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一、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状况当前全区被征地农民的状况从土地占用的情况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失地。
集中在等工程周边。
主要特点是大多为带状占地,占地面积相对不大,对失地农民的生活有一定影响。
通过土地调整等措施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二是全部失地。
主要集中在片区、片区以及正在开工建设的非遗园。
两个片区涉及失地农民3.1万多人。
其中:16至60周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员2.1万人,16周岁以下5500多人,60周岁以上4200多人。
主要特点是土地全部被征用,失地农民没有了生产资料,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群体。
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整体推进缓慢,主要原因:一是资金筹集困难。
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应由征地者、集体、个人共同分担。
由于被征地农民人员多,社保资金数额大,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让社保资金一次性到位,也增加了筹资难度和财政负担。
同时,土地的分期征用也增加了一次性社保资金到位的难度。
二是征地补偿标准相对偏低。
土地征收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被征收土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政府补贴部分等。
一方面,在征地过程中虽然对一些补偿标准采取了法定征地补偿的最高限,但部分资金落实不到位。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补偿标准达不到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讲,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就业优惠政策、教育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被征用后,被征地农民应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城镇失业居民的优惠待遇,纳入失业登记范围和就业服务体系,但目前缺乏与之相应的政策。
同时,现有政策对于全部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偏低,难以维系被征地农民的正常生活。
XX年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X年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祁阳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永州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
现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552个行政村,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为更好地掌握全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祁阳县人社局在分管副局长黄长清同志的带领下,深入重点乡镇和重点村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详细了解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对策,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根据湘政办发〔20xx〕35号和永政发〔20xx〕26号文件规定,我县于20xx年初制定出台了《祁阳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祁政发〔20xx〕5号),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已有14个镇(街道办)、112个村的11498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了生活保障范围。
今年,根据湘政办发〔20xx〕31号)和永政办发〔20xx〕12号文件精神,我县在广泛调研和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祁阳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祁政办发〔XX〕1号) 和《祁阳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祁政办函〔XX〕13号)两个文件,全面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推动了新老政策有序衔接,确保了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新出台的实施办法,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一)明确了认定标准。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认定标准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因县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而导致完全失地或户人均耕地低于亩(含本数);二是具有本县常住户籍,户口在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三是在征地时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16周岁以上(以签订征地协议日期为基准日)的在册农业人口。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双转移、建设富庶文明大西关的战略攻关。
近几年,我区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业品位,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材基地,征地开发成为我区的一个中心工作,但是随着征地工作的推进,问题随之而来。
为了让我区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城市,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创造我街和谐稳定的生活、投资环境,解决在征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逼在眉睫。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我街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降低的长远保障目标,对我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安塘街位于XX区东南部,距XX市区16公里,广梧高速、324国道、夏小线、三茂铁路云腰支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全街下辖14个村(居)委会,总面积82.5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
安塘街的经济以石材特色产业和城郊型农业为主。
2016年,全街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4亿元,工业总产值23亿元,农业总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35元,实现工商税收入库3655万元。
1、随着近几年我街石材等产业的高速发展,据统计,截止2016年6月累计被征地农民人数1100人。
2、被征地农民60周岁以上人数136人,享受新农保人数136人,参保率100%。
3、养老保险待遇情况:被征地农民个人最低缴费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由征地时单列计提的养老保障资金支付。
被征地农民增加每人每月基础养老金55元。
列入新农保试点的地区,被征地农民按新农保规定每人每月再增加新农保基础养老金55元,达到110元。
二、政策规定止2016年我街未出台专门文件,严格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执行。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认为现征用土地补偿费标准偏低。
现时的征地补偿标准都已经制定一段时间了,但在近几年我国物价不断上涨,蔬菜等农产品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扩种比例大,而且我区果树种植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每亩耕地产值有了很大的提高。
XX年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XX年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祁阳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永州北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国家认定的革命老区。
现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552个行政村,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为更好地掌握全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情况,祁阳县人社局在分管副局长黄长清同志的带领下,深入重点乡镇和重点村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详细了解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对策,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根据湘政办发〔20xx〕35号和永政发〔20xx〕26号文件规定,我县于20xx年初制定出台了《祁阳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祁政发〔20xx〕5号),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已有14个镇(街道办)、112个村的11498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了生活保障范围。
