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肉鸡腹脂率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 格式:pdf
- 大小:95.37 KB
- 文档页数:3
小肽对肉鸡的作用1、大豆肽能够提高肉鸡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2、大豆肽有提高胸肌率和腿肌率、降低腹脂率的趋势,可以改善酮体品质;3、大豆肽可以刺激胸腺、脾脏和法式囊的发育,增加它们的重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滴度值,提高肉鸡免疫力;4、大豆肽可以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数量提高20一40倍,并能使大肠杆菌等有害菌降低10倍以上,极显著抑制有害菌的增殖,调节肉鸡肠道菌群平衡;5、小肽可作为能源底物优先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地吸收,从而促进肠道黏膜组织的快速发育,提高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寡肽能促进小肠绒毛发育和提高小肠细胞生成率;6、小肽可以作为诱导消化酶分泌的最适底物,为机体内消化酶的迅速合成提供完整的氮架,能够刺激家禽肠道消化酶分泌;7、小肽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增强微量元素的溶解性,促进其快速吸收8、大豆肽能提高肉鸡胸肌pH值及嫩度,增强其保水性并改善肉色,降低粗脂肪含量。
小肽对蛋鸡的作用1、添加深海鱼肽有利于改善鸡蛋品质,加强蛋壳质量,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
另外,深海鱼肽能显著提高饲料粗灰分的消化吸收,尤其是磷的吸收。
2、添加大豆肽可以促进嗉囊、空肠、盲肠、直肠乳酸菌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数量增加10倍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大豆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好氧菌总数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数量下降lO倍以上,差异显著。
可以作为良好的蛋鸡肠道菌群调节型饲料添加剂。
3、大豆肽可以刺激胸腺、脾脏和法式囊的发育,增加它们的重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滴度值,提高肉鸡免疫力;4、小肽可作为能源底物优先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地吸收,从而促进肠道黏膜组织的快速发育,提高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寡肽能促进小肠绒毛发育和提高小肠细胞生成率;5、小肽可以作为诱导消化酶分泌的最适底物,为机体内消化酶的迅速合成提供完整的氮架,能够刺激家禽肠道消化酶分泌;6、小肽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增强微量元素的溶解性,促进其快速吸收。
饲料营养—饲用乳化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乳化剂能够将饲料中的油脂乳化,从而提高其消化吸收率。
本文就市场上出现的乳化剂种类和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卵磷脂类和糖苷酯类乳化剂优于其它类型的乳化剂。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追求养殖高效应的过程中,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饲料中使用油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畜禽饲料中添加油脂一般以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主,也有使用动物油和餐桌剩余油脂的情况。
通过合理的使用油脂,畜禽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
但是在使用油脂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必需克服的缺点:在幼龄畜禽中使用油脂的效果不明显,许多研究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油脂对于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Cera等,1988; Li等,1990)。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龄动物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胆汁酸盐和脂肪酶分泌不足以消化吸收饲料中的油脂,造成饲料中油脂的浪费,被幼龄畜禽排出体外。
另一方面,仔猪断奶阶段对能量的要求要显著高于生长猪,所以仔猪日粮中的油脂如果能够被充分吸收,仔猪断奶期间的增重将大大提高。
现阶段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常常大量添加油脂。
肉鸡料后期的日粮中油脂的添加比例常常超过3%,哺乳母猪日粮中的油脂也能够达到3%以上,在这样的添加比例情况下,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常常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值,这主要是因为日粮中高比例的油脂所需要的胆汁酸盐量大大超过了畜禽体内能够分泌的量,所以油脂的乳化不彻底,没有乳化的油脂常常导致畜禽的腹泻,从而造成畜禽生产的损失。
1、饲料中乳化剂的使用解决油脂使用上的这些问题,增加油脂的消化吸收率,扩大油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比例是提高畜禽生产的重要手段。
提高油脂的消化率,添加乳化剂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乳化剂是一种能够溶解于水,又能够溶解于油的两性物质。
乳化是把一种液体置于与它互不相混合的液体中,在外力作用下将此液体呈微粒分散的过程,新生成的均匀混合物称为乳浊液.使这两种液体分散,并使乳浊液保持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实质上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后,饲料中的油脂能够溶解在水中,大大加强了油脂的消化吸收性能。
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李雪红玉素甫江贾新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乌鲁木齐,830063)我们在菜市场或超市中购买鸡蛋时,常会看到几种不同的鸡壳颜色,有些摊主就会说颜色浅的是土鸡蛋,是真的吗?当然,蛋壳颜色的深浅与鸡的品种有关,白色或浅颜色的鸡蛋可能是土鸡下的蛋,也可能不是,因为,蛋壳的颜色深浅主要与饲料中添加的着色剂有关。
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非营养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饲料非营养添加剂是指对那些天然饲料中所没有的物质,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目的而人为加入饲料中的一些物质。
