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一个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与评价研究文献综述风险管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在各行业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000(2009))指出,风险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项目管理协会(PMI)指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如果它发生,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目标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随后,学术界开始对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丰富,并提出各种方法模型评估项目的风险,如层次分析法、蒙特卡洛模型、风险矩阵、模糊集理论和故障树等。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EPC模式逐渐被采用。
作为一种快速项目交付模式,EPC方法可以促使承包商能够同时承担完成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达到实现早期建设者参与、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然而,与传统的设计-投标-建设(DBB)方法相比,EPC方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使EPC项目具有风险,尤其是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外部风险(社会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灾害)、客户的组织行为(付款不及时、变更订单、处理效率低)、合同中的项目定义(工程范围不明确、技术规范不明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EPC项目的失败。
由此可见项目风险管理对EPC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国内外诸多学者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丰富研究,并为电缆线路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1风险识别方面研究现状风险可以定义为项目生命周期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或未知因素。
尽管“风险”一词通常意味着威胁视角或负面含义,但风险也可以对项目目标的完成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防止或减少项目的估计和实际成本、时间和质量之间可能的差距。
在EPC项目中,风险管理的实施贯穿项目所有工作流,从客户需求、工程阶段、项目管理方面、采购阶段、供应商范围、材料控制、阶段制造/施工、试运行阶段及项目工作安全和环境等方面涉及的风险。
在项目风险管理整个流程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且重要的第一步。
Buganova等人认为对主要风险和子风险的有效识别可以在风险意识、风险分担、主动决策和实施方面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风险管理已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范围的运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一般工程项目风险起源入手,探讨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方法,其目的是寻找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
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意义,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有: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制定的PMB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2000年对其进行了修正,足以可见PMI对项目风险的重视。
另外 C.B.Chapman教授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s,Methods and Cases》一书中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改框架的构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技术的不足。
除此之外,国外的众多学者也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而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现状如下:王蔚初(2010)中《现代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管理》中主要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综述,着手于项目风险的预测与识别,项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以及项目风险的监控和防范,阐述了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张根合,李渊(2010)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中指出,工程项目的启动需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项目计划等步骤,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面对一些变化。
因此,如何识别、分析、应对工程项目风险成为需要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妥善解决的问题。
张晓晨(2010)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浅析》中指出,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所以他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项目管理的经验,对项目风险概念、研究现状、及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希望能对广大项目管理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风险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风险管理专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
在当今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种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专业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专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风险,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风险的认识和处理,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增加正面风险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了金融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等多个方面,是企业管理和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风险管理专业的研究日益深入。
学者们在风险管理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涉及到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评估模型、风险控制策略等方面。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当前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的热点和趋势:1. 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中。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是风险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
当前,学者们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度量模型、风险传染机制、风险监测技术等方面,以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3. 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企业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管控和应对。
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成为风险管理专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 灾害风险管理灾害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多种风险类型。
国际工程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一、相关理论财务风险在国内国外的概念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按照各自的理解描述和定义了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毫无疑问是风险管理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充分利用前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风险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处理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它涉及评估一个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制定与内部优先事项和政策相一致的管理战略。
财务风险的来源有很多,包括因短期内不能履行财务义务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因未获得货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对消费者的可分配收入产生影响,并导致与诸如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和制造商的交易恶化的利率风险,投资项目在项目期内的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通货膨胀风险,海外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受到汇率波动的不利影响的汇率风险以及借款人的融资风险,等等。
所以,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对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评价之后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实际收益,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管理下持续高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在大型工程方面主要侧重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财务风险研究方法的探讨。
关于财务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有:Mustafa、Member、Zee等(1991)使用层次分析法(AHP)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分析和评估项目风险的招投标阶段风险。
在此基础上,Zhang.G、Zou.P(2007)建立了一个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合资企业的环境风险以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的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方法。
