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内容摘要针对特殊的土类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质,作为地基,必须对其特性采取适合的工程施工方案。
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加速发展,从而使得土木建筑施工向各种复杂地基条件区域展开作业,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必须引起关注。
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各种地域特殊土的重要工程特质,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施工要点,对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地基处理引言由于现场施工地域土质千差万别,因此造成许多土类生成时的条件也不同,这样的土类存在其它的介质、工程特点,这些具备特殊工程特点的土类为特殊土。
随着建设开发发展需求的不断上升,土地的需求也日益显现。
工程建设者必然要面临这些特殊的土质进行施工作业。
如何根据特殊土的特点做好土基础施工作业就是关键因素了。
本文简要分析特殊土中的软土、湿陷土、膨胀土、红黏土等地基的特点和地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1 地基处理方法1.1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指把土基础下面作业区域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等材料,然后分层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用于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
1.2 强夯法强夯法是指要加强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采取重锤自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夯击该土层使地基快速固结的施工方案。
该方法是用起吊机器把10~40吨的重锤提升至10~40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1.3 砂石桩法砂石桩地基是施工作业经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孔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
1.4 振冲法振冲法是用起重机起吊振冲器后开启潜水电机,让振冲器发出高频振动,此时打开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振冲相结合。
这种加水振动加固地基的方法有效改变不好的土基础以满足地基的加固。
1.5 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是指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可用方法,是将水泥用于固化剂的主剂,采用搅拌桩机把水泥灌入土体并充分拌合,让水泥与土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软土硬结因此提高土地基强度的一种施工法。
几种常见特殊地基土及处理方法摘要: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全国各地的工程概况,给出了基础工程中几种典型的特殊地基土,分析了其成因,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类似的地基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处理措施特殊地基是指土层的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才能作为地基使用。
对特殊土地基的处理,应在做好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土的性质及工程规模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1湿陷性黄土1)、现象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水(雨水,生产、生活废水)不同程度的侵蚀后,地基常产生大量不均匀下沉(陷),造成建(构)筑物裂缝、倾斜甚至倒塌。
2)、原因分析:湿陷性黄土又称大孔土,与其他黄土同属于粘性土,但性质有所不同,它在天然状态下,具有很多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并常夹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具有一定抵抗移动和压密的能力。
它在干燥状态下,由于土质具有垂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直的边坡。
但它受水浸湿后,土的骨架结构迅速崩解破坏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陷,因此使建筑物也随之产生变形甚至破坏。
3)、预防措施(1)换土法:将湿陷性黄土挖去一层(厚约1.0-3.0m),用原土或灰土再分层回填夯实,夯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夯实后,土的孔隙减小,湿陷性降低。
(2)重锤夯实法:采用重锤夯实回填土地基时,应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土厚度一般相当于锤底直径,夯击遍数应通过试夯确定,试夯层数不宜少于二层,土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相当于塑限含水量±2%较合适。
(3)强夯法:用8-16t的重锤,从6-20m高自由落下夯击土层,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适于消除5-8m厚的土层湿陷性。
(4)灰土挤密桩法:基底设灰土挤密桩,处理宽度每边超出基础宽0.5m,桩顶设不小于0.5m厚的灰土垫层,可挤密地基土,提高承载力,消除5-l0m厚土层的湿陷性。
特殊土的种类及地基处理方法分析摘要:特殊土是当前工程施工中必须面临的难题。
特殊土地区的地基建设方法将对确保项目安全建设以及一系列后续项目的继续进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对特殊土的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对工程项目的平稳开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重点针对具体特殊土壤类型特点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较强的的特殊土壤地区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特殊土;工程建设;地基建设;处理方法;地基的搭建是建筑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对整体的基础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在施工过程由于不同土壤的类型和性质不同,给整体建筑物施工和后续管理造成了很大困扰,甚至影响建筑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了解特定土壤的性质及针对特殊土壤的地基处理方法,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对特殊的土壤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建筑施工效率,为项目平稳运行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还能够防止施工过程因土壤类型勘探失误或针对土壤的施工方法错误而造成的损失,提高施工的总体效率。
因此,对于特殊土进行分类和针对性施工处理,在施工中根据土层的类型与性质制定针对性方法,对改善建筑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能起到很大作用。
一、特殊土的具体介绍当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土大多是在各自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天然形成的。
其中不乏有一些特殊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人为因素,这同样也是特殊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形成原因导致了特殊土的分布通常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比如中国常见的盐渍土,通常会形成于中国西南部山地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膨胀土,大多是在我国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形成的,由于膨胀土中存在较多的亲水矿粒质,对水份的吸附力量很高,因此当这种土地吸入了少量的水份之后便会产生扩张的现象,但一旦将水份完全挥发,那么便会马上产生萎缩的现象;湿陷性黄土,该土地极易产生大幅度的沉降,具有不稳定和易变性;软土,这种土地的会容易产生较大程度的变形,从而对地基造成损坏……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施工项目正在平稳运行,不可避免的在施工建设中面临大量特殊土层,施工人员要确保施工方法能与地基相符合,并根据特殊土的施工特点选用针对性强的特殊处理技术。
