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思潮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与西方接触增多,西方哲学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次阵痛期,中国学者们通过翻译和接纳西方哲学思想,逐渐将其融入中国的文化与思想体系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引入西方哲学思潮,其中包括科学主义、进化论、实证主义等。
同时,一批中国学生也亲临西方学府,深入研究西方哲学思想,使得西方哲学的影响进一步深入中国内陆。
特别是梁启超等留学生回国之后,他们通过报刊媒体和著作的传播,将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带入到了更广泛的群体中。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传播中,翻译功不可忽视。
近代中国的翻译家们尽力将西方哲学思潮准确地翻译成中文,使得中国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思想。
其中,王国维对于康德哲学的翻译尤为重要,他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译为中文,让中国学者深入了解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西方哲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变革与发展。
例如,新儒家学者梁启超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儒家进化论,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西方哲学的传播也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启蒙与改革。
例如,康德的自由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的维新运动,倡导人权与民主。
再如,逻辑实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现代科学化进程,培育了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
然而,西方哲学的传播与影响也并非完全良性。
一些学者认为,西方哲学的传入过程中,受到了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缺乏客观和全面性。
有时,某些学者过于追求西方思想的独特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导致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这使得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和挑战。
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哲学思潮的传播与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哲学思潮中国现代文学是受到了西方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的。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下,西方哲学思潮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新的思想触角,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形式。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探讨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的影响现实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潮中的重要派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写和真实再现,使文学成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工具。
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兴起,受到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启发。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以及其他一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成为了一种社会批判的工具。
二、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中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被认为是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内心独白和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探讨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迷茫。
这种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自由选择的探索,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层面上更加深入和复杂。
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实的多元性和相对性的认识,对传统的价值观和权威进行了质疑和颠覆。
中国现代文学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被认为是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多重叙述和对现实的扭曲,展示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模糊边界。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使中国现代文学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开放。
综上所述,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使文学成为了一种社会批判的工具,存在主义使文学更加深入和复杂,后现代主义使文学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开放。
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价值的认识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指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流派和学派,包括存在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思潮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塑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
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自由的理论基础。
例如,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实用主义强调实际行动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强调个体在实践中的自主决策和自由选择。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兴起推动了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来解决问题。
结构主义则强调系统性思维和结构性分析的重要性。
这些思潮使得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避免片面和主观的看法,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第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鼓励多元和包容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的边界,强调不同文化和观点的平等和合理性。
它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和绝对真理,鼓励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多样性的尊重。
这种思潮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超越狭隘的思维模式,接受并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的重要性。
例如,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体验,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存在的意义;实用主义强调个体的愉悦和幸福,认为人们的行动应该追求最大的幸福。
这些思潮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提醒人们重视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我们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鼓励多元和包容的观点,以及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这些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理解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现代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潮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与唯心主义并列,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对立面。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本原性和客观实在性,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思维和感觉等都源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潮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对哲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用理性而非神