Tarek Zayed,Mohamed Amer,Jiayin Pan(2008)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中国公路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模型、策略、评价指标和审计方面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进行探究。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变得愈发复杂和重要。
因此,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降低项目失败的概率,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
随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模拟、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项目团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监控。
此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有效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项目的绩效和成功率。
通过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可以减少项目变更、延期和成本超支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工程项目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复杂的技术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使得风险管理更加困难和复杂。
因此,项目团队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提高组织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对于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在建造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规范化和白热化的今天,中国建造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了解和掌握投标报价的策略和技巧。
招标投标将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领域,把业主和承包商推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对规范建造市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果、节约投资、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工期、促进业主和承包商转变经营观念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承包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综合实力、主动参预市场竞争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招标是在工程项目发包与承包时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是在双方允许基础上的一种交易行为。
工程招标与投标是工程建设项目采购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方式,对于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对于防止不正当竞争、加强廉政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9 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开始推行招投标制度,这一制度需要供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完成之后而又尚未开展施工之前,为业主或者承包商进行整个工程工作的测量和工程造价。
在我国, 1880 年上海的杨斯盛氏在上海创办了“杨瑞记”营造厂。
随后,国人自营或者与外资合营的营造厂在各大城市相继成立,逐渐形成为了沿袭资本主义国家管理模式的建造承包业。
1949 年至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期间,形成为了初期承发包制。
当时是由基本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计划,把建设单位的工程任务以行政指令方式分配给建筑企业承包。
建设单位作为发包一方 (甲方) ,建造企业作为承包一方 (乙方) ,双方签订承发包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经济责任。
“二五”时期至 1976 年,国家实行的“大干快上、急于求成”盲目提高生产指标,使得我国建造业工期迟延,经济效果每况愈下。
1976 年至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建造法等法律规章;制定和完善了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推行招标投标制度,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建造市场;创建了建设监理制,改革了建设工程的管理体制。
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推动此项改革,根据国务院和中央主管部门上述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又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风险管理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各行各业,风险管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组织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以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以达到降低风险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保护组织利益的管理活动。
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风险的认知和处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提高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风险管理研究方法在风险管理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访谈调研等方法,深入挖掘风险管理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揭示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模式;定量研究则通过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量化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和效果,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风险管理涉及多个要素,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辨识和界定,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基础;风险评估则是对已识别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监控是指对风险的动态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和演变;风险应对则是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四、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风险管理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二是风险管理的综合化和整合化,将传统的风险管理与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风险管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和规范,促进全球范围内的风险管理合作和交流。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一个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巩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国内外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投标市场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企业必须在投标阶段就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为工程中标及项目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对国际工程投标阶段风险管理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概念的认知国际工程招投标是当前世界各国经常采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买卖方法。
作为一种跨国家地域形式的商业活动,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较高,国际工程承包商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涉及到相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甚至是自然环境以及工程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等多种因素,为了提高投标命中率以及中标后项目的顺利实施,投标者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并经历招标文件准备、招标通知的发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获取、标书准备、开标、评标与决标直到合同签订等过程。
对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一般而言,对国际工程投标风险都需要经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的过程。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合理地使用多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实行有效地控制及监控,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以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风险的管制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关注重点。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在工程风险领域兴起的时间相对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在系统工程和运筹领域,而真正将风险管理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开始的。
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文献,通过研究各种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总结了当前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常用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技术。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风险管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一些研究领域中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随着全球化和复杂性的增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损失,保护利益,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风险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
它通过分析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时提供机会和增加价值。
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方法常用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在风险识别阶段,企业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并确定其影响因素和可能性。
