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45
提高成人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新技巧标签::静脉输液;穿刺技巧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技术,因为在面临抢救的时候,它将会显得无比的重要,如果没有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一条生命将会因此而离我们远去。
也有很多同道们平时会因为没有一次穿刺成功而被患者唾骂,这样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我们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障碍。
我毕业后就一直在门急诊工作,每天都要马不停蹄地为很多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而且会遇到许多血管条件不一样的患者,经过3年的临床工作,使我认识到——对于不同条件血管的患者,我们应采取不同的静脉穿刺技巧。
通过与两位同事一起交流探讨,我们的静脉输液技巧互相得到了补充与拓展,现将我们的具体操作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1静脉的选择静脉的选择应避免在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活瓣处穿刺,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选择。
2使血管显露的技巧大部分患者在血管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且嘱患者握空心拳后,血管会自然而然的充盈暴露出来,但也有部分患者的血管不能暴露,例如休克、末梢循环不良或水肿患者。
2.1对于休克与末梢循环不良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技巧使血管暴露。
第一种技巧:先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然后用左手握住扎止血带肢体的最远端,同时用右手从肢体的远心端向近心端反复推揉皮肤,使远心端的静脉血往上走行而集中在扎止血带的下方,从而使血管充盈。
第二种技巧:先扎止血带,再在患者的手及足背浅静脉丰富的部位,用手掌由轻渐重的拍打数次,通过振动,血管多数可显露。
第三种技巧:有条件时可以采取热敷法或在皮肤表面涂血管扩张剂,例如1%硝酸甘油、2%山崀菪碱、硝酸甘油贴剂等,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剂能迅速使浅静脉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静脉充盈、暴露,但是血管扩张剂不适合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1]。
2.2因为水肿患者的组织间隙积累了大量的液体,血管不但不显露,而且漂浮在组织间隙的液体中,增加了血管的活动度,不利于我们穿刺,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先嘱患者抬高肢体,并同时配合在不扎止血带的情况下把肢体末端的积液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开,使血管显露后迅速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再按常规进行穿刺。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在医疗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正确的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护理技巧,帮助护士正确地进行静脉输液。
一、准备工作: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应该使用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和口罩,以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需要清洁输液部位,使用消毒液擦拭皮肤,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具和药物,以免中途不必要的中断。
二、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部位:在选择静脉输液部位时,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选择适合的部位。
一般来说,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肘窝静脉是比较常用的静脉输液部位。
对于老年患者和静脉不太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压迫术来辅助选择静脉输液部位。
在选择部位后,需要用消毒棉球蘸取酒精擦拭,确保部位干净。
三、正确的穿刺技巧:在穿刺过程中,护士需要采用正确的技巧。
首先,应找到静脉的位置,然后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以15°至30°的角度插入皮肤,然后逐渐转向较大的角度,将针头沿着静脉方向插入。
当看到血液返回时,表示已成功进入静脉,此时应停止进针。
注意,在插入针头之前,需要先用一只手的拇指稍稍拉紧皮肤,使静脉更加突出,有助于插入成功。
四、固定输液针头:在成功穿刺后,需要固定输液针头,防止脱落或移动。
为了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固定输液针头。
首先,将输液针头与输液管连接好,然后将敷料贴在插管部位周围,确保针头牢固且不易滑动。
五、维护输液通路: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输液通路和药液残留情况。
护士应经常观察患者的插管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抬高输液瓶的位置,调整滴速,以确保药液均匀流入患者静脉,避免反流或漏出。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瓶、输液管和穿刺针头,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门诊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病人吸收药物并减轻病情。
然而,静脉输液的过程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
以下是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可以帮助护士或医生顺利完成操作。
提前准备在开始静脉输液过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可以确保过程顺利,防止出现任何意外。
首先,护士或医生应该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
如果病人存在药物过敏或者静脉输液不适合他们,那么需要采取其他治疗方式。
其次,要准备好所有必要的设备,包括针头、输液瓶、输液管等等。
此外,还要确保设备消毒干净,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点门诊静脉输液的成功和疗效高度依赖于静脉注射点的位置和准确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注射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清晰的静脉注射点,以避免疼痛和不必要的刺激。
其次,在选择注射点时,应该避开皱褶和皮纹较多的区域,以确保针头准确地注入静脉。
最后,护士或医生需要确保注射点的位置不受活动的干扰,以免管路脱落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
消毒注射点并采用正确的注射技巧静脉输液操作需要保持良好的消毒措施。
在开始注射之前,需要确保静脉注射点已充分消毒,以避免感染风险。
注射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注射技巧。
针头必须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插入皮肤,以避免疼痛和不必要的刺激。
注射速度应该适当,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避免疼痛和不适。
此外,护士或医生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监测静脉输液疗效和不良反应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静脉输液效果和不良反应。
通过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可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和评估治疗效果。
因此,在开始输液之前,应该记录下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病史、药物过敏等。
此外,还应该定期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或药物反应,应该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紧急处理。