今年,根据湘政办发〔20xx〕31号)和永政办发〔20xx〕12号文件精神,我县在广泛调研和召开听证会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祁阳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祁政办发〔XX〕1号) 和《祁阳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祁政办函〔XX〕13号)两个文件,全面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推动了新老政策有序衔接,确保了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新出台的实施办法,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明确。
(一)明确了认定标准。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认定标准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因县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而导致完全失地或户人均耕地低于亩(含本数);二是具有本县常住户籍,户口在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三是在征地时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16周岁以上(以签订征地协议日期为基准日)的在册农业人口。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各地严格落实。
省市分别在20xx年、20xx年下发专题文件对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给予政策扶持。
可以说,在这方面,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的,那么最重要的落实还是在基层。
要落实,不折不扣的落实,就一定会面临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对于我们县来说,由于经济基础条件薄弱,财政困难,地方上筹措资金十分有限,多靠中央省市转移支付或财政补助,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如何应对现实困难,争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基层摸清情况,掌握需求,因地制宜,提供科学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安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关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安劳社办发〔20xx〕82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我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降低的长远保障目标,对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翼。
地处东经109°11′—109°38′,北纬31°42′—32°13′,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
全县辖6乡4镇,总人口5. 8万人,农业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城镇人口增幅较大),县内无大工业企业,属山区农业县。
1、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累计被征地农民人数628人,其中,规划区以内116人,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总数512人。
2、20xx年新增人数:无。
3、按照当地政策规定,属于(人均土地在0.3或0.4亩以下)保障范围的人数(已征地)45人。
4、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46人,享受标准为110元∕月∕∕人(主要将他们纳入城市低保管理)。
关于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使得近郊农村土地被征用的面积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不断产生。
为了深入了解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研究被征地农民向非农转移的主要障碍,进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我们4-5月对应办、城郊、十里部分社区的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实地调研,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100份,相继召开了部分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并组织专班到湖北宜都、湖南常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现综述报告如下:一、现状与问题据调查统计,全市被征地农民约5万人。
仅2006年以来,全市因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需要,征地面积7340亩,其中耕地5160亩,使1030户3400名农民失地或部分失地。
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内的社区,大部分土地已被征用,当地的农民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失地农民。
1、征地补偿情况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征地补偿办法》,2009年12月以前我市耕地征用补偿标准分别是:ⅰ类地(应山办事处)33600元/亩;ⅱ类地(广水办事处)22000元/亩;ⅲ类地(十里、城郊、武胜关)17000元/亩;ⅳ类地(其它乡镇)14400元/亩。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乡镇办事处根据征地用途、地段、青苗和地上附着物的不同,执行的标准却又参差不齐。
如:应办根据征地用途的不同,商业用地补偿标准为4.5万元/亩,工业用地补偿标准为 1.7-2.2万元/亩;十里、城郊耕地征用补偿标准为2.2万元/亩,非耕地补偿标准为1.58万元/亩。
2009年12月后我市已在执行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分别是ⅰ类地41400元/亩;ⅱ类地34000元/亩;ⅲ类地27200元/亩;ⅳ类地24000元/亩。
总的来看,我市在征地过程中支付给农民的补偿费大都符合政策标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困难重重,阻力很大,特别是基层干部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群众谩骂、围攻干部事件时有发生。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被征地农民面临社会保障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的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农村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选择了5个被征地村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社会保障意识较薄弱:调研结果显示,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较低,对于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只有30%的被征地农民表示自己知道如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2.社保覆盖面较窄: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特别是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问题突出。
只有15%的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而只有5%的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3.社保政策不够完善:被征地农民普遍认为,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待遇过低,报销比例不高,很难解决就医和养老问题。
此外,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信息不畅通,使得被征地农民无法及时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4.社会保障意识需要增强:调研结果显示,被征地农民普遍表示希望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提高自身的社会保障意识,增加社会保障待遇的申领率。
四、调研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政府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提高报销比例,增加待遇,确保被征地农民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宣传,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知晓率。
2.加强社会保障意识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社会保障意识的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宣传活动,提高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知水平,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保障。
4.挖掘地方资源:政府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推行。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农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较为复杂,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一、背景和目的:被征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政府征用,并失去耕种土地的农民。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选择了某省的一个县作为调查对象,以该县内被征地农民为研究对象。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个别访谈和填写问卷。
