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第十五讲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6.94 MB
- 文档页数:46
【常识】“三次科技革命”考点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近代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共同社会根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使人们的劳动形式发生改变,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改变。
1.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又称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开始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理论基础:牛顿建立起经典物理体系。
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历史意义:(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2)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3)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主要发明:(1)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2)1778年,约瑟夫·勃拉姆发明了抽水马桶。
(3)1781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改进了钮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4)1796年,塞尼菲尔德发明了平版印刷术。
(5)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对中国影响:(1)欧美国家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3)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竭也不再可怕,因为用秸秆完全可以替代;2050年人类的寿命有可能达到120岁;5亿亩的不毛之地、盐碱地将会成为植物的生长乐园。
第五次科技革命电子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开启了第五次科技革命之门,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球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周期之中,不久的将来,移动宽带会覆盖到所有人群,而现在正处于从导入期到拓展期的转折点。
“手机就是当年的电灯泡,未来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就是几乎所有设备都会接入网络”爱立信总裁兼CEO卫翰思(Hans Vestberg)说道。
回顾历史,人类曾经历过四次重大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和铁路时代,电力、钢铁和重型机械制造时代,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时代,而目前是第五次技术革命,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标志的。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变革其实都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导入期,即头20-30年,这是技术的引入阶段,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在主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继而进入第二个阶段,拓展期,在这个阶段,人们会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部署很多创新应用,新技术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掘。
第五次大技术变革发生在25年前,就是IT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开端。
事实上现在我们正处于这次革命的转折点,从导入期到拓展期的转折点。
事实上,我们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互联,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靠固定电话把固定的各种地点连接在一起,随后连接的是人,现在因为有了移动通信,每一个人之间都可以互联互通。
随后,我们的目标是把所有的东西连接在一起,这也就是中国所讲的物联网。
现在我们就在一个创新应用的部署阶段。
第六次科技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从科学角度看,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从文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再生和永生革命”。
在农业时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生存压力,民以食为天,它的需求属于基本需求,科技发展主要是农学、天文学和实用技术等。
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导致生产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根本变革。
这场技术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开始于英国,相继席卷美国、法国、德国、俄国和日本,直接引起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
纺织业是英国近代工业最早发展的部门,纺织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
工匠约翰·凯(1704-1774)于1733年发明了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一倍。
随之而来的是纺纱不能适应织布的要求,出现了“纱荒”。
1764年,织工哈格利沃斯(1720-1778),发明竖立放置的多绽纺织车(即珍妮机),使纺纱效率提高十几倍,纺出的纱很均匀,但不够结实。
4年后,理发师阿克莱特(1732-1792)发明了用水带动的滚筒纺纱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纱也结实了,但不够均匀。
这时有另一个青年工人克朗普顿(1753-1827)看到两种纺车各有长短:一个均匀不结实,一个结实不均匀,于是他通过分析综合,把两种纺车进行“杂交”,于1779年制造出一架新型纺车——“骡机”,纺的纱既均匀又结实,而且效率提高了300多倍。
高效率的纺纱机有了,但旧有的人力、水力不能相适应,解决动力问题又迫在眉睫。
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纽可门(l663-1729)蒸汽机,诞生了瓦特蒸汽机。
第一台改进后的蒸汽机于1776年问世,在此后的8年里继续进行改进,新的蒸汽机效率比原来提高了5倍。
1784年,蒸汽机进人大规模生产时代,迅速在世界各国推广使用,使人类进人了“蒸汽时代”,突出的有以下一些领域:一是纺织工业。
1785年后,出现了蒸汽动力纺纱机、织布机和整布机等。
到19世纪30年代,纺织业已成为英国经济直接受益最大的行业,美国已出现用3300多台蒸汽动力纺织机械武装的800多家纺织厂,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是交通运输业。
蒸汽动力的应用,直接导致轮船、火车的发明,从根本上改造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
近代技术的崛起——第一次技术革命:机械时期下面,介绍在近代第一个时期技术发展的状况。
滞后于科学,顶峰在18世纪;地址,英国。
俗称18世纪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从技术史的角度,一般称为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
第1节近代技术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而言之,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具体的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艺前提:工厂手工业的出现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操作专门化,工具分化(简化并加倍多样化),为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工具准备了条件。
“分工”二、技术准备:磨和钟表机械大工业,原有基础上发展。
重要的条件:磨和钟表具有机械的三要素:工作机、传动机、动力机(18世纪水磨)16世纪中,家用钟表、小型怀表。
三、资源条件:铁和煤16世纪,高炉炼铁在西欧普及。
18世纪初(1713),英,达比,焦炭炼铁。
四、英国得天独厚的条件1欧洲较早成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之一。
18世纪,海上强国。
1688年,光荣革命。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1,煤铁资源丰硕,交通发达(水运网,最远不超过90千米)2,丰裕的劳动力(圈地运动)3,重视技术(初期的技术引进)4,科学的故乡(牛顿):成立在经典力学体系上的机械学以上几个方面都为近代技术产生奠定了基础和准备了条件。
第2节近代技术兴起中的技术冲破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三次技术革命说”1,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良,“工具机革命”2,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动力机革命”3,用机械制造机械和机械-蒸汽技术体系的形成。
下面依次做以介绍。
一、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良起源:棉纺织业中与印度的竞争,暴露出社会需求与掉队的生产技术的矛盾。
致使革命首先在这一领域中发生。
1、1733,约.凯伊,“飞梭”,(织机)机械代替手工抛梭,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2引发“纱荒”。
(初期家遭袭,1760年普遍应用)致使防御只得不平衡,1/5-6;棉纱供不该求。
悬赏,(英国皇家学会、英国技术与工业奖励协会)2、1764,哈格里夫斯,立式纺纱机珍妮机,初期带8个纱锭,后带1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