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厂化养殖淡水观赏鱼获成功
- 格式:pdf
- 大小:130.64 KB
- 文档页数:2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1.04.010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养殖试验张先光12,王春鹿12,马友福3,韩现芹14,王宇14,姜巨峰14(1.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221;2.天津嘉禾田源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天津300481;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402;4.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300221)摘要:为探索血鹦鹉+(C i c h lasoma c i trinellum+X c i c hiasoma synspilum*)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本试验构建了血鹦鹉+套养女王大帆(Hypostomus pic c o stomus)养殖技术模式,经过8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产生效益为324.58元,其中女王大帆每平方米可产收益为203.12元。
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比较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血鹦鹉+(Cichlasoma c i trinellum+X cichlasoma synspilum*);女王大帆(Hypostomus piecosto-mus);套养血鹦鹉鱼(Ci c hiasoma citrinellum +X ci c hiasoma synspilum*)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观赏鱼品种%赏鱼中最为畅销的品,有“红红火火”“招财”之意。
近年来,随着术的不断提升,消费者眼光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血鹦鹉鱼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透明化%的在逐年下降$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见图1)属于异型鱼的白化种,全金黄色,眼睛呈红色,较,观赏价经济价值均$1目前血鹦鹉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温棚#等术模式[1—5],为了探索血鹦鹉鱼养殖新模式,天津嘉禾田源观赏鱼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了鱼研究试验,了可观的经益。
现将术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养殖条件与设施采用面积为4mX4m正方形水泥养殖池进行试验,24个,的正常水位为0.4m,池底略有弧度$内放气石4个,1.5kW涡轮式曝气机1台,养殖用水来源地地下井水$1.2清池、消毒、备水2020年2月15日,用刷子清理养殖池,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注至正常水位,氯行消毒处理,用量0.3g/L$将石均匀摆放,保障供充足,水温定在27〜28g左右$1.3苗种投放2月20日,经筛选后,挑选A级血鹦鹉鱼,规格8〜10cm,2.4万尾放于养殖池,放养密度为基金项目:天津市水产产业技术体系观赏鱼设施养殖岗位(ITTFRS2017016);天津市海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观赏水族岗位;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观赏鱼创新团队项目(scyjs201902)$作者简介:张先光(1985—),男,工程师,研究方向:观赏鱼养殖$E—mail;com.通信作者:姜巨峰(1981—),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观赏鱼种质创新与品级提升$E—mail:jufengjiang@.301000尾/池;2月28日,将规格3-4cm,数量12000尾的女王大帆鱼苗,先放养在一个养殖池中,用“金大地”料加水揉成面团进行投喂驯化,一周后,按500尾/池投放到含血鹦鹉的养殖池进行饲养。
天津市水产养殖概况一、基本情况199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56.35万亩,其中:淡水养殖面积49.90万亩,海水养殖面积6.45万亩;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17.93万吨,养殖品种已达20多种;全市渔业总产值达12.27亿元(90年不变价),占大农业总产值的13.87%。
二、重点工作(一) 克服不利因素使水产养殖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据分析,除受干旱影响较大的地区外,全市水产养殖业平均亩效益比1998年增长20%左右,全市渔业经济呈现较好发展态势。
1999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比1998年增加7600亩,淡水鱼种总投放量2381万公斤,其中名特优苗种投放量占21.38%.海水养殖各类苗种投放量比98年增长32.3%,其中,三疣梭子蟹、梭鱼、日本对虾、河鲀、鮸状黄姑鱼比1998年增长300%;全市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77.92%。
(二) 合理开发宜渔资源,,提前完成十万亩池塘开发任务99年是我市实施“九五期间十万亩淡水养殖开发工程”的第四年,四年来,我施工开发淡水养殖池塘面积100543亩。
该工程的实施和圆满完成,已经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积极调整优化产业及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经济效益表现在:1、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名特优水产品蝉联显著增长。
养殖技术较成熟的优良品种彭泽鲫、异育银鲫等成为我市淡水养殖中调整结构的重点发展品种。
地产优良品种河蟹、梭鱼、鲈鱼等加大了池塘套养比例,产量呈恢复性增长;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等新品种养殖有了新的进展。
其它名特优养殖品种罗非鱼、甲鱼、乌鳢等也都保持了一定的规模产量。
海水养殖改变了“一条虾”养殖模式,形成了鱼虾混养、蟹虾混养、日本对虾稀放精养、“两茬虾”养殖等等各具特色的多品种、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的可喜局面。
尤其是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河鲀已成为继中国对虾之后的我市主要海水养殖品种。
