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内容摘要针对特殊的土类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质,作为地基,必须对其特性采取适合的工程施工方案。
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加速发展,从而使得土木建筑施工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区域展开作业,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必须引起关注。
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各种地域特殊土的重要工程特质,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施工要点,对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地基处理引言由于现场施工地域土质千差万别,因此造成许多土类生成时的条件也不同,这样的土类存在其它的介质、工程特点,这些具备特殊工程特点的土类为特殊土。
随着建设开发发展需求的不断上升,土地的需求也日益显现。
工程建设者必然要面临这些特殊的土质进行施工作业。
如何根据特殊土的特点做好土基础施工作业就是关键因素了。
本文简要分析特殊土中的软土、湿陷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地基的特点和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1 地基处理方法1.1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指把土基础下面作业区域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等材料,然后分层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用于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
1.2 强夯法强夯法是指要加强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采取重锤自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夯击该土层使地基快速固结的施工方案。
该方法是用起吊机器把10~40吨的重锤提升至10~40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1.3 砂石桩法砂石桩地基是施工作业经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孔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1.4 振冲法振冲法是用起重机起吊振冲器后开启潜水电机,让振冲器发出高频振动,此时打开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振冲相结合。
这种加水振动加固地基的方法有效改变不好的土基础以满足地基的加固。
1.5 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是指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可用方法,是将水泥用于固化剂的主剂,采用搅拌桩机把水泥灌入土体并充分拌合,让水泥与土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软土硬结因此提高土地基强度的一种施工法。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摘要: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全国各地的工程概况,给出了基础工程中几种典型的特殊地基土,分析了其成因,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类似的地基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处理措施特殊地基是指土层的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才能作为地基使用。
对特殊土地基的处理,应在做好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土的性质及工程规模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湿陷性黄土1)、现象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雨水,生产、生活废水)不同程度的侵蚀后,地基常产生大量不均匀下沉(陷),造成建(构)筑物裂缝、倾斜甚至倒塌。
2)、原因分析:湿陷性黄土又称大孔土,与其他黄土同属于粘性土,但性质有所不同,它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很多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常夹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具有一定抵抗移动和压密的能力。
它在干燥状态下,由于土质具有垂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直的边坡。
但它受水浸湿后,土的骨架结构迅速崩解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陷,因此使建筑物也随之产生变形甚至破坏。
3)、预防措施(1)换土法:将湿陷性黄土挖去一层(厚约1.0-3.0m),用原土或灰土再分层回填夯实,夯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夯实后,土的孔隙减小,湿陷性降低。
(2)重锤夯实法:采用重锤夯实回填土地基时,应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土厚度一般相当于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通过试夯确定,试夯层数不宜少于二层,土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相当于塑限含水量±2%较合适。
(3)强夯法:用8-16t的重锤,从6-20m高自由落下夯击土层,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适于消除5-8m厚的土层湿陷性。
(4)灰土挤密桩法:基底设灰土挤密桩,处理宽度每边超出基础宽0.5m,桩顶设不小于0.5m厚的灰土垫层,可挤密地基土,提高承载力,消除5-l0m厚土层的湿陷性。
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一、特殊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及处理原则(一)淤泥类土软土是指淤泥和淤泥质土。
软土是一种主要由黏性颗粒组成的土,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
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小、承载力低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沿江和湖泊地区。
软土中分布量最大、面最广的是淤泥类土,它属于低强度、高压缩性的有机土,是事故多发、难以处理的地基土。
淤泥类土的工程性质如下所示。
1.压缩性高、沉降量大。
一般情况下,建在淤泥类土上的砖石结构的民用房屋沉降幅度如下:二层为15~30 cm;四层为25~60 cm;五层以上多超过60 cm,其中福州、中山、宁波、新港、温州等地沉降最大。
这些地区四层房屋下沉超过50 cm,有的高达60 cm以上。
2.由黏粒、粉粒构成,黏粒含量高,渗透性低。
淤泥类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为1×10-6~1×10-1cm/s,土的固结时间很长,房屋沉降稳定历时达数年至数十年。
在正常的施工速度情况下,超过二层的房屋,施工期间沉降占总沉降的20%~30%,其余的沉降可延长20年以上。
在新开发区修筑道路时,我们可发现道路填土过多造成路基不均匀下沉现象。
路面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虽经修补但仍很难恢复,其主要原因是填筑后产生的沉陷恢复稳定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3.快速加荷可引起大量下沉、倾斜及倾倒。