风险评估阶段涉及对风险的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
在风险应对阶段,企业需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影响或可能性。
风险监控阶段包括定期检查和更新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变化的风险环境。
风险管理还采用了许多方法和工具,如风险矩阵、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应用风险管理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融行业使用风险管理来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制造业使用风险管理来管理供应链风险和生产风险。
医疗行业使用风险管理来管理患者安全风险和医疗错误风险。
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风险管理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其中之一是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改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新兴技术和全球化趋势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更好地整合数据和技术,加强跨部门和跨国界的风险合作。
工程项目招投标文献综述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
因此,招投标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研究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的招投标制度自1983年开始实行,经过多次修改,已逐渐完善。
在国内,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具体的研究成果不多。
主要包括:政府招标采购的制度研究、工程招投标法律规范的研究、多项式配对招标方法的应用、风险管理在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工程招投标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招投标制度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研究相对较为完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比较研究、开放招标的作用、竞争性对话招标方法的应用、风险管理在工程招投标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我国招投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二、主要问题虽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的完善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主要问题如下:1. 竞争性对话招标方法应用不足竞争性对话是新型招标方法之一,能够更好地体现招标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但是,在我国招投标实践中,竞争性对话招标方法的应用不多,主要原因是招标人缺少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加强对竞争性对话招标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2. 风险管理体系缺乏完善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但是,我国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缺乏对招投标风险的认知和控制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招投标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3. 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招投标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是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但是,我国的信息公开程度还有待提高。
一些招标人不公开招标信息,很多招标文件内容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公正和公平竞争。
因此,需要加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
4. 中介机构监管不到位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中介机构的作用很大。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同任何学科一样,风险管理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
根据大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划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本文将根据风险管理这三个阶段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主要特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国外研究综述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思想自萌芽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运动,期间取得了许多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突破。
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始于美国。
1931年,美国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1952年,马科维兹发表“组合选择”理论,假设投资风险可以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加以度量,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1956年,Snider 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得到美国管理协会(AMA)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ASIM)的承认和支持。
1962年,AMA 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的专著《风险管理之崛起》,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1965年,夏普在马科维兹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
1973年,Black,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公式,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策略。
至此,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美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一个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思想进入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企业三大管理活动(策略管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一。
1971年,风险管理顾问费利克斯和约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企业风险管理者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位置,该系统不断地向风险管理者发送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者也不断地把关于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国内外工程项目招投标:文献综述第一篇:国内外工程项目招投标:文献综述国内外工程项目招投标:文献综述摘要: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成熟、高级和规范的交易方式。
它在生产与交换活动中,具有以竞争为手段,以有组织地追求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最佳统一为目标的功能。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日期的迫近,越来越要求我们的承包方式要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向国际惯例靠拢。
招投标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是一种规范化的竞争手段,它遵循市场规律体现“公开、公正、公平”交易准则。
关键词:招投标管理招标程序招投标理论通过查阅项目管理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FIDIC招标程序》和《菲迪克(FIDIC)合同指南》主要介绍了国际上建设行业当今招投标的通行做法,提供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国际建设项目招标程序和规范,是目前国际招标的依据和规范性条文;《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土木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理论与应用,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自《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国内建筑领域工程招投标的政策法规、发展以及程序和经验;《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与《工程项目管理学》主要阐述了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理论以及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招投标管理的项目管理理论基础;各种目前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定额以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属于目前我国建设工程中的法律法规性文件,是规范我国招投标管理和正常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1.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概述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只要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通过招投标来进行工程建设。
通过招投标,可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1.1工程项目招投标概念工程的招投标,是指项目法人单位依据特定的程序,招请潜在的投标人依据文件参与竞争,从中评定出符合全面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优秀承建单位,并与其达成协议的经济法律活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1)1.国外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1)2.国内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 (3)1.2风险管理审计相关研究 (4)1.国外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 (4)2.国内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研究 (5)1.3文献评述 (7)1.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研究1.国外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国外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开始的比我国早,最完整的概念由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其中在阐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时,将项目风险管理定义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后,其研究思路多是借鉴金融风险的管理思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对这些风险管理模式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价值Roger和Donald(2001)认为理解和管理特大工程项目中的风险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建议将风险进行分类,并且将风险及其控制作为管理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来理解。
