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7.63 KB
- 文档页数:2
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在视频脑电图(V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鉴别诊断及不同治疗。
方法选取27例偏头痛患儿同时进行发作期和发作间期VEEG、TCD检查,并进行对照。
结果27例偏头痛患儿中,VEEG表现异常的病例可见特征为波幅电压偏高,局限性高波幅θ波、δ波增多,以短程或中程至高幅的慢波阵发表现为主,以及少量棘波出现。
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快,血管痉挛,并出现湍流等。
结论对儿童偏头痛患者,在其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检查VEEG和TCD,能提高诊断率,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减少患儿疾苦。
【关键词】儿童偏头痛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诊断儿童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发病率随性别和年龄不同,发病率从3%到15%不等,近些年儿童偏头痛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在病情发作时使用视频脑电图(VEEG)、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帮助诊断儿童偏头痛,提高了确诊率,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和后期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儿27例,收集对其发作期进行视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现叙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儿童偏头痛的患者27例。
其中年龄为5岁到14岁,平均年龄12岁;男性15例,女性12例;典型偏头痛13例,普通偏头痛8例,腹型偏头痛6例;家族病史中有偏头痛的患儿有21例,患儿有惊厥病史的有9例。
1.2临床检查儿童偏头痛多发于单侧,其中6例疼痛部位变化,2例疼痛部位在枕后部。
临床上症状表现有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少数还表现有短暂视觉障碍[1]。
全部表现为短暂、反复性头痛并且带有以下半数特征:头痛发作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痛觉偏一侧,痛觉显示搏动特征,小休后症状能够得到缓解,有自身病史或家族相关病史,痛觉前有视觉或者运动方面的先兆,其中单侧颞部或双侧颞部、顶部钝痛或搏动性疼痛9例,视物模糊、复视8例,眼前有亮点、闪光、彩球等5例,前额部钝痛3例,枕部针刺感2例。
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对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研究。
方法:选择患有偏头痛的患者286位,并根据其在临床中的表现和脑电图所反应出的信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
结果:在对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分析后,出现异常的患者位58位。
多数患者表现为枕部的α波少于正常值,弥漫性慢波增多,尤其是慢波会在病灶处呈增多的状态,脑供养不足或是极度想入睡时会出现非特异性异常波。
在研究对象中,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枕区尖波和棘波发放所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患者是由闪光刺激引起的;我们还可以发现病发年龄小、有先兆性和头痛比较剧烈的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P<0.05)。
讨论:在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是局限性异常和广泛性异常,并偶尔出现癫痫样放电;病发年龄小、有先兆性和头痛比较剧烈的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
关键词:偏头痛患者;脑电图;特点;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偏头痛患者286位,其中男性患者为82位,女性患者为204位,年龄在11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岁。
诊断的结果均符合国际头痛疾病的分类第二版的诊断标准,患者都没患有特殊病的病史,在进行全身检查后均无神经系统阳性特征,且没有类似于心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比较严重的原发疾病合并头痛的患者。
根据先兆性病症,可以将其分成两组,即无先兆偏头痛组和有先兆头痛组;然后再按照第一次发病的年龄阶段,分为未成年组和成年组;根据头痛等级标准运用头痛视觉模拟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明显疼痛:0分;轻度疼痛:1分-3分;中度疼痛:4分-6分;重度疼痛:7分-10分。
1.2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全自动脑功能检查仪进行检查,放置头皮电极和双耳水解参考电极。
接受测试的人员在无人打扰的室内,保持坐位、安静、放松的状态,并将双目闭紧。
定标电压保持在100μV/cm,时间常可保持在0.1秒,高频滤波为30赫兹,进行常规的单双极导联描记,在描记的过程中,可进行诱发试验,包括睁闭眼、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
[2] 陈仲华.微创钻孔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J].吉林医学,2008,29(1):63.[3] 王文良,黄公恰.创伤性和激素性段骨头坏死的病理学研究及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1997,2:140.[收稿日期:2008-08-06 编校:李晓飞]儿童偏头痛的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的检测分析邝润娇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深圳 518020)[摘 要]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 D)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10例偏头痛患儿分别用EEG和TC D进行检测。
结果:EEG检测结果发现,2119%的儿童EEG表现异常,主要以轻度异常为主,以α波为主节律。
TC D检测结果显示,7512%儿童的脑血流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血流增快。
结论:采用EEG结合TCD检查可提高偏头痛的诊断及与癫痫的鉴别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偏头痛;脑电图;经颅多普勒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学习和家庭的因素,偏头痛在儿童中的发生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发生率大约为2%~5%[1]。
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 CD)技术的应用,对儿童的偏头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脑电图和经颅多普勒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偏头痛患儿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从2004年~2005年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获得偏头痛患儿210例,其中男91例,女119例;年龄分布在6~12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发作频率1~2次/d~2~10次/月,多数为频发,持续时间30m in~12h不等,部分患儿头痛发作前有先兆及有偏头痛家族史。
所有对象均符合偏头痛诊断,并排除颅内外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头痛性癫痫、颅内肿瘤、高血压、眼屈光不正、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
112 检测方法:脑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4418K型脑电图机。
97例偏头痛脑电图分析郭莉莉【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脑电图的临床规律,以便给治疗提供可参考.方法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0年01月收治的97例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与正常人的脑电图做对比,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的脑电图,有差异性,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偏头痛患者在进行脑电图的异常情况对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临床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先兆的偏头痛的患者的脑电图与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异常情况作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间歇期与发作期的脑电图进行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在临床上有很高的诊疗价值.【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22【总页数】2页(P84-85)【关键词】偏头痛;脑电图;神经系统疾病【作者】郭莉莉【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大庆163311【正文语种】中文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患有偏头痛,会反复不定期发作,发病率大约是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但是发病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