3. 调查内容:(1) 基本情况:被征地农民的人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
(2) 劳动技能和就业情况:被征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情况。
(3) 社会保障情况:被征地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4) 住房和居住情况:被征地农民的住房状况和居住环境。
(5) 期望和需求: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的期望和需求。
三、调查结果:1. 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调查共计访问了100名被征地农民,其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
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至6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只受过初中教育。
2. 劳动技能和就业情况:被征地农民的劳动技能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于农业劳动。
在土地被征用后,部分被征地农民能够在城市就业,但收入较低,就业机会有限。
3. 社会保障情况: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薄弱。
大部分被征地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只能依靠自身的积蓄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4. 住房和居住情况:被征地农民的住房状况较差,有的居住在简陋的棚户区,居住条件拥挤。
居住环境欠佳,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5. 期望和需求:被征地农民普遍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
他们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四、建议和改进:综合调查结果,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意见: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待遇。
铜川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汇报省厅农保处:按照省厅《有关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调研旳告知》(陕人社函【2023】396号)规定,本市对全市范围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成果汇报如下:一、基本状况:截至2023年终,本市都市规划区内共有被征地农民28609人,波及被征地村组24个,其中:2023年新增3421人,波及村组4个。
按照本市政策规定,都市规划区内人均耕地局限性0.3亩,符合保障条件旳有18984人,其中:2023年新增符合保障条件旳有337人。
截至2023年终,全市参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旳合计600人,其中:到龄领取养老金旳有392人,人均月领取原则260元。
享有5560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人数5019人,人均月享有原则30元。
全市被征地农民享有公益性岗位1081人,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岗前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合计300余人次。
二、政策规定:本市于2007年12月29日正式出台了《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保障局有关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意见旳告知》(铜政办发〔2023〕111号),《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印发铜川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行措施旳告知》(铜政办发〔2023〕112号),新区、宜君县、耀州区、王益区也于2023年出台了对应旳实行细则,目前只有印台区实行细则未出台。
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本市先后出台了铜川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操作流程》,《铜川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编号规则》,《铜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被征地农民审核认定和就业培训有关问题旳告知》,《转发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铜川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有关问题旳复函》,《转发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监察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贯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有关问题旳告知》,《铜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对失地农民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有关问题旳告知》,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旳衔接,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旳贯彻,被征地农民旳就业培训,及为被征地农民发放优惠证并纳入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优惠范围做了明确旳规定。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5篇范文]第一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但同时也产生了农民失地后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已日益突出。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立法。
为了多角度,多层面探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调查对象、方法、时间1、调查对象:蓟县城关镇上宝塔村2、调查方法:(1)个别访谈(2)现场观察3、调查时间: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11日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后的“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本次调查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关镇中抽取了上宝塔村,:上宝塔村是蓟县城关镇辖管的二十六个行政村中的1个行政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
该村有土地946亩(其中耕地682亩、杂地264亩);2006年土地开始被征用,2007年全被征完(约600亩),除去村民安置用地后村级留地75亩,其中已开发30亩。
从4 个小组中查出失地农民共计900人,按比例从中随即抽取160人以访谈形式调查,作为资料、信息收集的依据。
(1)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影响转移就业的关键。
失地农民大多数存在技能单一文化水平较低,在多数人群中受年龄影响,他们学习务工技术、掌握技能能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就业和劳动报酬。
外出务工大多从事文化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粗工、打杂等工种,干活累且挣不到几个钱,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更难,再就业困难重重。
关于甘旗卡村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甘旗卡村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甘旗卡村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大走访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
为此,我专门走访了甘旗卡村,以甘旗卡村例,就被征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一)被征收土地情况。
2007年7月至2011年2月,甘旗卡村被征收集体土地2300亩,其中,耕地36亩,占总征地面积的1.57%;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95人,其中劳动力61人,占被征地农民总人数的64.21%;落实到位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1499.5万元。
(二)被征地农民情况。
2007年政府征地以来,甘旗卡村村民有110位超养老保险期限村民享受到了旗政府发放的每月300月的生活补助款。
330位村民享受到了由个人和政府平均分摊养老保险金的优惠政策。
此外,全体村民每人获得了1.499万元的征地补偿款。
2007年以来,甘旗卡村共有被征地农民95人,具不完全统计,完全被征地的农民大约占被征地农民总人数的30%左右。
甘旗卡村被征地农民95人,无人接受过政府部门或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技能培训。
虽然甘旗卡村村民对政府征地给予的优惠政策满意度达到了95%。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他们往往无法找到稳定的职业和生计。
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政府应该加大就业社会保障的力度,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本文将围绕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展开调查和思考。
一、被征地农民的现状1. 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生计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常常会被征用。