这一观点直接表明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一项内部管理活动。
Dey(2005)和Wang Shangjun,Zhang Xinjian(2012)都认为大型建筑项目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类型,必须采用科学的客观的风险管理方法。
Han和Kim(2008)认为与国内项目相比,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海外建设项目,可以显著提高决策的质量。
Dwet和Visser(2013)在文章中肯定了风险管理的价值,并用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风险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的成功率。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Patterson和Neailey(2002)依旧金融风险的管理思路,对汽车企业的工程项目进行了分类的风险识别和定性的风险评估,并针对项目实际特点设计了风险登记数据库系统。
Lyons和Martin(2004)提供了针对昆士兰工程建设行业风险管理技术的使用情况的调查。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风险管理已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得到了一定范围的运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一般工程项目风险起源入手,探讨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方法,其目的是寻找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
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意义,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有:1984年,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制定的PMBOK将项目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与2000年对其进行了修正,足以可见PMI对项目风险的重视。
另外C.B.Chapman教授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s,Methods and Cases》一书中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改框架的构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技术的不足。
除此之外,国外的众多学者也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而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现状如下:王蔚初(2010)中《现代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管理》中主要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综述,着手于项目风险的预测与识别,项目风险的评估与分析,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以及项目风险的监控和防范,阐述了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张根合,李渊(2010)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中指出,工程项目的启动需要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项目计划等步骤,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面对一些变化。
因此,如何识别、分析、应对工程项目风险成为需要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妥善解决的问题。
张晓晨(2010)在《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浅析》中指出,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所以他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项目管理的经验,对项目风险概念、研究现状、及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希望能对广大项目管理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一个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巩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国内外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影响国际工程承包投标市场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企业必须在投标阶段就预见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为工程中标及项目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上对国际工程投标阶段风险管理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一、概念的认知国际工程招投标是当前世界各国经常采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国际贸易中一种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买卖方法。
作为一种跨国家地域形式的商业活动,国际工程投标风险较高,国际工程承包商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涉及到相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甚至是自然环境以及工程业主、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等多种因素,为了提高投标命中率以及中标后项目的顺利实施,投标者必须从一开始就认真分析招标文件,并经历招标文件准备、招标通知的发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获取、标书准备、开标、评标与决标直到合同签订等过程。
对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
一般而言,对国际工程投标风险都需要经历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的过程。
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并以此为合理地使用多种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实行有效地控制及监控,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以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风险的管制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关注重点。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在工程风险领域兴起的时间相对较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风险分析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在系统工程和运筹领域,而真正将风险管理引入工程项目管理是伴随着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开始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引起了西方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Jack show[1]认为,公司风险管理必须从专业风险管理团队的组建和培训着手,通过积极调查发现公司的潜在风险,利用专业智库测算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与机会的关联度,采取先进的管理技术对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最好是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来加强企管风险管理活动。
美国权威机构COSO指出,风险管理应当在企业战略制定中得到重视并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从而使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因素在可控范围之内。
随着战略管理工具例如平衡计分卡(BSC)的的出现,许多学者将其与企业风险管理(ERM)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BSC和ERM之间有不少相同点,例如都关注战略的实现、管理过程的视角、各关键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及其联系,要求整个管理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强调责任的落实,把BSC与ERM相结合,可以拓宽风险管理的研究视野。
Mark. B[3]等人建议把企业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与企业风险管理相互融合,以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McWhorter[4]等的研究认为使用使用战略业绩评价可以增强ERM系统,并有效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
近年来,随着项目风险管理的日趋成熟,学者们对风险管理特别是技术风险、设备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工程招标方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项目费用支付控制机制及相关理论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5]。
F.H.Griffis and Symeon Christodoulou[6]在研究中对投标风险中的工期风险进行评估则主要是利用PERT和Mente-Calo方法;Ming Lu和S.M.AbouRizk[7]通过对PERT 网络的改进,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对工期风险进行了重新估计,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风险管理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愈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Jiang[7]等人从用户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信息技术对项目成员合作的影响,指出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管理绩效提升的显著性;也有不少学者对投标决策风险评估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akker[9]认为风险管理应当与信息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以实证分析方法指出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对项目风险管理有正效应。
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在项目投标风险评介研究中仍然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
D.K.H.Chua and D.Li等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投标风险进行了评价[10],他们着重分析了指标层次内部之间各因素之间关系,却没有深入研究指标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其他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弥补,如Seung H.Han和JamesE.Diekmann,运用CIA对项目投资中的风险关系进行分析[11];Leroy J.Isidored和W.Edward运用工期—费用组合和多重模拟分析,去研究风险的相关性[12][13];Vito F Uricchio等利用模糊决策支持系统对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其结论认为利用基于知识的模糊决策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14]。