人们早先用神经源学说、神经血管的反射学说以及血管源学说来对偏头痛的病理做解释和说明。
但是到现在,还是没有一种统一的学说能够具体、系统介绍偏头痛发病的机理,为了对偏头痛患者发病时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现在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0年01月收治的97例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0年01月收治的97例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其中男性27例,女性70例,男女比例为39∶100;年龄在12岁到60岁之间,其中15岁或者15岁以下的患者有10例,16岁到26岁之间患者有35例,36岁到46岁之间的患者有14例,大于等于47岁的患者有38例。
200例头痛患者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
方法对200例各种类型头痛患者行脑电图检查。
结果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脑电图异常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血管神经性头痛与偏头痛的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出现率较高;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变化多样,需结合临床;鼻窦炎、脑出血、脑梗塞、脑膜瘤以局限性慢波多见;癫痫性头痛为具有特征性的棘波病灶。
结论头痛的检查、诊断复杂,需综合检查,全面考虑,以免误诊,其中脑电图因简便、易行、无创,在头痛的检查、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头痛;脑电图;临床分析头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尤其在门诊,以头痛为首要和主要症状就诊者则更常见,而且引起头痛的病因十分繁杂,伴随症状包罗万象,如果能给以合理的检查,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头痛的诊断过程中,脑电图检查是一项方便、无创伤且经济实用的方法。
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0年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就诊的200例患者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就诊者200例,其中男91例,女109例,病程1 d~3年。
年龄4~80岁,平均25岁。
其中4~20岁109例,21~40岁56例,41~60岁26例,61~80岁9例。
只有头痛无其他症状50例,伴头晕、失眠73例,头痛伴发热35例,头痛伴肢体力弱37例,头痛伴抽搐5例。
1.2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K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进行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做睁闭眼、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等诱发实验,参照《临床脑电图学》[1],做脑电图分析及脑电图结果判断。
2结果脑电图结果为,正常范围91例,异常109例,其中广泛轻度异常48例,广泛中度异常5例,局限性慢波53例,棘波病灶3例详见表1。
经随访200例头痛患者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分别诊断为:偏头痛3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65例,病毒性脑炎31例,鼻窦炎37例,脑出血11例,脑梗塞17例,脑膜瘤3例,癫痫3例。
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彩色多谱勒的变化观察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经颅彩色多谱勒(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偏头痛患者350例,年龄17岁~49岁,病程5个月~12年。
典型偏头痛185例,普遍偏头痛165例。
对照选择健康体检者135例,年龄20~48岁。
全部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同时进行TCD和TBAEP检查。
结果在350例偏头痛患者中脑血流增快224例(64.0%),血流减慢110例(31.4%),血流正常16例(4.6%),总异常率95.43%。
典型偏头痛患者MCA (cm/s,大脑中动脉)和PCA(cm/s,大脑后动脉)均高于对照[(70±7)vs (62±8),P<0.05;(48±9)vs (37±8),P<0.05]和普通偏头痛(61±6,P<0.05;40±9,P<0.05)。
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52.9%(185/350),表现为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峰间期延长,偏头痛发作间期BAEP正常。
偏头痛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结论偏头痛发作期间有部分脑血流改变,同时有BAEP改变,病程越长BAEP异常率越高,听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大。
提示TCD和BAEP对偏头痛有一定诊断价值。
标签:偏头痛;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诱发电位;听觉;脑干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7年10月首次在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确诊且资料完整的偏头痛患者350(男128例,女222例)例,年龄17~49(平均38.7)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5.6 年)。
典型偏头痛185例(单侧头痛105例,双侧头痛80例),普遍偏头痛165例(单侧头痛95例,双侧头痛70例)。
病程中伴有发作性眩晕183例,其中典型偏头痛组103例,普通偏头痛组80例。
儿童偏头痛98例临床和脑电图分析闫秀梅;周琴;郑飞霞;李光乾【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年(卷),期】2006(021)018【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临床特点和脑电图变化.方法分析本院门诊诊治98例偏头痛患儿临床资料.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行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V-EEG)、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描记,予以诊断、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98例患儿中27例为典型偏头痛,71例为普通偏头痛.EEG和V-EEG结果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1例EEG显示有癫(癎)波;而TCD结果显示87例提示脑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结论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与成人类似,但有其自身特点,采用EEG与TCD结合对其诊断有重大价值,应与癫(癎)鉴别.【总页数】2页(P1252-1253)【作者】闫秀梅;周琴;郑飞霞;李光乾【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神经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神经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神经科,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神经科,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9【相关文献】1.20例发作期儿童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J], 滕军放;连亚军;李宜川2.69例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影像学、脑电图分析 [J], 廖红梅; 江志; 杨赛; 旷小军; 杨理明; 陈波; 刘舒蕾; 张晓3.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 [J], 方润桃; 庄锦玲; 杨燕珍; 朱少波; 周火旺4.儿童局灶性癫痫临床特征和脑电图分析 [J], 郑小兰;林彩梅5.偏头痛、癫痫性头痛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J], 王凤云;林春梅;肖瑞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