2、因地制宜,突出特点,渔业区域特色初步形成如:津南区沿海河地区实施了万亩名特优养殖工程。
附生藻类并彻底消毒;3.全价颗粒饲料必须保质保量,在投喂时确保对投喂量的掌握。
投喂量不足时会造成鱼体饥饿,鱼的生长参差不齐,鱼体质差并易生病;投喂过量既浪费饲料,又造成残饵污染水体。
必须根据水温、溶氧、天气状况等因素合理投喂,通常鱼种日投饲率3%左右,成鱼日投饲率2.5%左右,并注意饲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就冷水鱼养殖存在问题提出的几点浅见,以便与山区冷水鱼养殖户在养殖方法上交流与探讨,以利日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渔业服务,为秦岭山区冷水鱼产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通联:726100,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水产工作站手机:139****6687)从2015年开始,国家大宗淡水鱼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承担了津新红镜鲤等水产养殖新品种的中试养殖试验,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试验结果与其它省市淡水鱼体系试验站结果基本一致。
津新红镜鲤获得了水产养殖新品种推广合格证书,现已作为水产养殖新品种开始广泛推广到池塘、稻田、微流水养殖漕和设施化集装箱水产养殖之中,深受渔民欢迎。
一、品种来源辽宁省大连市一家水产鱼种选育研发单位从1999年引进2-3龄德国镜鲤4533尾,进行选种培育,在2005年繁育的F2代夏花群体中发现了55尾金红颜色散鳞的特异性个体,于是如获至宝的将金红色个体作为基础群体,开展了漫长的逐代精心选育过程。
经过10年多的4代系统选育,终于获得遗传性稳定、体色金红、散鳞鳞被、生长快、饵料系○蒋明健数低、养殖成活率高,具有创新型的鲤鱼新品种——津新红镜鲤。
通过性状遗传染色体、体色色度值、鱼体肌肉营养成分以及性状与遗传相关的表型识别等技术测定后,获得了“中试养殖试验”合格证书。
二、品种特性2015-2017年在天津、辽宁、重庆、河北、河南、黑龙江6个省市的国家大宗淡水鱼体系综合试验站进行了津新红镜鲤一、二龄鱼中试养殖试验,累计中试养殖面积1503亩。
采用池塘主养的常规养殖方法,津新红镜鲤表现出极好的体型体色、生长优势和较高的成活率,中试结论为津新红镜鲤100%的鲜艳金红色个体;一龄鱼平均产量在1040-1132公斤/亩,二龄鱼平均产量1688-1780公斤/亩,比德国镜鲤提高了10.76-21.10%,饲养成活率均在98%以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疫病发生;现已获得全国大面积推广许可。
栏目编辑魏友海2019.6渔业休闲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休闲渔业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
一、天津市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天津水资源丰富,有众多的河流、水库、湿地,同时拥有约13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造就天津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天津提供了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优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为天津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
天津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在稳定淡水养殖10万亩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渔业、观赏渔业和休闲渔业”。
1984年6月22日天津市钓鱼运动协会正式成立,为全市休闲渔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历经30余年,天津休闲渔业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观赏渔业、垂钓渔业、观光渔业。
天津庞大的观赏鱼养殖规模及价格优势,使天津市成为北方观赏鱼中心和集散地;到2017年,天津市已经拥有国家级别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十余处,市级的也达九处之多,更拥有近千处的可供垂钓的休闲场所,面积更是达到了4000万米2;观赏渔业主要集中在中心渔港、北塘码头、大港码头等区域,观光者乘船出海,体验天津海洋渔业文化,观赏海洋渔具渔法,品尝美味海鲜,成为天津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
三种休闲渔业的良好发展,使休闲渔业成为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带动渔民近万人。
2017年天津市休闲渔业总产值32515万元,较2016年增长13235万元,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二、天津市休闲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规模小,经营类型单一据统计,2007年天津市休闲渔业产值6845万元,2017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3.3亿元,10年间增长了4倍多。
在整个渔业行业,休闲渔业的经济生产总值更是在十年之间上升了3个百分点,从产值比例看,虽然有所提升,但与国内休闲渔业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差甚远;从经营主体看,80%以上的经营主体仍然以养殖生产为主,兼具休闲垂钓功能,存在着个体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经营等问题,缺乏综合性的、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大型多功能休闲场所。
王宇等:中国金鱼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中国金鱼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王宇、姜巨峰 '史东杰2,冯守明3(1.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暨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221;2.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暨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68;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402 )摘要:金鱼是世界重要的观赏用水生经济动物,中国作为金鱼的起源地与最大的养殖国,有责任和 义务传承、发扬金鱼文化,振兴金鱼产业。