目前,在企业投标的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引领着风险投标管理的主流,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国内学者的研究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理论大部分都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被引入我国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等的差异,国外的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遇到了本土化难题,我国学者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研究较多。
房颖等从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钢杆工程投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风险,并指出了相应的策略。
赵朋等(2004)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即利用专家调查对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后果及其影响进行估计,再通过综合评价,考虑所有风险因素的影响之后得出建设工程承包总的风险水平。
郭鹏(2005)等针对项目风险评价中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指标灰色统计量,并构造项目风险模糊隶属矩阵,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张朝勇等(2007)在模糊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投标多风险因素综合决策算法,并通过案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项目投标风险决策的研究中,张英宝(2006)运用价值风险的相关原理,尝试将VaR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投标风险评审,为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评价提供了新的风险分析方法。
彭锟等(2002)结合巴基斯坦鞭水电工程项目的投标实例,验证了Fuzzy-AHP方法的投标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
刘睿等(2004)从投标风险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出发,AHP方法和改进的两两比较判断方法,对投标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投标报价风险的研究方面,肖维品[15]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投标报价总报价风险,其他如刘静[16]的分项计算法和综合系数法等都对工程投标风险费用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已充分认识到了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相关的风险识别、评价等理论方法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多将目光聚焦在我国国内投标风险管理的研究上,对于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从市场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进一步对国际工程承包投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相关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风险管理发展趋势风险管理从个别理论发展到全面理论,从小范围的初步运用到整体的精密动作,从组织内部到组织外部甚至是整个企业的联合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总的来看,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可归结如下:第一,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标志,风险管理从理论方法到实现手段实现了全面的科学化。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在网络计划分析中的成熟运用,信息系统及管理科学等理论逐渐被引入到风险管理活动中,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空前提升。
主要表现在:从现代管理理论中汲取新知识,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强化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同时,现代管理方法,如评价决策技术、预测技术、排队论等又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和方法,极大的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社会化和专业化成为风险管理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项目类型多元化、运作规模复杂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风险管理不再只是一种理论科学,其实用的技术性体现的更加明显,整个社会对专业化、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爆发出较强的需求,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或公司也开始出现,专职的风险管理员和风险分析师成为新兴职业。
第三,标准化和规范化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
由于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此,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倾向,要求专职人员具备数学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管理其他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何从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出发,降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次生风险,使风险管理逐步工作流程化、作业规范化,从而全面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促进风险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和通用化的实现,最大化风险管理水平及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五、结论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际工程承包投标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给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的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涵盖了国际工程投标过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演进、方法及发展趋势,不仅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企业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1] MowbrayA H. Blaachard R H.Williams C A. Insurance.4thed. NewYork: MeGraw-Hill. 1955.[2]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 AICP, Sep.2004.[3] Mark , B.,Chen, A,Nunez. K,and Wright ,L:Working Hand in Hand: Balanced Scorecards and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c Finance, 2006.[4] McWhorter L B.,Mathedy . M and Frizzell. D. M.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Smitegic Finance,2006.[5] Meredith .J.R.and Mantel .S.J.Jr. Project mananagement: a managerial approach. John Wiley& Sons.I n c.2000:19-21.[6] F.H.Gfiflis.Symeon Christodoulou.Construction Risk Analysis Tool for Determining Liquidated Damage Insm-emence Premiums:Case Study.Journal of ofConstm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6):407-413.[7] Ming LU.S.M.About Rizk Simplified CPM/PERT Simulation Model.Journal of Consml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3):219-226.[8] Jiang, J.J., Klein, G., Chen, H.G., The effects of user partnering and user non-support on project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Information Systems .2006,(2):68–90.[9] Bakker, K.D., Boonstra, A., Wortmann, H. Does risk managementcontribute to IT project success? A meta-analy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0,28 (5), 493–503.[10] D.K,H.Chua and D.Li.Key Factors in Bid Reasoning Model. Journal of construetion and Management,2000,(5):349-356.[11] S.H Han,J.E Diekmann.Making a risk-based decision for overseas construction project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l,21(9):765-776.[12] L.J Isidore,w.Edward.Multiple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Probabilistic Cost and Schedules Integration.Joum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2,128(3):2l l-219.[13] L.J Isidore, W. E dwafd, Gary T.FRY.Integrated probabilistic schedules and estimates from project simulated dat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1,23(9):417-426.[14] Vito F Uricchio,Raffaele Giordano,Nicola Lopez.A fuzzy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groundwaterpollution risk evalu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4(73):189-197.[15] 肖维品、陈松吟、符宁强.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模型及其风险评估[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13(04):13-16.[16] 刘静.综合单价风险量化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32(04):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