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 格式:docx
- 大小:11.22 KB
- 文档页数:2
表-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征标中文名:硫磺危险货物编号:41501英文名:SulphurUN编号:1350,2448识分子式:S分子量:CAS号:7704-34-9理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别臭味。
化熔点(℃)119相对密度(水=1)性沸点(℃)饱和蒸气压(kPa)℃)质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毒侵入门路吸入、食入、经皮汲取性毒性/及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变为硫化氢而被汲取,故大批口服可致硫化氢中毒。
急健性硫化氢中毒的浑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康健康危害呕吐、共济失调、昏倒等。
本品可惹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
对皮肤有弱刺危激性。
生产中长久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显然毒性作用。
害焚烧性易燃焚烧分解物氧化硫。
闪点(℃)207爆炸上限(g/m3):/燃自燃温度(℃)232爆炸下限(3g/m):烧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强烈反响。
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爆危险特征静电荷,可致使硫尘起火。
粉尘或蒸气与空气或氧化剂混淆形成爆炸性混淆炸物。
危建规火险分级乙稳固性稳固聚合危害不聚合险禁忌物强氧化剂。
性遇小火用砂土闷熄。
遇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灭火方法免得惹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惹起强烈的沸溅。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之外,在上风向灭火。
急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穿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完全冲刷皮肤。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救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刷。
就医。
③吸入:快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达。
如呼措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施泄隔绝泄露污染区,限制进出。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办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漏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小量泄露:防止扬尘,用干净的铲子采集于干燥、干净、有处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批泄露: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使用无火花工具采集回收或置运至废物办理场所处理。
硫磺硫磺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CAS登录号:7704-34-9外观与性状: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
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硫磺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作为易燃固体,硫磺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等。
理化性质:分子量为32.06,蒸汽压是0.13kPa,闪点为207℃,熔点为119℃,沸点为444.6℃,相对密度(水=1)为2.0。
物化性质元素符号S,原子序数16,原子量32.06,外围电子排布3S23p4,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主要氧化数-2、0、+2、+4、+6。
原子共价半径104皮米,离子半径S-2184皮米,S+630皮米,第一电离能1000kJ/mol,电负性2.5。
单质硫俗称硫磺,块状硫磺为淡黄色块状结晶体,粉末为淡黄色粉末,有特殊臭味,能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
工业硫磺呈黄色或淡黄色,有块状、粉状、粒状或片状等。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斜方硫又叫菱形硫或α-硫,在95.5℃以下最稳定,密度 2.1g/cm3,熔点112.8℃,沸点445℃,质脆,不易传热导电;单斜硫又称β-硫,在95.5°以上时稳定,密度1.96g/cm3;弹性硫又称γ-硫是无定形的,不稳定,易转变为α-硫。
斜方硫和单斜硫都是由S8环状分子组成,液态时为链状分子组成,蒸气中有S8、S4、S2等分子,1000℃以上时蒸气由S2组成。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氧、氢、卤素(除碘外)、金属等大多数元素化合,生成离子型化合物或共价型化合物。
硫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硫跟铁共热生成硫化亚铁,跟碳在高温下生成二硫化碳,常温下跟氟化合生成六氟化硫,加热时跟氯化合生成S2C l2。
硫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硫酸、硫化橡胶、黑火药、火柴、硫化物等。
农业上用作杀虫剂,如石灰硫磺合剂,还用于制医药,如硫磺软膏。
古代人已认识了天然硫。
硫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化合态主要有硫化物和硫酸盐。
目录4.1类易燃固体表-赤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表-硝化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2,2′-偶氮二异丁腈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3)表-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镁[片状、带状或条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5)表-铝粉[有涂层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7)表-均四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六亚甲基四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多聚甲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0)表-樟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1)表-咔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2)表-生松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4.2类自燃物品表-金属钛粉[干燥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4)表-三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5)表-硫化钠[无水或含结晶水<30%]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6)表-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9)表-活性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4.3类遇湿易燃物品表-金属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0)表- 