本文从中国金鱼产业的现状、新技术和新消费理念对金鱼产业 的影响、金鱼产业和相关机构亟需解决的问题、金鱼产业的前景与机遇四个方面阐述中国金鱼产业当下所 面临的选择与机遇。
关键词:中国金鱼;金鱼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中图分类号:F426.4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21)01-0074-07_、中国金鱼产业的现状(_)中国金鱼养殖与研究状况目前,中国金鱼产业发展呈现“两大出口港”(上海和广州),“三大流派”(京津金鱼,苏 杭金鱼,福州金鱼)和“八大产区”(北京、上海、苏杭、福州、东莞、衡水、营口、山东)的产业布局。
在金鱼品种方面,我国金鱼现有“草、文、龙、蛋”四大品系。
金鱼品种从2004 年的315个品种增加到如今400多种,其中包括福州的熊猫蝶尾和“福寿”,徐州的菠萝皇冠珍 珠鱗,北京的王字虎头等,都是观赏价值极高的珍贵金鱼品种。
中国在金鱼的产业规模、金鱼 品种资源和金鱼消费市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m。
近二十年,金鱼产业经营者最大改变是经营理念普遍提升,在满足内需的同时不断寻求国 外订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更多地为金鱼养殖企业提供新型养殖模式,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
目前,中国金鱼养殖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现代工厂化养殖,庭院古法养 殖,家庭作坊式养殖。
从注重产能,注重传承再到注重品质和爱好,三者各有特点,彼此起到 良好的互补关系。
中国金鱼的产业模式从最初的“点”到“线”,再到“面”,形成了中国特色 的金鱼产业模式。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要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和科学管理方法,可以使养殖过程更加稳定和可控。
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具有节约用水、低排放、高产量等优势,已经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首先,在引言部分进行概述,明确文章要探讨的主题和重点。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将详细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概念、原理,以及它的发展历史和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会详细解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要点,包括循环水系统设计与运行原理、水质管理与监测控制以及养殖设备与工艺技术。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并讨论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其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要点解释说明。
通过对该技术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其优势和挑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高人们对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推动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概述:2.1 定义和原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使用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的方法。
它通过将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使养殖过程中所需的水量大大减少,同时实现对水质的控制和管理。
这种技术基于生物、机械和化学等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营循环水系统,确保养殖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产量和健康状况。
2.2 发展历史: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并在之后不断得到了发展和推广。
最早应用该技术的是淡水鱼类的养殖行业,随后逐渐扩展到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其他水产品的养殖领域。
近年来,由于其对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增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MAJOR VARIETIES AND MAJOR PRODUCTIVE TECHNIQUE 水产新品种推荐——津新红镜鲤薛洋(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江北400020)品种名称:津新红镜鲤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8育种单位: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鲤是我国常见的大宗淡水鱼养殖品种,具有味道鲜美、含肉率高、养殖分布广、饲养难度小、经济效益好等特征。
近年来,为了培育出更多性状优良的鲤鱼新品种,满足养殖和消费市场对鲤鱼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各苗种场和科研院所开展了鲤鱼的人工选育。
津新红镜鲤是由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1999年引进德国镜鲤进行培育和育种研究的,采用群体繁殖混合选育技术,开展了连续4代的系统选育,最终育成金红体色、散鳞型鳞被、遗传稳定、生长快、成活率高的鲤鱼新品种。
该品种于2019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1品种特点津新红镜鲤生长快,体色金红,散鳞型鳞被,且遗传稳定。
相同饲养条件下,一龄鱼比德国镜鲤平均快3.63%;二龄鱼比德国镜鲤平均快4.49%。
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试验研究和中试推广养殖中,未见有疾病发生。
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香甜,鱼皮富含胡萝卜素,鱼肉中有丰富的蛋白质、月旨肪酸以及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此外,体型体色新颖,可作为观赏鱼类,用于都市型现代渔业的观赏、休闲和垂钓。
2鱼苗培育津新红镜鲤的苗种培育分为乌仔、夏花和春秋片鱼种三类。