秘来解释世界和人类的存在。
哲学家伏尔泰和康德等人对唯物主义进行了重要的扩展和阐释,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期以后,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中
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象征性的人物如费尔巴哈、恩格斯、马克思等哲学家开始在唯物主义思潮的指引下探讨社会现象和人类发展问题,影响了20世纪的哲学思想与
社会历史。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潮体现了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注,认为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在于观察和实践。
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唯物分析与实践认识,强调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目标。
在当代世界,唯物主义思潮也在西方继续对于现实与未来的探讨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方法和指导。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潮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对西方哲学
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唯物主义思潮在西方哲学中的发展历程凸显了一种对现实与未来的关怀和探究,是哲学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愿我们能够在唯物主义思潮的指引下,更深刻地认识人类与世界,开拓思想与实践,共同探索更加美好的未来。
考研哲学西方哲学思潮概述西方哲学源远流长,涵盖众多学派和思潮,对于考研哲学的学习来说,了解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思潮进行概述,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
一、古希腊哲学思潮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其思想对后续哲学思潮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哲学涵盖了自然哲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思考。
代表学派有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存在和理念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出了“理念万物皆有”;亚里士多德则注重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提出了“形式与物质合一”的观点。
二、中世纪哲学思潮中世纪哲学是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哲学思潮。
它继承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加入了宗教元素。
在中世纪哲学中,信仰与理性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代表学派有奥古斯丁学派和托马斯·阿奎纳斯学派。
奥古斯丁运用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将基督教信仰与哲学相结合,强调信仰是理性的基础;阿奎纳斯则试图在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基督教信仰之间建立联系,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相辅相成”的观点。
三、文艺复兴哲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潮在欧洲得到了新的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推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形成,对教会权威进行了批判。
代表人物有培根和伽利略·伽利莱。
培根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提出了“知识即权力”的观点;伽利略则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主张借助数学和实验来研究自然。
四、启蒙哲学思潮启蒙时代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阶段,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人类自由和人权等问题。
代表学派有康德学派和休谟学派。
康德主张理性的自主性和普遍性,强调人的道德自我规定;休谟则着重于对经验的分析,提出了“因果关系是习惯性的联想”。
五、现象学思潮现象学是20世纪哲学的一种主要思潮,其核心是关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胡塞尔提出了“回归到事物本身”的观点,主张从现象中寻找真实的存在;海德格尔则强调存在的根源和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存在即被世界所解释”的观念。
从实证主义到人文主义——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的转变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和人文主义哲学思潮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两大思潮,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两朵花。
从时间意义上来说,人文主义(humanism)作为一种思想,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就已经出现,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14世纪兴起于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意大利,15~16世纪在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然而作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种表现,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却是在反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本文选取了从实证主义到人文主义转变这一题目的原因。
本文将概括性地谈谈20世纪西方哲学这两大思潮的演变和命运。
实证主义(positivism)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以寻求科学、捍卫科学的面孔表现于世,尤其是这种学说在后来的发展中,不仅在理论上对“什么是科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而且在方法论、研究程序、研究方法上也作了具体规范性的要求,如此情况必然引起世界学者对此种哲学的重视。
然而,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众多学者论述实证主义,实施实证主义方法论,但对什么是实证主义的则各行其是。
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
由于科学已经取代宗教成为无可争议的权威,将自然科学中卓人成效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既势所必然,又合情合理。
孔德是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
他对“实证的”一词人含义作了这样的解释:(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时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关于实证哲学,孔德在那六卷本里给以详尽而系统的解说。
如果从总体上,尤其是从表现于圣西门、孔德和涂尔干思想中去论及法国的实证主义思想,其要旨可概括十二种之多。
但就其与本文所论述的内容而言,这里只择其有关孔德思想中的几点要旨。
第一,在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孔德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种类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对本体论的研究。
西方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潮正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哲学圈。
西方哲学思潮是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中国的哲学界来说,了解西方哲学思潮及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西方哲学始于古希腊时期,罗马时期也有不少哲学家涌现,但真正开启了西方哲学的黄金时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此期间,培根、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思想,不断开拓了哲学领域的新地带。
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不断更新不断变革。
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康德主义哲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此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相继出现。
二、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与变革西方哲学思潮主要是通过其创始者及他们的作品传入中国哲学界的。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德、法、美、英等西方哲学思潮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学习和研究。
