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9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现状及对策作者:郑晓冬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在对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指出,天津体育学院不仅拥有极为丰富的场馆资源,而且拥有许多能开发的项目资源,但是对外开放的程度相对偏低,场馆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所以建议:一是要增加场馆的开放时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三是应制定合理的价格,选择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关键词】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管理;现状;建议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以及对健身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强,因此群众健身的热潮便迅速的兴起,但是由于我国体育设施的增长速度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使得已经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
而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其场馆的利用率目前是解决我国当前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紧缺的重要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以天津体育学院各类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篮球外场和网球场为主。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内容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收集并整理近年来与体育场馆设施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编制了“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的现状调查问卷”,了解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的现状、制约因素等。
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86份,有效问卷958份。
(3)数理统计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原理,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求得量化分析的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1、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基本情况天津体育学院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建有综合训练馆、田径馆、篮球馆、排球馆、游泳馆、舞蹈馆等教学训练馆12座,国际标准的塑胶田径场、足球场和灯光棒球场等室外训练场地20余块。
天津市城乡结合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通过对天津市城乡结合部高校场馆管理经营模式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制定出适合我市城郊结合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经营模式,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已有资源,并通过已有资源带动开发新资源,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合理使用。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产业的新生力量、体育场馆的生力军,尤其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服务教学的前提下,能否更加有效地实现社会化功能,制定科学、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办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旨在以天津市为例,对城乡结合部的高校体育场馆如何经营、管理进行探讨研究,并通过科学、有效地手段和管理办法真正使这些体育场馆的功能得以发挥,并以此促进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城乡结合部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的新途径。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问题对策研究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天津城乡五所结合部高校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建大学。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博论文数据库》和手工查阅本校图书馆收集的2000—2014年有关体育场馆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相关论文、相关书籍和,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为论文的完成奠定理论基础。
1.2.2实地调查法实地走访调查天津地城乡结合部高校体育场馆,询问各高校场馆设施资源的管理情况及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为论文的研究取得有价值的数据及相关信息。
1.2.3访谈法走访管理学、体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等问题进行咨询和探讨,总结分析与本论文研究的相关观点。
走访所调查各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与部门相关领导探讨学校体育设施管理方法及对策,为论文的完成进行铺垫。
1.2.4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推敲,分析、归纳,提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而体育运动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运动资源的高校,校内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否顺畅,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关心。
本文就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随着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问题。
我们对几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的高校对待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不同的,有的高校对外开放很严格,只有校内师生才可以使用,而有的高校则比较开通,也允许本地区的居民使用。
具体来看,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对外开放门槛高。
由于需要通过学生证、教工证等身份认证,所以只有拥有固定身份的人员才能够使用,而对于没有身份证明的社会人员,或是来自其他高校的学生,是很难获得使用权的。
2. 对外开放时间限制。
由于体育场馆是供校内师生使用的,所以很多场馆在平时只对校内师生开放,对外开放的时间则比较有限,或是只有在校假期才能够使用。
3. 对外开放设施不全。
大多数高校设施较为陈旧,甚至无法满足日常校内需求,更不用说面对校外需求了。
对于校外人员,体育馆内的设施也可能不够完善,例如更衣、淋浴、储物柜等问题。
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意义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满足群众的日常体育需求,更是高校扶助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校地双方交流合作的一种方式。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可以提高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进一步培养学生与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
其次,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地方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
通过与本地体育产业结合,开发体育赛事、健身教练等服务,激发地方体育产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再者,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还能够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为校地合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场馆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承担着几乎所有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任务。
