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温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
气温高低常用温度表来测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
(会计算日平均气温)2.午热晨凉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冬寒下暑是指气温的年变化。
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日变化的剧烈程度。
4.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
5.课本48页比较三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
太原、悉尼两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原因是:太原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新加坡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纬度低,又濒临海洋,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6.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阅读等温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别和水平分布状况。
7.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高温(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大)或低温中心(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小)。
8.课本49页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在20℃以上。
南北极圈附近气温约为--20℃。
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那里是一个低温中心。
9.纬度是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10.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11.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差变化小。
二年级科学试题天气变化与气温天气变化与气温天气是指一定时期内地球大气的气象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力等。
而气温是大气中的温度,它是天气变化中最常标示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二年级科学试题的角度,探讨天气变化与气温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天气变化与气温天气是指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如晴朗、阴天、多云、阵雨等。
而气温则是指大气中的温度,它会因为太阳照射、季节变化、地理位置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天气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气温的不同。
比如,在夏天往往会伴随着高温晴天,而在冬天则会伴随着寒冷的天气。
二、天气变化与气温的关系天气变化与气温是密切相关的。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当气温较高时,天气往往会比较炎热,如夏天的烈日炎炎;而当气温较低时,天气则会比较寒冷,如冬天的严寒。
同时,天气的变化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比如,当出现阴雨天气时,气温往往会下降;而晴天的时候,气温则会上升。
三、天气变化与气温的原因天气变化与气温的变化有多种原因。
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太阳以热能的形式照射到地球上,使得地球的温度升高。
太阳高度的变化、照射面积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地球的气温。
另外,地理位置也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
比如,靠近赤道的地方一般气温较高,而靠近两极的地方则气温较低。
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四、天气变化与气温的影响天气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如在夏天高温天气下,人们需要注意防暑;而在冬天寒冷天气下,人们需要注意保暖。
另外,气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
一些植物和动物对温度有着较高的适应性,它们会根据气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理活动。
五、如何观察天气变化与气温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与气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观察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首先,可以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了解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和气温情况。
其次,可以观察室外的温度计或气象仪器,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
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温度与气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
录。
3、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并能实行准确测量。
1、让同学们分组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2、每个小组一支温度计。
3、课件:怎样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温度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主要的
记录数据。
二、怎样测量室外温度。
1、了解使用方法。
2、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
3、讨论室内外温度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交流汇报,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的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2、小结: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3、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讨论: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小结;
6、作业:自已在家测量室内外温度。
天气预报气温的原理
天气预报气温的原理是基于气象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气温
的预报主要通过气压、风向及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实现。
气压对气温的影响
气压是指大气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到
气温,一般而言,气压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气温越高。
因此,通过测量各地气压的高低,可以推测出当地的气温。
风向对气温的影响
风向也会对气温产生影响。
例如在冬季,当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进
入温暖的南方地区时,会导致当地气温急剧下降。
再比如,在夏季,
南风吹来的湿气会使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从而影响到当地的气温。
湿度对气温的影响
湿度也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其
容纳温度的能力就变弱了,会造成当地气温的升高。
反之,当湿度下
降时,气温就会相应地下降。
气象仪器对气温的测量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气温,现代气象学使用了一系列的气象仪器来记录和评估气温的情况,包括:
1.温度计:通过测量热量的传导、辐射及对环境的吸收等方式,记录温度的变化。
2.红外线温度计:可测量远距离的温度,并且是一种非接触性的测温仪器。
3.卫星遥感:使用卫星测量大气溫度、云层和温室气体浓度等,为气象预报提供更精确和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天气预报气温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来推测当地气温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使用各种气象仪器对气温进行测量、记录和评估,从而确保气象预报的精确性和权威性。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气温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
3.初步了解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难点: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气温是天气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气温是高还是低。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变化。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教师:阅读教材第72页,了解气温的含义及表示。
学生: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教师:我国采用摄氏度表示温度,符号表示问答法授课有利于学生快速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
为“°C”。
教师:阅读教材第73页“思与学”,了解气温的观测工具和地点。
学生: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一般放置在百叶箱内,距离地面约1.5米。
教师拓展: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内观测,可以减少风的流动对气温数据的影响,离地面1.5米高度的气温较为稳定,且是人类直接感受的气温。
教师:观察教材第72页图4.7日平均气温示意,计算日平均气温。
看是否和右面的日平均气温相符。
学生:2时约为4°C,8时约为8°C,14时约为16°C,20时约为12°C。
日平均气温=(4+8+16+12)÷4=10°C。
计算日平均气温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理解能力,属于跨学科实践。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 2.2天气和气温
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考点及考试要求1、天气。
2、气温的测量。
3、气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
2.2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读图】2-6、2-7感受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讨论题】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2、说说当天的天气状况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
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设问】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探究实验1】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时间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温度(百叶箱内)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探究实验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举例】1、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