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72:上海后滩公园案例分析及设计方案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02 MB
- 文档页数:12
案例学习: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设计!作品地点:上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后滩公园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铺江沿岸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中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世博后滩公园坐落于上海世博会铺东地块C片区西南端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与世博公园紧邻,它北靠黄铺江,南侧为园区浦明路。
划总面积约14.2ha、岸线长约1.7km,该区城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城。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广房、码头等工业遗存。
为此,土人针对设计面临的场地文脉延续、湿地恢复和重建、会时人流等候与疏散、防洪标准与湿地的高差、会时与会后场地的双重需求、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的运用等六大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如下六大对策:四种文明串写场地脉络、三带一区建构提地基底、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梯地禾田梳理场地高差、弹性设计满足双重需求、生态理念引领技术航向。
本设计方案的主要特色是“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蓝带是指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
三带一区滨江芦获带:场地北侧是由芦苇和获草构成的生态滨河岸线,由布道穿越,自然而亲切。
内河净化湿地带:场地中部形成内河湿地,通过过滤渗透层与黄浦江相通,建立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将河水净化,为世博园区提供景观用水。
与经济作物,田埂为径,辟乔木林荫空间。
梯地禾田带:利用千年一遇防洪堤与湿地的5m高差,形成高差错落的梯田,植五谷原生湿地保护区:完整保留场地内滨江原生态滩涂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吸引鸟类栖息。
而四种文明分别是“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规划来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场地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察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存城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四个功能层,并由它们的叠加形成总平面的总体功能布局。
土人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2010年设计建筑设计节最佳景观设计奖“上海后滩公园”土人设计all photographs by kongjian yu由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的“上海后滩公园”获得了2010年世界建筑设计节景观设计单元一等奖。
这个项目的基地原先是一个老工业区,现在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博期间将接待大量游客,世博结束之后将作为黄浦江畔的永久滨水公园为当地市民服务。
这个滨水公园包含了一系列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块,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在恢复原有基地风貌的同时融入令人愉悦的美学设计。
“上海后滩公园是高质量高品位的景观设计案例,同时又实现了低成本维护,为世界上众多被污染的滨水湿地提供了设计的样板。
”——评委会评语黄浦江基地原来用作船坞,并建有一座钢铁厂,是一个沿黄浦江伸展的面积14公顷的狭长地块。
由于这一地区的河水被严重污染,缺乏水生动植物,所以不适合作为休闲娱乐设施使用。
该方案在公园中心处设计了一个线性的人工湿地,恢复了黄浦江生机勃勃的面貌。
设计师仔细的筛选了多种植物用来吸收大量的污染物,并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人工瀑布和人工梯田用来净化河水。
这些处理过的水将在世博会期间作为非饮用水使用,这种生态设计比常规的水处理方法节省了大约50万美元的费用。
总平面图及阶梯式湿地水净化过程分析图沿着湿地蜿蜒展开的木板路让参观者与整个景观环境融为一体。
从而创造了一系列有趣的观景节点,这个项目为过惯了都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了娱乐、教育、研究的庇护所。
整个公园建造在河水水平线和高于城市道路3-5米的区域之间,这个阶梯状公园将人们和黄浦江联系起来。
过滤污水的植物台地由可分解的竹子构成基地原有的工业设施将通过一系列回收再造焕发新的生机。
旧钢板被折叠摆放在道路两旁,并被塑造成上海天际线的形态,其它的材料则用来建造休息空间和遮蔽物。
向日葵、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让整个景观看起来更加丰富架空花园建造在原有的工业建筑上面观景平台建在原有的货物码头上沿黄浦江的观景平台金属小亭子是用基地原有的钢板制作而成的在原有码头上建造的漂浮花园鸟瞰图总平面图。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d s - Excellence of Design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w erful and Exquisite)"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
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
“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
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
“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
“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简介:后滩公园以一种生命系统的姿态证明了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是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的一曲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