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45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护理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造成关节松弛,脱位或半脱位。
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92例患儿,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92例,男20例,女72例,双髋脱位58例,单髋脱位34例,2~6岁38例,6岁以上54例。
临床表现:行走时无痛性跛行,臀中肌步态,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
x线示有明确的脱位。
方法:本组92例均实行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术,关节囊紧缩、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髋人字石膏固定。
麻醉后护理:由于麻醉的作用,部分患儿可有吐舌、颈后仰等表现。
因此,术后护士勤巡视病房,协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必要时放牙垫,防止舌被咬伤,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石膏固定术后护理:①手术后患儿需用髋人字石膏固定,为防止石膏变形,患肢应使用保护架。
病房温度低时可用烤灯烘烤,加快石膏凝固,防止石膏分层断裂。
②石膏透气性差,每日小夜班护士可用温水协助患儿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③为防止石膏被小便污染,湿而变软。
男孩可用尿壶,女孩可臀下垫尿布,也可用干净柔软的尿布折成小长方条,置入会阴周围的石膏内面。
每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湿毛巾擦拭臀部及会阴皮肤,必要时用婴儿爽身粉涂抹,保持皮肤干燥,可防红臀及湿疹的发生。
④每日协助患者俯卧2~3次,每次1小时以上。
翻身时不可强力拖拽,注意石膏边缘软组织,用棉垫覆盖边缘,必要时修剪石膏。
为减少臀部、背部受压,每日用手指伸进石膏内可触及的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应供给高热量、优质蛋白质及含钙高的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防便秘的发生,多饮水,防泌尿系感染。
康复训练:①石膏固定期间,鼓励患儿做正常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增强肌力,为今后下地活动做准备。
②术后15个月拆除石膏后行双下肢皮牵引,皮牵引过程中,护士应严格床头交接班,交接时要松开牵引带,观察皮肤情况,同时按摩血运差的地方,如脚后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治疗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异:1岁以内穿连袜套、使用外展架将两髋保持在外展位;1-3岁,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复位前持续皮牵引2-3周,酌情行股内收肌肌腱切断术;4岁至学龄前,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或股骨旋转截骨术;学龄期及成年人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护理需依照相应的治疗方法并结合小儿生理特点进行实施。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②躯体移动障碍;③自理缺陷;④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⑤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⑥有窒息的可能;⑦潜在并发症--肢体血液循环障碍;⑧潜在并发症--伤口渗出较多。
一、恐惧二、躯体移动障碍三、自理缺陷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四、有皮肤受损的危险相关因素:1 小儿皮肤娇嫩。
2 支具、牵引、石膏固定。
3 缺乏自护能力。
主要表现:1 支具、牵引、石膏固定太紧。
2 大小便污染。
3 床单位不整洁,有渣和碎屑。
护理目标:1 患儿家属掌握皮肤护理要点。
2 病人无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1 指导患儿家属皮肤护理的要点,以利配合。
2 每天给患儿擦洗全身。
3 及时更换婴儿尿布,定时接留小儿尿液,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擦拭,保持皮肤干爽,防止尿布性发炎发生。
4 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零食、碎屑磨碎皮肤。
5 对长期卧床患儿,每班检查皮肤情况,定时变换体位,减轻皮肤受压,预防褥疮发生。
6 使用支具、石膏、牵引、术后病人严防压疮。
7 将锐利用物(刀、叉、剪)和热水瓶远离患儿,以防刺伤和烫伤。
8 对行走不稳的患儿予以保护,以防跌伤。
9 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即作相应处理。
重点评价:1 家属是否了解皮肤护理要点并能配合。
2 病人是否出现皮肤损伤。
3 病人一旦出现皮肤损伤,是否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五、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相关因素:1 体位不当。
2 小儿活动度大。
3 家属配合差。
主要表现:1 牵引装置移位:钢针偏移等。
髋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一、引言本病是一种严重损伤,因为髋关节结构稳固,必须有强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脱位。
在脱位的同时软组织损伤亦较严重,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多发损伤。
因此患者多为活动很强的青壮年。
一般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3种类型。
脱位后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髂骨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之前者为前脱位。
脱位于该线之后者为后脱位,股骨头被挤向中线,冲破髋臼而进入骨盆者为中心脱位。
三种类型中以后脱位最为常见,这种损伤应按急诊处理,复位越早效果越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髋关节后脱位较前位常见,多为高能量创伤暴力所致。
受伤时髋关节处于屈髋屈膝位,受到来自前方的暴力,如此时髋关节处于中立位或外展位,常造成单纯后脱位。
如处于轻度内收位往往合并髋臼后上缘骨折。
2.髋关节前脱位较少见。
当膝关节受到外展暴力冲击时,股骨大转子与髂骨相碰,或股骨颈顶在髋臼前缘上,均构成力的支点。
若外展暴力继续作用,股骨头可冲破前下方关节囊而发生前脱位。
脱位后股骨头位于闭孔处者,称闭孔脱位;股骨头位于耻骨处者,称耻骨脱位。
三、临床表现外伤后患髋肿痛,活动受限。
其中:后脱位,患髋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