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出现,将西方哲学从最初的自然主义哲学的侧重点上转向了对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关注,开始研究人的思维方式、知觉活动、语言现象等,引发了对现代哲学方法的反思和批判。
存在主义则强调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对人类自由、责任、孤独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开启了对人类本质的多重可能性的探索。
结构主义借助语言分析获得了话语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将文本研究扩展到了社会科学等领域。
在20世纪6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不再单纯地从形态和方法上批判专制或为避免发生专制斗争,而是深入到阶级斗争的实践和哲学问题的探讨中。
后现代主义则在对现代性和现代哲学的批判中,建立了对重大问题的新的看法和新的理解,如对权力、主体、主观、真相等问题的新认知,为当代理论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化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推动了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作用,也有深刻的哲学交流和融合。
首先,西方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哲学: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西方哲学思潮发展史概览哲学是一门研究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的学科,通常被认为探究了生命、宇宙与人类的意义和真理。
在西方文明的漫长历史中,哲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思潮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相继探讨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启蒙哲学及现代哲学等重要时期的思潮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萌芽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代表了欧洲古代文明的高峰。
其主要思考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质、存在的本质、道德价值等,从而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为著名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
柏拉图主张存在着一个理想世界,而现实世界则是其不完美的影像。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哲学的实践达到这一理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则着重于逻辑和实证哲学,提出了关于实体性、表象和因果关系等著名学说。
中世纪哲学:神学与哲学的合一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信仰的盛行时期,因此其哲学体系也深深影响着宗教生活。
中世纪哲学家主要致力于探讨有关神、宇宙、人等问题,他们主张理性与信仰的结合,同时组织严密的逻辑体系。
由于信仰和理性的合一,带来了大量富于经验的哲学理论体系。
其中,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学哲学”理论以及彼得·阿尔特泰特(Petrus Albertus)的万物论被广泛传诵流传。
这些理论为中世纪哲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哲学:人为中心的思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思考方式进行了另一种探讨。
现实主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类之所以出现,是为了研究自身和身边的世界。
他们主张哲学家必须通过自己的血汗劳动,把理论与现实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打破先前基于上帝宗教理论的约束。
即使只基于人类的理性,也可以达到高度的哲学成就。
伊曼努尔·康德的理性哲学成就,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哲学的代表。
启蒙哲学:理性解放18世纪启蒙运动是欧洲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源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学派,它强调人的理性被束缚在种种偏见之中,并寻求通过理性贯穿始终的自由和进步。
西方哲学思潮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是人类智慧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探究这一历史过程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西方哲学思潮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西方哲学思潮的演变和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西方哲学思潮的演变西方哲学思潮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在探索宇宙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理的本质等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贡献。
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
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主流宗教,神学成为智识的中心,哲学也被套进了神学的框架之中,哲学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了神、灵魂和信仰等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学问的热衷和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和现代哲学的兴起。
哲学家们开始强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人为本,探索人类的自由、自我意识和生存状态。
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扩展,人们开始重视社会科学,这也催生了现代的社会哲学、心理学和政治哲学等新的学科门类。
在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面临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环境危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哲学思潮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和新的热点问题。
二、西方哲学思潮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西方哲学思潮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西方哲学思潮是人类智慧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追求真理、解放、拥有理智与思考的自由,一直激励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哲学帮助我们了解、理解和判断各种事物,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西方哲学思潮还深刻影响着人类艺术、文学、文化和教育等方面。
2、西方哲学思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西方哲学思潮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哲学思想是社会的灵魂,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伦理等各个方面。
西方哲学思潮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基本框架,它赋予了人类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方向。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新生与发展“哲学”这个词汇是由希腊语“philosophia”演变而来,其本义为“对知识和智慧的爱好和追求”。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哲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身份等人类学、伦理学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西方哲学思想也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新生和发展。
一、反思主义思潮的兴起上世纪60年代,随着文化、社会政治的一系列变革,一股反思主义思潮兴起。
反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认为哲学的真正目的是揭示人类的存在本质。
反思主义旨在反思现有的制度结构,关注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解读。
其中代表人物包括德里达、福柯等。
在福柯看来,权力是一种力量关系,处于不同地位和位置的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他关注的是现代话语的权力效应,认为话语权力关系决定了社会结构的运行方式和历史的进程。
而大量的话语建立在寻求对抗的方式上,使得一些群体、话语、文化等被扬弃或遭到摈弃。
福柯认为,当下应该对话语权力关系进行反思,承认话语也是一种权力的表现形式,对于所谓的话语真理应该怀疑和深入分析。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怀疑传统现代主义的反思型思维,主张每个人都应该经历着从“主体”到“没有主体”的转变。
代表人物有巴塞尔德、林斯、达鲁达等。
后现代主义质疑现代主义的“大故事”或者“进步主义”的概念,拒绝对于历史和物质世界的单一解释。
同时,它反对故事的消失,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故事,而民主、多元文化和自由则是大故事的多种形式。
此外,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多样性,认为知识、文化和权力是相互映射和交织的。