饱和淤泥类土的承载能力与加荷排水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加荷速率过快,土壤中的水分无法排出,则会使孔隙内的水压升高;当外荷超过允许承载力的50%时,则会使地基发生塑性变形,大量的土体被挤压出来,造成地基的沉降或地基失稳。
4.土的抗剪强度低、易于滑坡。
饱和结构性淤泥土的强度决定于黏聚力值,在10~20 kPa,因此地基的允许承载力最高为100 kPa,低者30~40 kPa。
软土边坡的稳定坡度值很低,只有1∶5(坡高与坡长之比),地震时为1∶10,降水后有所提高,但预压后,地基承载力可提高一倍。
浅谈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卜志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09安全工程1班)摘要:本文通过对特殊土的简单介绍,阐述了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膨胀土等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进而详细地表达了不同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关键字:特殊土工程特性地基处理前沿我国幅员广大,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工程地质,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特殊土。
当其作为建筑场地、地基、建筑环境时,由于它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工地上的重大事故。
因此,只有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工程建设.一.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1.1软土的工程特性软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
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当天然孔隙比大于1。
5时,称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
这类土的抗剪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很小,并具有结构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江河湖泊的周围,是软弱土的主要土类,通称软土[1]一般具有下列工程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3)压缩性较高.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
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Cc=0.35~0。
75(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各种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也逐渐开始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在不同地质条件在中建设土木工程时,对特殊土地基具有的一些工程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本文就当前几种比较常见的特殊土地基工程特性和其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特殊土地基;工程特性;地基处理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产生活中使用涉及到的建筑种类越来越多,办公楼、居民楼、或者各种标志性建筑物等。
任何一栋建筑物底部的地基都是有区别的,此时就需要通过特殊土地基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工序,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因此,打好地基首先需要对地基的特性进行充分的理解。
一、特殊土地基概述所谓的特殊土指的是,某种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中或者是在人为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壤。
特殊土壤在我国的分布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质。
一般包括:杂填土,即各种建筑、生活和工业垃圾等堆积在一起而形成的土壤;盐渍土,即在至少1米深的土地层表面的土壤,通常情况下其含盐量的平均值超过3%;膨胀土,即该土壤在吸收到水分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膨胀现象,失去水分后有鲜明的收缩现象,是一种高液限粘质土;湿陷性黄土,即在经过水分的浸湿作用后,会出现较大程度沉陷的土壤;粘性红土,具有较高液限性的粘性土。
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土壤中建立与不同种类建筑物的地基,需要使用与之工程特性相吻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因此本文就几种特殊不同特性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二、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一)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能够在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后产生下沉现象,并且该现象稳定之后,土壤受到水分浸湿会破坏其结构,并且会有明显的下沉的情况,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质中建设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清楚该建筑物的重要性、土地基结构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因下沉受力不均匀导致的严重程度等,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处理措施,避免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建筑工程产生危害。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摘要:特殊地基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才能作为地基使用,如果施工中草率地不经处理或简单地处理就作地基使用,就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危害,轻者砖墙开裂,重者使建筑物失稳破坏。
关键词:地基;问题;措施地基是建筑的承载体,对建筑的质量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特殊土地基施工措施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对地基工程高度重视,才能提高工程和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1、几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1.1软土软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1.1.1工程特性(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软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为50%~70%,最大甚至超过200%。
液限一般为40%~60%,天然含水量随液限的增大成正比增加。
软土的如此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特征是决定其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
(2)渗透性弱由于该类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且饱和状态,这不但延缓其土体的固结过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有显著影响。
