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紫菜养殖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88.00 KB
- 文档页数:126
紫菜的栽培紫菜增养殖在世界上至少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目前紫菜养殖大国主要有日本、韩国和中国。
我国紫菜养殖从采壳孢子方法来看,经历过自然采孢子、半人工采孢子和全人工采孢子几个过程,而栽培方式根据生长基的特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菜坛栽培、支柱式栽培、半浮动筏式栽培、全浮动筏式栽培四种,而广泛采用的是半浮动筏式栽培和全浮动筏式栽培两种。
半浮动筏式栽培:无论北方或南方皆广泛应用该种方式。
这种方式所用筏架兼有支柱式和全浮动筏式的特点,养殖区域选择在潮间带,即在涨潮时可以使整个筏子漂浮在水面,而退潮后筏架又可以短脚架支撑于海滩上,使网干露在空气中,是一种较优良的方式。
全浮动筏式栽培:这种方法就是在离岸较远、退潮后不干露的浅海区进行栽培的一种方式。
日本称为“浮流养殖”,与海带栽培方法较类似,网帘始终不露出水面,此种形式最大优点是不受潮间带的限制,发展潜力很大,但坛紫菜一般不宜全浮动筏式栽培。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1、底质——底质是影响紫菜生长的因素,但和浮筏设置有关,半浮动筏只能在适合打桩、下砣,不易损坏这些器材的底质,如沙质、泥沙质,甚至泥质海底和砾石质海底进行,底质太软有两个缺点,一是在低潮干出时活动不便,另外泥质底涨潮后水质混浊,网上附泥多、杂藻繁生,对出苗有一定影响。
在选择海区时以泥沙底质较为合适,岩礁底质不易打桩和设置筏子器材,目前尚未被利用于人工栽培。
全浮动筏式可在与海带栽培相同的海区进行。
2、潮位——条斑紫菜和坛紫菜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生长在潮间带的海藻,潮位不同,其出苗、生长以及产量都有明显差异。
因此设置筏架时,潮位高低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根据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自然分布情况,比较合适的潮位是大潮时干露2小时30分钟到4小时30分钟之间的潮区为最好。
理论上条斑紫菜养殖的潮位比坛紫菜要低,因其耐干性差,但我市实践证明,可以养坛紫菜的中潮区均可以养殖条斑紫菜,若选择潮位太低,反而易在网帘上附生杂藻和附着淤泥,影响紫菜的生长和产量。
紫菜的人工栽培一、丝状体的培育原理与技术(一)基本原理从栽培学方面看,丝状体成熟后释放出来的壳孢子,就是紫菜栽培中所谓的“种子”。
因此,在栽培上,丝状体培育是必须经历的种苗生产过程。
在丝状体生长中,丝状藻丝和继而长成的孢子囊枝均能以分枝生长的形式进行营养生长。
在自然的条件下,从丝状藻丝的生长到孢子囊枝的形成是随季节变化的节律连续进行的,孢子囊枝的形成一般被视作丝状体生长开始进入成熟的阶段。
相比较而言,目前发展的培育技术不仅仅立足于将丝状体培育成熟放出壳孢子,而且更加重视的是将丝状藻丝和孢子囊枝作为两个生长阶段,利用可能手段分别加以调控,特别是对孢子囊枝的形成和生长的调控,以求达到精确、高效的培育目的。
这一技术意识在紫菜种质的制备操作中和自由丝状体的培育中也被充分利用,前者控制利用的重点是让丝状藻丝形成类似于“细胞无性系”,后者的重点则在孢子囊枝的同步生长增殖与成熟上。
在丝状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与光照条件始终起着支配的作用。
丝状体对高温的适应,某种意义上体现在孢子囊枝形成、生长对较高温度的适应与要求。
丝状藻丝可以在较低和较高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但孢子囊枝却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才形成,而成熟的孢子囊枝形成壳孢子囊及释放壳孢子,则必须具有降温的条件。
光照对丝状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生长速率上,但过强的光照和直射阳光对丝状体有强烈的伤害作用。
光照长短对丝状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孢子囊枝需在短日照的条件下才能大量形成,等等。
因此,在丝状体培育中,对于温度与光照的调控,是育苗设施的设计与配臵、技术方案的制定以及落实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
(二)丝状体生长发育的条件与要求1、生长基质紫菜的果孢子和丝状体都具有溶解碳酸钙的特殊能力,遇到碳酸钙的基质就钻进去在里面蔓延生长。
虽然它可以在多种含有碳酸钙的贝壳内生长,但因为这些生长基本身的组成不同,厚薄不一,因此果孢子钻入后生长的情况就不完全一样,有些易于生长,蔓延很快;有些不易生长,蔓延很慢。
紫菜概述中文摘要:紫菜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
养殖历史很悠久。
本文主要介绍条斑紫菜半浮动筏式养殖。
半浮动筏式养殖,是人工养殖紫菜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设施的准备与处理、出苗期的管理、成菜期管理、采收等步骤。
关键词:紫菜、条斑紫菜、半浮动筏式、养殖前言:紫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人体必须氨基酸、蛋白质、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除食用外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
坛子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主要养殖方式有支柱式养殖、半浮动筏式养殖和全浮动筏式养殖等三种养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条斑紫菜养殖方式:半浮动筏式养殖。
紫菜,属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属(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
紫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特殊芳香味,粗蛋白占干品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含人体必须氨基酸和多种呈味氨基酸, 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且有防治冠心病的药用成份。
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
现已发现约70余种。
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来自人工养殖。
坛子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紫菜养殖历史很悠久。
素为我国沿海地区人民所喜好,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已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也有紫菜的记载。
1949年英国K.M.德鲁首先发现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长时期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研究天然苗的来源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