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重点集镇地质灾害详查及风险区划
- 格式:ppt
- 大小:42.39 MB
- 文档页数:23
云南省镇雄县仁和镇2010年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经济管理学院09级电子商务学号20092087 报告人:刘云鹏仁和镇地处镇雄县东北部,与四川、贵州接壤,往东就可以到贵州,往北就能到四川。
全镇共有仁和村、石里村、花果村、笔花村四个村。
平均海拔1200米,全镇海拔最高点1700米,海拔最低点780米。
年平均气温12度,年平均降雨为2100毫米,全年多以阴雨天气为主。
全镇所有的土地都为山地,共有21000亩土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烤烟、玉米、洋芋。
本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烤烟的生长,所以全镇38%的土地都种植了烤烟,烤烟也是本地的支柱产业,烤烟每年能给当地带来大约1800万的收入。
本镇基本上没有建设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一直都是靠天吃饭。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直风调雨顺的小镇,最近几年都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经常都是需要晴的时候下雨,需要下雨的时候却晴。
特别是今年的极端天气特别多,造成的损失也是最近几年中最大的,所以我特地对本年的自然灾害进行了调查。
一、低温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今年的5月4日至6月2日全镇阴雨连绵,在这27天中,只晴过一天,长时间的阴雨使本地气温骤降,给刚移栽完的烤烟、和正在生长洋芋等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共造成近700亩烤烟死亡,850亩洋芋减产40%。
给当地造成近200万的损失。
其中损失最严重的为全镇海拔最高的笔花村,烤烟死亡520亩,550亩洋芋减产;损失最少的为海拔最低的石里村,烤烟死亡20亩,洋芋没有减产;花果村烤烟死亡40亩,40亩洋芋减产;仁和村烤烟死亡120亩,260亩洋芋减产。
6月3日全镇开始组织补种烤烟,到6月9日全镇共补种了烤烟500亩。
二、旱灾7月13日开始到8月11日结束的晴天给当地的烤烟、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共造成400亩烤烟被晒死,1200亩烤烟减产,700亩玉米绝收,1300亩玉米减产。
其中灾害最严重的为海拔最低的石里村,250亩烤烟死亡,700亩烤烟减产,440亩玉米绝收,650亩减产;损失最轻的为海拔最高的笔花村,10亩烤烟死亡,90亩烤烟减产,5亩玉米绝收,110亩玉米减产;花果村90亩烤烟死亡,240亩烤烟减产,160亩玉米绝收,300亩玉米减产;仁和村50亩烤烟死亡,170亩烤烟减产,95亩玉米绝收,240亩玉米减产。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2.25•【字号】云政办发[2004]44号•【施行日期】2004.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44号)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前言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国土面积 39.4万平方千米。
全省设6个地级市、2个地区、8个自治州、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省会驻地昆明市。
2002年末全省总人口4333.1万人,平均每平方千米110人。
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47%。
云南省“十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3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4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5大支柱产业。
在“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推进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受自然条件制约,云南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最重的地区。
地质灾害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动地、有预见性地部署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讨论稿)》,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0年第六期基础地质南雄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属浈江水系。
调查区域地形地貌较复杂,水系较发育,人类活动较频繁,使本来就较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原有不良地质现象现在发展成为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南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南雄市地质灾害背景南雄市东连江西省信丰县,东南邻江西省全南县,西南比邻始兴县,西北与仁化县接壤,北邻江西省大余县,东西极限84km,南北极限52km。
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13°55′30″~114°44′38″,北纬24°56′59″~25°25′20″,全市面积2326.18km 2。
全市管辖17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委会,2483个自然村。
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韶赣高速、G323、S224、S342以及韶赣铁路贯穿全境,县道、乡道通往各镇及行政村,“村村通”简易公路通往边远山村。
根据资料,截至2019年3月,南雄市共有地质灾害点60处,其中崩塌35处,滑坡20处,泥石流5处,共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损毁农田72.8公顷(1092亩),损坏房屋1530m 3,直接经济损失185.33万元。
可见,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对有效开展当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特别是近些年来,地质灾害对南雄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
而开展南雄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御体系,探索区内地质环境承载力、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等提供相关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要成员部门及职责分工一览表
为开展好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获取与掌握主要灾害致灾信息、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区级分数据库。
通过普查有利于客观认识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形成自然灾害防治建议,为全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切实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甄生哓苏。
区段编号II III危险性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该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红河水系。
地形地貌复杂程度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中等。
出露第四系残坡积层( Q4d l+el),下伏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J2h),岩土工程地中等。
出露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层( Q4 d l+el),下伏侏罗系中统和平乡组质条件中等。
评估区内断层不发育,区域地质构造中等( J2h),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评估区内断层不发育,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地壳稳定性属墨江-江区段特征中等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地壳稳定性属墨江- 江城稳定区。
城稳定区。
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和破坏程度较小。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境扰动和破坏程度较小。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件复杂程度综合判定为中等。
综合判定为中等。
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不稳定边坡、现状区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不稳定边坡、地裂缝、地面沉地裂缝、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降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区内不良评估地质作用只要表现为坡面侵蚀和风化,现状危险性小,危害小。
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区内不良地质作用只要表现为坡面侵蚀和风化,现状危险性小,危害小。
场地整平挖方范围内挖方边坡在降雨情况下容易产生表层土体或强风化层失稳现象,诱发挖方边坡坍塌、滑坡,由于场地开挖深度较大,地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及危害性中等。
质工程建设时开挖,将产生开挖弃渣,若处置不当,降雨条件下可能灾预测产生小型渣体坍滑或坡面泥石流,可能对场地下缘道路、耕地掩埋等危该区域未设计工程建设活动,加之均远离拟建场地,害,其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
工程建设挖方或填方施工均会破坏坡面植工程引发、加剧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害评估危被,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破坏坡体应力平衡,导致坡体失稳,引发坍性小,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云南镇雄县凉水村崩塌灾难及预防应对思考
刘传正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24()3
【摘要】1月22日5时51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山体崩塌。
本文邀请地质灾害方面的专家,从此次山体崩塌-碎块石流特征分析入手,介绍本次山体崩塌致灾的原因,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应对思考,让读者了解山体崩塌灾害,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刘传正
【作者单位】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科技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
【相关文献】
1.资源一号02C卫星应用于云南省镇雄县高坡村滑坡应急遥感调查
2.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乌峰镇小河村杨家寨滑坡专群结合监测预警
3.共青团云南省委召开2018年“挂包帮、转走访”暨赴镇雄县驻村工作动员培训会议
4.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白鸟村改造规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6•【字号】政发[2012]32号•【施行日期】2012.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2012〕32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精神,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监测预警,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由于我省地质环境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基层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要求。
切实履行政府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立足省情,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努力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坚持谁诱发、谁治理,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隐患防范治理责任;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协调推进山洪泥石流等其他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