金属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1)表-镁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2)表-铝粉[未涂层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锌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5)表-氢化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6)表-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硼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8)表-硼氢化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9)表-保险粉(内贸运输),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生松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目录4.1类易燃固体表-赤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表-硝化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表-2,2′-偶氮二异丁腈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3)表-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表-镁[片状、带状或条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5)表-铝粉[有涂层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表-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7)表-均四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表-六亚甲基四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表-多聚甲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0)表-樟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1)表-咔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2)表-生松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4.2类自燃物品表-金属钛粉[干燥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4)表-三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5)表-硫化钠[无水或含结晶水<30%]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6)表-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表-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18)表-活性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4.3类遇湿易燃物品表-金属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0)表- 金属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1)表-镁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2)表-铝粉[未涂层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表-锌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表-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5)表-氢化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6)表-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表-硼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8)表-硼氢化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29)表-保险粉(内贸运输),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表-生松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目录4.1类易燃固体表-赤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表-硝化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表-2,2′-偶氮二异丁腈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表-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表-镁[片状、带状或条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4表-铝粉[有涂层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表-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6表-均四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表-六亚甲基四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8表-多聚甲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9表-樟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0表-咔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1表-生松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24。
2类自燃物品表-金属钛粉[干燥的]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3表-三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4表-硫化钠[无水或含结晶水<30%]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5 表-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6表-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8表-活性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84。
3类遇湿易燃物品表-金属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19表- 金属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0表-镁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1表-铝粉[未涂层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2表-锌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3表-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4表-氢化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5表-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6表-硼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7表-硼氢化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28表-保险粉(内贸运输),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9表-生松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连二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碳化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硫磺特性表中文名:硫;硫磺危险货物编号:41501 英文名:Sulfur UN编号:1350分子式:S 分子量:32 CAS号:7704-34-9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医药等。
