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品精读 【任务3:关注重点问题,提升思维高度】 1.作者把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请圈出表现“乡土性”特点的语 句,概括其要点。 点拨 “乡土性”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 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土气 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其三,熟人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 陌生人的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 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 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任务4:关注语言手法,提高运用能力】 1.学习如何反驳别人的观点。 针对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的偏见,作者是如何进行反驳的? 点拨 作者首先界定了“愚”的判断标准。作者认为“愚”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 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作者先驳斥智力不及人,作者的论据是乡下人没有见过城 里的世面,所以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就好像城里人到 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接着驳斥了知识不及人,此处作者使用的论据则是在 乡间小学,一些城里来的孩子,读书习字都比较快,乡村的孩子则比较慢;然而一到了 田间地头,便是乡村孩子的天下,城里孩子捉蚱蜢就很笨,乡村孩子则很灵活,由此得 出了乡下人是否在智力上比不上城里人,至少还是个没有结论的题目的结论。再经 过综合分析,作者最终得出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的结 论。综观作者的整个论证过程,作者使用了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建主义的 残余和植根很深的封建观念。我们看完电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村长 连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他更大的 问题又将如何?像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如 果遇到更坏的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映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 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 好的电影给我们启发和思索。我们都知道其实中国现在还有很多人从事 农业生产。电影在这个层次上用小的事件反映大的社会现实,可以说选择 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电影《秋菊打官司》也对现实社会有非常【任务2: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 1.请阅读《重刊序言》《后记》《目录》三个部分,设计一张关于《乡土 中国》的思维导图,涵盖“阅读一本书”需了解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