然而,现状调查表明,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机会仍然有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本文将通过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以及对策研究,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提高社会效益。
一、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调查1.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势公共化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修建更加完善的体育场馆。
然而,这些资源有限的场馆通常只对校内师生开放,而对校外人员限制相当严格。
因此,很多体育爱好者都无法享受到这些设施的优势。
据统计,全国各地的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少师生,慢服务,高门槛”的现象。
许多场馆需要校外人员填写繁琐的申请书,并交纳高昂的场地费用,甚至需要提供校内任意一名在校学生的担保,才有可能使用。
这种办理手续繁琐、门槛高的行为,一方面让校外爱好者无法更好地享受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公共资源浪费的现象。
2.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公共维护缺失。
校内学生使用频率比较频繁的场馆,相应的维护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但是对于赛事用的大型浪漫或室外场馆等更加高档的设施,以及因使用频率略低而没有统一维护的旧场馆,维护不尽如人意,设施陈旧兼职,排放雨水缺乏妥善处理,安全隐患问题比较严重。
即便场馆有着现代科技设施,设备设施也需要长期的维护。
因此,要保持场馆的良好状态,需要统一进行维护,提供专业的保洁员和技术人员,以保证场馆的正常使用。
3.场馆安全保障不到位。
场馆保安工作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在校外场馆开放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涉及场馆安全、使用人员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一些高校场馆,比如篮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等高风险场馆,在对外开放后几次发生了簸弄事件,从而对高校场馆的声誉和形象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特别是在学生活动中,人员聚集在场馆,若场馆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不仅可能对参与者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还可能引发与一场场馆销售打搭。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公众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重要的体育资源之一,对外开放对于满足社会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下等。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二、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为了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有限,且管理较为混乱。
同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较为完善,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问题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管理体制不健全:高校体育场馆通常由学校自主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同时,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管理混乱。
2.时间安排不合理: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学校教学和训练需要,对外开放时间有限。
这导致社会公众难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3.服务质量不高: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如设施维护不及时、教练员服务质量差等。
这影响了公众对高校体育场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对策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
同时,引入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2.优化使用时间安排:在满足学校教学和训练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对外开放时间。
可以实行预约制度,方便公众使用。
3.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
同时,加强对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信息和活动安排,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五、具体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选取了国内外一些成功的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案例进行分析。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是指学校将自身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锻炼或者举办各类体育活动。
这一举措有助于扩大社会大众的体育锻炼空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当前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对策可以采用呢?接下来将进行一份调查研究,探究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对策。
1.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程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场馆资源,包括体育场地、体育馆、游泳馆等。
这些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却不一样。
有些学校对外开放较少,有些则开放的较为频繁。
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学校内部使用率高,特别是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对外社会公众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大多数场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在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条件。
学校对于外来人员使用场馆的收费标准较高,对于使用场馆的时间和人数等方面都有规定和限制,这些都制约了社会大众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
二、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1. 开放程度不够目前,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放程度不够,大部分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机会较少,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2. 使用率低由于对外社会公众的使用率较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与资源的有限性相悖。
3. 限制条件多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开放机会,可以适当增加场馆资源的对外开放时间和场地。
在校课程安排结束后和周末的时间,可以向社会开放一些体育场馆资源。
通过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拓展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范围,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来利用学校的场馆资源,提高使用率。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特色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
四、结语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是一项有利于提高社会大众体育锻炼水平和促进学校社会交流的举措。