后现代主义认为,相对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观念。
人们需要适应这个多元化世界,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三、实用主义思潮的兴起实用主义思潮的兴起,主要是对理论和逻辑的关注变得更加针对问题解决。
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比较20世纪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世纪,有着很多的思潮和著名的哲学家。
这些思潮和哲学家的思想与成果不仅在哲学领域,而且在其他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介绍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的出现、发展和主要思想内容,分别有实在主义、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布迪厄学派和海德格尔哲学。
实在主义实在主义是指一种关注实际存在的哲学,提出了真实事物的概念。
它认为,思想的本质在于它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思想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借助于实在世界而存在的。
实在主义最早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哲学家加索里,后来又逐渐发展为包括新实在主义在内的一系列思潮。
实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真实和存在的重要性,不同于其他的一些哲学思想,它不把沉迷于阐述一些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关注实际存在。
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其实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哲学流派的名词,这些学派之间有着共同特征,比如强调语言的使用。
它最早肇始于20世纪初的维也纳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分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可以通过分析语言以达到真理,提供深入的分析和优化对于语言的使用,以构建一些哲学理论。
这种理论是基于语言的规则和语言逻辑推表,因此物种间沟通的基础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语言,也产生不同的哲学论证。
分析哲学的理论特别适合科学的应用和探索。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不同于实在主义或者唯心主义,它更加关注个人经验的特殊性和主体经验的内在存在。
它认为,存在是本质重要的,人的存在是基于自由和选择的,是一个需要无限制自我实现的进程。
存在主义观念的源头来自于19世纪之末,20世纪初,博纳蒂和海德格尔带领了这种思想到哲学领域。
相对于其他哲学思想,存在主义更加关注主体经验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人们之间的特殊经验保障了每个人都是独有的存在这一观点。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的出现在近30年内,它强调文化多样性和内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反对一切主张普遍真理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思想宗旨。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论文篇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之影响及其借鉴意义20世纪末期,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虽已退潮,但其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
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批判,以及它的传播方式、研究方式和对人的深切关怀,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当代中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现代西方哲学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而今,曾经的“尼采热”、“萨特热”等早已退潮,但它们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依然显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中。
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冷静和宽容的姿态去反思和总结现代西方哲学中可借鉴的元素。
一、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要影响不同的民族,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不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受到巨大冲击,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从崇拜绝对权威到崇尚独立自我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对绝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构成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精神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基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个性,习惯于屈从和依附外部强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这与我们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分不开,也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播分不开。
在西方传统的信仰中,上帝是至高的绝对者。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发现近代科学和世俗伦理比上帝更具解释人类生活和宇宙之谜的智慧和力量,人们也更愿意从理性、科学和世俗价值中寻找对人类终极关怀的寄托。
简述19世纪后期西方社会哲学思潮
随着资本主义的衰落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这时期出现了各种资产阶级的社会哲学思潮。
(1)尼采的超人哲学
①尼采把人分为强者和弱者、人杰和群氓,认为人类进化的原则在于优先发展最强的人,即他所谓的“超人”;
②他的权力意志论言,强者应有追求权力的欲*望和行动,“权力意志”是世界万物的基础和本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夺取权力,弱肉强食是一切生物的本性;
③他还宣扬“一切从权力产生的都是善,从软弱产生的都是恶”。
④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后来又成为法西S专*政的理论根据。
(2)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
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本能和感情才能认识一切事物的实质。
直觉主义明显地转向非理性主义。
否认逻辑的、理性的认识,公开与科学决裂而导向神秘主义。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认为“潜意识”特别是人的“性的本能”,决定着人的意识和一切社会活动;宣扬文艺创作和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乃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本能欲*望的表现。
(4)泰纳的决定论
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要素,同样否定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的阶级内容。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观念,实用观念和多元观念已经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正确认识这些观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肯定其中包含合理因素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批判其中包含的错误观点并清除其消极影响,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在全面反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中而竖起自己的思想旗帜的,这一思潮一般分为两大哲学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主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一种进步.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反对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倡导实证主义和极力推崇唯意志论、"超人"哲学等,无疑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社会背景下反对所有理性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逻辑上自己首先就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其次,理性的优于非理性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如果抛开片面地强调理性的极端作用这一错误观点的话,这种理解应该说是科学的,但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全面贬抑理性的观点无疑忽视了对于理性的正确理解.最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有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分.
