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c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832.80 KB
- 文档页数:59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最全版)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 和DVT 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外科病人术前活动减少、术中制动和术后长期卧床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病人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这些因素均可使VTE 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情况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等心脏疾病以及周围血管疾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外科医师应对病人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规范和推动我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血栓管理实践,2015 年11 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意见和已有工作基础[1],制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VTE预防1 概述1.1 普通外科病人VTE发生率VTE 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
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0%~40%[2]。
大型手术病人当同时具有多种VTE 风险因素时(年龄>40 岁、VTE 病史、肿瘤等),致死性PE 发生率高达5%[3]。
亚洲人群中,普通外科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手术病人DVT 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 发生率为1%[4]。
日本相关调查显示,腹部大手术病人仅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者,静脉造影检出VTE 发生率为24.3%[5]。
普外科围手术期血栓如何预防与管理?普外科手术,也就是普通外科手术,如阑尾炎切除、胆囊摘除、胃肠道手术等,是我们生活中相对常见的医疗程序。
许多人都曾经或将会经历这些手术,这也正是普外科手术的普及性所在。
然而,除了手术本身可能带来的担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需要我们关注,那就是血栓。
血栓是一种在血液中形成的凝块,通常是为了停止出血而产生的自然反应。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血栓可能在血管中不必要地形成,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而在普外科手术中,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手术过程中需要创伤、静脉穿刺等操作,这些都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一、了解血栓的形成血栓,简单来说,就是在血液中形成的凝块。
这些凝块通常是人体自然的应急措施,目的是停止出血。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血栓可能在不需要的时候形成,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血栓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凝血系统的各种成分,如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它们在损伤的血管内逐渐积聚,形成坚固的血栓。
血栓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当血栓堵塞血管时,它会阻止血液流动,这可能导致供血不足,引发组织坏死。
在心脏血管中,这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在脑血管中,可能引发中风。
而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来说,手术中的创伤和术后的康复期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长时间的床位休息、术后的疼痛和炎症等因素都可能使血液在血管中滞留,更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了解血栓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栓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即将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
二、预防血栓的方法(一)主要预防方法1、积极活动:在手术前和术后,积极的体育活动对血液循环非常重要。
医生通常会鼓励患者尽量多地行走和移动,以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这有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机会。
2、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降低血栓的风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血液的凝固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但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医生的监督和处方。
3、穿戴压力袜:压力袜是特殊设计的袜子,可以提供适度的压力,帮助促进血液流动。
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创伤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创伤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VTE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
因此,为进一步规范该类患者VTE预防方法和提高其预防水平,2021年3月我国首个关于创伤骨科VTE指南《中国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21)》重磅发布。
该指南主要从创伤骨科患者VTE的预防措施及围手术期VTE预防的推荐方案进行探讨。
1.创伤骨科患者VTE的流行病学国外文献报道的骨盆骨折VTE发生率为61%,其中症状性PTE的发生率为2%~10%,致死性PTE发生率为0.5%~2.0%。
国内文献报道多发骨折(3个部位以上)术后DVT发生率为50%。
新鲜下肢骨折,接受抗凝措施后DVT发生率为16.5%。
2.创伤骨科患者DVT筛查和VTE风险评估指南推荐对所有创伤骨科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和筛查。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及“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均建议使用Caprini评分对手术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见表1)。
表1 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注:Caprini评分1~2分,VTE风险为低度,建议应用物理预防;Caprini评分3~4分,VTE风险为中度,建议应用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Caprini评分≥5分,VTE风险为高度,推荐应用药物预防,或建议药物预防联合物理预防;VTE为静脉血栓栓塞症指南建议所有住院的创伤骨科患者进行RAPT评估。
(见表2)表2 RAPT评分表注:RAPT为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VTE为静脉血栓栓塞症,AIS为简明损伤分级,GCS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临床可能性:低度<5分,DVT发生率为3.6%;中度为5~14分,DVT发生率为16.1%;高度>14分,DVT发生率为40.7%3. 创伤骨科患者VTE的预防重大创伤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应给予积极预防。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的关注和重视。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PE 与 DVT是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其在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 VTE。
外科患者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长期卧床均使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麻醉及手术创伤促使组织因子释放,并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恶性肿瘤等,均可使VTE发生的风险增加。
此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同时使用抗栓药物,常见的如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慢性心房颤动、冠心病支架置入后等心脏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外科医师应该对患者实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的抗栓药物管理。
为了规范和推动全国范围内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血栓管理实践,2015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牵头,依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已有的工作基础[1],制定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和管理指南,希望对国内广大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一、概述(一)普通外科患者VTE发生率VTE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10%~40%[2]。
大型手术患者同时具有多种VTE风险因素(年龄>40岁、VTE病史、肿瘤等)时,致死性PE发生率高达5%[3]。
亚洲人群中,普通外科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手术患者DVT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发生率为1%[4]。
日本调查结果显示,腹部大手术患者仅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预防,静脉造影检出的VTE发生率为24.3%[5]。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13)11-0946-03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中山共识(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团队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血栓Keywords perioperative;venous thromboembolism;blood clots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经成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影响术后恢复、增加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会危及病人生命。
文献[1-2]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0%~30.0%,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为0.2%~0.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VTE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外科医师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评估一般情况下非心脏手术前需要进行评估和治疗的病人仅限于有活动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如有严重或不稳定心绞痛、近期发生过心梗或脑血管意外、晚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重度心瓣膜病)。
因年龄或患冠心病而被列为高风险病人,如无症状,同时每天能运动30min,则不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反,对于一个无规律锻炼习惯的病人,即使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但提示有围手术期临床危险因素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和体检。
胸部X片对于急性心衰病人有重要价值,可提示肺充血,听诊可伴有肺部罗音。
但是在慢性心衰病人,胸部X片则不会出现肺充血征象,但体检可以发现颈静脉充盈或肝颈回流征阳性,提示容量负荷过重,周围性水肿并不是慢性心衰的可靠指标。
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时还须考虑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一些相关疾病常会加重麻醉风险,使得心脏问题处理复杂化,如肺部疾病、糖尿病、肾功能损害、贫血等。
对于近期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脑卒中病史,且未进行过正规治疗者,择期手术前建议做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检查,并请神经内科会诊,查找病因(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并正规治疗2~4周。
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龚美元;张桂芝【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pera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underwent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per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ampling, 74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after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formation rate (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1%),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97.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3.8%),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s Individualized nursing on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rate, at the same time with high satisfaction.%目的:了解预防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