谈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使用情况概要:天津市河西区三所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最高的是天津体育学院;三所高校场馆开放的时间主要是清晨、中午、傍晚、节假日;开放方式以无偿和有偿的形式开放。
进入高校锻炼的居民中以离退休居民的人数最多。
三所高校应该适当的对这部分锻炼的居民开展健身指导,为全民健身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天津市河西区三所高校体育场馆中室内场馆18所,室外场馆19所。
三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中,体育场馆的总数较多,但是三所高校场馆的质量和开放情况却不相同。
科技大学场馆数量是最少的,主要的开放对象是本校的学生和教职工;财经大学体育场馆中只有游泳馆对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开放,每次收费15元/小时,其余场馆在课余时间以租赁的方式对社会开放;体育学院凭借场馆数量较多、场地质量较好等优势,开放程度是最高的。
1.1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的开放时间及开放形式分析三所高校田径场的开放时间是5:30--7:30、12:00--13:00、17:30--19:00;而其余的室内场馆的开放则根据各学校的教学安排来设置的,各学校不同,但是基本上是在中午、晚上、节假日。
通过调查得知,有37%的居民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应该以无偿的方式进行,有41%的社区居民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可以以有偿的方式进行开放。
室外场地由于维护费用较低所以像田径场这类场所都是无偿开放的;室内场馆由于较高的场地要求和照明要求,维护费用较高使得场馆的开放要以有偿的形式开放。
1.2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获得的效益情况为:有40%的居民认为可以扩大学校知名度、20%的人认为获得了经济效益、10%的居民认为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20%的人认为增进了社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10%的人认为是其他。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宣传了各学校,获得的经济效益可以缓解体育经费不足的现象,增加本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社会效益则体现在居民通过锻炼增强了体质,预防疾病,并且使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案: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 研究背景和目的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是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运营的重要方式。
然而,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尚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调查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和规定;-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场地和设施;-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方式和收费标准;-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和服务。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他们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 实地访谈:选择几所高校,进行校园实地访谈,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具体情况,包括开放时间、场地、设施、管理和服务等方面。
3. 方案实施(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需求、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通过在线调查平台或纸质发放的方式收集问卷数据。
根据问卷数据,编制统计报表和图表,分析调查结果。
(2)实地访谈:选择几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联系学校有关部门,获取对外开放和规定等相关文件。
进行实地访谈,与学校负责人和场馆管理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具体情况。
4. 数据采集和分析(1)问卷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根据问卷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算各个问题的频数、比例等。
通过对比不同群体的回答结果,了解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不同需求和意见。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改进和发展对策。
(2)实地访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整理实地访谈的笔录和录音资料,从中提取出有关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信息。
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研究作者:王莹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32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意识日益强烈,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普通高校来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研究是急需解决的热点话题。
因此,该文选择以天津市为例,从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现状出发,提出了促进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和建议,在充分发挥体育馆体育教学的前提作用下,从经营和管理模式上切实提高普通高校体育馆的使用效率,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坚持以学生规模和心理需求为基础,以终身体育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方向,引导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者做好体育场馆和运动项目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切实提高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配置效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11(b)-0156-02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锻炼和场馆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先有的体育场馆设施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学生数量。
因此,必须选择具体城市有针对性地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研究,加强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引导作用,坚持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为导向,加强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管理领导者和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需求出发选择和创新合理的体育场馆以及基础配套项目,以合理的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市民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从而正确处理体育场馆与其他设施项目发展的关系,以学生规模出发切实促进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与建设,在避免体育场馆设施闲置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开发、建设和利用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发挥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作用,合理利用场馆资源切实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最终推动高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探讨·247天津体育学院场馆利用现状调查研究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杨 凯【摘要】本文以天津体育学院场馆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此次的研究调查,更细致得分析本校场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对策,实现了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