其中乌仔培育首先要选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长方形、东西走向的育苗池,Wl.5-2.5m,面积3-10亩为佳。
底质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规定。
在鱼苗下塘前10-15天,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5-10kg全池泼洒,干塘通风晾晒2-3天,进行清塘。
放养前3天注入新水0.5-0.6 m,注水口用60-8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
观赏渔业的发展概况一、我国观赏渔业发展概况1、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历史我国是金鱼的故乡。
金鱼在我国民间饲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于16世纪初传入西方,深受欧美各国的青睐,被称之为”东方圣鱼”。
金鱼已成为世界性的种类,并在观赏鱼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观赏鱼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目前已形成以东南沿海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两大观赏鱼生产基地。
北京市的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12000亩,集中在通州和朝阳两个区,年产观赏鱼1.5亿尾左右,并建有大型观赏鱼交易市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观赏鱼产业带。
天津市的观赏鱼产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天津市东兴立交桥的观赏鱼市场在京、津及”三北”地区均有较大影响,现交易品种300多个,交易摊位350多个,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
我国其它地区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也很迅速。
河南省镇平县侯集镇金鱼养殖面积4000多亩,养殖品种80多个,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养殖户平均增收1500多万元。
另外,该镇还建有4700平方米的观赏园,展出名贵品种120多个。
江苏省徐州市现已建100亩左右规模的观赏鱼养殖基地6个,年产观赏鱼8000万尾左右,占全市总产量的近60%,产品年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共计1000万尾左右,内销8000万尾左右,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就业。
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观赏鱼及其相关产业的总产值也已达100多亿元。
此外,上海市、南京市、成都市等大中城市周边地区的观赏渔产业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成为当地水产养殖领域拓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与就业的新途径。
3、我国观赏渔业的经济贸易由于受地理因素和传统技术的制约,目前,在我国的观赏渔业中仍以金鱼类为主,但十几年前引进并试养的锦鲤养殖业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年产量约40万尾左右;近几年陆续从国外引进和试养的热带鱼类及名贵珍稀品种也已增至150多种。
近几年来,我国的观赏龟和观赏水生植物养殖业也正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栏目编辑魏友海2019.6养殖海水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在北方逐渐推广。
珍珠龙胆石斑鱼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适宜水温为22~28℃,低于20℃食欲减退,15℃以下停止摄食、不游动,11℃以下较小的个体开始死亡。
天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利用板式换热器全年水温控制在22℃以上(夏季降温,冬季升温),满足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温度的需求。
目前石斑鱼养殖主要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但是养殖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不高。
海升公司于2017年5月引进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大规格苗种进行室外池塘试养,秋季转移到工厂化养殖车间进行接力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条件新修养殖池塘,倒梯形结构,采用水泥护坡,底部为泥底,进、排水方便。
池塘底面积为1100米2,水深3~3.5米。
2.消毒与培水在进苗前将池水排干,充分晾晒、清淤。
每亩施放生石灰50千克。
一般养殖池经长期养殖后,池底土壤的pH 会偏低,可利用生石灰改良底质并且消毒杀菌,生石灰使用量通常为40千克/亩,视底质酸碱性和池塘地势不同调节使用量;进苗前15天进水培养,可适当泼洒肥水剂,安装1台叶轮式增氧机。
3.苗种运输和放养苗种采购自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了保证在出池时能达到商品规格进行销售,本试验引进了100~150克/尾的大规格苗种3000尾进行试养。
运输工具为活鱼运输车,为了减少在运输途中损伤,一是降低运输水温,减弱鱼的活力;二是在运输网箱内放置小型隔离笼。
进场后将放苗软管接到运输车出口,放苗管直接放到水面以下。
为防止鱼苗大量入池时产生应激反应,可提前泼洒抗应激灵进行预防。
2024.4小球藻和扁藻,水体透明度维持在70~80厘米。
初孵仔鱼生长至40日龄以后,每天换水30%,池内泼洒维生素C 以提高苗种免疫力及降低应激反应。
黄尾副刺尾鱼初孵仔鱼经过75天的培育达到体长(3.2±1.1)厘米的幼鱼,成活率为7%左右。
四、小结本次试验采用调控环境因子和搭配强化饲料方法,有效促进黄尾副刺尾鱼的性腺发育。
通过调整水流量、水温、光照时长和强度等环境因子,同时选用富含促性腺发育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抗应激反应、抗氧化物质的产品,最终使野生黄尾副刺尾鱼的性腺发育达到Ⅳ期末,为催产、受精卵孵化提供基础保障。
笔者采用低剂量激素催产,结合满足特定孵化环境因子的孵化技术,使黄尾副刺尾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到75%和85%,获得在人工培育条件下黄尾副刺尾鱼繁殖的仔鱼。