熔点(℃)112.8~119相对密度(水=1)1.92~2.07相对密度(空气=1) 3.4 沸点(℃)444.6 饱和蒸气压(kPa)0.13(183.8℃)温度、压力临界温度(℃) 1040 临界压力(MPa):11.75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大鼠经口LD50(mg/kg): /;大鼠吸入LC50(mg/m3): /健康危害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致硫化氢中毒。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呕吐、共济失调、昏迷等。
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
对皮肤有弱刺激性。
生产中长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急救方法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 燃烧分解物氧化硫。
闪点(℃) >180 爆炸上限%(v%):1400g/m3自燃温度(℃) 232 爆炸下限%(v%):35g/m3危险特性易燃。
危险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目录表2-1 氢,氢气 (1)表2-2 乙炔 (2)表2-3 轻柴油 (3)表2-4 一氧化碳 (4)表2-5 甲烷 (6)表2-6 甲醇 (7)表2-7 甲醛 (9)表2-8 硫磺 (10)表2-9 氯气 (11)表2-10 乙醛(醋醛) (12)表2-11 氧、氧气 (13)表2-12 氨 (15)表2-13 二氧化碳、碳酸酐 (17)表2-14 硫酸 (18)表2-15 硝酸 (19)表2-16 氯化氢(盐酸) (20)表2-17 醋酸 (23)表2-18 磷酸 (24)表2-19 氢氧化钠、烧碱 (26)表2-20 氯化钡 (27)表2-21 苯 (28)表2-22 甲苯 (29)表2-23 邻二甲苯 (30)表2-24 间二甲苯 (31)表2-25 对二甲苯 (32)表2-26 氯乙烯 (33)表2-27 氯丁二烯、氯代丁二烯 (34)表2-28 防老剂、N-苯基-2—萘胺 (35)表2-29 碳化钙、电石 (36)表2-30 联氨、肼(无水) (37)表2-31 氰化钠、山奈钠 (38)表2-32 氢化钠 (39)表2-33 环氧丙烷 (40)表2-34 甲胺水溶液 (42)表2-35 乙胺水溶液 (43)表2-36 扑草净 (44)表2-37 EDTA(乙二胺四乙酸) (45)表2-38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 (46)表2-39 甲拌磷、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47)表2-40 辛硫磷、O-二乙基-O-α-氰基苯胺基硫逐磷酸酯 (48)表2-41 氰戊菊酯 (49)表2-42 敌敌畏 (50)表2-43 西草净 (51)表2-45 三氧化铬气 (53)表2-46 次氯酸钙 (54)表2-47 苯乙烯 (55)表2-48 硝酸铵、硝铵 (57)表2-49 一甲胺、氨基甲烷 (58)表2-50 正丁醇 (59)表2-51 丙酮 (60)表2-52 二甲苯 (61)表2-54 二氯甲烷 (62)表2-55 三氯甲烷 (63)表2-56 异丁醇 (64)表2-57 异戊二烯 (65)表2-58 四氯化碳 (66)表2-59 三氯乙烯 (67)表2-60 硝酸钾 (68)表2-61 苯酐 (69)表2-62 丙烷 (70)表2-63 戊烷 (71)表2-64 己烷 (72)表2-65 庚烷 (73)表2-66 辛烷 (74)表2-67 壬烷 (75)表2-68 1,3丁二烯 (76)表2-69 苯酚、石炭酸 (77)表2-70 甲苯 (78)表2-71 甲基叔丁基醚 (79)表2-73 液化石油气 (80)表2-74 氧、氧气 (81)表2-75 石脑油、溶剂油 (82)表2-78 乙醇 (83)表2-79 异丙醇 (84)表2-80 环己酮 (85)表2-81 乙酸乙酯 (86)表2-82 甲基丙烯酸甲酯 (87)表2-83 甲基丙烯酸 (88)表2-85 丁酮、甲基乙基酮 (89)表2-86 丙烯酸(甲)丁酯 (90)表2-88 异丙醇 (91)表2-90 丙烯酰胺 (92)表2-91 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 (93)表2-92 甲基异丁基甲酮 (94)表2-94 双氧水、过氧化氢 (95)表2-95 过氧乙酸、过乙酸 (96)表2-97 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 (98)表2-98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99)表2-99 乙苯 (101)表2-100 二丁醚、丁醚 (103)表2-101 粗石油醚、石油精 (104)表2-102 乙酸丁酯 (105)表2-103 硫化氢 (106)表2-104 乙醚 (107)表2-105 环己酮 (108)表2-106 环氧丙烷 (109)表2-107 1,2,3-三甲苯 (110)表2-108 硝酸钠 (111)表2-109 乙酸丁酯、醋酸正丁酯 (112)表2-1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14)表2-111 亚硝酸钠 (115)表2-112 氧化钙 (116)表2-113 硝酸钙 (117)表2-114 硝酸钠 (118)表2-115 二氧化硫;亚硫酸酐 (119)表2-116 二硫化碳 (120)表2-117 对苯二酚氢醌 (122)表2-118 环己烷 (123)表2-119 三甲基氯硅烷 (124)表2-120 双氧哌嗪 (125)表2-121 HO–EPCP (126)表2-1 氢,氢气表2-4 一氧化碳表2-5 甲烷表2-6 甲醇表2-7 甲醛表2-8 硫磺表2-9 氯气表2-10 乙醛(醋醛)表2-11 氧、氧气表2-12 氨表2-13 二氧化碳、碳酸酐表2-14 硫酸表2-16 氯化氢(盐酸)表2-17 醋酸表2-18 磷酸磷酸的危险、有害特性表表2-21 苯表2-22 甲苯表2-25 对二甲苯表2-26 氯乙烯表2-27 氯丁二烯、氯代丁二烯表2-31 氰化钠、山奈钠表2-36 扑草净表2-37 EDTA(乙二胺四乙酸)表2-38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表2-39 甲拌磷、O-二乙基-S-(乙硫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
硫酸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硫磺;硫;胶体硫;硫黄块;硫黄粉英文名:sulfur、Cosan、Elosal分子式:S分子量:32.06CAS号:7704-34-9UN编号:1350,2448危险货物编号:41501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医药等熔点:119℃沸点:444.6℃相对密度(水=1):2.0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0.13(183.8℃)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易燃闪点(℃):207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35mg/m3爆炸上限(V%):无资料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危险特性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剧烈反应。
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
粉尘或蒸气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灭火方法:遇小火用砂土闷熄。
遇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惩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8包装类别:I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未制定标准苏联MAC:6mg/m3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吸收毒性:属低毒物,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发生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剧毒健康危害: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