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0.21 KB
- 文档页数:5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word范本] 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和观察,了解河蚌的内部结构和特点,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解剖法对河蚌进行观察和研究。
解剖法是通过将生物体剖开,暴露内部结构,以便观察和研究其形态、组成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可以观察到其内部器官和组织,了解其生理功能和特点。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河蚌、解剖刀、镊子、显微镜、实验纸和标签等。
2.选择新鲜、健康的河蚌,用清水冲洗干净。
3.使用解剖刀在河蚌的壳面中间部位切开,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4.暴露内部器官和组织,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组成和位置。
5.使用镊子小心地取出内部器官和组织,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
6.将观察结果绘制成图表或表格,记录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形态、组成和功能。
7.将解剖后的河蚌残骸用实验纸包好,并做好标签,以便后续研究。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河蚌的解剖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河蚌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2.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肝脏和肠道等部分。
口是河蚌摄取食物的入口,食道连接口和胃,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肝脏和肠道则参与消化过程。
3.呼吸系统包括外套膜、呼吸树和氧气交换器等部分。
外套膜是河蚌的外壳,呼吸树是河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氧气交换器则是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部位。
4.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窦和血液等部分。
心脏是河蚌血液循环的中心,血窦是储存血液的部位,血液则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媒介。
5.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和生殖腺等部分。
肾脏是排泄废物的器官,生殖腺则是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
6.生殖系统包括精子和卵子等部分。
精子和卵子是河蚌进行繁殖的细胞。
通过对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河蚌的内部结构复杂且完整,说明了其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高效性。
实验6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蛭、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河蚌的外形(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河蚌的内部解剖:河蚌内配结构損式團1.前阳壳肌;2.后阳瓷竝;3.口;电袖唇;5.沓首:艮胃:7 F:虫肠:g生M :直肠:IL JHH;12. 13. :14阖右腔;is. 02 ;16.也房;17,祥足:1$出水孔;39入水乳;乩外肾孔;21 .生殖孔(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蚌的解剖实验报告引言蚌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它们在水中生活,通常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解剖蚌的身体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蚌、手套、手术刀、显微镜和玻片。
2. 实验方法:- 戴上手套,将蚌放在实验台上。
- 使用手术刀轻轻切开蚌的外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 将被切开的蚌观察放在显微镜上,用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并进行实时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解剖我们发现以下蚌的内部结构:外壳蚌的外壳是由两个壳瓣组成的,用于保护其内部器官,并提供结构支持。
鳃我们可以看到,蚌的鳃位于其身体的一侧。
鳃是呼吸器官,用于吸取水中的溶解氧供身体代谢所需。
心脏我们可以观察到蚌的心脏位于其身体的中间部位。
蚌的心脏是一个类似管状的器官,负责泵送血液循环。
肝脏蚌的肝脏位于其心脏之下,呈现黄色。
肝脏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体,负责合成和储存能量物质。
肠道蚌的肠道贯穿于其整个身体,起到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我们可以观察到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食物颗粒。
生殖器官发现蚌的生殖器官位于其肠道附近。
蚌是雌雄同体的动物,意味着它们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结论通过对蚌的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蚌的内部结构。
蚌的身体结构和功能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其中,其外壳能够给予其良好的保护作用,鳃则是呼吸的重要器官,心脏和肝脏则负责维持身体机能。
肠道负责消化和吸收,而生殖器官则让蚌能够繁衍后代。
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蚌的机会,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蚌的解剖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鲍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并为更深入的研究和保护这一物种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请参考不少于三篇相关文献,列出完整的引用格式)。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解剖河蚌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新鲜的河蚌若干只。