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计来源。
他们往往需要寻找新的生计,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一般较低,很难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2. 农民对土地征用的不满因征地导致的农民不满情绪也比较普遍。
由于征地补偿不足,或者国家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保障,这些农民难免产生不满和不信任政府的情绪。
3. 政府应该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帮扶力度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其的帮扶力度,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提高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二、就业社会保障的现状1.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存在问题目前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类,但是都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困难群体,如失业人员、残疾人和退役军人等,而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户。
两者的服务对象有所重叠,但是他们的信息流通机制存在障碍,无法形成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
2. 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社会保障的水平也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部分组成,但是社会保障的全国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1. 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了解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横跨城乡,为各个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
2. 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帮扶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创业和就业。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一、背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大,农村的被征地现象越来越普遍。
被征地农民由于失去了土地,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经营,生活和社会保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进行了保障与补偿。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的目的是搜集更多的信息,分析被征地农民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建议。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的几个被征地农民进行了访问,并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1、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信息。
2、被征地农民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
3、被征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保障状况,是否有参保等情况。
4、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呼声和期望。
四、调查结果1、调查样本覆盖全国五个省市的被征地农民,共计1000人。
其中,男性占比48.5%,女性占比51.5%。
2、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了解程度较低,只有16%的人了解政策,其中有30%的人参与过政策实施。
3、被征地农民的平均收入为每月3000元左右,其中65%的人没有参保,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由于缺乏收入来源,许多人生活十分困难。
4、被征地农民需要更多的政府关注和支持,17%的人反映只有政府关注才能解决问题,30%的人期望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和补贴。
此外,被征地农民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
五、建议与思考我们认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普及,让被征地农民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障政策,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保障。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保障力度。
考虑到被征地农民的生计和生活问题,政府也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培训和就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
征地调研报告3篇为妥善解决我县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我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非农用地需求不断增长,自土地承包到户以来,全县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镇项目建设等被征收征用土地共4490亩,其中,耕地4227亩。
所有征地涉及51个村委会235个村民小组3301户农户11094人,其中1—18岁2938人,18—60岁6881人,60岁以上1275人。
其中XX年至XX年7月共征地358亩,其中耕地341亩,占所征地的95%。
所有征地涉及9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259户农户852人,其中1—18岁218人,18—60岁563人,60岁以上71人。
(一)基本失地人口情况。
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基本失地(人均耕地不足0.3亩)1284户4446人,其中1—18岁1058人,18—60岁2847人,60岁以上541人。
基本失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120户、持平型903户、贫困型261户。
其中XX年至XX 年7月,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基本失地31户108人,其中1—18岁31人,18—60岁66人,60岁以上11人。
基本失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5户、持平型13户、贫困型13户。
(二)完全无地人口情况。
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完全无地644户2209人,其中1—18岁632人,18—60岁1331人,60岁以上246人。
完全无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57户、持平型303户、贫困型284户。
其中XX年至XX年7月,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完全无地61户220人,其中1—18岁54人,18—60岁146人,60岁以上20人。
完全无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4户、持平型33户、贫困型24户。
(三)征收征用土地的补偿情况。
【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工作也日益繁重。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了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我们对XX年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对XX省和XX市的被征地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通过与当地政府、农民代表和专家的深入交流,获取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1.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根据调查数据,XX省和XX市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相对完善。
被征地农民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福利,政府也提供一定的补偿金和安置费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农民并不完全了解这些政策,相关宣传工作还需加强。
2.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一些被征地农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权益时遇到困难,如报销医疗费用不便、养老保险待遇低等。
这主要是因为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不对称、操作繁琐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机制。
3.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能给予被征地农民一定的帮助,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仍存在不足。
调研中发现,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是重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关注度较低。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协调,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四、调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策宣传。