浅谈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卜志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09安全工程1班)摘要:本文通过对特殊土的简单介绍,阐述了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膨胀土等区域性特殊土的工程特性,进而详细地表达了不同特殊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关键字:特殊土工程特性地基处理前沿我国幅员广大,由于生成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成因以及次生变化等原因,使一些土类具有特殊的成分、结构、工程地质,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特殊土。
当其作为建筑场地、地基、建筑环境时,由于它们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工地上的重大事故。
因此,只有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工程建设.一.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1.1软土的工程特性软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
这类土的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当天然孔隙比大于1。
5时,称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大于1而小于1.5时,则称为淤泥质土。
这类土的抗剪强度很低,压缩性较高,渗透性很小,并具有结构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江河湖泊的周围,是软弱土的主要土类,通称软土[1]一般具有下列工程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2)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3)压缩性较高.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0。
5~1.5MPa-1,最大可达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Cc=0.35~0。
75(4)渗透性很小。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5)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浅析特殊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和措施摘要:本文从特殊土地的分类、工程危害、以及特殊土地基的常用工程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工程施工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殊土地工程危害工程处理一、特殊土地的种类特殊土地是指与一般土地工程性质有显著差异的土类,即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
我国幅员辽阔,在土的堆积形成过,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地质历史、物质成分和次生变化对土的性质有重大影响,形成种类很多各不同的特殊土,其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
我国主要区域特殊土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膨胀土等。
这些特殊性土的工程性质差异很大且对工程的危害极大。
因此,特殊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以及处理方法有重要意义。
二、特殊土的工程危害软土地基强度低,地基沉降量大且不均匀,沉降速率高、沉降稳定时间长。
而位于倾斜基岩或其他倾斜坚硬地层上的软土,当倾斜坡度较大时,除造成不均匀沉降外,还可能发生倾斜上软土的蠕变滑移。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土地崩解,结构破坏,强度下降,产生湿陷。
红粘土地区岩溶现象较为发育,红粘土下常有石芽、溶沟存在,且红粘土厚度分布不均,自上而下软硬变化明显,地基稳定性差、不均匀沉降大。
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建筑物随季节性变化反复不断地不均匀升降,对低层尤其轻型建筑物危害严重等。
建在这些地基上的建筑物,常常由于不良的地质病害,危及建筑物安全,造成建筑物开裂、滑移、倾倒、塌陷。
由于特殊土的的不良地质现象。
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由于对其性质认识不足,出现许多工程事故,有的被迫搬迁,有的耗费大量整治费用,有的工程遭受彻底的破坏,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
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关于特殊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措施,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下面将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三.特殊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措施特殊土地基由于其特殊性在工程施工中有特殊要求,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以下情况。
(一)软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措施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建筑物开裂损坏或严重影响使用等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各种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也逐渐开始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在不同地质条件在中建设土木工程时,对特殊土地基具有的一些工程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因此,本文就当前几种比较常见的特殊土地基工程特性和其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特殊土地基;工程特性;地基处理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产生活中使用涉及到的建筑种类越来越多,办公楼、居民楼、或者各种标志性建筑物等。
任何一栋建筑物底部的地基都是有区别的,此时就需要通过特殊土地基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工序,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因此,打好地基首先需要对地基的特性进行充分的理解。
一、特殊土地基概述所谓的特殊土指的是,某种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中或者是在人为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壤。
特殊土壤在我国的分布中具有非常显著的地域性质。
一般包括:杂填土,即各种建筑、生活和工业垃圾等堆积在一起而形成的土壤;盐渍土,即在至少1米深的土地层表面的土壤,通常情况下其含盐量的平均值超过3%;膨胀土,即该土壤在吸收到水分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膨胀现象,失去水分后有鲜明的收缩现象,是一种高液限粘质土;湿陷性黄土,即在经过水分的浸湿作用后,会出现较大程度沉陷的土壤;粘性红土,具有较高液限性的粘性土。