2、解剖盘、解剖刀、镊子、剪刀、放大镜等解剖工具。
三、实验步骤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1)河蚌的贝壳:河蚌具有两片大小相近的贝壳,壳的前端较圆,后端稍尖。
用手触摸贝壳,感受其质地和表面的纹理。
(2)贝壳的开闭:观察河蚌在静止和受到刺激时贝壳的开闭情况,了解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贝壳运动的控制。
(3)河蚌的外套膜:在贝壳的内表面,有一层柔软的膜状物,即为外套膜。
注意观察外套膜与贝壳之间的关系。
(4)河蚌的足:河蚌的身体腹面有一个肌肉质的足,用于运动和挖掘。
2、解剖河蚌(1)将河蚌放在解剖盘内,使其前端朝上,后端朝下。
用解剖刀沿着贝壳的后端合缝处轻轻插入,逐渐撑开贝壳,注意不要损伤内部器官。
(2)用镊子去除一侧贝壳,使内部器官充分暴露。
3、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1)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腔隙,内有鳃、足以及出水管和入水管的开口。
(2)鳃:河蚌的鳃呈瓣状,位于外套腔内。
用镊子轻轻拨动鳃,观察其结构和排列方式。
(3)足:观察足的形态和肌肉结构。
(4)内脏团: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等。
消化系统:依次观察口、食道、胃、肠和肛门等器官。
循环系统:找到河蚌的心脏,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生殖系统:分辨雌雄生殖腺的形态和颜色。
排泄系统:注意观察肾脏的位置和形态。
四、实验结果1、河蚌的外部形态(1)贝壳:坚硬,表面有生长线和肋纹。
(2)外套膜:薄而透明,边缘与贝壳相连。
(3)足:肌肉发达,呈斧状。
2、河蚌的内部结构(1)外套腔:充满了水,为鳃和足提供了活动空间。
(2)鳃:由许多鳃丝组成,鳃丝上有纤毛,有助于过滤水中的食物和氧气交换。
(3)消化系统:口位于前端,食道短,胃膨大,肠弯曲,肛门位于身体后端。
(4)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和二心耳组成。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河蚌的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
2. 掌握解剖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认识河蚌内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河蚌一只(活体或解剖标本)。
2. 解剖刀、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吸水纸、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河蚌的初步观察(1)观察河蚌的贝壳:注意壳的大小、形状、颜色、铰合部、韧带等。
(2)观察河蚌的外部器官:如足、外套膜、出水管、入水管等。
2. 河蚌的解剖(1)将河蚌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在河蚌的腹部正中线切开一个长口,注意避开内脏器官。
(2)用解剖剪将腹部肌肉剪开,取出内脏器官。
(3)观察内脏器官的排列顺序: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
3. 消化系统的观察(1)观察消化道的完整性: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2)观察胃的形态和功能:胃壁的皱褶、胃腺分布等。
(3)观察肠道的特点:盲囊、肠道壁的皱褶等。
4. 呼吸系统的观察(1)观察鳃的位置和结构:鳃丝、鳃弓等。
(2)观察鳃的功能:气体交换、分泌黏液等。
5. 循环系统的观察(1)观察心脏的位置和结构:心室、心耳等。
(2)观察血管的分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6. 排泄系统的观察(1)观察肾脏的位置和结构:肾小管、肾小球等。
(2)观察膀胱的位置和功能:储存尿液、排泄废物等。
7. 生殖系统的观察(1)观察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2)观察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等。
8. 软体部分观察(1)观察外套膜的位置和功能:分泌贝壳、保护内脏等。
(2)观察足的形态和功能:运动、捕食等。
9. 观察记录(1)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用图示表示内脏器官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河蚌内部器官的特点。
2. 分析河蚌内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河蚌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实验目的及内容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
材料与用具
活河蚌;
解剖器具、显微镜、解剖镜
外形观察
区分:
前端、后端;
背面、腹面;
观察:
壳顶、生长线、
韧带
呼吸系统
将外套膜向背方揭起,可见瓣鳃,内、外各一;
每一瓣鳃又由内、外鳃小瓣组成;
鳃丝、瓣间隔、丝间隔、鳃小孔、鳃水管;
瓣鳃的结构模式图
瓣鳃横切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沿鳃的上缘剪除外套膜及鳃,观察肾脏;
除去足基部
内脏的外表组
织,可见生殖
腺;
神经系统不发达
蝗虫解剖
及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目的与内容通过对蝗虫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加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
材料与用具
蝗虫的浸制标本;
一些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
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解剖镜、显微镜;
头部结构
胸部结构
生殖系统
打开体腔之后,首先观察到的是包围在消化道两侧的生殖腺。
雌性:卵巢、输卵管、总输卵管、阴道、雌生殖孔、受精囊;
雄性:精巢、输精管、射精管、交接器、附腺(不易见到)。
[思考]
•昆虫的不同口器、翅、步足在其生活中的意义?
•为什么说昆虫是动物进化史上一个比较成功的生物类群?
•怎样理解“进化”与“高等”?
[作业]
1、根据你的观察,蝗虫在哪些方面显示出比河蚌高等?