结束静脉输液并给予必要的护理门诊静脉输液过程结束后,需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首先,注射点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包扎,以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成功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静脉用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护理问题——血管损伤。
针对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情况及长期的治疗过程,通过对临床老年静脉穿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体会到:合理地应用静脉、保护静脉、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防止血管损伤,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使静脉用药得以顺利进行,并提高老年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静脉用药时血管损伤的原因患者状态: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长时间的输液治疗患者在进针的瞬间往往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硬度增加,增加输液难度。
人为性损伤:除了正常的治疗外,由于技术不娴熟造成的不必要的静脉损伤。
保护措施不到位:输注的过程中巡回观察意识不强,在输液渗漏后没有及时发现引起肿胀较大,以及拔针时没有按压到位引起血液外渗造成针刺面青紫,影响再次输液操作。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成功率做好心理工作:取得患者信任,争取患者合作。
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往往对某几位护士的信任度较高,精神也相对放松。
合理选择血管:老年患者的皮下组织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选择注射时应遵循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的原则,也可选择肢端的末梢静脉,但应避免选择有感染及硬化的静脉,而且也应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输液器的选择:在长期的住院过程中,由于患者静脉的损伤较大,为了减少针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可建议采用使用5号半的针头,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会起到很好保护血管的作用。
促进浅静脉充盈:老年输液患者,一般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
1%的硝酸甘油热敷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
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较松弛,在进行穿刺时采用非握拳的方式即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和握指法更符合他们的生理特点。
关于提升静脉输液成功率专项整改方案提升静脉输液成功率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
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提升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全面查找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提升静脉输液成功率的专项整改方案。
一、问题查找首先,我们需要查找问题。
提升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导致输液失败的原因,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方案。
1.技术和操作问题:包括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等。
2.质量问题:包括输液用具不合格、药液质量差等。
3.管理问题:包括医护人员对输液的重视程度、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等。
二、整改方案基于问题的查找,我们可以制定以下专项整改方案:1.技术和操作问题的整改(1)提高技术水平:医护人员需要加强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包括正规的课程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
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技术水平。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并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穿刺前的准备工作、穿刺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术后处理等,规范操作流程可以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2.质量问题的整改(2)配备合格的输液设备:必须配备合格的输液器,例如合格的注射器、输液管等。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输液失败。
3.管理问题的整改(1)加强人员培训:医护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增强对静脉输液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科室人员对于静脉输液的专业素质。
(2)建立专项监督机制:建立输液操作的监督机制,对操作规范程度、设备配备情况和药液质量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检查结果不合格的科室进行整改督导,确保规范操作。
三、落实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只是第一步,实施整改是关键。
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落实措施:1.培训措施:组织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班,并制定培训计划和教材。
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和成绩,确保培训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静脉输液成功率将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的疗效,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总结如下:一、使血管充盈的方法(1)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静脉充盈。
(2)非握拳穿刺法:教科书中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实际操作中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至管腔变瘪。
如果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3)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4)外涂血管扩张剂法: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或2%山莨菪碱涂在手背上,使局部浅静脉扩张,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经验证明,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一般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粗、直、血管弹性好,走行清楚,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和静脉窦,长期卧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避免使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三、使用止血带的技巧止血带是周围静脉输液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止血带,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四、易见回血法:(1)将调节器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夹闭,减少回血时所遇的阻力。