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土壤中建立与不同种类建筑物的地基,需要使用与之工程特性相吻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因此本文就几种特殊不同特性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二、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一)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能够在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后产生下沉现象,并且该现象稳定之后,土壤受到水分浸湿会破坏其结构,并且会有明显的下沉的情况,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质中建设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清楚该建筑物的重要性、土地基结构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因下沉受力不均匀导致的严重程度等,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处理措施,避免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建筑工程产生危害。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摘要:特殊地基性质不同于一般常见地基土,而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才能作为地基使用,如果施工中草率地不经处理或简单地处理就作地基使用,就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危害,轻者砖墙开裂,重者使建筑物失稳破坏。
关键词:地基;问题;措施地基是建筑的承载体,对建筑的质量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特殊土地基施工措施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只有对地基工程高度重视,才能提高工程和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1、几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1.1软土软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总称,主要是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
1.1.1工程特性(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软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为50%~70%,最大甚至超过200%。
液限一般为40%~60%,天然含水量随液限的增大成正比增加。
软土的如此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特征是决定其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
(2)渗透性弱由于该类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且饱和状态,这不但延缓其土体的固结过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有显著影响。
(3)压缩性高由于土质本身的因素而言,该类土的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如下特征:变形大而不均匀和变形稳定历时长。
1.1.2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1)垫层法通常用于路基填方较低的地段,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目的。
设置垫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砂砾及灰土,也可用土工格栅、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综合使用处理。
(2)换填法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遇到含水量较高,软弱层较浅,且易于挖除不适宜材料时,一般采取挖除换填法,包括受压沉降较大,甚至出现变形的软基和泥沼地带。
处理这种地基,开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护工作,将开挖出的不适宜材料运走或做处理,然后按要求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灰土或其他适宜材料。
(3)袋装砂井法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措施,其施工简便,费用较低,加固效果较好。
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浅析摘要: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工程建设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地质复杂的区域。
这些区域复杂的土地特征给工程建设提出了难题,引起了工程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总结了几种特殊地基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特殊地基;液化土;盐渍土;软化地基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
人们为了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需要在各种复杂的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
而特殊的土壤状况是工程建设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因此,工程师们越来越重视对特殊土壤地区工程建设特征的研究。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特殊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一、湿陷性黄土(一)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湿陷性黄土由粉粒组成,大孔结构,孔隙比大于1,孔隙率在45%以上,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的强度一般较高,但是压缩性较低。
有一类黄土,如果被雨水浸湿,在一定的压力下,就会出现土体结构的破坏,并发生显著下沉。
与此同时,土壤的强度会降低。
这种黄土就叫做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重压之下受水浸湿后会产生湿陷。
黄土湿陷的外在原因是一定的压力和水的浸湿,而内在原因是黄土的成分特征和结构特征。
(二)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原因1.黄土中粘粒与胶结物的含量黄土中粘粒与胶结物的含量多,就会起到胶结和包裹的作用,使结构稳定致密,从而降低湿陷性,改善力学性质。
相反,如果大颗粒增多,粘粒与胶结物减少,骨架颗粒之间发生直接接触,从而使土体结构疏松、强度降低,湿陷性增强。
2.黄土中盐类的类型与含量如果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易溶性盐类,则更容易发生湿陷。
如果溶解性居中或者是难溶性的盐类含量高,则会出现湿陷滞后。
3.土体的天然空隙、含水量及所受的压力土体的天然空隙越大、含水量越小,则湿陷性越强;在黄土的孔隙与含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土体所受的压力越大,则湿陷性越强,但是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之后,随着压力的增加,土体的湿陷性反而会降低。
浅谈几种特殊土地基及地基处理摘要城市化的建设拓展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范围。
施工空间的拓展就带来复杂地质结构的对工程基础施工的干扰。
在不同的区域技术人员将面对的是不同力学、微观特性的地质结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土质和岩层的作业区域,给基础施工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面对不同物理性质的特殊地基的时候。
必须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采用最佳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特殊土质;地基;处理1特殊土及特殊土地基1.1特殊土概述特殊土是指特定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土,例如软弱性粘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液化土、这些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或者本来强度高,但是遇水后,强度显著降低的特点。
这些土在工程中是会形成危险土基,造成上部结构物的损坏。
