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大道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9.46 MB
- 文档页数:24
基于动态观赏模式的城市道路门户景观规划策略研究——以《南宁市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及重要节点景观规划》为例摘要:城市出入口空间作为展现城市风貌特色的快捷窗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背景及其功能需求使得城市出入口景观建设备受关注。
同时,城市门户景观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外延,是城市生态体系中极为活跃的结合点和重要生长点。
本文结合《南宁市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及重要节点景观规划》项目,通过理论分析、调查研究及实践,以道路动态观赏的模式特征出发,对城市出入口道路门户景观的规划策略及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城市出入口道路;门户景观;动态观赏1 研究背景及概况城市出入口作为城市的门户,其是城市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及感受城市特征的过渡区域。
对于现代城市来说,城市出入口的意义更侧重于城市环境及特色的展示,因此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城市门户及城市形象标识的统筹规划也被提升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本案中《南宁市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及重要节点景观规划》项目的由来。
一般认为城市交通性实体出入口可分为陆路出入口、水路出入口、空路出入口三种类型。
作为城市实体环境中最传统、历史最悠久的出入口形式,陆路出入口的空间形态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服务对象密切相关。
在本研究中我们仅从陆路出入口方面探讨。
2.城市道路门户景观的观赏特征研究2.1 城市出入口道路的划定城市出入口道路一般多位于城郊结合部,它是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的外延区,在城市景观和郊区景观塑造中起连接和协调作用。
城市出入口道路设计车速一般在60km/h—80km/h,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景观大道、迎宾大道、景观快速路多属于此类。
针对南宁市现状,综合评估南宁市的进出城交通流线及流量,提取六个方向的七条主要道路作为出入口规划的范围,包含沿线46座立交,规划总面积约为2400公顷。
2.2 出入口道路景观特征要素的确定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空间由多种要素构成。
主要体现为道路环境中人行及车行视线范围所有相互作用的环境景观实体:地形地貌、水体、植物、建筑、村镇及附属设施等。
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载体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多元性的现场。
而城市的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景观设计必须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持城市的人文与自然特征,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的重点。
本文旨在从城市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城市美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理论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城市美学视角下,景观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如全景原理、平衡原理、重复原理、比例原理、对比原理等。
这些原则都是根据城市环境、人文特征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人们的需求而制定的。
2.景观设计的空间形式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空间形式要根据景观设计的局部和整体空间特征而定。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结构、人们的行为规律、视觉感受等方面的因素来构造景观空间。
3.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功能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功能是指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能够为城市的人居环境、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改善做出贡献。
例如,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塑造城市形象,同时也可以展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4.景观设计的文化因素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必须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入。
地方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迹、艺术创意等都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创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
二、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实践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实践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设计师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施展。
1.环境保护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需要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例如,设计可以保护植被、水资源、空气质量等自然资源,同时也可以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
2.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美学视角下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要:针对目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人工化的景观环境、忽视道路实际功能的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阐述了对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理解,指出存在装饰性过度、技术性过度、功能性过度三方面的问题。
分析造成道路景观过度设计的原因,包括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外来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忽视人性化。
最后提出通过“人性化”的适度设计、建立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避免过度设计,创造优美且实用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
Abstract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address issues pertain-ing to an over-emphasis on creating artificial roadside views but ignoring the virtual functions of the facilities while constructing urban highways.Starting with a discus-sion on roadside landscaping abundant in decorative,tech-nical,and plausible details,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causes of the issue,including design ideas that are inspired by an over-motivated desire to produce visual “shocking ”,and in-fluenced by oversea fashions,but disregarding humanism.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on developing a stan-dard design system to promot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o roadside landscaping design that avoids abundance in artifi-cial decors,and thus to landscape creation along urban streets that are not only visually appealing but also virtually functional.关键词:交通工程;城市道路景观;过度设计;适度设计;人性化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urban road landscapes;im-proper design;appropriate design;humanism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城市道路通过带状或块状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连接,是体现现代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线性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以太仓市滨江新城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摘要:城市道路景观具有很强的视觉导向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绿地设计要求丰富且空间简约有序1。
本文以太仓市滨江大道为案例,论述城市道路作为带状视觉景观空间,应在多个方面体现城市道路的绿化特色,形成与众不同的富有旋律感的线性景观空间。
关键词:线性景观滨江大道植物景观音乐旋律1 前言线,在数学上是点移动的轨迹,只有位置、长度和方向。
当它作为基本的平面构成要素时,又被赋予一定的宽度,带来无穷尽的视觉变化2。
当“线”的概念出现在城市空间中时,它不仅立体化成线性城市空间,更重要地包含了流动和变化的时间特质,具有四维性。
“线性景观”泛指在规划的场所内呈“线”型的各种景观要素。
2 线性景观空间的认知城市线性景观空间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生态景观要素,如滨河景观廊道、绿化景观道路、线性公园等都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
线性景观理论首先由欧美设计界提出,在很多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如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长度超过0.5英里,面积达到2.88英亩,跨越9个城市街区,是利用城市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的一条带状城市景观走廊3。