(3)压缩性高由于土质本身的因素而言,该类土的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如下特征:变形大而不均匀和变形稳定历时长。
1.1.2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1)垫层法通常用于路基填方较低的地段,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目的。
设置垫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砂砾及灰土,也可用土工格栅、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综合使用处理。
(2)换填法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遇到含水量较高,软弱层较浅,且易于挖除不适宜材料时,一般采取挖除换填法,包括受压沉降较大,甚至出现变形的软基和泥沼地带。
处理这种地基,开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护工作,将开挖出的不适宜材料运走或做处理,然后按要求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灰土或其他适宜材料。
(3)袋装砂井法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措施,其施工简便,费用较低,加固效果较好。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浅析摘要: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程建设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地质复杂的区域。
这些区域复杂的土地特征给工程建设提出了难题,引起了工程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总结了几种特殊地基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特殊地基;液化土;盐渍土;软化地基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
人们为了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
而特殊的土壤状况是工程建设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因此,工程师们越来越重视对特殊土壤地区工程建设特征的研究。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一、湿陷性黄土(一)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湿陷性黄土由粉粒组成,大孔结构,孔隙比大于1,孔隙率在45%以上,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的强度一般较高,但是压缩性较低。
有一类黄土,如果被雨水浸湿,在一定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土体结构的破坏,并发生显著下沉。
与此同时,土壤的强度会降低。
这种黄土就叫做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重压之下受水浸湿后会产生湿陷。
黄土湿陷的外在原因是一定的压力和水的浸湿,而内在原因是黄土的成分特征和结构特征。
(二)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原因1.黄土中粘粒与胶结物的含量黄土中粘粒与胶结物的含量多,就会起到胶结和包裹的作用,使结构稳定致密,从而降低湿陷性,改善力学性质。
相反,如果大颗粒增多,粘粒与胶结物减少,骨架颗粒之间发生直接接触,从而使土体结构疏松、强度降低,湿陷性增强。
2.黄土中盐类的类型与含量如果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易溶性盐类,则更容易发生湿陷。
如果溶解性居中或者是难溶性的盐类含量高,则会出现湿陷滞后。
3.土体的天然空隙、含水量及所受的压力土体的天然空隙越大、含水量越小,则湿陷性越强;在黄土的孔隙与含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土体所受的压力越大,则湿陷性越强,但是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加,土体的湿陷性反而会降低。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摘要城市化的建设拓展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范围。
施工空间的拓展就带来复杂地质结构的对工程基础施工的干扰。
在不同的区域技术人员将面对的是不同力学、微观特性的地质结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土质和岩层的作业区域,给基础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面对不同物理性质的特殊地基的时候。
必须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采用最佳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特殊土质;地基;处理1特殊土及特殊土地基1.1特殊土概述特殊土是指特定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土,例如软弱性粘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液化土、这些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或者本来强度高,但是遇水后,强度显著降低的特点。
这些土在工程中是会形成危险土基,造成上部结构物的损坏。
1.2良好地基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房屋建筑必须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尤其是近年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高层建筑楼层高,重量大,巨大的重量都压在高层建筑的地基上,因此要求高层建筑地基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及抗压性。
同时高层建筑过高的高度使其承受着一定强度的风压力,因此要求高层建筑地基可以为高层建筑提供良好的抗横力作用。
同时,高层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以便为高层建筑提供良好的抗震能力。
而不良的地基,如软土地基、液化地基、膨胀土地基等,在不良地基上建筑房屋会造成房屋由于沉降量不均匀发生倾斜、或者沉降量过大造成房屋下沉、塌陷。
所以,良好的地基对于房屋建筑是非常重要的。
2几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2.1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应根据软土地区的特点、场地具体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对地基的要求等,按有关方法、原则进行。
软土地区经常出现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暗滨、暗塘、墓穴、古河道的处理a、当范围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加深或换垫处理;b、当宽度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梁跨越处理;c、当范围较大时,一般采用短桩处理。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的区域发展,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引起工程师的重视。
总结了湿陷性黄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几种特殊土的重要工程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注意事项;最后针对山西采煤大省的特点,对老采空区上建(构)筑物基础的稳定性评价、勘察技术及处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地基处理