即不违背学校的教学宗旨,也增进了社会的锻炼积极性,同时还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多方面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1 天津体育学院场馆资源配置及对外开放情况的调查天津体育学院场馆课外对学生的开放率较低,此外,天津体育学院多数场馆在非教学时段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除南足球场和田径场。
场馆对外分开放的政策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优惠。
在场馆开放时间上采用了紧凑型的排列,在不影响学生正常授课的情况下,为社会人士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时间。
2 天津体育学院场馆对外开放人群的基本情况调查 2.1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课外利用场馆基本情况调查天津体育学院学生利用场馆的利用率。
在调查的200位学生中,利用场馆的占57.5%,不利用的占42.5%。
利用场馆的人数略多于不利用的人数,但相差不大。
2.2.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课外利用场馆的性别分布 男生利用场馆的利用率达40.8%,女生利用场馆的利用率达16.7%,男女生利用场馆性别比3:1;与性别招收比例基本持平。
可得到天津体育学院学生利用场馆的性别比差异不大。
3 社会人员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场馆的基本情况调查 3.1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场馆的社会人员的性别分布社会人员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场馆的性别分布的差异不大。
如图表五,在调查的100名调查者中,有48名男性和52名女性,分别占48%和52%,女性对场馆的利用率略高于男性,总体来说男女性对场馆利用率基本持平。
3.2利用天津体育学院场馆的社会人员的年龄分布社会人员对天津体育学院场馆的利用随年龄段呈正增长的趋势。
26-35岁的社会人员对天津体育学院场馆的利用率最低,56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利用率最高,可见老年人对身体锻炼的重视度较强。
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摘要经过对北京、天津、上海已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进行调研,揭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和开放形式及治理模式,探究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制度和治理体制,总结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全民健身打算的实施,面临体育场地严峻缺乏的困难,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更是这样。
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后,各地公共体育场馆普遍开放,群众锻炼场地缺乏的咨询题得到缓解,但那个咨询题仍然没有得到全然的解决。
据1995年进行的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各种体育场馆总数的67%在学校。
为充分利用现有学校体育场地资源,解决体育活动场地别脚咨询题,本课题组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事情进行了调研,了解我国大都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各种形式及治理模式,探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和治理体制。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是指:学校体育场地在保证学校完成正常体育课教学和活动的前提下,在课外或节假日,以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向参加体育锻炼的本校、外校学生以及身边社区群众开放,提供活动场地。
我国还未有组织、有打算地系统实施过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此前也无这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也是为了总结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进一步开放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分析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京、津、沪3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事情与分析2.1.1 学校现有体育场地事情表1 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事情场地总体北京天津上海n % n % n % n %所有场地全部开放部分场地开放球场乒乓球馆室室外乒乓球台400 m标准田径场羽毛球场300 m田径场其它200 m田径场标准脚球场小脚球场体育馆健身房标准池游泳馆小游泳馆露天标准游泳池露天小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32511 59 105 60 17 49 4 196 43 197 20 30 2287 361 89 56.7 28.4 52.4 60.8 71.4 83.3 47.2 84.5 50 78.4 70.5 81.4 64.5 46.2 100 66.7 88.9 63.6 81.3 66.9 177 94 7 24 5813 25 0 101 32 95 11 14 1271 186 37 55.7 29.6 58.3 75 67.4 81 54.2 75.8 0 72.7 71.1 81.2 78.6 48.3 100 100 100 100 76.9 59.7 44 17 23 30 52 14 05 30 3611 59 17 58.7 22.7 66.7 25 81.1 100 33.3 100 0 91.9 71.4 88.2 50 66.7 00 100 100 92.2 73.9 104 52 2 32 17 82 10 4 61 6 72 6151163557.828.933.360.419.588.933.390.98082.466.779.153710055.684.172.92.1.3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启止时刻分析从调查的573所大中小学分析,学校体育场地最早开放的是1958年5月北京的一所中学;大学最早开放的学校是1970年;小学是1961年,上海是1969年,天津是1979年。
浅谈天津体育学院实施场馆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天津体育学院场馆对外开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场馆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
结果表明:天津体育学院场馆对外开放得到了社会各界参与者的广泛认同,而且参与者与管理者大部分认为场馆的对外开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为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认识、增强各高校实施对外开放的积极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场馆对外开放现实意义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大众健身人口增多,锻炼场地出现严重短缺的问题,为此国家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实施场馆的对外开放,此项决议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本文总结并参考了前人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看法,以天津体育学院为例,针对部分参与者和部分场馆的管理人员制定访谈提纲,整理访谈结果并简单的分析了场馆对外开放对天津体育学院本身、学生和社会的现实意义,为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校场馆对外开放的认识、增强各高校实施对外开放的积极性提供参考。
一、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对学院发展的意义场馆开放的有效实施不仅利国利民,更对学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学校提供场馆维护的资金场馆的对外开放是在满足日常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前提下进行的,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类型,有偿开放部分增加了学校场馆科场馆管理的经费,为场地的管理、维护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便于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品质。
(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场馆既然要实施有偿的对外开放,就是提供服务并把服务转化为商品进行出售,有好的服务品质,不仅会给学校场馆开放带来不错的收益,而且也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展示学院风采,树立学院在社会中良好的形象,这些能吸引更多的莘莘学子报考学院,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学院应聘。