再如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普拉特河绿道全长超过50km,用一条连续的自行车道联系起来,种植了成百上千的乔木,大大改善了当地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引入并研究国外的线性景观理论,逐步应用于实践中,设计手段和方法紧随国外,如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就是典型的线性城市绿地公园,长2.8公里,宽19米,既是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处历史文物的保护地。
笔者将以江苏省太仓市滨江新城的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线性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
3 方案体系构成3.1 项目背景滨江大道位于太仓市浏河镇滨江新城,是进入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门户景观大道,地理区位十分重要。
滨江大道南起沪太公路,北至浮浏公路,总长度约8.5KM,两侧绿化带宽度约20m,绿化面积约30公顷(图1)。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摘要: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各城市都在加大力度打造自己的特色风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都有大幅度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总体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物质要素有关,即路、边沿、区域、节点及标志而给人第一印象的便是路。
所以,城市道路在构成城市景观形象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的景观也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道路作为城市的交通要道或者生活街坊,是人们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道路的景观也成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道路景观的构成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3类,包括实用性如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审美性的如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视觉传达性的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
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
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二、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及布置形式1.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1)城市景观大道。
园林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行车设计时速一般<60km/h。
园林设计应先结合城市环境,植物配置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搭配,园林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来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2)城市快速路。
设计行车设计时速一般为80km/h。
园林设计的侧重点应不同于景观大道,而是首先以绿色安全导向为前提,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设计艺术与理论110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城市公路景观评价标准初探――以韩城市108国道景观改造为例EXPLORING OF EVALUATION STANDARD IN URBAN ROAD SIGHT —TAKING THE LANDSC APE TRANSFORMATION OF 108 HIGHWAY IN HANCHENG CITY FOR EXAMPLE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冯郁文特色,为周边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构筑城市生态连廊,打造与体现自然美、序列美、韵律美。
(图1)3公路景观评价标准3.1评价指标的屡次性由于公路景观评价元素的多元性和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如果所有指标不分为多个层次,势必造成指标数量繁多且没有规律性。
系统层次结构可以清晰晰简明的表述出不同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或相互作用关系。
从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系统的自身构成来看,从基本要素到系统整体是有阶梯性和层次性的,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第1层为目标层,即公路景观评价系统;第2层为准则层,包括公路景观美学、功能等准则;第3层为子目标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公路景观的美学和功能;第4层为指标层,具体描述各项景观元素的属性。
3.2评价因子刘滨谊教授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提出了公路景观三元论思想,提出道路的视觉景观形象、道路的环境生态绿化、道路使用上的大众行为心理构成道路景观的三元,其认为公路景观的三元是我们进行道路景观分析评价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韩城市108国道景观的提升改造,评价标准的评价因子表现在四个方面:景观空间造型、景观材料选择、地域文化传承、生态可持续性。
3.2.1景观空间造型公路景观的建设是为了平衡公路的开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公路与原有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道路要求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在满足运人载物的交通功能之外,更加注重公路的舒适、良好的视觉感受和优美的三围空间外观。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分析——以苏州园区现代大道为例摘要:近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城市对道路景观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道路景观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苏州现代大道景观极其周围建筑,从道路景观设计概念出发,分析景观大道设计原因,了解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线性公园一、苏州现代大道的概况苏州现代大道全长约1 2公里,是苏州工业园区重要的交通道路,也是连接贯通苏州古城区与沪宁高速的重要景观交通道路,沿线穿过苏州工业园区的住宅区、商贸区、工业区及高速公路连接段等不同道路性质的变化。
道路总宽100多米。
包括中央隔离带,标准隔离带,及两侧30米左右的线性公园,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苏州现代大道是伴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而规划设计的道路,建设之初,道路周边除一部分工业用地,其他用地尚未被开发,因此,周边用地性质的不确定性是景观设计分析的一项重要依据,这也是苏州现代大道与其他交通干道不同的景观特色。
它是与周边用地的不同性质的变化相适应的景观设计,针对不同区域内不同人群所对应的功能,在景观设计上用到了不同的景观构图,因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空间变化的道路线性公园,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且观景空间具有韵律感与节奏感。
二、道路景观对城市空间的作用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它不仅担负着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而且具有游憩功能,是邻里交往、进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而城市道路景观是体现城市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生活和文化的载体。
城市道路景观是组织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是连接城市各个景观要素的关键。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视觉层次感,减少视觉疲劳,满足现代生活中人们多元化需求。
因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它应成为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脉的给空间环境,并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三、城市道路景观现状分析(1)功能单一,“有道无街”。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摘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突出体现道路园林使用性质和功能,道路、建筑、广场应融为一体,让城市街区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园林景观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园林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1.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1)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小景观,道路景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处于运动的汽车、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通过植物在绿化带内的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此为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
也就是说,公园小区的静态景观不适宜设计到道路景观中来。
(2)设计原则: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是道路景观,应符合以下设计原则:①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②动态美学;动态景观是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其决定因素就是视觉变化的速度,因为速度决定动态景观变化的尺度。
③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并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景观。
2.对道路园林认识及设计上的误区(1)要“生态不要美感”,这其实只强调了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艺术性。
只要生态就好,忽略了道路内在的视觉美学要求。
尤其是现在的快速路园林建设,只要求多种树,园林美学要求不高。
(2)对“自然生态”的理解有误解,植物配置设计粗糙,施工出来的效果凌乱无序,并将其当成所谓“自然”,其实是毫无观赏动态美感,降低了园林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