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主要包括:饲料保藏添加剂、调味剂、畜产品品质改良添加剂、饲料加工辅助剂、生长促进剂、饲用酶制剂及驱虫保健添加剂等。
1 饲料保藏添加剂饲料在贮藏期间,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空气中的氧会引起饲料中某些成分,特别是油脂的氧化酸败,使饲料变质。
腐败菌、霉菌的迅速繁殖,不但从中吸取营养物质,严重地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降低营养价值,有的还产生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等),直接危害动物健康。
饲料中添加化学保藏剂是减小饲料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损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应用的化学保藏剂主要有抗氧化剂和防霉剂两类。
1.1 抗氧化剂的作用及种类饲料中的油脂或饲料中所含有的脂溶性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破坏,使饲料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变差,甚至导致饲料酸败变质,所形成的过氧化物对动物还有毒害作用。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抗氧化剂,可延缓或防止饲料中物质的这种自动氧化作用。
常用抗氧化剂主要是乙氧基喹啉,其次是丁羟甲苯(BHT)、丁羟甲氧苯(BHA)等,也可使用用于食品的抗氧化剂如L-抗坏血酸、生育酚、没食子酸丙酯等。
此外,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磷酸等本身虽无抗氧化作用,但对金属离子有封闭作用,使金属离子不能起催化作用,与抗氧化剂并用可增进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
第58卷 第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1 2024年1月GUANGDONG CANYE Jan . 202414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1.05桑枝叶作为饲用原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刘恒见1 胡 好1 蓝雪源1 陈家福1 蒙阳柳2 卢俐戎1 许园园1(1.来宾市农业科学院 广西来宾 546100;2.合山市植物保护站 广西来宾 546500)摘 要 广西抓住“东桑西移”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桑园面积广阔,但桑枝叶资源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开发。
为探索桑枝叶作为饲用原料的发展前景,文章综述了桑枝叶作为饲用原料的优势,特别是桑枝叶在畜类动物(猪、牛)养殖和禽类动物(肉鸡、蛋鸡)养殖中的应用,探究了抗营养因子、饲料应用形式和成本等阻碍桑枝叶作为饲料发展利用的因素,简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推动桑枝叶的饲料化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桑枝叶;饲料;饲用原料;畜禽养殖;营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S81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1-14-03桑树在酸性和碱性的土壤中都能生长[1],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环境区域。
广西地区虽拥有广阔的桑园,但桑资源的利用相对单一,多应用于桑蚕养殖。
但每年养蚕周期结束后,大量的桑枝叶被遗弃在田间地头,造成了资源浪费。
桑叶的适口性良好,可作为畜禽养殖的非常规饲用原料,可部分替代常规饲料原料。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常规饲料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畜禽生产的需求,尤其是蛋白质饲料供应的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进口豆粕原料价格上涨和玉米价格的波动,加剧了畜禽养殖业的成本风险,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桑枝叶作为新型的非常规饲用原料,可以缓解畜禽养殖原料紧缺的状况,为畜牧业提供后备选择,因此桑枝叶作为饲用原料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1 桑枝叶作为饲用原料的优势1.1 营养价值高桑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相比其他青饲料,桑叶具有更高的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2]。
可选段落1,放在A2版的最上面。
对于时时都在和体重及美食对抗的现代人而言,最怕的就是每次在努力节食过后,减去的居然有70%是水分,只有20%是想减去的脂肪,但是体重一回复,就有75%是脂肪,因此有越减越肥的感叹。
虽然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肥胖会造成许多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慢性疾病,但是脂肪就象是除不掉的魔咒般,不仅影响体态,造成身体的发炎反应,而且降低体内的基础代谢率,造成过多热量更容易以脂肪型态在体内堆积的恶性循环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的出现无疑是想去除顽固脂肪者的福音,因为人体无法自行形成亚麻油酸(linoleic acid),但在生理作用中是必需的,所以要从饮食中摄取,称为人体的必需脂肪酸,而共轭亚油酸是由一群亚麻油酸的同分异构物(isomer)所组成,二者均属于-6脂肪酸,但因为在分子结构中相邻双键位置的不同,让科学家发现到共轭亚油酸在脂肪代谢上的可能潜力。
共轭亚油酸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1980年代,ha等人发现共轭亚油酸可以抑制实验老鼠的皮肤肿瘤,揭开共轭亚油酸的秘密,之后便陆续有科学家投身于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诸如:共轭亚油酸对于癌症、免疫功能、葡萄糖代谢、心血管疾病、体重控制、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其中又以1997年park等人以动物实验研究共轭亚油酸对体组成的影响,引爆共轭亚油酸成为脂肪克星的当红炸子鸡!可是共轭亚油酸不是脂肪的一种吗?为什么它不会像其他油脂般让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反而成为减重者的福音呢?其实共轭亚油酸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量较少,大多存在于牛肉、羊肉、及乳制品中,主要为cis-9, trans-11(c9, t11)的形式,而在加工制品中trans10, cis-12(t10, c12)及cis-9, trans-11(c9, t11)几乎以1:1的形式存在。
