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ppt课件 80(完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81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识别并理解文中典型的诗词歌赋及成语典故。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及环境描写等方面,激发阅读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情节框架。
•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克服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作品,形成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红楼梦》原著或节选文本•《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图等)•《红楼梦》研究论文或评论文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作者生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主要人物的第一印象和初步理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影视作品片段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文化导入:通过讲述“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红楼梦》作为压轴之作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设置: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或人物命运,留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原著。
2. 新课教学•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析《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环境。
•基本情节框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线索,如“木石前盟”、“宝黛初会”、“大观园试才”等,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高中生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母语的学习上,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和任务.。
“整本书阅读”可以让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师在进行这类课程教学时,应该综合教师给出的“必修”读本与学生“自主选修”读本相结合的概念进行课程设计,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高中语文教学设计20世纪,叶圣陶、蒋伯潜等现代语文教育先驱,已经开始反思“文选式教科书”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更是非常必要的.。
在大语文的趋势下,“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的作用1.开拓学生视野叶圣陶老师曾说:“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练的.。
所以必须在国文脚本意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读文本著作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问题都窥见一斑.。
”与部编教材相比,整本书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不用单单看一篇文章的节选,更加能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价值.。
学生的视野不单单局限于课本中的文章,更多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视野也随之开阔.。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与方法相比较俄、日、韩等国,中国人的阅读量落后很多.。
而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使人受益终身.。
我们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享受阅读的乐趣,从书中得到启迪.。
在使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的同时,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感悟阅读魅力.。
因此,我们要在青少年学生时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让学生会读、会赏、能思、善辩、易于表达和交流.。
这个过程必须是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得以训练和收获的.。
3.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能力2017年,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思辨式阅读与表达”的概念.。
思辨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思想与主旨,文字与语言的思考、分辨、表达的过程.。
学生要学会思考,要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拥有个人的见解,从而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