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商品归类知识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7.76 MB
- 文档页数:12
进出口商品归类一、商品归类的基本知识HS码:指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 Coding System 即《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是由世界海关组织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个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协调制度的基本结构●二十一个类●九十七个章(77章是空章)●1200多个品目●5000多个六位数级商品编码●分类法律效力文本:归类总规则、注释(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和商品名称及编码表三部分组成协调制度采用的分类原则●商品所属的生产行业为划分依据●以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材料及其制成品)或具有的原理、功能及用途为设章原则●类次及同类内的章次按照先动物成品、再植物产品、再矿物产品最后化学及相关产品顺序排序.HS码的特点●完整:国际贸易商品无所不包●系统:有章可循(自然属性、生产行业)●通用: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用●准确:各品目不存在交叉或重复商品编码表注释的含义类注:位于类标题下的注释章注:位于章标题下的注释子目注释:位于类注、章注或章标题下的注释《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税(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税(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一下规定确定规则二:(1)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报验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报验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2)税(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完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税(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的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海关归类原则是指根据商品的特征、构成、用途、生产工艺及其它相关因素,将商品与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相应税目进行对应,以确定该商品的税则编码和应纳税率。
在国际贸易中,正确归类商品的海关编码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商品的关税和其他进口限制措施。
下面是海关归类原则的具体内容:1. 物品的实质:海关将根据物品的特征和组成来判断其实质。
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相似的物品可能会被归入不同的税目。
2. 出口国或生产国:某些商品的出口国或生产国可能会影响其归类。
例如,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使用不同的名称,这可能导致在不同的国家中将其归入不同的税目。
3. 组成部分:物品的组成部分可以影响其税则编码。
例如,如果一个物品由多个部分组成,那么每个部分的材料和功能都可能影响税则编码。
4. 商品的用途:商品的用途也可能影响其税则编码。
例如,某些汽车零部件可能被归类为机械设备的一部分,而不是汽车零部件。
5. 商品的生产工艺:商品生产的工艺和方法也可能影响其税则编码。
例如,如果一个物品是通过特定的生产过程制成的,那么这个过程可能会影响它的税则编码。
总之,海关归类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认真对待。
正确归类商品的海关编码将有助于避免关税、税率或其他进口限制措施带来的贸易障碍。
当进行海关归类时,通常会遵循以下详细的原则和方法:1. 一般规定:- 根据商品的特征、组成、用途、生产工艺等因素,将其与海关税则中的相应税目进行比对。
- 优先考虑商品的实质特征,而不是仅凭外观或表面特征进行分类。
2. 规则的顺序:- 在海关税则中,归类规则按顺序排列,依次为:一般规则、特殊规则、绝对性归类规则。
- 一般规则包括整体规则和部分规则,用于大多数商品的归类。
- 特殊规则适用于特定商品或商品组的归类。
- 绝对性归类规则用于特定情况下只能归类到一个税目的商品。
3. 物品的实质和主要用途:- 商品的实质特征和主要用途是进行归类的重要依据。
- 需要综合考虑商品的物理特征、功能、用途以及所属行业的通用认可做出判断。
商品归类小课堂
商品归类是指在《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公约》商品分类目录体系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按照《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以及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决定的规定,确定进出口货物商品编码的行为。
在进行商品归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商品的成分、用途、功能、生产方式等。
例如,口香糖的归类需要考虑其成分中的糖是否属于替代糖的合成甜味剂,以及是否符合相应的品目规定;水果味软糖的归类则需要考虑其糖类的种类和用途。
在进行商品归类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以提前申报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商品归类应当按照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时的实际状态确定。
进口货物收货人或出口货物发货人(称为申请人)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前,可以就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向海关申请预裁定。
总之,商品归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准确地进行归类。
海关归类知识点总结一、海关归类的概念海关归类是指根据商品的特征和属性,按照国际公约,将商品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分门别类,确定其适用的税则编号和税率等内容的过程。
海关归类是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进出口货物的征税、监管、统计和监管等工作。
海关归类的基本原则是:a. 实质原则,即根据货物的实质性质来归类;b. 可行原则,即根据目前可操作的条件和标准来归类;c. 确定原则,即根据货物与各税则条文的实质上的相似性或不同性来确定海关归类的彩票;d. 统一原则,即在国际被广泛普遍地采用一套标准或原则。
二、海关归类的分类标准1. 核定条款核定条款是最基本的归类标准,是海关根据货物的实质属性和特征按照主要用途、组成成分等纷繁多样的原则经国际贸易规则协定进行设定确定。
核定条款是指由世界各国政府按照国际协定规则制定颁布的税则条文编号。
2.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是指在准确归类货物时需要参考的具备一般性的条文,主要有说明、组注解、说明书指导和附加条文等内容。
3. 商品描述商品描述是指海关归类时根据进口货物的商品名称、商品规格、厂商、产品图样等信息,进行识别、验证、描述和确认,从而确保准确定位归类的依据。
三、海关归类的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指收集货物的名称、用途、特性、品牌、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
2. 鉴别属性鉴别属性是指通过查阅报关单、品名标签、产品特性说明书等,鉴别货物的实质属性。
3. 归类判定归类判定是根据核定条款和一般规定,结合商品描述和专业知识进行货物的归类。
4. 核对对应条款核对对应条款是指对归类的货物,核对相应的税则编号和税率等信息。
5. 编制报关单根据归类的结果,编制相应的报关申报单据和报关单。
四、海关归类的注意事项1. 准确掌握商品属性:海关归类需要准确了解商品的实质属性,包括货物的成分、结构、用途等。
2. 熟悉国际规则:海关归类需要熟悉国际关贸易规则和标准,包括品名和规格的描述、产品的用途等。
商品归类知识点总结一、商品归类的概念和作用商品归类是将货物按照其特征、用途、材质、功能等性质共同归纳到同一类别或种类中的一种操作。
商品归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对商品进行管理、统计、监管、税收征收等工作,同时也为了使消费者更容易找到需要的商品,帮助商家进行市场定位和竞争分析等。
商品归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管理:通过对商品进行归类,能够使商品的管理更加有序和规范,可以减少混乱和错乱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2.统一征税:在国际贸易和国内征税方面,商品归类可以帮助政府按照相应的税则进行征收,防止税收漏洞和税收征收的不公平性。
3.统一监管:通过商品归类,可以对商品的出口、进口、运输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监管,帮助政府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4.统一标准:商品归类也有利于制定和统一相关的商品标准,帮助企业和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
5.市场分析:商品归类有助于帮助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分析,找到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点,提高竞争实力。
二、商品归类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商品归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归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1.通用原则:商品归类应该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随意划分和分类,而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归类。
2.实质原则:商品归类的结果应该要符合商品的实质和特征,不能因为形式上相似而归类到错误的类别中。
3.一物一次原则:同一种商品只能归类到一个类别中,不能重复归类到多个类别中。
4.最高准则:当商品有多个归类标准的时候,应该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归类。
5.最终用途原则:商品的最终用途是商品归类的重要依据,可以根据商品实际的使用功能进行归类。
三、商品归类的方法商品归类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况进行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功能归类:按照商品的实际功能和用途进行归类,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和实用,通常适用于对日常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归类。
2.按材质归类:按照商品的主要原材料和材质进行归类,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的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