由动物实验中发现,若在饮食中添加0.5~1%的共轭亚油酸,可减少约60%的实验老鼠体脂肪,而且和摄取饮食的热量相关性不大。
收稿日期:20061028作者简介:吕全建(1963),男,河南新密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饲料有机合成研究工作。
绿色饲料添加剂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前景吕全建,王建玲(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07)02011202 目前,随着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压力增大,寻找绿色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等),是由N -乙酰氨基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其每年生成量约为1000亿t [1],其中,10%来源于海洋,产量仅次于纤维素,主要存在于昆虫类及水生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的外壳以及真菌类的细胞壁。
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后得到壳聚糖。
通常将甲壳素去乙酰基程度达70%以上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又名甲壳胺、脱乙酰甲壳素等)[2]。
1983年日本率先开展了甲壳素的开发研究,1989年将其首次用于皮肤癌和肺功能障碍疾病获得成功,此后,陆续作为保健食品和临床开发应用。
欧美国家非常重视甲壳素与壳聚糖的研究,将其誉为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2]。
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被溶菌酶溶解,也可生物降解,其代谢产物无毒,且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及环境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
而壳聚糖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研究开发的。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对甲壳素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此后报道却不多见。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重视甲壳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动物体内,壳聚糖可吸附脂类,减少胆固醇等甾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是一种值得研究开发的饲料添加剂[3,4]。
笔者将对近年有关甲壳素、壳聚糖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 甲壳素、壳聚糖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1.1 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1.1.1 降低饲粮脂肪消化、吸收和体脂沉积 肉鸡脂肪过多是一个国际性问题,虽经过新品系选育等方法来控制体脂的沉积,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5,6]。
核苷酸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武彬;井庆川;刘雪兰;阎佩佩;魏祥法;张燕;石天虹;姬大庆【摘要】Nucleotide has been regarded as a conditional essential nutrient. For the broiler chickens, ducks, and weaning piglets, young animals in the period of rapid growth should ensure sufficient nucleotides in feed. Effects of nucleotide additive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dexes are focus on in feed industry. The five effects are to improve the daily weight gain and shorten the feeding period, to enhance the digestive function and reduce feed 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 to reduce the abdominal fat deposition and improve the carcass value,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and reduce mortality, and to enhance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f betaine on methionine. The using effect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of added exogenous nucleotides are preliminary review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eed science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on nucleotide additive.%核苷酸已逐渐被看做是一种条件营养素。
大豆磷脂在家禽饲料生产中的应用大豆磷脂(Soybean Phospholipids)是大豆中各种磷酸甘油脂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主要包括: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肌醇和丝氨酸磷脂,其中卵磷脂约占34%。