同样的招生、招聘计划,却能在更大的基数上进行精良的选拔,必定使学院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二、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天津体育学院开设多个专业,且大部分专业与体育有关,这些学生大部分从中小学时代就开始参加专项技术训练,而且又通过了全国统考和学院的体育加试,可以说各个都是文化素养高、专项技能优秀的学生。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运营管理的调查研究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我国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体育设施保障。
在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的背景下,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运营管理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提高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保证高校师生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使用和训练基础上,对社会大众进行有偿开放,不仅可以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维护管理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健身需求,高校体育场馆的场地设施较为齐全、场地面积较大,在节假日时间、寒暑假以及周末时间,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不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是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周边社区居民共享的关键。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实行有偿收费方式,为高校的产业化运营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以天津体育学院场馆资源现状以及运营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以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和运营管理为关键词,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3篇,在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后,对其中有用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为了收集更加充实的文献资料,还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翻阅,为本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体育场馆的资源现状以及如何利用场地资源的建议。
随机抽取16名管理人员和120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场馆管理人员问卷1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回收学生问卷103份,问卷回收率为85.8%;有效问卷88份,问卷回收率为85.4%。
1.2.3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与天津体育学院的场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具体分析天津体育学院的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情况。
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摘要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已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进行调研,揭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和开放形式及管理模式,探索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总结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临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困难,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更是如此。
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后,各地公共体育场馆普遍开放,群众锻炼场地缺乏的问题得到缓解,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据1995年进行的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各种体育场馆总数的67%在学校。
为充分利用现有学校体育场地资源,解决体育活动场地不足问题,本课题组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我国大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各种形式及管理模式,探索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是指:学校体育场地在保证学校完成正常体育课教学和活动的前提下,在课外或节假日,以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向参加体育锻炼的本校、外校学生以及周围社区群众开放,提供活动场地。
我国还未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实施过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此前也无这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研究也是为了总结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进一步开放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分析2研究结果与分析2.1京、津、沪3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基本情况与分析2.1.1学校现有体育场地情况表1京、津、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场地总体北京天津上海n%n%n%n%所有场地全部开放部分场地开放网球场乒乓球馆室室外乒乓球台400m标准田径场羽毛球场300m田径场其它200m田径场标准足球场小足球场体育馆健身房标准池游泳馆小游泳馆露天标准游泳池露天小游泳池篮球场排球场325163115910560174941964319730 2287 361 89 56.7 28.4 52.4 60.8 71.4 83.3 47.2 84.5 50 78.4 70.564.5 46.2 100 66.7 88.9 63.6 81.3 66.9 177 94 7 24 58 47 13 25 0 101。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学校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教育和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体育健身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
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晚上和周末往往是空闲的时段,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提高社会公众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有必要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
1.资源利用率低。
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在晚上和周末往往是空闲的,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2.社会公众利用率低。
由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信息传递不畅,社会公众对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较低。
3.管理和维护不规范。
有些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和维护不够规范,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体育场馆的开放和利用。
4.安全隐患较多。
一些体育场馆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这也影响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情况。
1.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到这一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体育场馆管理体系,明确开放的时间、收费标准、安全规范等,确保体育场馆的安全和有序开放。
