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1
- 格式:ppt
- 大小:10.14 MB
- 文档页数:21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作品地点:上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后滩公园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铺江沿岸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铺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它北靠黄铺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
划总面积约14.2ha、岸线长约1.7km,该区城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城。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广房、码头等工业遗存。
为此,土人针对设计面临的场地文脉延续、湿地恢复和重建、会时人流等候与疏散、防洪标准与湿地的高差、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的运用等六大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如下六大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三带一区建构提地基底、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本设计方案的主要特色是“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蓝带是指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
三带一区滨江芦获带:场地北侧是由芦苇和获草构成的生态滨河岸线,由布道穿越,自然而亲切。
内河净化湿地带:场地中部形成内河湿地,通过过滤渗透层与黄浦江相通,建立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将河水净化,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
与经济作物,田埂为径,辟乔木林荫空间。
梯地禾田带:利用千年一遇防洪堤与湿地的5m高差,形成高差错落的梯田,植五谷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吸引鸟类栖息。
而四种文明分别是“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规划来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察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城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并由它们的叠加形成总平面的总体功能布局。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
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
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 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
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园区的东部,是上海世博会的遗址公园之一。
该公园是上海市政府为了保留世博会场馆和配套设施,将其改造成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而建设的。
作为上海市民的我来评述一下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景观设计非常出色。
公园内的景观以造型别致的世博场馆为主要特色,保留了世博会的主题和创意。
我非常喜欢公园内的世博主题广场,那里有巨大的雕塑和丰富多彩的灯光秀,营造出了科技感与未来感。
公园内的植被种类繁多,绿化率很高,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整个公园的设计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非常适合年轻人和家庭出游。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设施很完善。
公园内有很多休闲场所,如草坪、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等,供市民进行各种户外活动。
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会带着家人来这里避暑,享受和草地上野餐的乐趣。
公园还有很多休息亭和长椅,供人们休息和观景。
公园内的道路宽敞并设有专用自行车道,非常适合骑自行车或散步。
公园内的各种设施非常便捷,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管理维护也非常好。
公园内保洁工作做得非常到位,随处可见的垃圾箱保持了公园的整洁。
公园内的绿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植被茂盛且花草芬芳。
公园内的安保措施也很到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巡逻,保证游客的安全。
整体来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管理维护非常好,让市民可以放心地享受休闲时光。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的周边交通十分便利。
公园附近有多个地铁站和公交车站,方便市民前往。
公园周边有很多停车场,为开车前往公园的市民提供了便利。
无论是使用公共交通还是自驾前往,都可以方便地到达公园,增加了游客的出行选择。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休闲娱乐场所。
它既保留了上海世博会的崭新面貌,又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
景观设计出色,设施完善,管理维护良好,交通便利,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家庭出游都可以在此找到乐趣。
我希望这个公园能够继续保持好的状态,为更多市民带来愉悦和放松的体验。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 s - Excellence of Design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 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评述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场馆之一。
公园整体占地面积达528亩,其中水面面积为206亩,陆地面积为322亩,是一座集展示、文化、
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园。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产物,后滩公园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了大量环保材料和技术。
公园内有多个区域,包括湖心岛区、星巴克咖啡区、儿童游
乐区、海滨草坪区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湖心岛区,建有一个周长两公里的跑道,周围
环绕着造型各异的小山坡和水系,非常适合散步和跑步。
公园内还有一个大型音乐喷泉,喷泉弧度高、水幕效果佳,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在星巴克咖啡区和海滨草坪区也分别建有一个花坛和雕塑,增添了公园的观赏性与
美感。
对于喜欢游乐的孩子和家庭,公园内还设有大型游乐设施和水上游乐区。
游乐区内有
各种各样的游乐项目,比如旋转木马、摇摆船、滑梯等,让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
水上游
乐区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水上运动体验,让他们尽情地嬉戏玩耍。
总之,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一座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可以满
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尤其是湖心岛区的设计与建造,让人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与人工
环境的完美融合,是上海一处非常值得一游的旅游景点。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今天咱来说说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这个超酷的地方。
一、位置和基本情况。
这后滩公园就在上海那黄浦江畔,就像是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那繁华都市的江边。
以前啊,这块地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江边地儿,说不定还有点乱糟糟的呢。
可现在完全不一样啦,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大公园。
二、公园里的独特景观。
1. 湿地景观。
那里面有一大片湿地,就像大自然的小水世界。
湿地里的水啊,清澈得很,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草也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你要是走近湿地,还能听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呢,像青蛙的呱呱叫,仿佛在开一场小型音乐会。
2. 梯田式的花园。
有那种梯田式的花园,一层一层的,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
沿着梯田走上去,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花的海洋里漫步,微风一吹,花香扑鼻,整个人都陶醉了。
3. 江边步道。
江边的步道那可是绝佳的散步去处。
一边是浩浩荡荡的黄浦江,江水奔腾不息,江上还有船只来来往往,有的是那种大货船,装着满满的货物,感觉像是江上的大力士;另一边就是公园的美景。
在步道上走着,既能享受江风的吹拂,又能欣赏到公园的绿树红花。
三、环保理念的体现。
1. 水的净化。
这后滩公园在水净化方面可厉害着呢。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净水器,把那些可能有点脏的江水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计,像是湿地的过滤啊,植物的吸收啊之类的,变得清澈干净。
那些脏东西被植物和微生物分解转化,就好像是一群小清洁工在默默地工作。
2. 生态多样性保护。
公园特别注重生态多样性的保护。
为了让小动物们有个家,他们保留了很多原生的植物和栖息地。
各种鸟儿都喜欢来这儿,因为这儿有它们爱吃的虫子,还有安全的地方做窝。
你经常能看到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或者在湿地边觅食,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自然保护区。
四、对市民和游客的意义。
1. 休闲好去处。
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后滩公园就是一个超级棒的休闲场所。
平时工作累了,周末或者下班后来这儿,散散步,遛遛狗,在草坪上野餐一下。
俞孔坚后滩公园_景观作为生命系统后滩公园:景观作为生命系统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上海2010年期间世博绿地,也是未来上海市的公共绿地。
场地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之西端,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为狭长的滨江地带,总用地14公顷。
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俞孔坚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是2010上海世博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场地为染严重的工业棕地。
设计将景观作为生命系统,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同时,通过生态设计途径,创立了新的公园建造和管理模式,它吸取农业文明的造田和灌田智慧,再用和再生场地内的工业建筑和材料,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形成低碳和负碳城市景观,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
它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2007年初开始设计,2009年10月建成并将于2010年5月正式开放。
场地挑战作为黄浦江边的公共空间设计,场地给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
(1)严重的水土污染:场地原为工业棕地,工业固体垃圾和建筑垃圾遍地,且埋藏很深。
土壤污染严重。
特别是黄浦江水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
场地原有废弃地上被外来物种(一枝黄花)入侵,一派荒芜景象。
如何改造生境,营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2)滨江防洪: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
现状的防洪墙为水泥硬化工程,防汛墙的设计标高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6.7米。
而黄浦江的平均潮位为2.24米,平均高潮位3.29米,平均低潮位1.19米。
也就是说,江水与防洪堤的高差达3.4-5.5米之间,其中有高差达2.1米的潮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