苗种培育池中用复合有益菌和微藻培育浮游动物饵料并调控水质,投喂饵料采用原生动物-轮虫-挠足类、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人工配合饲料等组合,经过75天的培育,黄尾副刺尾鱼初孵仔鱼长至体长(3.2±1.1)厘米的幼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约为7%。
黄尾副刺尾鱼人工繁育的成功可为珊瑚礁鱼的放流、资源恢复和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虾虎鱼通常是指虾虎鱼目、虾虎鱼科的品种,该科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已知的有2000种以上。
虾虎鱼科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既有大量生活在海水中的虾虎鱼,也有不少生活在淡水和潮间带的虾虎鱼;虽然大多数虾虎鱼体长只有5厘米,但也有体长40~60厘米的超大型虾虎鱼。
其中虾虎鱼科、吻虾虎鱼属的一些淡水种类小巧可爱、色泽艳丽、行为奇特(成熟雄性相遇时经常有“夸示”行为)而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原生鱼品种。
一、观赏价值较高的吻虾虎鱼吻虾虎鱼属已知种类超过80种,不时还有新种发现,笔者把该属主要养殖品种按大、中、小进行分类。
子陵吻虾虎鱼、褐吻虾虎鱼、台湾吻虾虎鱼和李氏吻虾虎鱼都是大型吻虾虎鱼,自然环境中成体体长能达到8厘米/尾以上,有的甚至能长到12厘米/尾。
第一章工厂化养殖述海水工厂化养殖就养殖品种而言,可分为工厂化养鱼、养鲍、养虾、养参和养藻等,依据养殖形式可分为流水养殖、温流水养殖以及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养鱼系统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和比较成熟的生产方式,本章主要介绍工厂化养鱼情况,并可供其他养殖品种的工厂化养殖借鉴。
第一节国外工厂化养鱼简介一、工厂化养鱼的科学内涵工厂化养鱼(industrial fish farming)是采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机械设备、控制仪表等现代工业手段,对养鱼过程进行全面控制,营01造鱼类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实现全年高密度、高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鱼的形式一般分为流水养鱼( fish culture in runn.ng wa- ter)、温流水养鱼(thermal floating water fish culture)和循环水养鱼( fish culture m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三种形式。
(一)流水养鱼流水养鱼相对近海开放式养殖又称为半封闭系统养鱼。
从发展历史看,淡水养殖早于海水养殖。
淡水流水养鱼主要特点为:利用河水、泉水、水库水、地下水等自然水源,根据地形修建鱼池;采用自流方式将养殖用水从水源引入养鱼池,不需额外动力,实现鱼池水体不断交换;养鱼用水量较大,源水一般不进行处理,鱼池流出的水也不再回收处理重复利用;鱼池水体的溶解氧主要来自流动的源水。
如法国流水高密度养殖虹鳟有100多年的历史,虹鳟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达2. 15万t,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81%。
日本、美国、丹麦等国流水养鱼非常盛行,日本主要养殖鲤鱼,年产鲤鱼达12万- 14万kg,美国主要养殖鳟鱼和鲑鱼,鳟鱼单位面积产量达40 - 50 kg/m2,鲑鱼单位面积产量达100 kg/m2。
【二】温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的水源一般来自厂矿企业的废温水、海边地下温水井等。
这些水源经过简单的增氧、调温处理后用于养鱼,鱼池排出的水一般不再回收处理利用。
第二节脊椎动物一鱼基础主干梳理一、脊椎动物的类群1.概念: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2.类群: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二、鱼的主要特征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二是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1.游泳:适于游泳的特点:(1)体形:身体分为Ⅰ头部、Ⅱ躯干部和Ⅲ尾部三部分,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可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覆盖着鳞片、其表面有黏液。
(3)[①]侧线:在躯干部两侧各一,能够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4)鳍:起协调作用。
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维持身体平衡。
[②]尾鳍控制前进方向。
(5)躯干部和尾部:可以通过摆动,提供动力。
2.呼吸:(1)鱼鳃的结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的颜色呈鲜红色,其中密布毛细血管。
(2)呼吸运动: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填“同时”或“交替”)张合的。
(3)气体变化: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3.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辨易错】1.脊柱..≠.脊椎..:脊柱是由多块脊椎骨组成的。
2.名字中带.“鱼.”而非鱼...的动物:章鱼、鲍鱼和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甲鱼和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3.易错字词书写:臀鳍..______ 鳃.________ 脊椎..______ 流线型.____ 鳞.片______ 黏.液______ 【识图解】鱼的呼吸过程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进出鱼体,同时,进行气体交换。
微情境到菜市场买鱼时,怎样才能判断鱼的新鲜程度呢?提示:根据鳃的颜色。
由于鳃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活鱼或刚刚死去的鱼的鳃是鲜红色的;若鱼死去很久,鳃的颜色就会变成暗红色。