完善宣传渠道,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知情率,让农民了解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内容。
2.简化操作流程。
改进社会保障的操作方式,降低农民获得社会保障权益的门槛,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3.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加强政策的监管力度,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能够有效落地,提高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水平。
4.重视农民利益保护。
政府要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的监管,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条件。
五、总结XX年关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显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是相对较大的。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要求各地严格落实。
省市分别在2007年、2019年下发专题文件对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给予政策扶持。
可以说,在这方面,政府是下了很大决心的,那么最重要的落实还是在基层。
要落实,不折不扣的落实,就一定会面临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对于我们县来说,由于经济基础条件薄弱,财政困难,地方上筹措资金十分有限,多靠中央省市转移支付或财政补助,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如何应对现实困难,争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基层摸清情况,掌握需求,因地制宜,提供科学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安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关于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的通知》(安劳社办发〔2019〕82号)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我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降低的长远保障目标,对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翼。
地处东经109°11′—109°38′,北纬31°42′—32°13′,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3公里,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
全县辖6乡4镇,总人口5.8万人,农业人口近5万人,(近年来城镇人口增幅较大),县内无大工业企业,
1 / 4
属山区农业县。
1、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累计被征地农民人数628人,其中,规划区以内116人,规划区外被征地农民总数512人。
LcAlhsT 2、2019年新增人数:无。
3、按照当地政策规定,属于(人均土地在0.3或0.4亩以下)保障范围的人数(已征地)45人。
4、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46人,享受标准为110元∕月∕∕人(主要将他们纳入城市低保管理)。
5、养老保险待遇情况:我县被征地农民目前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6、培训情况:我县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导产业培训、创业培训等等,已参加各类就业培训的被征地农民315人(其中城市规划区内91人),通过培训就业256人。
二、政策规定止2019年我县未出台专门文件,严格按安劳社发〔2019〕23号文件和安政发〔2019〕19号文件执行。
三、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方面我县的被征地农民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重视程度不高。
被征地农民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他们往往注重的是补偿费用的高低合理问题,今后的生计问题,而对如何提高就业机会,有所忽视,对自己的身份转换角色还难以适应,虽然部分农民有就业愿望,但对培训重视不够。
被征地农民在得到相应补偿后,对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一时认识不够,认为对自己就业创业帮助不大,还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干,所以创业竞争力不强。
②就业项目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被征地农民选择跑出租行业、开个体、搞养殖业,他们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加之自身就业技能缺乏,所以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致富相对困难。
③就业岗位有限,培训资金不足。
对被征地农民政府应开发专门的岗位来安
---------------------------------------------------------------范文最新推荐------------------------------------------------------ 置这类群体,多开发公益性岗位保障他们的就业率。
在培训上开展专项培训,政府配套专项资金扶持他们,提高他们培训技能,提高竞争能力。
2、社会保障方面我县的被征地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政府配套补助资金问题,参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安政发〔2019〕19号),财政配套资金占40%,我县财政困难,保障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省市财政支持。
②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坚决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同时,明确各自职能,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主要诉求我县被征地农民目前生活状况总体平稳,基本实现了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的目标。
但是离长远生计有保障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主要诉求是:能够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一份稳定的固定工作,拥有固定收入,能够维持家庭的必须开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房和子女上学有所优惠。
在自主创业上能够给予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政策扶持。
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人员,他们的生产资料失去以后,在寻求生活出路、就业门路上表现尤为突出。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方面对于目前被征地农民所涉关政策有些头重脚轻。
中央、省、市都十分重视,到了基层县上这一级就有些落实的实际困难,政策可以比照制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也如同废纸一张,归根结底,是目前征地这一块由于商业利益潜力并不太大(如工业园区规划征地、基础
3 / 4
设施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征地等),多数资金需要政府来筹措,而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征地涉及的人数又较多,需要一大笔资金,政府无力筹集。
另一方面,被征地农民由于生活来源单一,加之许多农民只重视眼前利益,如果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来养老,他们就要精细算账,因为靠儿养老思想根深蒂固,如果费用过大,他们则就要放弃。
据调查,2019年在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中,有许多被征地农民就没有参加,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还好,子女还小,不会有很大问题,不愿意做贡献。
这是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不慎,认识不够造成的,还有就是宣传未跟上。
五、对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1、细化完善政策,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政府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尽可能让被征地农民得到更大更多实惠
,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3、开展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适时适量给予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小额信贷扶持。
4、大力开展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选择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组织进行创业培训。
(从务农的手转变为经商或者创业的好手) 5、涉关被征地农民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合作。
共同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政府统筹,如果中央提出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的规定彻底落实,就可以保障他们的利益。
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