(2)调节器在高位基础上将排好气的输液瓶从架上取下,低挂于病床同一水平位,进针后打开调节器,产生虹吸作用,使回血易见(3)离心法输液(4)针尾部接空管(5)尾部及折法五、各类患者血管穿刺注意事项(1)消瘦病人、皮下脂肪烧,血管位置浅,管壁脆,易滑动,穿刺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的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以防刺破血管,如静脉滑动,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
1.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应该使被穿刺者的手自然地放松,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背固定成拳状,右手持针迅速而轻巧地进入。
2.由于细小的血管穿刺后不易见回血,故而常常过度进针而很容易刺破血管。
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尝试将输液瓶挂于位置相对比较低的输液架上,这样可以使液压降低,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这样就能避免刺破血管了。
3.对于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在常规消毒后可用酒精棉球擦拭数次,同时可以用手轻轻拍打血管,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样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拍打后可以促使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暴露,这样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
4.对于静脉易滑动的老年患者或过瘦的患者,在做静脉穿刺时,可用左手拇指压住进针下方的血管,在止血带下方2-3 cm处进针。
5.皮肤松弛者可用左手食指稍微牵拉皮肤以使静脉血管清楚显露,也可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距进针处两端皮肤再予以进针。
6.对于比较肥胖的患者或静脉位置较深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可用指压触摸的方法,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熟知具体的解剖位置,即在有血管分布位置用手指轻微按压,凭自身经验感觉静脉血管弹性及血液在血管中的存在及走向,并可用指甲在静脉部位皮肤所在位置作上标记。
此类患者由于静脉位置较深,但相对固定、不易滑落,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反而比较高。
7.对于小儿患者,如果在注射时采取强迫固定,会使患儿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此时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这样反而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放松对注射的恐惧感,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对患儿进行鼓励和赞扬,促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完成静脉穿刺。
同样护士在操作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一气呵成。
8.静脉穿刺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止血带的绑扎不易太紧,稍微打结拉伸即可,否则会影响动脉血流速度;静脉穿刺在手背部位时应避免在手背上方绑扎打结,因为其打结空隙处并不能对浅静脉造成完全踏破,不利于静脉的充分充盈。
来爵士乐对医院病人的IV滴液的智能使用,有一些技巧我们可以拔出我们的医疗袖子。
让我们确保我们的医护专业正在得到顶尖培训关于何时和如何使用IV滴。
我们谈论的是了解何时需要静脉注射潜在的陷阱以及让这些药物进入病人体内的其他方法有了我们的优秀团队,我们可以给这些IV滴液他们应该得到的VIP治疗,并保持不必要的滴液在海湾。
医院应该有明确的规则,规定何时使用IV滴水,以及使用多长时间。
他们需要注意病人,检查是否还需要治疗。
通过制定这些规则,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避免使用IV疗法太久,或者在不需要的时候。
医院必须使用电子健康记录和订单输入系统,以便促使保健提供者说明使用静脉注射的理由。
这将有效防止在不适当考虑患者具体需要的情况下自动或例行地订购静脉注射。
通过通过教育、准则和电子促动的综合方法,我们可以大大加强静脉注射的合理使用,最终导致改善病人口服和更有效地利用保健资源。
社区卫生工作平台家庭病床科护士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冯兰芳,万苏闽 作者单位6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关键词】 家庭病床;老年人;静脉穿刺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572(2008)12-2282-02 家庭病床科(家床科)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且多为慢性病,接受静脉输液的概率较高。
现将提高家床科患者静脉输液成功率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6—2007年我院家床科共收治46例患者,年龄69~91岁,平均82岁,住家床时间最长2年,患者一年内静脉滴注时间最多130d,连续滴注时间最长30d 。
静脉滴注共1174次,其中一次穿刺失败31次,输液过程中发生针头滑出血管外46例,针尖斜面紧贴血管20例,输液过程中液面过高或过低6例。
2 护理对策21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21111 对家床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向老年患者讲述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帮助其制定运动计划,把手转实心球运动作为一项必修课,增加手部血液回流,从而扩张手部动、静脉,促进损伤的修复,锻炼手部肌肉,提高手部皮肤弹性。
冬季运动后戴上手套,保持手部温度。
21112 向患者说明输液目的、药物名称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其陪伴者输液装置及各部件功能及如何使用,让他们了解输液无菌操作技术。
告知他们静脉滴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会陪伴者拔针方法及一般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法。
212 心理护理 家床科护士首先要提高自我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用真心、真情赢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213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21311 选择静脉 一般选择表浅且相对较直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虎口、受伤、感染、瘢痕处的静脉。
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关键词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血液直接输入人体静脉的方法,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据统计,90%~95%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满意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现将多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月静脉输液1506人次。
一次性排气成功1490人次,排气成功率99%,一次性穿刺成功1457人次,穿刺成功率98%。
无院内交叉感染,无输液反应穿刺并发症。
操作技巧液体配制:改变传统的抽药方式,安瓿不倒置,将针头置于安瓿中间,在抽吸过程中尽可能使安瓶内液面与安瓿口间距离增大,防止瓿瓶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中。
垫巾的巧妙选用:静脉输液要严格无菌操作,为预防交叉感染,简化繁琐的护理工作,避开穿刺不慎引起渗血、渗液污染床单位,选用了防渗透功能较好的一次性输液器包装袋。
具体操作:打开输液器时不要触及输液袋的内面,取出输液器,尽量将液体袋放在干燥、无污染区域,进行穿刺前剖开输液袋,内面向上垫于穿刺部位肢体下方。
输液完毕后直接放入医用垃圾筒中。
既节约了医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又达到了消毒隔离的目的。
双折排气法:改变传统的单折排气法,双折排气法是将输液器的插瓶针插入瓶内,操作者一手持输液器针柄,另一手屈折墨菲氏滴管上端输液器,倒转茂菲氏滴管,待滴管内流入一半液体后,松开屈折部分,屈折墨菲氏滴管下端,使液体缓慢流入墨菲氏滴管下部的输液器,充满管腔后松开屈折部分,关闭调节器开关。
