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图示图例库
- 格式:pdf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8
第二节 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对未来百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和强度进行预测,它是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的基础。
地震危险区划是以地震区、带为单元进行分析、研究的。
它是在综合分析出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的趋势及各级地震强度、次数后,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寻找和判定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的地段的基础上圈定的。
根据国家地震局1978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1∶300万)》表明,涉及安徽的地震危险区主要有7个,见图1—3,具体分述如下。
[1] [1]安徽省各地震危险区划情况,除合肥—庐江—桐城5.5—5,75级危险区外,其余(加引号部分)均引自国家地震局1981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
16图1—3 安徽省地震危险区划图摘自1978年出版《中国地震危险区划图》 一、合肥—庐江—桐城5.5—5.75级(Ⅰ0=七度,即震中烈度,下同)危险区本区西起肥西、合肥一线,北到肥东梁园,东经巢县,南止于桐城的铁铺,呈北北东向的椭圆形。
本危险区位于北北东向的郯—庐深断裂和北西西向的肥中断裂,梅山一南港断裂和张冲一晓天断裂的交汇处,周围有梁园、撮镇、义城、桃溪等一些新生代盆地,沿上述断裂还有温泉分布。
71本地区历史上发生过1585年巢县5.5级和1673年合肥5级地震,近年来常有小震活动 二、泾县5.5—5.75级(Ⅰ0=七度)危险区“本区位于江南深断裂带上。
以南为皖南、浙西强烈隆起区,以北则为句容—宣城中、新生代盆地。
区内有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交汇,历史上曾于1743年发生过5.5级左右的地震”。
三、霍山—六安5.5—5.75级(Ⅰ0=七度)危险区“本危险区位于大别山山麓低山丘陵区。
北起六安县城,西经苏家埠、诸佛庵一线,南至大华坪,东到凤凰台。
呈北东向延伸”。
“本危险区横跨北西西向的肥西—韩摆渡大断裂、梅山—南港大断裂、张冲—晓天深断裂,这三条断裂在区域重力图上均有显示,前两条在新生代以来皆具有活动性。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数据信息化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录1引言 (1)2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1)2.1空间图形库提交内容 (2)2.2基本技术要求 (2)2.3工程文件命名 (4)2.4输出文件命名 (5)3图层划分及命名规则 (5)3.1图层划分原则 (5)3.2图层划分及命名 (6)3.3“统一编号”规则 (12)4图层内部属性表 (12)4.1基本信息图层 (13)4.2水系图层 (13)4.3交通图层 (14)4.4居民地图层 (15)4.6地形等高线图层 (16)4.7气象图层 (17)4.8植被图层 (18)4.9地貌图层 (18)4.10地震图层 (19)4.11主要工程图层 (20)4.12地质构造图层 (20)4.13地层产状图层 (20)4.14水文地质图层 (21)4.15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22)4.16地质灾害图层 (23)4.17承灾体图层 (23)4.18实际材料图层 (24)4.19易发程度分区图层 (25)4.20危险性区域图层 (25)4.22易损性分区图层 (26)4.23风险评价图层 (26)4.24属性表补充说明 (27)5空间图形库图示图例 (28)5.1实际材料图 (28)5.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32)5.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35)5.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37)5.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39)5.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39)5.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40)5.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41)5.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42)1引言为规范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1:5000-1:10000)数据成果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录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数据库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属性结构、图元编号、工程文件命名、图示图例,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及其他信息化成果的提交格式进行了规定。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目录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编图原则 (1)3.2编图方法 (2)3.3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基本要求 (3)4.2实际材料图 (3)4.3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4)4.4孕灾地质条件图 (5)4.5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6)5 应用性图件 (7)5.1基本要求 (7)5.2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9)5.5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2)6.1 基本要求 (12)6.2 内容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3)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3)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图件版式说明 (15)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9)附录 D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2)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方法 (25)附录 F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7)前言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 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导读:在全球范围内,面对日益频繁和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的重要性、原理及应用,并就其优化与发展作出一定的讨论与建议。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与风险区划,能够更好地评估和预防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章:背景介绍1.1 主题概述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是指为重要城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文件。
1.2 主题重要性地质灾害对城镇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制定对于保障城镇稳定发展和人民安全至关重要。
第二章:技术原理2.1 地质灾害调查通过对目标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以获得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机理和危险因素的信息。
2.1.1 地质构造调查通过地质构造调查,了解地壳运动情况、断裂、褶皱等构造活动,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地滑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依据。
2.1.2 地貌特征调查通过对地表地貌的系统观察,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态和发育特点,包括山体塌陷、滑坡、泥石流等。
2.1.3 地下水位调查地下水位调查是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2.2 风险区划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危害程度和灾害风险,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风险区,为城镇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2.1 潜在危险性评估通过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分析地质环境和人为因素对潜在危险性的影响,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2.2.2 危害程度评估通过考虑地质灾害引发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等因素,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这一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到风险区划的划定。
2.2.3 灾害风险评估通过综合考虑潜在危险性和危害程度,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并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区,从而提供决策者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建议。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数据信息化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录1引言 (1)2空间图形库技术要求 (1)2.1空间图形库提交内容 (2)2.2基本技术要求 (2)2.3工程文件命名 (4)2.4输出文件命名 (5)3图层划分及命名规则 (5)3.1图层划分原则 (5)3.2图层划分及命名 (6)3.3“统一编号”规则 (12)4图层内部属性表 (12)4.1基本信息图层 (13)4.2水系图层 (13)4.3交通图层 (14)4.4居民地图层 (15)4.6地形等高线图层 (16)4.7气象图层 (17)4.8植被图层 (18)4.9地貌图层 (18)4.10地震图层 (19)4.11主要工程图层 (20)4.12地质构造图层 (20)4.13地层产状图层 (20)4.14水文地质图层 (21)4.15工程地质岩组图层 (22)4.16地质灾害图层 (23)4.17承灾体图层 (23)4.18实际材料图层 (24)4.19易发程度分区图层 (25)4.20危险性区域图层 (25)4.22易损性分区图层 (26)4.23风险评价图层 (26)4.24属性表补充说明 (27)5空间图形库图示图例 (28)5.1实际材料图 (28)5.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32)5.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35)5.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37)5.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39)5.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39)5.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40)5.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41)5.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42)1引言为规范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1:5000-1:10000)数据成果信息化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录入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并对空间图形数据库图层划分、图层命名、属性结构、图元编号、工程文件命名、图示图例,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及其他信息化成果的提交格式进行了规定。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续附表20 晋城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一、引言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是指在城镇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危险性区和灾害风险防范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相关内容,重点讨论其在城镇发展、灾害预防和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二、重要性与背景1.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重要性城镇地质灾害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开展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划定灾害风险区,为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背景与现状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城镇地区存在着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灾害危险性区,因此急需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和实施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原则与内容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包括了一系列的技术原则与内容,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详细调查分析:在城镇地质灾害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全面掌握地质情况。
