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河蚌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5.23 MB
- 文档页数:26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实验5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目的要求>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名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研究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4、认识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活河蚌,蚶、牡蛎、扇贝、蜗牛、田螺、章鱼、乌贼等的浸制标本,贝壳。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5※<实验步骤>1、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1.1 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圆形。
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
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
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1.2 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
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
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人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人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
攴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2、河蚌的解剖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
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3.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内搏动。
3.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人水浴涡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搏频率)。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条件:1 、实验:活河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 、实验药品: 炭末水混合液。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1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2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即可进行实验和内部结构。
3 、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1 )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周围搏动。
(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C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
水温每升高1~2C,记录一次心率4 、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剪掉左侧腮•• ,即•• 5 、钩介幼虫的观察11 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12 、河蚌的解剖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生殖腺均位于足基部内脏团中,以手术刀除去内脏团的外表组织,可见黄色的腺体(卵巢),即为生殖腺,左右两侧生殖腺各以生殖孔开口于排泄孔的前下方神经系统:脑、足、脏神经节。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一、实验目得: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得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得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得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得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得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得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得浸制河蚌标本2、河蚌得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观察河蚌得外部形态河蚌得外形(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得部分;(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得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得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得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得左侧,右侧为河蚌得右侧。
3、河蚌得内部解剖:(1)把河蚌得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2)把解剖刀得刀柄伸进河蚌左侧得壳与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与左侧得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得刀面伸进去,把河蚌得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得贝壳掀起,露出河蚌得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得闭壳肌、缩足肌与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得后闭壳肌与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得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得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得外套膜,露出左侧得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得,反之为雄性得。
瓣鳃得结构:由外鳃小瓣与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得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与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得毛细血管,鳃就是河蚌得呼吸器官。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河蚌的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
2. 掌握解剖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认识河蚌内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二、实验材料1. 河蚌一只(活体或解剖标本)。
2. 解剖刀、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吸水纸、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河蚌的初步观察(1)观察河蚌的贝壳:注意壳的大小、形状、颜色、铰合部、韧带等。
(2)观察河蚌的外部器官:如足、外套膜、出水管、入水管等。
2. 河蚌的解剖(1)将河蚌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在河蚌的腹部正中线切开一个长口,注意避开内脏器官。
(2)用解剖剪将腹部肌肉剪开,取出内脏器官。
(3)观察内脏器官的排列顺序: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
3. 消化系统的观察(1)观察消化道的完整性: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2)观察胃的形态和功能:胃壁的皱褶、胃腺分布等。
(3)观察肠道的特点:盲囊、肠道壁的皱褶等。
4. 呼吸系统的观察(1)观察鳃的位置和结构:鳃丝、鳃弓等。
(2)观察鳃的功能:气体交换、分泌黏液等。
5. 循环系统的观察(1)观察心脏的位置和结构:心室、心耳等。
(2)观察血管的分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6. 排泄系统的观察(1)观察肾脏的位置和结构:肾小管、肾小球等。
(2)观察膀胱的位置和功能:储存尿液、排泄废物等。
7. 生殖系统的观察(1)观察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等。
(2)观察雄性生殖系统: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等。
8. 软体部分观察(1)观察外套膜的位置和功能:分泌贝壳、保护内脏等。
(2)观察足的形态和功能:运动、捕食等。
9. 观察记录(1)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用图示表示内脏器官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河蚌内部器官的特点。
2. 分析河蚌内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四、实验条件:1、实验:活河蚌。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实验药品:炭末水混合液。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1(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2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即可进行实验和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1 )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周围搏动。
(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左右。
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
水温每升高1~2℃,记录一次心率。
4、内部构造观察⑴原位观察·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剪掉左侧腮··,即·· 5、钩介幼虫的观察11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 12、河蚌的解剖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1. 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2. 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 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河蚌的外形(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
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实验7 河蚌、乌贼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
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
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
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1)外套膜和外套腔去壳后可见紧靠于两壳内侧呈半透明膜状构造的为外套膜,其背面与内脏团皮肤相连,腹面游离;其后缘增厚合抱形成入水管(较大、边缘锯齿状)和出水管(较小、边缘平滑),水流由靠腹面的入水管流入,从背面的出水管流出。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 学习仔细分析解剖观察海螺内部器官的技术。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模式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热量的关系。
四、实验条件:1、实验材料:活河蚌。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实验药品:炭末水混合液。
五、实验原理和方法: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1(1)外形壳分与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2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切断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断绝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
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即可进行实验和侦测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1 )在内脏的背侧,即珠子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四周搏动。
(2 )将河蚌移至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盛有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左右。
此刻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开始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
水温每升高1~2℃,记录一次心率。
4、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前在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剪掉左侧腮· · ,即· · 5、钩介幼虫的观察11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 12、河蚌的解剖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
河蚌解剖观察范文河蚌,又称蛏蚌、毛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淡水河流和湖泊中的软体动物。
它们通体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外壳坚硬,通常为棕色或黑色。
河蚌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而且其解剖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河蚌的解剖观察,了解河蚌的内部构造、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观察河蚌的外部特征。
河蚌的外壳坚硬,由两个外壳片组成,呈椭圆形,长约10-20厘米。
外壳片的表面平滑,有时会有些微的纹路。
外壳片的颜色通常为棕色或黑色,并且有时会有些斑点或斑纹。
河蚌的外壳是保护其内部软体组织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其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对河蚌的内部解剖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将河蚌的外壳打开,发现里面有两个韧带状的肌肉,将两个外壳片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河蚌的两片封板。
通过切开封板,我们可以看到河蚌的内脏结构。
首先我们来观察河蚌的消化系统。
河蚌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胃、肠等器官。
河蚌的口位于蚌前端,由一对齿舌组成的,可以用来刮取食物。
食物经由口进入咽,然后通过胃消化,最后通过肠道排出。
河蚌的消化系统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和养分供给。
接下来我们观察河蚌的呼吸系统。
河蚌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鳃和鳃室。
鳃位于蚌的两侧,呈羽毛状,用来进行气体交换和呼吸作用。
当河蚌在水中时,水通过壳的裂隙进入鳃室,鳃室将氧气从水中吸收,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为了提供河蚌所需的氧气,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
在解剖观察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河蚌的循环系统。
河蚌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位于河蚌的背部中央,是一个扁平的结构,由纤维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
心脏通过一对心房和心室与外界相通,起到泵血作用。
河蚌的血液主要由淋巴液和血细胞组成,淋巴液主要负责运输养分和代谢产物,血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
此外,河蚌的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也是解剖观察的重点。
河蚌的神经系统包括分布在各个器官之间的神经节和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河蚌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