3.加强设施维护和更新。
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完好,提高体育场馆的吸引力和利用率。
4.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社会体育组织合作,开展体育活动、比赛等,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促进社会公众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
5.加强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社会公众的安全使用。
三、结语学校体育场馆是社会体育健身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提高全民健身的水平。
学校应当加强对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宣传力度,加强管理和维护,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合作,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作者:张宇仇丽琴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22期摘要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高校体育场馆成为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资源。
本研究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样本,针对体育场馆社会开放情况展开调研,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及管理情况,探索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方式,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中图分类号:G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88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Opening to the Public in Tianjin CityZHANG Yu, QIU Liqin(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national fitness craze, college sports stadium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fitness requirements. In this study, a sample of some universities, the situation for the sports venues open to the public to start research,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venues opening and management, th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adiums social way,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venues; opening to public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高校体育场馆成为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资源。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专业:市场营销班级:2000级体育产业理论班姓名:倪博指导教师:肖林鹏摘要通过对天津市10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并不乐观,已开放的种类较少,形势以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相结合为主,较为单一。
并且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此市场,“有法可依”势在必行。
本文了解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情况,研究了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种类、时间、形式、经营方式等情况,分析影响其开放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情况1 前言据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在我国现有的615693个体育场地中,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全国总数的67.17%,可见学校体育场地在我国体育场地资源中占重要部分。
这些体育场地在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锻炼活动需要的同时,应该向社会开放,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场所的需求,。
此前天津市还未有针对此方面的研究,所以本文对今后天津市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开放具有实际意义。
2 研究方法2.1问卷调查天津市内的10所重点高校,向学校体育部门领导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1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100%。
2.2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方面的著作以及万新村居民区分布、体育设施分布等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2.3 访谈法走访了天津市10所高校负责人,并对负责人进行了访问,了解高校体育资源的情况。
2. 4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所需要的数据。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 天津市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数量情况对天津市十所高校的现有体育场馆数量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现天津市高校中,以室外篮球场数量最多为44.4%;田径馆和露天游泳池数量最少分别仅占室内体育馆的3.4%和室外体育场的1.2%.可见,投资少、维护容易、符合大多数人需求需要的场馆是学校建设的主要选择,而回报率不高且成本较大的体育场馆则数量相对较少。
同时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场馆的增加,如:网球场23.5%、乒乓球馆24.2%,也预示着人们的需求层次在不断的提高和更新,新项目场馆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表1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现有数量情况3.2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有条件开放场地的学校大部分都能做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
现有场馆中开放比例最高的是游泳馆、网球场,开放率为100%,其次是篮球场、田径场和足球场;而开放率较低的是体操健身室(馆)、排球馆、羽毛球馆。
由此可见,开放性好的体育场地均为便于创收、吸引人和易于管理且对器材损耗不大的场地,其他类型的场地由于运行成本过高、缺乏吸引力和管理经验等原因,开放比例较小。
室内体育场馆 数量%室外体育场馆数量%游泳馆 4 13.8 游泳池 1 1.2 田径馆 1 3.4 田径场 9 11.1 篮球馆 4 13.8 篮球场 36 44.4 排球馆 7 24.2 排球场 7 8.7 羽毛球馆 3 10.3 网球场 19 23.5 乒乓球馆 7 24.2 足球场 9 11.1 体操健身房 3 10.3 合计29100.081100表2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比例3.3 开放方式目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形式主要为有偿和无偿相结合与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内外有别的方式,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办理月卡、季卡,以及实行有条件的承包或转包等形式来定期的收取一定费用,还有将例如篮球场(馆)这样的室内外场地在规定时间内出租,每次使用都收取一定费用的形式。
(见表2、表3)这样的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多层次人群的需要,今后应该深度开发场馆开放的形式,灵活调整时间,为更好的利用体育场馆资源打好基础。