2. 划定灾害风险区: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划定灾害风险区,明确易发区和危险性区,为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和技术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4. 综合评估与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灾害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我个人认为,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技术导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镇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认识和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才能够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并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图示图例库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目录1.实际材料图 (1)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6)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10)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13)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16)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18)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19)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21)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23)1.实际材料图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调查精度、野外调查路线、灾害点、测绘点、勘查点、环境地质点、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和地质环境遥感解译点等实物工作量。
12345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工程地质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及岩土体、构造、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地下水、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矿山开采等)等六个方面,主图面以岩土体类型为普染色,其余以点线等反映,地貌类型、地下水等内容采用镶图形式表示。
6789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主要反映地层类型、分层界线、地层时代、成因代号、接触关系界线、地层产状,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性质;地形地貌分区;岩土体结构、参数;钻探、探井等。
剖面图可以是一条,也可多条,要涵盖主要的条件内容。
101112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其中,以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分布控制因素(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要素等)作为普染色,同时反映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和方向等信息。
1314155.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根据地质灾害的控制影响因素,结合发育现状及趋势,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易发区分高、中、低、不易发四级,图件主要反映易发分区及其分区的主要依据,如地层、断裂及地质灾害点的易发性分级等。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编图
图示图例库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构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二Ο一五年十月北京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目录
1.实际材料图 (1)
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6)
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10)
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13)
5.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16)
6.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18)
7.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19)
8.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21)
9.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23)
1.实际材料图
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调查精度、野外调查路线、灾害点、测绘点、勘查点、环境地质点、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点和地质环境遥感解译点等实物工作量。
1
2
3
4
5
2.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图例
工程地质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及岩土体、构造、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平面图主要反映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工程地质因素和工程地质环境。
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地下水、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矿山开采等)等六个方面,主图面以岩土体类型为普染色,其余以点线等反映,地貌类型、地下水等内容采用镶图形式表示。
6
7
8
9
3.工程地质条件剖面图图例
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主要反映地层类型、分层界线、地层时代、成因代号、接触关系界线、地层产状,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位置、产状、性质;地形地貌分区;岩土体结构、参数;钻探、探井等。
剖面图可以是一条,也可多条,要涵盖主要的条件内容。
10
11
12
4.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
该图件主要反映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其中,以调查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分布控制因素(如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要素等)作为普染色,同时反映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稳定性和方向等信息。
13
14
15
5.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结合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和地质灾害分布图,根据地质灾害的控制影响因素,结合发育现状及趋势,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易发区分高、中、低、不易发四级,图件主要反映易发分区及其分区的主要依据,如地层、断裂及地质灾害点的易发性分级等。
16
6.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例
在地质灾害分布图和易发程度分区图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划定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危险区。
危险区可划分为高、中、低三级,图件主要反映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分布、人类生命财产分布及重要工程分布。
17
18
7. 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图图例
在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基础上划分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反映人类生命、财产分布、资源及环境,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根据人口密度和地面附着物价值分区,将地质灾害易损性可分为高易损、中易损、低易损和不易损四级。
典型地质灾害易损性分区平、剖面图可作为镶图。
8.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图例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和易损性分区的基础上,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分区。
图面上反映致灾体、承灾体价值分区(人口分级和价值分级,以花纹反映),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风险分级可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五级,分别以普染色表示。
典型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平、剖面图可作为镶图。
19
20
9.地质灾害规划防治建议图图例
根据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以风险区划结果为基础,以斜坡(含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单元和泥石流流域划分、地面塌陷区为评价单元,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图件主要反映防治建议,包括建议搬迁避让点、建议治理点、监测预警措施、避灾路线(撤离路线)、临时安置场所、推荐建议搬迁避让场址等;反映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编号、危险性。
21
22
23
10.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遥感影像图图例
以遥感影像图为底图,反映致灾体、承灾体和地质灾害发育的背景(地貌类型、水系、土地利用、植被、水文地质现象等)等。
24
总设计:李媛
系统设计:杨旭东房浩佟彬
系统研发:和舆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