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1
- 格式:pdf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31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讯: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
信号传导:是指信号分子从合成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进行传递。
信号传导强调信号的产生、分泌与传送。
信号转导:是指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包括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信号转导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与结果。
受体:是一类能够结合细胞外特异性信号分子并启动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第二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经信号转导,在细胞内产生非蛋白类小分子,这种细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分子开关:细胞信号传递级联中,具有关闭和开启信号传递功能的分子。
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化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的作用是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行为的受体。
cAMP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磷脂激酶C,使质膜上的PIP2分解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活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种信号通路称为“双信使系统”。
钙调蛋白: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Ca2+应答蛋白。
Ras蛋白:Ras基因的产物,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1 、什么是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有哪些方式?答:细胞通讯是指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对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通讯有3种方式:①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②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信号细胞跨膜信号分子(配体)与相邻靶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③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2 、简述细胞的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类型,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有什么?答:<1>信号分子是细胞信息的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分为3类:①气体性信号,包括NO、CO;②疏水性信号分子,主要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③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导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
<2>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区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识别和结合小的脂溶性分子;细胞表面受体又可分属三大家族: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联受体。
<3>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①特异性:细胞受体与胞外配体的识别、结合、效应具有特异性,且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可逆性特征;细胞信号转导既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
②放大效应: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最常见的级联放大作用是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实现的;③网络化和反馈调节机制:由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环路组成网络特性,对于及时校正反应的速率和强度是最基本的调控机制;④整合作用:细胞必须整合不同的信息,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特异性组合作出程序性反应;⑤信号的终止和下调:信号转导过程具有信号放大作用,但这种放大作用又必须受到适度控制,这表现为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的作用的终止并存。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通讯的方式A、分泌化学信号(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化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B、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靶细胞);C、间隙连接和胞间连丝内分泌由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
旁分泌细胞通过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扩散作用于临近靶细胞。
如表皮生长因子、淋巴因子、前列腺素、NO等自分泌内分泌细胞将激素或调节肽分泌到细胞外,通过组织间液,再作用于本细胞膜上的受体,使内分泌细胞的功能发生改变。
这一途径的靶细胞就是该细胞的本身。
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产生反应。
化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a2+的功能A、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B、参与生物体动作电位的形成C、作为酶的激活剂或者抑制剂调节酶的活性D、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钙调蛋白CaM calmodulin 一种高度保守、广泛分布的小分子Ca2+结合蛋白,参与许多Ca2+依赖性的生理反应与信号转导。
每个钙调蛋白分子有4个钙离子结合位点。
CaM本身没有活性,只有同Ca2+结合形成复合体后才能活化多种靶酶。
细胞内受体:接受亲脂性信号分子;一般有三个结构域:1、激素结合结构域(位于C端);2、抑制蛋白结合位点(富含Cys,具有锌指结构);3、转录激活结构域(位于N端)细胞表面受体:接受亲水性信号分子(分为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受体);至少还有两个结构域:配体结合区域和效应区域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DAG,Ca2+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九章一、选择题1、动物细胞内引起储存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 A )。
A. IP3B. DAGC. cAMPD. cGMP2、一氧化氮的受体是(B )。
A. G蛋白偶联受体B. 鸟苷酸环化酶C. 腺苷酸环化酶D. 受体酪氨酸激酶3、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穿膜信号转导是通过(A )实现的。
A. 活化酪氨酸激酶B. 活化酪氨酸磷酸酶C. cAMP调节途径D. cGMP途径4、有关cAMP信号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被激活的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转为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B. 结合GTP的α亚基具有活性,而βγ亚基复合物没有活性C. βγ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α亚基结合,可使Gs的α亚基失活D. 这一通路的首要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cAMP被环腺苷磷酸二酯酶消除5、霍乱弧素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A )。
A. G蛋白持续激活B. G蛋白不能被激活C. 受体封闭D. 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E. 蛋白激酶PKA功能异常6、G蛋白具有自我调节活性的功能,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解释G蛋白活性丧失的原因(A )。
A. α亚基的GTPase活性B. 效应物的激活C. 与受体结合D. 亚基解离7、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对代谢调控的主要方式是下列哪种(A )?A. 特异基因的表达调节B. 核糖体翻译速度的调节C.蛋白降解的调节D. 共价修饰调节8、制备人类肝细胞匀浆液,然后通过离心技术分离细胞膜性成分和可溶性胞质。
如在可溶胞质组分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发生下何种情况(D )A. cAMP增加B. 肾上腺素与其胞内受体结合C. 腺苷环化酶的激活D. cAMP浓度不变9、1,4,5-三磷酸肌醇促进Ca2+从细胞那个部位释放进入细胞质(B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质膜(从胞外到胞内)D. Ca2+-CaM复合体细胞10、与视觉信号转导有关的第二信使分子是下列哪种成分(D )。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九章一、选择题1、动物细胞内引起储存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 A )。
A. IP3B. DAGC. cAMPD. cGMP2、一氧化氮的受体是(B )。
A. G蛋白偶联受体B. 鸟苷酸环化酶C. 腺苷酸环化酶D. 受体酪氨酸激酶3、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穿膜信号转导是通过( A )实现的。
A. 活化酪氨酸激酶B. 活化酪氨酸磷酸酶C. cAMP调节途径D. cGMP途径4、有关cAMP信号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被激活的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转为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B. 结合GTP的α亚基具有活性,而βγ亚基复合物没有活性C. βγ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α亚基结合,可使Gs的α亚基失活D. 这一通路的首要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cAMP被环腺苷磷酸二酯酶消除5、霍乱弧素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 A )。
A. G蛋白持续激活B. G蛋白不能被激活C. 受体封闭D. 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E. 蛋白激酶PKA功能异常6、G蛋白具有自我调节活性的功能,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解释G蛋白活性丧失的原因(A )。
A. α亚基的GTPase活性B. 效应物的激活C. 与受体结合D. 亚基解离7、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对代谢调控的主要方式是下列哪种(A )?A. 特异基因的表达调节B. 核糖体翻译速度的调节C.蛋白降解的调节D. 共价修饰调节8、制备人类肝细胞匀浆液,然后通过离心技术分离细胞膜性成分和可溶性胞质。
如在可溶胞质组分中加入肾上腺素,会发生下何种情况(D )A. cAMP增加B. 肾上腺素与其胞内受体结合C. 腺苷环化酶的激活D. cAMP浓度不变9、1,4,5-三磷酸肌醇促进Ca2+从细胞那个部位释放进入细胞质( B )A. 线粒体B. 内质网C. 质膜(从胞外到胞内)D. Ca2+-CaM复合体细胞10、与视觉信号转导有关的第二信使分子是下列哪种成分(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