前脱位,患髋伸直外展外旋畸形。
中心脱位,患肢短缩畸形,髋活动受限。
四、检查方法1、X线检查:X线平片是诊断髋部脱位,骨折的最基本方法,大部分的髋关节脱位X 线片都能正确显示,但是,髋关节结构复杂,前后结构重叠,虽然大多数髋部骨折X线片均能确定骨折的有无,但难以显示骨折的确切程度,确切部位,移位的确切方向以及与关节囊的关系,且股骨头向后半脱位,髋臼后缘骨折,关节内小的骨折碎片,臼顶骨折,髋臼或股骨头小的撕脱骨折等X 线平片均易漏诊。
2、常规CT:常规CT 对大多数的髋关节脱位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较X 线片其优势在于能清楚的显示脱位的方向与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清晰准确地显示髋关节内是否有碎骨片的存在,这一点直接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如果嵌入的关节内碎骨片不能及时发现与清除,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患儿出生前及出生后也包括出生过程中发生股骨头和髋臼在发育和(或)解剖关系中出现异常的一系列髋关节病症。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我国小儿跛行、双下肢致残的常见原因。
【护理常规】1.术前(1)了解患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类型及严重情况,评估患儿步态及自理情况。
指导步态异常患儿勿跑、跳,注意防止跌倒。
(2)行皮牵引患儿抬高床尾10~15cm,保持力线一致及有效的牵引力与反牵引力,预防压疮及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术前应清洁患儿石膏固定范围内的皮肤,训练患儿学会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术后(1)按石膏固定的护理常规,教会其家长正确的给患儿接尿、便,防止尿、便污染石膏,刺激皮肤和污染伤口。
(2)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污染敷料。
(3)饮食与营养:手术当天饮食宜清淡,术后第1天患儿可恢复普食,可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嘱患儿多饮水,以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体位:术后去枕平卧双下肢抬高,醒后枕枕头,术后3d可摇高床头,直至可以坐。
(5)功能锻炼:术后初期主要为足趾背伸,趾曲活动;术后3d 进行坐卧练习;进行侧卧翻身练习;术后1~2个月去石膏后不能负重活动;术后3个月取克氏针后可负重活动。
【健康教育】1.休息与活动术后患儿应长期避免以双下肢剧烈活动为主的运动。
2.饮食指导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骨骼愈合。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防止尿、便污染。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给药。
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开放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应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注意避免患肢内收和内旋。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查,闭合复位后应根据复位情况决定继续更换石膏或外固定支架。
进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忌油腻、辛辣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观察血象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4.2 出血倾向 溶栓药物尿激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有出血倾向,以注射部位或穿刺局部血肿最为常见[1]。
本组早期有6例患者出现肌肉注射局部血肿及静脉输液穿刺处瘀血,经强调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未再发生此类情况。
2例患者分别于溶栓第4天和第5天出现双下肢瘀点,及时发现并停用溶栓药物,给予拔管处理,未继续出血。
因此,在溶栓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包括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鼻衄及血尿等[2]。
每日遵医嘱监测凝血机制。
2.4.3 肺栓塞 本组患者术前均建议应用滤器保护,但大多数患者因经济因素放弃。
因此,在护理观察中还应密切观察呼吸道症状,如胸闷、紫绀、呼吸困难等。
本组患者未发生肺栓塞。
2.5 拔管后护理 本组溶栓治疗是采用动脉置管,拔管后要进行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制动。
因此,要注意观察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波动情况。
因拔管时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应延长肢体制动时间,防止局部出血或血肿发生。
本组患者常规肢体制动24h ,未发生出渗血和血肿。
2.6 出院指导 强调遵医嘱按时口服抗凝抗聚药物的重要性。
本组患者入院采集病历显示,血栓形成原因多为久卧、久坐、缺乏活动所致。
因此,应指导患者适当的腿部锻炼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坐位及卧床等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
饮食应低盐、低脂,避免高胆固醇等。
日常生活中注意多饮水。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遵医嘱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1] 胡雅平,罗玉贤,顾福杭,等.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4):606-607.[2] 刘尧.下肢深静脉血栓滤网置入及溶栓术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38-139.(收稿日期:2009-04-08)人类位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的观察与护理李莉 董秀丽 覃倩 唐臣燕(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北京100035) 关键词 婴幼儿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 人类位石膏固定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09)20-1857-02 作者简介:李莉(1973-),女,大专,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发育性髋脱位(DDH )是小儿常见的下肢畸形,发病率为1%左右,男∶女为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