大豆磷脂在大豆中的含量为1.2%-3.2%,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大量实验表明,大豆磷脂具有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抗氧化、降血脂、调控脂肪代谢等作用,能提高家禽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并能改善家禽的健康状况,为养鸡业带来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文就大豆磷脂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大豆磷脂的生理功能1.1乳化特性大豆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并清除部分沉积物,并且可以乳化脂类促进小肠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同时改善脂肪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利用,改善血液供氧循环,还能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1.2增强免疫功能大豆磷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它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大豆磷脂中的亚麻酸可有效地调节花生四烯酸、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生成,提高抗体生成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肝中酮体的蓄积;从而提高了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3降血脂作用邵邻相等(1996)用高脂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饲喂大鼠,结果表明,大鼠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说明大豆磷脂具有降血脂作用。
1.4调整机体生物膜的功能生物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间的热量生成与转移、信息传导等密切相关。
而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蛋白质和胆固醇组成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豆磷脂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能调整细胞中磷脂/胆固醇的比例,增加磷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有效改善生物膜功能。
1.5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大豆磷脂能够抗衰老,是因为磷脂具有保护和修复细胞的作用,另外大豆磷脂还可以溶解和清除某些过氧化脂质,从而活化脑细胞,调节改善内分泌体系,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季立,1996;吴洪梅等,1998)。
姜黄素的免疫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张光磊1欧阳富龙1王勤华1范志勇*(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21108)摘要: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的黄色酸性多酚类活性物质,是姜黄发挥作用的最主要的活性成份。
近年来,姜黄素涉及的研究领域越发广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为一种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姜黄素已逐步取代抗生素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本文主要从姜黄素的理化性质、免疫学功能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力;免疫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抗生素的残留和细菌的耐药性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抗生素的禁用将会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植物提取物、粗纤维、益生菌已经成替代抗生素的主要物质。
而姜黄素(Curcumin)是从中药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类物质,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天然色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素除了能够作为色素添加剂外,还具有很多营养性以及免疫学功能,包括抗炎作用、抑制病变、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括抗氧化、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因此其极具有开发成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价值。
而本文主要综述姜黄素的理化性质、免疫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姜黄素开发成高效、绿色、无残留的饲料添加剂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1姜黄素的理化性质姜黄素是姜黄色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黄色略带酸性的二苯基庚烃物质的统称,其化学结构中包含两个邻甲基化的酚,一个β-二酮功能基团,这种结构特性与其多种生物活性甚至毒性作用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丙酮、碱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和乙醚。
在碱性条件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分解呈现黄色或棕褐色,但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可以稳定保存。
其热稳定性好,不受Cu2+等金属离子的影响,碳酸钠和苯甲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稳定性起保护作用。
而目前在生产应用中,姜黄素产品主要是由姜黄素、去甲姜黄素和环丙烷姜黄素组成的混合物。
调控肉鸡腹脂率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丛玉艳;张建勋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文章对降低肉鸡腹脂率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为更好地调控肉鸡的腹脂沉积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丛玉艳;张建勋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检测中心,辽宁,沈阳,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降低肉鸡腹脂率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J], 丛玉艳;张建勋
2.降低肉鸡腹脂率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J], 金丽华;李洲昌
3.降低肉鸡腹脂率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J], 张建勋;丛玉艳
4.肉鸡腹脂与皮下脂肪、肌脂率、肝脂率的关系 [J], 顾志良;赵万里;周勤宣
5.脂肪酶和乳化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腹脂率的影响 [J], 龚俊勇;吴伟坚;左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