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
他们思想各异,流派纷呈。
从思想倾向上来看,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
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也就是用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辩概念。
他宣称实证哲学及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精确的发现”自然规律。
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承认人的思想必须服从外部世界的规律,具有合理因素,甚至与唯物主义相近。
但是,孔德的自然规律不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必然性、本质,而是指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
他认为科学只能叙述事实,而不能说明事实,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
人本主义也称非理性主义思潮,它发端于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的唯意志主义,
人本主义思潮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理性主义哲学的片面性和内在矛盾的激化及对其批判浪潮的兴起。
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在德国表现得最为激烈,因为黑格尔哲学被公认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思潮的顶峰,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标志着对传统理性主义思潮的批判,因此,人本主义思潮也以德国为中心。
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被公认是这一思潮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奥瑟·叔本华是最早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思辨形而上学进行全面批判,并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德国哲学家。
他出生于但泽一个银行家的家庭,1813年毕业于耶拿大学,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他就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意志主义思想。
1820年后在柏林任讲师,他偏偏选择了与黑格尔授课时间相同的时间开课,以示向黑格尔的权威地位挑战。
但他根本不能动摇黑格尔的统治地位,据说只有三个学生选他的课。
在柏林大学任教的24个学期,但开课的时间还不足一学期。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1848年革命以前的德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尚未明显暴露,以批判理性,宣传悲观主义为特征的叔本华哲学显然不合时益,他只好自我解嘲的宣称他的著作不是为当代人,而是为后人写的,他相信他的哲学受人欢迎的时代很快就会
到来,事实恰好如此,1848年革命以后,叔本华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逐渐的被人们接受了,并受到极大的欢迎。
1858年叔本华70寿辰时,许多人都来颂扬,称他为“伟大的哲学家”。
叔本华的思想承继者尼采可以说将人本主义思潮推向极致,尼采不是书斋中的哲学家,他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并无特殊建树,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特别是传统理性主义、基督教道德和启蒙主义的文化加以猛烈评击,在他自传中曾说,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战士,攻击是我的本能。
在新旧交替之际,提出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口号和以“强力意志”为标准的“超人”价值观。
尼采是个语言天才家,他把语言艺术和哲学批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诗人哲学家”。
他的著作语言精辟尖锐,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对20世纪的文化和哲学影响很大,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都写过题为《尼采》的著作。
“五四”时期,尼采思想传入中国,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定的影响,鲁迅、郭沫若和矛盾等人的早期著作中都可见其痕迹。
“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作为其全部理论的出发点而提出来的著名口号,也是他《权利意志》一书的副标题。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要求批判被理想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破除他们的权威。
他的另一重要著作《偶像的黄昏》的副标题为“如何用铁锤从事哲学”,意在把上述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当作偶像打倒。
尼采认为,要成为一个创造价值、判定善恶的人,首先要推翻以往价值,这也是对人的最高的自我肯定。
尼采称自己是以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炸药”、“真正的破坏者”。
他奋力批判旧价值观和真理观,甚至达到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程度,成为同时代西方哲学家中公开宣布与旧传统决裂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为了挽救和重新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为人寻找新的依靠和理想。
既然上帝已死,那就要为人寻找新的上帝。
这个新的上帝不是彼岸世界的造物主,而是处于现实世界的、有血有肉的“超人”,“上帝已死,我们现在希望超人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同现代西方这两大哲学思潮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科学主义思潮推崇科学知识,主张哲学仿效自然科学,放弃和排斥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研究,致力于对科学知识的综合或逻辑语言分析,把哲学变成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本主义思潮则反对科学和理性,认为科学不能回答人的价值问题,主张哲学应抛弃对外界的认识而回到人的存在本身,回到自我,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非理性的发掘,重建“现代性”崩溃后人类的精神价值,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具有非理性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人本主义;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考虑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和要求;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2011.08.04
班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