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陆,从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类。
由于生成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不同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和工程性质。
通常把这些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类称为特殊土。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的需求日益上涨,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复杂和软弱地基上开展工程建设。
因此,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土中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和黏性土。
膨胀土地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国际膨胀土工程问题,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过去本来能够承受较大变形的轻载框架式建筑物,逐渐被承受变性较差的砖石结构所取代,随之在膨胀土地区便出现了房屋开裂问题。
(1)膨胀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分析
膨胀土按粘土矿物分类,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以蒙脱石为主,另一类以伊利土和高岭土为主。
蒙脱石粘土在含水量增加时出现膨胀,而伊利土和高岭土则发生有限的膨胀,引起膨胀土发生变化的条件,分析概述如下:
1.1 含水量
膨胀土具有很高的膨胀潜势,这与它含水量的大小及变化有关。
如果其含水量保持不变,则不会有体积变化。
在工程施工中,建造在含水量保持不变的粘土上的构造物不会遭受由膨胀而引起的破坏。
当粘土的含水量发生变化,立即就会产生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体积膨胀。
含水量的轻微变化,仅1%~2%的量值,就足以引起有害的膨胀。
1.2 干容量
粘土的干容重与其天然含水量是息息相关的,干容重是膨胀土的另一重要指标。
Y=18.0KN/M3的粘土,通常显示很高的膨胀潜势。
1.3 力学性质
在工程地质中,这种粘土的膨胀现象很普通。
我们通过土工实验,得出粘土的力学指标,以供土质力学上的计算。
通常对膨胀土的力学分析,主要是对其膨胀潜势和膨胀压力的研究后得出的。
1.3.1 膨胀潜势
膨胀潜势,简单的讲,就是在室内按AASHO标准压密实验,把试样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密到最大容量后,使得侧限的试样在一定的附加荷载下,浸水后测定的膨胀百分率。
1.3.2 膨胀力
膨胀力,也就是膨胀压力。
通俗的讲,就是试样膨胀到最大限度以后,再加荷载直到回复到其初始体积为止所需的压力。
对某种给定的粘土来说,其膨胀压力是常数,它仅限于干容重变化。
因此,膨胀力可以方便的用作衡量粘土的膨胀特性的一种尺度。
(2)膨胀土路基处理方法
根据膨胀土的结果特性和工程特性,按照膨胀土类型,对膨胀土可采用多种处理方法,一般可分为膨胀土性质改良法、保湿法及换土法三类。
膨胀土性质改良法是改变膨胀土的亲水性、热敏性和胀缩性的方法,包括机械改良法(又称夯实法)、物理改良法及化学改良法;保湿法是保持膨胀土地基中的水分不发生改变,以克服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性质的方法;换土法是将膨胀土全部挖除,采用非膨胀土进行换填。
2.1 放缓边坡
由于膨胀土的工程特性,膨胀土路基边坡不能很陡,根据膨胀土类型及边坡高度,边坡率一般采用1:1.5、1:1.75、1:20三种较缓边坡。
填挖较高时,在从路面起每6.0m高度处设置一级2.0m宽中间平台,以加强路基边坡的稳定。
2.2 加强防护
对膨胀土路基坡面采用全防护处理,并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绿化等要求,对中等膨胀土边坡采用浆砌片石实体防护;对弱膨胀土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拱形骨架、人字型预制块、预制六角空心砖、菱形网络等边坡形式进行防护,当边坡较高时,在边坡底部设3m搞的矮挡土墙,以确保边坡坡脚的稳定。
2.3 掺石灰改良
对膨胀土不能直接利用而非膨胀土来源困难或运距较远不经济时,采用掺石
灰改性膨胀土,石灰剂量为4%~12%,掺石灰改性后应达到胀缩总率小于0.7%为准,以接近零为最佳,根据不同路段膨胀土的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具体的掺灰率。
2 湿陷性黄土
2.1 黄土的特性和分布
黄土是指以粉粒为主,含有大量的可溶盐,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的土体。
在我国,黄土和黄土状土广泛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
黄土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面积达1300万km2,约为陆地总面积的9.3%;在我国黄土分布面积达63.5万km2,主要分布在北纬33度到47度之间。
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少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产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常见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1)灰土或素土垫层
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控到预计深度,然后用灰土或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垫层厚度及尺寸计算方法同沙砾垫层,压力扩散角对灰土取30度,对素土取22度。
垫层厚度一般为1.0~3.0m。
它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见的地基浅层湿陷性或部分处理的方法。
(2)重锤夯实及强夯法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上,饱和度不大于0.6的湿陷性黄土。
当采用20KN以上的重锤时,一般能夯实1~1.75m厚的土层。
若基础底面以下湿陷性黄土厚度在2m左右,采用重锤夯实,可基本消除其湿陷性;2m以上,可减少其湿陷性。
强夯法根据国内使用记录,锤重100~200KN,自由落下高度10~20m 锤击两遍,可消除4~6m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
(3)石灰土或二灰挤密桩
适用于加固5~15m深度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而成(少数也用素土),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
(4)预浸水处理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利用其自重湿陷的特性,可在建筑物修筑前,先将地基充分浸水,使其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湿陷,然后再修筑。
(5)采取有效隔水措施
充分做好建筑物基础的隔水层,使基础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浸水,已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目的常用的隔水材料有灰土、油毡以及各种PVC和PE膜,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对基础承载力要求不高的设施,如游泳池、供水管床、渠道等。
(6)采用桩基础等深基础
采用深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传力于湿陷土层一下的持力土层上,达到躲过湿陷性黄土层的目的。
常用方法就是桩基,尤以灌注桩为主。
但应注意由于黄土湿陷所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小裕.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J]. 科学之友. 2010(18)
[2] 周立臣,付世伟.谈工程建设监理在施工监理过程中的合同管理[J]. 才智.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