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289.50 KB
- 文档页数:23
静脉输液指导要点
静脉输液的指导要点如下:
1. 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对穿刺部位进行充分消毒,避免感染。
2. 寻找合适的血管:一定要选择比较粗大、弹性好、轻易扪不到搏动的血管为最佳穿刺部位。
3. 确认针头是否进入静脉:一旦出现输液速度过慢、液体不能顺畅地注入或者静脉停滞等情况,需要检查输液针头是否进入到静脉内,防止不必要的组织内注射。
4.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过快或过缓都会导致不同的危害,因此应按照临床医嘱认真进行控制。
5. 观察病人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部位情况,特别是针具是否松动、漏液等异常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6. 防止误输、漏输、污染输液等问题:严格遵守护理方案,正确操作,遵循卫生要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7. 结束输液后,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拔针前加压止血,防止出血,同时要对输液区洁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在医疗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正确的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护理技巧,帮助护士正确地进行静脉输液。
一、准备工作: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护士应该使用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和口罩,以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患者的安全。
接下来,需要清洁输液部位,使用消毒液擦拭皮肤,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输液器具和药物,以免中途不必要的中断。
二、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部位:在选择静脉输液部位时,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选择适合的部位。
一般来说,手背静脉、前臂静脉和肘窝静脉是比较常用的静脉输液部位。
对于老年患者和静脉不太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压迫术来辅助选择静脉输液部位。
在选择部位后,需要用消毒棉球蘸取酒精擦拭,确保部位干净。
三、正确的穿刺技巧:在穿刺过程中,护士需要采用正确的技巧。
首先,应找到静脉的位置,然后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以15°至30°的角度插入皮肤,然后逐渐转向较大的角度,将针头沿着静脉方向插入。
当看到血液返回时,表示已成功进入静脉,此时应停止进针。
注意,在插入针头之前,需要先用一只手的拇指稍稍拉紧皮肤,使静脉更加突出,有助于插入成功。
四、固定输液针头:在成功穿刺后,需要固定输液针头,防止脱落或移动。
为了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固定输液针头。
首先,将输液针头与输液管连接好,然后将敷料贴在插管部位周围,确保针头牢固且不易滑动。
五、维护输液通路: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输液通路和药液残留情况。
护士应经常观察患者的插管部位,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抬高输液瓶的位置,调整滴速,以确保药液均匀流入患者静脉,避免反流或漏出。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瓶、输液管和穿刺针头,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如何配制液体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如何排气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如何选血管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技巧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它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病人的体内,快速且有效地实现治疗效果。
但同时,因其涉及到穿刺和液体输入等操作,需要严格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静脉输液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穿刺部位的选择1. 通常选择静脉丰富、表浅、易于穿刺的部位,如前臂的桡动脉旁的桡侧静脉、后手背的腕静脉等。
2. 避免骨关节、静脉壁硬化、深静脉等部位。
二、准备工作1.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 准备注射器、输液器、药物等设备。
3. 检查输液器,确保没有渗漏和气泡。
4. 准备消毒器具,如碘酒、酒精棉球等。
三、皮肤消毒1. 选择碘酒或酒精棉球,从穿刺点周围向外擦拭,保持一个明显的消毒范围。
2. 应等待消毒液完全干透,以防止残留液滴进入血液引起感染。
四、开始穿刺1. 拿起静脉针,注意保持无菌状态。
2. 以手指轻压掌侧静脉,使其充盈。
3. 穿刺角度一般为30度左右,注意要避免扎伤静脉壁。
4. 快速穿刺到静脉中,进入后应有鲜红色的血液回流。
五、固定静脉针1. 抽出针芯,固定管路并将其与输液器连接。
2. 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明胶带固定输液器。
3. 检查输液速度,确保药物正确输入。
六、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部的稳定,避免晃动产生不安全因素。
2. 输液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3. 输液前要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和配制是否正确。
4. 养成良好的废弃物处理习惯,将废弃物正确分类丢弃。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务人员在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保障病人的安全。
同时,病人也应加强对静脉输液知识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过程。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静脉输液成功率将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的疗效,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总结如下:一、使血管充盈的方法(1)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静脉充盈。
(2)非握拳穿刺法:教科书中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实际操作中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至管腔变瘪。
如果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3)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4)外涂血管扩张剂法: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或2%山莨菪碱涂在手背上,使局部浅静脉扩张,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经验证明,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一般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粗、直、血管弹性好,走行清楚,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和静脉窦,长期卧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避免使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三、使用止血带的技巧止血带是周围静脉输液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止血带,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四、易见回血法:(1)将调节器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夹闭,减少回血时所遇的阻力。
(2)调节器在高位基础上将排好气的输液瓶从架上取下,低挂于病床同一水平位,进针后打开调节器,产生虹吸作用,使回血易见(3)离心法输液(4)针尾部接空管(5)尾部及折法五、各类患者血管穿刺注意事项(1)消瘦病人、皮下脂肪烧,血管位置浅,管壁脆,易滑动,穿刺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的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以防刺破血管,如静脉滑动,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
静脉输液的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
1、快速排气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
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
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
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
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
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
3、进针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
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
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
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
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本人对静脉输液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其中应注意的几项技巧。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输液盘、酒精、碘酒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 输液管排气技巧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
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方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方面,流出的药液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
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打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小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
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达到排尽空气的目的。
3 静脉穿刺技巧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方便进行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遵循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
直接刺入血管法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
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
一、准备工作静脉输液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一些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你进行准备:1. 确认医嘱:在开始操作之前,务必核对患者的医嘱,确保准确无误。
2. 患者评估:进行患者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皮肤情况等,以确定最佳插管部位。
3. 材料准备:确保所需的输液器材完整并清洁,包括静脉穿刺针、输液管、酒精棉球等。
4. 洗手和消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务必正确洗手,并对需要消毒的部位进行消毒。
二、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下面是一些穿刺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医学常识,准确确定静脉位置,如手臂内侧的桡动脉旁。
2. 使用适当的装备:选择合适大小的静脉穿刺针,并确保其锋利度和清洁度。
3. 皮肤消毒:使用酒精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4. 角度和深度掌握:根据患者的情况,掌握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以减小穿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液管的接入和固定在完成静脉穿刺后,接下来是将输液管接入患者的静脉,并固定好,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接入管道:将输液管的一端连接到静脉穿刺针上,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2. 流速调整: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的流速,确保药物的适量输送,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3. 固定输液管:使用透明敷料、胶布等固定输液管,确保输液管道稳定且不易脱落。
四、定期观察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观察和护理事项:1. 观察输液速度:定期检查输液的速度是否正常,以确保合适的输液进程。
2. 观察静脉通畅性:注意观察输液管道和静脉通畅性,查看是否存在漏液、局部肿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