2、绘制蝗虫的侧面解剖图。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仔细分析解剖观察海螺内部器官的技术。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模式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热量的关系。
四、实验条件:1、实验材料:活河蚌。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实验药品:炭末水混合液。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1(1)外形壳分与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2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切断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断绝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即可进行实验和侦测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1 )在内脏的背侧,即珠子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四周搏动。
(2 )将河蚌移至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盛有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左右。
此刻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开始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
水温每升高1~2℃,记录一次心率。
4、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前在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剪掉左侧腮· · ,即· · 5、钩介幼虫的观察11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 12、河蚌的解剖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
动物学河蚌的解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河蚌的解剖方法,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功能。
【实验材料】- 河蚌(鲜活或已死亡的)- 解剖刀- 针线- 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台或解剖盘- 实验手套- 实验站或防护服【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台面干净整洁,并准备好所需材料和仪器。
b. 检查实验室安全设备和紧急逃生路线,并穿戴好实验手套和实验站。
2. 实验操作a. 将河蚌放置在解剖台上,并用湿布覆盖其表面,以保持湿润。
b. 用解剖刀洗净后,进行消毒处理。
c. 使用解剖刀,在河蚌的腹部中线剖开体壁,从头部至尾部进行切口。
d. 用手指或镊子轻轻撑开体壁,以清晰展示河蚌的内部结构。
e. 观察和记录河蚌的内部器官,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f. 切割或撕开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壁膜,以更好地观察器官的细节。
g. 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独特结构,如鳃、心脏等。
h. 观察并记录河蚌的生殖系统和其他内部结构。
i. 将解剖好的河蚌保存或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后续操作。
3. 实验注意事项a. 在解剖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避免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
b. 解剖刀和其他工具应保持锋利,以确保操作的准确和安全。
c. 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应认真记录河蚌的内部结构和特征。
d. 所有实验完成后,实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并及时清理和处理实验废物。
【实验结果】通过解剖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和了解河蚌的内部结构。
主要观察结果包括:- 河蚌的外壳坚硬,保护其内部器官。
- 河蚌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管、胃和肠道等。
食物通过这些器官进行消化。
- 河蚌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鳃,用于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 河蚌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用于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身体各处。
- 河蚌的生殖系统包括雌雄两性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 其他内部结构如神经组织、感觉器官等也可以在解剖过程中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河蚌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河蚌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2、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主要特征,3、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
河蚌、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1. 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2. 河蚌的内部结构: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3)掰开贝壳观察外套膜,外套膜分泌物形成贝壳
(4)观察左侧的两个瓣鳃,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的过程:外界的水---入水孔---鳃---出水管---体外(外界)。
外界的含有溶解氧的水经过鳃后,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内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则进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5)观察足,河蚌依靠足运动。
河蚌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实验6、河蚌解剖观察实验目的掌握河蚌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河蚌的生物学特征、解剖构造及其解剖所揭示的相关生物学问题。
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河蚌、解剖器具、取材模板、标本瓶等。
仪器:显微镜、镊子、手术刀、剪刀等。
实验步骤第一部分:河蚌外部形态观察1.把待观察的河蚌放在实验台上,检查其内外部是否有明显的损伤或异常。
2.用镊子轻轻夹住两侧外壳边缘,将河蚌的外壳缓慢地打开,揭开后放入标本瓶中。
3.观察河蚌外壳的颜色、大小、形态,外套膜、呼吸管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形态,并观察外套膜上的生物附着物。
第二部分:河蚌解剖1.把河蚌放在取材模板上,用手术刀从前端冲进去,切掉前部、中部和后部三段,注意不要把肝、肺等部位切断。
2.用镊子夹住前、后两端刚切开的河蚌,伸手放进去,捏住肝、肺等部位,然后把其余组织用手或镊子拔出,拍干净后沉浸在4%的福尔马林溶液中。
3.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小时以上,再放到75%乙醇中保存(切分过硬者需多浸泡几小时)。
第三部分:解剖结构观察1.取出保存在75%乙醇中的河蚌标本,使用剪刀将河蚌的口部和外套膜的上方全部剪去,暴露出筋膜、肝、肺等内部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其中的结构,如口器、肝、肺、肠道、腮等部位的位置、形态及功能,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1.在解剖河蚌时,应使用手术刀、剪刀等工具,注意安全。
2.河蚌解剖时应尽可能保护其内部结构,尽量避免切断肝、肺等重要部位。
3.在观察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时,应仔细观察,不要忽略任何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4.在使用福尔马林等化学试剂时,应注意防护措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河蚌的生物学特征、解剖构造及其解剖所揭示的相关生物学问题。
经过河蚌的解剖观察,我们清楚地发现了河蚌的口器、肝、肺、肠道、腮等重要结构,使我们加深了对河蚌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
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条件:
1 、实验:活河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 、实验药品: 炭末水混合液。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
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
1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
2
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
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
即可进行实验和内部结构。
3 、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1 )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
可见心脏在其周围搏动。
(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
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
4C
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
水温每升高1~2C,记录一次心率
4 、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
•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
剪掉左侧腮•• ,即
•• 5 、钩介幼虫的观察
11 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1
2 、河蚌的解剖
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
•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内脏团中,以手术刀除去内脏
团的外表组织,可见黄色的腺体(卵巢),即为生殖腺,左右两
侧生殖腺各以生殖孔开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
神经系统:脑、足、脏神经节。
4 、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每分钟心跳次数(次)
九、实验小结
实验之初吻撬开河蚌的贝壳可能比较困难,注意合作就比较容易
撬开了
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观察一部分结构时可能会破坏破坏其他的结构,
所以在观察时,最好按照试验步骤
有一些结构比较细小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细心
可能影响河蚌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的因素: 声音、外界的震动等。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