素养分层评价【基础演练】知识点1脊椎动物1.脊椎动物指的是(A)A.体内有脊柱的动物B.生活在水中的动物C.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D.体内无脊柱的动物2.我们在动物分组中,将鲫鱼、带鱼分为一组,将章鱼、蝗虫、蛔虫分为一组,将它们分成两组的依据是(B)A.是否用肺呼吸B.有无脊柱C.是否为水生动物D.是否营寄生生活知识点2多种多样的鱼3.下列关于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B.著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鲤鱼C.有的鱼吃水生植物,有的鱼捕食水生动物D.鱼分为淡水鱼和海洋鱼4.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一)目的意义和必要性1、项目提出背景按照2007年1月28日在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按照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拓展农业功能和领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业优势产业技术升级、农产品加工保鲜等10项农业科技推广工程,加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总体要求,以“生态”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效、协调、循环、健康”为实施原则,实现资本集约、技术集约、资源节约,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彻底解决生产与环境相矛盾的问题,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水产养殖业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优良苗种的生产作为水产养殖业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体现着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推广应用优质良种成为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因此,良种生产的有序化发展一直为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
自90年前后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水产原良种生产管理办法”、“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生产管理办法(试行)”,“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淡水养殖鱼类原良种场建设要点”等相关规定,使我国水产苗种生产步入了正规化轨道。
苗种繁育基地建设作为国家水产良种建设体系中重要的关键环节,逐渐纳入到水产行业管理、建设的主要议程。
在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对渔业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天津渔业的发展应该在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抓渔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基于以上发展方向的定位,本项目以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对全面调整我市淡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良种生产供应,改进种苗生产技术,提高苗种生产效率,改善北方地区淡水鱼品种供应紧缺、品种单一的不利局面,并彻底改变本地区养殖的淡水良种退化、更新速度慢、抗病力低下、病害传染、生长减慢、饲料系数高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对基地的池塘育苗设施进行高标准的改扩建,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优质品种扩展观赏鱼的培育及选育,逐步朝品种多元化、效益化方向稳步发展,迅速提高优良养殖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促进本地区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天津市水产养殖调查分析与建议作者:钟文慧,徐林通,蔡琰来源:《河北渔业》 2017年第1期钟文慧,徐林通,蔡琰(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天津300221)2014年~2015年,天津市渔业主管部门主持开展了全市养殖情况调查工作,全市技术推广、科研等单位积极参与。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完成了养殖对象、水产养殖品种、规模、产量以及养殖模式、类型、养殖水处理方式等关键指标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掌握了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基本情况,并梳理了当前养殖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为未来产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文主要对全市水产养殖情况特点、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针对全市从事养殖生产的企业(场)、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及区域整体情况展开。
调查表以行政区县为单位发放。
经统计,共收回全市各区县大宗养殖情况调查汇总表13份(含农垦集团)、观赏鱼养殖情况调查汇总表6份(涉及东丽、西青、津南、宝坻、静海、农垦集团);养殖场(户)调查表累计967份(含观赏鱼调查表57份)。
2水产养殖情况特点与主要问题分析2 1 大宗水产品养殖2.1.1 全市海淡水养殖品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天津市先后引进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乌克兰鳞鲤、匙吻鲟、美国红鱼,细鳞斜颌鲴、半滑舌鳎、石斑鱼、刺参等品种40多种。
本次调查显示,全市大宗海淡水养殖品种达28种,其中产量权重占比大的有10种。
而且,近几年科研推广部门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增加科技与资金投入,保持了我市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2.1.2 大宗养殖传统品种占比明显,但产量效益受多因素影响全市大宗养殖品种年度产量比较,万吨以上的品种5个,包括草鱼、鲤鱼、鲫鱼、南美白对虾、鲢鱼,累计年产量达24. 17万吨;超过千吨以上的品种3个,即鳙鱼、牙鲆、大菱鲆,累计产量7 714.6吨;其他品种产量3 394.1吨。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
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
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
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