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32
教学设计1
(指导画图)根据课标要求,强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
a、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气压带。
b、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
让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教师从旁指导。
提问: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
引出热力上升的赤道地区,该地区的受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而
通过讲解和演示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请结合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逐步投
二、课堂总结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重要原因之一。
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1)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气压带、风带南移)。
)上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图中高、低气压的名称分别为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
A、B两处季风中,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是
另一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炎热干燥
C三地中冬季气候最温和的是 A ,年降水量最少的。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2、由“热力”原因(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气压带、__________气压带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气压带、: ___________气压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夏季_____移,如夏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冬季_____移。
如冬至日,赤道低压带全在赤道以_____。
①在下图中写出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
②画出北半球的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② ① 甲 600 乙1.(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信风带B .②是温和湿润的气流C .甲点位于30°N 附近D .乙点位于赤道附近 读右图,完成3题。
3.若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圈,②为近地面风向,则其为A .东北信风B .东南信风C .中纬西风D .极地东风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4~5题:4.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 .①极地高气压带B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C .③东南信风带D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5.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近地面共有6个气压带、6个风带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 空白部分表示风带。
回答6-7题。
6.图中字母a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60ººº60ºº30ºº ººD .极地高气压带7.图中字母b 处所示的风向是 ___________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气压带的概念及其区分特征,掌握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2.学生能够识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3.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读各地气候变化的特点、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实地观察和书写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获取、整理、运用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气压带的概念及其区分特征;2.掌握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3.识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把握北半球和南半球大气环流规律和对应气候类型的异同;2.学生对各种环流系统的联系和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以及其中复杂、细微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授气候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特点、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2.观察法:带领学生到天文台、气象观测站等实地观察掌握气温、气压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候分布等的相关资料;3.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4.读图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气候和气候带分布规律等知识。
五、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以问题导入,例如“为什么北京的气温在四季之间的变化很大,而开罗的气温相对较稳定?”第二步:知识讲解1.气压带的概念和区分特征;2.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3.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步: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带领学生到天文台、气象观测站等实地观察掌握气温、气压等气象观测数据,并分析相关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