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 格式:pptx
- 大小:674.34 KB
- 文档页数:21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风带形成缘由
气压带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风带是随着气压带的产生而产生的。
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知道低气压带,空气向高纬流淌,随高度气温降低而变重,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除气压带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热空气北与南下的极地高气压带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风带是随着气压带的产生而产生的。
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知道低气压带,空气向高纬流淌,随高度气温降低而变重,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除此之外还有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半球各一半都有。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
因此气温的上下也随bai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
在忽视地表上下起伏、海陆分布差异的状况下,由于三圈环流,在气压带之间形成的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大气程度运动地带,叫做风带。
风带共有六个,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南)信风带,南北半球相像。
高考地理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与风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以及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①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② 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③ 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节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2)三圈环流①单圈环流的概念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引发和影响大气环流的唯一因素就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所形成的赤道和两极之间简单的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形式,即单圈环流。
②三圈环流的概念假设地面是均匀的(无海陆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时,所形成的大气环流状态。
由于它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个部分组成,所以称为三圈环流。
③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假设地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A、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气压下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在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向北。
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形成气压带和风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的。
主要原因如下:
1.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的自然对
流循环。
由于地球自转,赤道区域相对于极地区域具有较
高的线速度。
这导致了自由大气层中的气体在纬度方向上
产生水平运动,并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
2.太阳辐射:太阳的辐射不均匀地加热了地球表面,使得赤
道区域相对于极地区域得到更多的日照和热量。
由于赤道
区域受热强烈,空气通过对流上升,形成了低气压区。
而
极地区域则相对较冷,空气下沉形成了高气压区。
3.库仑力和科里奥利力:库仑力和科里奥利力是由于地球自
转而产生的惯性力。
库仑力使得风在移动过程中偏离直线,并垂直于压力梯度力的作用方向。
科里奥利力使得风在北
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些力的作用导致风
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不均匀加热共同作用,导致了纬度不同地区气压和风向的分布。
这种分布形成了各种气压带和风带,包括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等。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