1.2良好地基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房屋建筑必须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尤其是近年来,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平地而起,高层建筑楼层高,重量大,巨大的重量都压在高层建筑的地基上,因此要求高层建筑地基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及抗压性。
同时高层建筑过高的高度使其承受着一定强度的风压力,因此要求高层建筑地基可以为高层建筑提供良好的抗横力作用。
同时,高层地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以便为高层建筑提供良好的抗震能力。
而不良的地基,如软土地基、液化地基、膨胀土地基等,在不良地基上建筑房屋会造成房屋由于沉降量不均匀发生倾斜、或者沉降量过大造成房屋下沉、塌陷。
所以,良好的地基对于房屋建筑是非常重要的。
2几种特殊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2.1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应根据软土地区的特点、场地具体条件,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对地基的要求等,按有关方法、原则进行。
软土地区经常出现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对暗滨、暗塘、墓穴、古河道的处理a、当范围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加深或换垫处理;b、当宽度不大时,一般采用基础梁跨越处理;c、当范围较大时,一般采用短桩处理。
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
要:本文介绍了特殊土种的开发必要性及类型、特点,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地基处理;有效措施
1 概述
特殊土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或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土。
它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特殊土种包括以下几种:①杂填土:房渣土(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杂物堆积而成的土。
②盐渍土:地表下1m深的土层内易溶盐平均含量大于0.3%的土。
③膨胀土:吸水后显著膨胀,失水后显著收缩的高液限粘质土。
④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的黄土。
其他未列入本规范的土类,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特殊土种地基的工程特性引起工程师的重视,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工程注意事项也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预防工程灾害发生。
一般来讲,土的工程性能决定性体现在其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
笔者分析认为,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土质学进行土性分析的根本。
2 常见的特殊土种及其工程特性
2.1 湿陷性黄土及其工程特性
黄土在一定压力下遇水浸湿后,一般来说它体的结构性能就会被迅速破坏,其强度也会随着迅速的降低,我们把具有这样条件的土性特性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
经过笔者的分析总结认为,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
湿是黄土湿陷现象产生所必须的外界条件很多。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如果压力不断增加,黄土的湿陷性就会增加,但是当压力超过某一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性就会大大降低。
2.2 液化土及其工程特性
地震的震害现象包括振动液化、滑坡、地裂和震陷等方面,液化土的治理是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无粘性土而言,这种由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的转化是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有效应力减少的结果。
在连续的震动作用下,砂土层内的孔隙水压力累积增高到某一时刻,就会等于初始上覆有效压力。
液化现象是一种特殊的强度问题,它发生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中。
2.3 盐渍土及其工程特性
所谓的盐渍土一般是指易溶盐的土。
实际应用中如果当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固相中的结晶易溶盐将会被溶解为液体,这个时候盐渍土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它可由三相体变为二相体,盐渍土相态的变化对上部结构具有严重影响。
盐渍土由于富含易溶盐,使土中微颗粒胶结成小集粒,当水浸入后土中盐分就会溶解,土颗粒的分散度也将会增加。
3 特殊土种地基的有效处理措施
3.1 置换垫层法地基处理措施
目前,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当遇到软弱或不良地基条件时,我们就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实际要求。
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软弱土形成垫层,减少沉降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置换垫层法。
该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不良地基的
处理,另外,砂石垫层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大面积堆载等的处理,土垫层特别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3.2 密实法地基处理措施
这里所说的密实法主要包括强夯法、振冲法、素土或灰土挤密桩法等。
我们先来分析强夯法,它是通过反复将重锤提升到高度使其自由下落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对地基一般进行强力夯实。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的基础范围,设计的重点是置换墩深度的选择。
振冲法是在振冲器的高频振动和高压水流的共同作用下,把回填碎石等粗粒料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3.3 化学加固法处理措施
所谓的化学加固法它是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地基的裂隙或孔隙中,形成结构致密、强度大、防水防渗和化学稳定的增强体。
深层搅拌法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形成优质的地基。
笔者认为,该方法适用于各种软土地基,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基变形等。
高压喷射注浆法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预定位置后,冲击破坏土体,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有规律地重新排列,以达到改造土体目的的方法。
3.4 采用桩基础处理措施
桩基础主要功能是将荷载传至地下较深处的坚硬土层,它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速率低、沉降量较小而且均匀的特点。
一般来说,桩的抗拔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身材料强度和桩与土之间的抗拔侧阻力和桩身自重,应以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最为可靠。
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以水
平静荷载试验最为可靠,由试验结果确定水平极限承载力后除以安全系数。
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在选择加固处理方法时,对渗透性与灵敏度更应予以重视,因为这些特殊性常常成为一些方法成败的关键。
各种加固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性,而实际工程中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等千差万别,利用各自优点,达到经济、有效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