双折排气法可提高工作效率,并给患者留下技术娴熟的印象。
容易使患者产生信赖感,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污染机会。
血管的选择技巧:考虑患者的年龄、局部皮肤条件、输液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患者活动需要。
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粗直、便于穿刺和固定的血管,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实用技巧:提高静脉输液操作效率和安全性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补充液体、输送药物等目的。
正确、高效和安全地进行静脉输液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可以提高静脉输液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实用技巧。
1. 前期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总体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检查输液器、输液管以及针头等设备是否完好,以避免漏药或感染等问题。
此外,要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清洁皮肤并用酒精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寻找合适的静脉穿刺点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穿刺点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一般来说,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手臂静脉是较为理想的静脉穿刺点。
当然,选择具体的穿刺点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情况来确定。
3. 技术娴熟和规范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活,技术娴熟和规范操作是保证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
培训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是提高技术的途径。
在操作中,注意穿刺点的角度和深度,保持手稳定,迅速顺利地完成穿刺,减少痛苦和不适感。
4. 视频辅助系统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为静脉输液操作提供了更多辅助手段。
视频辅助系统是一种可以提供实时图像和引导操作的设备,可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找到穿刺点和进行操作。
这种系统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操作时间。
5. 严格监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对于保证操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6. 团队合作静脉输液操作往往需要多个医护人员的协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沟通顺畅。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7. 患者教育对于患者来说,了解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进行相关教育,告知他们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等。
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和技巧之管见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输液用品、医患自身准备、无菌输液瓶检查、药物的正确配置等静脉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正确评估静脉、合理使用止血带、不得拍打穿刺部位等措施,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要掌握水肿和浮肿患者,末梢循环差、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消瘦、血管硬化、弹性差、滑动、弯曲的患者,肥胖患者,血液粘滞度增高的患者和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巧。
同时,护士更要通过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充分发挥静脉输液的治疗作用,使病人得到早日康复。
标签: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操作技巧Opinion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Technique and SkillsWANG Xue-meiNo 321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aicheng,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Abstract]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nurse and the doctor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good infusion supplies,nurse-patient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venipuncture own preparation,sterile infusion bottle inspection,drug correctly configuration. Nurses should hav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proper selection of the puncture site,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vein,the rational use of a tourniquet can not beat the puncture site and other measur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venipuncture. To grasp the edema and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poor peripheral circulation,dehydration,malnutrition patients,weight loss,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poor flexibility,sliding,bending patients,obese patients,increased blood viscosity of patients and elderly patients venipuncture techniques. Meanwhile,the nurses to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mastering,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rapy,in which patients receive a speedy recovery.[Key words] Intravenous infusion;Operating techniques;Operating skills————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基础护理操作,也是衡量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
静脉输液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介绍如下。
1.持针手法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
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
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选血管的技巧(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
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
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3.控制滴速的技巧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