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 格式:ppt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学业分层测评15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解析】伽利略的贡献是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他的成就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故选B项。
【答案】 B2.“他看到了简单的规则,并从中揭示出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
我们相信,宇宙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材料中“他”(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B.发现自然世界规律,启发人们探寻社会运行规律C.回答了人类的起源问题,使进化论深入人心D.揭示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守静即可变化【解析】A项是伽利略,排除;材料中“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的信息说明是牛顿研究问题的方法,故B项正确;C项是达尔文,排除;D项是中国古代老子的观点,排除。
【答案】 B3.某科学著作的序言中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
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该著作提出的理论( ) 【导学号:11140098】A.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进程B.使人类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取得一致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D.弥补了牛顿力学认识宏观世界的不足【解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说明是牛顿的经典力学,该理论的提出为欧洲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达尔文研究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故B项错误;C项是伽利略自由落体理论,D项是相对论,排除。
【答案】 A4.马克思说:“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哥白尼(波兰)(1)主要学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2)影响: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意大利)(1)主要学说①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在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影响: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1.主要成就(1)数学方面,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2)物理学方面,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2.历史影响(1)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2)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1.进化论的创立: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进化论的内容(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会因周遭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异,变异有利于适应自然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不适应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自然条件若比较稳定,有利的变异就会得到积累,世代相传,与原物种越离越远,从而形成新物种。
(2)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3.进化论的意义(1)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2013年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5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牛顿力学体系的诞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哥白尼C.爱迪生 D.瓦特B、C、D三项中的科学家均生活在牛顿之后,应予以排除。
2.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落后中解放出来。
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C.太阳中心说 D.万有引力定律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列体现了达尔文观点的是( )A.动物和植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B.神创造了人类和世界万物C.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D.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4.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 D.汽车5.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
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设立许多科研机构”及“鼓励”、“购买”等信息解答。
第(2)问,根据题目中时间信息“19世纪70年代”,可以联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结合材料即可作答。
必修三课标细化及教材调减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细化】春秋战国的思想: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细化】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免除百家、独尊儒术。
第4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细化】宋明理学:应掌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标细化】应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绩,熟悉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标细化】应掌握天文学成绩、数学成绩、四大发明、建筑学成绩、医学与药物学成绩,熟悉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进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大体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汉字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朝四大家。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进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大体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岩画、壁画、帛画、风俗画;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绩,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目录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4课理性之光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综合探究:解决“李约瑟难题”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2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目标导航①发现木星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证据。
②开创以__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影响①被誉为“________”。
②为牛顿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1.内容(1)定律: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定律。
(2)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于1687年出版,建立起完整力学理论体系。
2.影响(1)科技: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人类________的开始。
(2)经济:引发以英国________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思想:为法国________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1.背景(1)19世纪以前,________占统治地位。
(2)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禁锢人们的思想。
2.创立:1859年发表《________》,建立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________理论。
3.发展:1871年发表《________》,进一步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4.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四、瓦特与蒸汽机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解决________不足问题。
2.成就:革新纽可门蒸汽机。
3.意义(1)蒸汽机广泛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________发展铺平道路。
(3)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五、爱迪生与电的应用1.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发电机,人类进入________。
2.成就:爱迪生发明和改进________、电话、电报、电影等。
3.意义(1)极大地推动工业生产发展,掀起________。
(2)________转化为生产力,有力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3)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紧密。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选择题1.史学界将“日心说”的提出称为“天文学革命”。
“革命”的本质含义是(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C.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D.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解析:选C。
“日心说”使得教会的“地心说”受到质疑,从而也就批判了教会关于地球是上帝特地创造出来的假说,也就动摇了教会神学的理论基础。
故选C。
2. 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解析:选B。
伽利略的贡献是他在科学研究方面,注重利用数学和实验,他的成就“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选B项。
3.(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解析:选B。
据关键信息“日心说”“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联系牛顿经典力学产生的意义可知,选B项。
4. 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A.首次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地位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规律解析:选D。
A项为智者学派观点的意义、B项为量子论的影响、C项为相对论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形成标志是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规律,选D项。
5. 近代世界史上,某书出版后,引起宗教势力恐慌,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组织集会大造声势,提出“拯救心灵”,并联合30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本书的出版,这本书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论法的精神》C.《共产党宣言》D.《物种起源》解析:选D。
第三单元·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选择题1.“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答案】 A【解析】从题干的材料可以看出,此科学家是研究天文的,而且运用了万有引力的知识,选项中的波义耳和拉瓦锡均属于化学家,可以排除掉;而哥白尼时代还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也可排除。
所以正确答案为牛顿。
2.“他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列宁)。
材料中的“他”是指()A.达尔文B.哈维C.牛顿D.爱因斯坦【答案】 A【解析】材料体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
3.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在人类动力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巴斯德在生物学、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
这个人及其发明是指()A.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B.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C.富尔顿发明了汽船D.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动力史”可知A项符合。
4.哥白尼在提出太阳中心说之后并没有立即发表,直到他去世后才公诸于世,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教会势力强大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哥白尼缺乏彻底的斗争精神D.文艺复兴运动存在严重缺陷【答案】 D【解析】哥白尼的成就代表了自然科学发展状况,不能充分说明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
5.“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答案】 D【解析】依据信息“19世纪末”“全新的工业”,可以联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的广泛使用为特征,故D项能说明题中的观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目录】
2012年7月第3版第7次印刷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第8课笔墨丹青
第9课诗歌与小说
第10课梨园春秋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理性之光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30课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1633年,伽利略在罗马接受教廷审讯,并被判处终身监禁。
为什么伽利略会引起教会的仇恨( )A.他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他宣传人文主义思想C.他提出生物进化论D.他支持“太阳中心说”解析A项是宗教改革的意义;B项是文艺复兴的内容;C项是达尔文的贡献,排除A、B、C三项。
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这引起了教会的仇恨,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2.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开启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B.推翻了天主教会旧的宇宙观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解析近代科学的特点是注重实验。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答案 D3.牛顿最辉煌的成就是( )A.微积分B.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C.发现海王星D.提出进化论解析牛顿最辉煌的成就是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答案 B4.“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 )A.牛顿B.波义耳C.拉瓦锡D.哥白尼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题干材料反映了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月亮围绕地球运动的原因。
答案 A5.简单的图片往往能够阐释深奥的道理。
下图所反映的科学观点的创立者是( )A.牛顿B.哥白尼C.达尔文D.爱迪生解析图片内容反映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6.被人们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上帝”“降低”“人类”。
“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说明该理论与上帝造人说有关。
分析四个备选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颠覆了上帝造人说。
第17课辛亥革命【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
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使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里程碑,革命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讲述武昌起义后中国国内形势,分析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立场,讨论“南北议和”的必要性及其这一事件的后果和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