是诉讼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法第四章进行全面论述,介绍其中的要点和相关规定。
第一节诉。
一、诉的概念及必要性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诉是起诉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的行动,也是诉讼活动的基础环节。
诉的提出,具有维护当事人权益、解决纠纷的功能,是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主动行使诉讼权利的规定。
二、诉的原则民事诉讼法第四章对诉的实施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三个重要原则:诉权受到保护的原则、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自由原则和诉的审理程序的合法性原则。
三、诉的条件诉的提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法院的合法管辖和起诉状的准备等。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当事人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得到合法保护。
第二节诉权。
一、诉权的概念和种类诉权是指当事人主体在民事诉讼行为中享有的一种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四章规定了几种主要的诉权,包括:起诉权、侵权责任诉权、合同诉权、权利争议诉权等。
二、诉权的设立和行使诉权的设立和行使是诉讼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章的规定,诉权的设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合同成立、权益受侵害等。
而诉权的行使则需要当事人提起诉讼,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三、诉权的限制和保护尽管诉权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具体的诉讼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例如,法律对起诉权的滥用进行了限制,同时,法院在判决时也要权衡各方利益,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的概念和种类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请求内容,涵盖了诉讼活动的核心利益。
在民事诉讼法第四章中,包括了合同标的、侵权标的、人格权标的等。
二、诉讼标的的确定和处理民事诉讼法对诉讼标的的处理进行了规定,包括标的的确定方法、标的的变更和撤销、对标的的处理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三、诉讼标的的实现和效力当诉讼标的得到法院判决支持后,不仅需要正确实现,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