表3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方式室内体育场馆 总数 开放数量%室外体育场馆 总数 开放数量%游泳馆 4 4 100.0 游泳池 1 1 100.0 田径馆 1 0 0 田径场 9 8 90.0 篮球馆 4 1 25 篮球场 36 30 83.3 排球馆 7 1 14.3 排球场 7 1 羽毛球馆 3 1 33.3 网球场 19 19 100 乒乓球馆 7 2 28.6 足球场 9 8 体操健身房 3 1 33.3 合计291034.5816782.73.4开放对象表4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对象及收费情况收费方式室内体育馆n (29)%室外体育场n (81)%对所有锻炼的人都收费11 37.9 20 24.7 设月、季卡 7 24.1 1 1.2 对集体包场收费 14 48.2 54 66.7 对本校师生优惠或免费 21 72.4 72 88.9 对晨练群众优惠或免费14 48.2 54 66.7 由承包人收费 4 13.8 1 1.2 不收费13.4911.1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开放对象主要以面向校内师生为主,可见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是以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为主。
如果想要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应该扩大服务对象,面向社会。
尤其应该增加盈利性高,易被群众接受的项目。
3.5 开放的时间开放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寒暑假、双休日和早晨、傍晚,这些教学使用的空闲经营方式 个数(样本数量110)百分比 内外有别的开放方式 71 64.5% 完全无偿开放 25 22.7% 完全有偿开放 33 30.0% 场馆出租 18 16.4% 有条件的承包或转包 5 4.5% 办理月卡或季卡 有偿与无偿开放相结合 不定期承办比赛7 61 236.4% 55.5% 20.9%时段,因为与教学不形成冲突,而且学校在这段时间内便于整体管理,所以这些时段占较大部分。
所以开放的对象以针对本小学生的优惠开放和社会人员为主。
另外在“非典”期间的特殊情况下,绝大部分高校封闭学校,场馆均不开放。
表5 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开放时间数量(n 110)%寒、暑假95 86.4双休日83 75.5节庆日25 22.7没有教学使用时段均开放64 58.2 教学同时开放15 13.6早晨、傍晚81 73.6虽然现在“非典”已经告一段落,但其间接了影响学校目前体育场馆开放的情况,通过调查有三所学校在“非典”之后减少了开放的场馆数,缩短了开放时间。
(见表5)3.6 开放体育场馆为学校的创收情况在调查中,对此项问卷填写的数目相差较大,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相对来讲创收较好地为天津大学,年平均创收3.2万元,而最少的为天津财经学院只有0.4万元。
所以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年平均创收较低,仅有1.05万元,大大低于北京市高校体育场场馆年平均创收7.21万元。
造成这样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北京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抓得较早,北京市体委学校体育处多次下发通知做好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这也是天津市现在所缺乏的政府部门的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因为开放体育场馆而造成亏损的学校,所以有偿开放体育场馆具有很好的前景。
天津市各高校甚至中小学很多都具备场馆开放的条件,只要打开思路,一定会为学校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1 高校体育场地创收情况3.7 影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图2影响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因素注:A.场馆设施不全,无进行有偿开放的条件B.怕对学校秩序造成影响C.体育场馆器材的损坏问题D.场馆破坏的维修问题E.担心亏损F.周围群众不具备经济条件如图2所示,在众多原因中,内在因素,如:体育场馆、器材的损坏问题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场馆设施不全,无进行有偿开放的条件,第三是对学校秩序的影响问题。
以上是硬件设施上的制约因素,但学校领导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态度和意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调查中,学校某些场馆有向社会开放的条件而领导和教师不同意的也有很多,其观点是“为保证校园秩序和环境”。
当然开放者考虑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所带来的后果是应该的,但是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的。
因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费用的来源绝大多数是直接或者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政府的税收,所以在考虑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问题时,应更多一些社会责任感。
在考虑到内在因素的同时,外在因素,如:周围群众不具备到体育场馆消费的经济条件和意识,消费群体不能够支持场馆的有偿开放也使学校方面不敢轻易对外开放。
另外,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虽然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但是仍然缺少强硬的力度,故而“有法可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立法,这样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就缺乏法律依据。
尤其我国体育场馆资源缺乏,更应该通过相应的立法来保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在很多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已经成为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学校行为相结合,互助互利,最终是为实现国家利益。
4 结论和建议4.1 结论4.1.1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有待开发的资源还很多。
有开放条件的基本上都已开放,但室内场馆开放的仅有34.5%,数量较少。
4.1.2 天津市高校现有的体育场地标准化、水平高的场地还不多,今后应较强高水平、高档次场馆的建设。
4.1.3 在开放形式上,有偿开放比无偿开放更能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并使学校和大众达到双赢的目的。
4.1.4 现在迫切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
“有法可依”势在必行4.1.5 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的形势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人的需求。
开放形式丰富化是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拓宽经营思路大大提高创收效益。
4.2 建议4.2.1 天津市高校应该注意加强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培养,用有相关的管理知识的专门人员来管理场馆,改善现在天津市开放的场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4.2.2 学校有关领导应该多学习其它学校的管理经验,使信息共有化将是提高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4.2.3 增加场馆开放的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4.2.4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实行对社会开放必须加大开放力度,仅仅依靠学校领导的觉悟、态度和国家体育部门下发通知是不够的,加大体育场馆开放的力度不能只停留在“鼓励”上,要想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好的实施,则应该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对我国场馆立法方面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渠道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后再通过有关渠道向国家立法机关提交立法草案,使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法制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1]许闽峰,等.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学校体育教育研究网.1997年[2]雷历.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9月[3]周之华,等.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状况的研究.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月[4]刘芳,等.高校提议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及对策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5]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1997年1月附:关于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尊敬的负责人:十分抱歉占用您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