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2011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自制简易的密度计》
- 格式:ppt
- 大小:760.50 KB
- 文档页数:10
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密度计【导学目标】1.归纳比较浮力大小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大小。
2.利用漂浮条件的等量关系,求物体和液体密度。
3.能利用漂浮条件设计实验测量密度。
【自主学习】A.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与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1、推导h的表达式:2、表达式:。
B、图像分析:用自制简易密度计测出密度计进去水中的深度H。
根据以上推导出的公式,计算出液体密度与下表中的密度值相等时,简易密度计浸入的深度h(取密度的单位为g/cm3)液体的密度ρ(g/cm3)0.8 0.9 1.0 1.1 1.2 ……浸入的深度h/cm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完成图像。
3、根据图像得到:密度计刻度值由上而下逐渐(变大/变小/不变);密度计刻度线分布(均匀/不均匀)。
4.结论: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密度计在未知液体中的深度,h与液体密度ρ液成。
C、用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分别测出密度计浸入盐水、可乐的深度h,利用推导式算出盐水、可乐的密度。
液体的种类水盐水可乐浸入的深度h/cm液体的密度ρ(g/cm3)1.0h 1、h2,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2、根据已知推导式计算出盐水与可乐的密度,填入表格。
D、检验刻度误差:1、如何来检验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测出液体的密度是否准确呢?2、检验刻度误差的方法:;。
3.介绍实验室中的密度计:1)密度计是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液体的仪器仪器。
2)读数方法:静止时液面所对刻度乘以水的密度。
3)它的刻度特点:上下,刻度间隔。
4)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的原理制成的。
5)密度计浸入液体中越深,说明液体的密度是越。
6)观察实验室密度计,下端配重的作用是 .E、制成的密度计刻度线过密,如何改进?1.改进措施:可以选用更的吸管。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
【核心实验汇总3】实验14:制作简易密度计(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2)这根吸管漂浮(F浮=G)在不同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小;(3)在标定刻度前,先测出吸管在水中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H(如图1所示)。
(4)若密度计漂浮在密度为ρ液的其他液体中,则浸入的深度为h,可推出h的表达式为h=ρ水H/ρ液。
根据此表达式即可对不同液体的密度在吸管上进行标定。
(5)密度计刻度的特点:上小下大、上疏下密。
(6)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要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可适当增大配重或换细一点的吸管。
实验15: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小塑料瓶、螺母若干、烧杯、水、干抹布等器材。
(2)实验过程:①探究物体下沉的条件A.将部分螺母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下沉;B.取出小瓶,用抹布擦干小瓶;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 (a)所示,测出其重力G=2.4N;D.将小瓶浸没水中,如图 (b)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8N;此时小瓶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浮=0.6N;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浮力小于重力(F浮<G);②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A.从水中提出小瓶,用抹布擦干小瓶,并取出瓶内螺母;B.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G’=0.4N;C.将小瓶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到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小瓶受到的浮力为F浮=0.6N;D.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浮力大于重力(F浮>G);实验16:探究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甲乙丙丁(1)如图甲和乙,卷成团的牙膏皮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会沉于杯底(F浮<G);将该牙膏皮弄成空心后,它却漂浮在水中(F浮=G)。
牙膏皮受到的重力不变,在乙图中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故受到的浮力增大;(2)如图丙,鸡蛋沉在烧杯底部(F浮<G),向水中不断加入浓盐水,使鸡蛋慢慢上升(F浮>G),仍不断加入浓盐水,最后漂浮在水面上(F浮<G)。
《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密度计》【教学目标】1.通过简易密度计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认识密度计的主要结构、刻度方法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和浮力等知识进行技术设计和理论推导.2.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大胆猜想、勇于创新,学生亲历简易密度计的设计、制作、改进,学生乐于参与,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3.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协作,小组展示,逐个完成任务,最终制成密度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重点】利用二力平衡和浮力知识设计、制作和改进密度计.【教学难点】1.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原理,推导出杆状漂浮体浸没深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2.探究提高密度计测量准确程度的方法(加大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教学器材】演示器材:大蒜一个、圆柱形塑料桶一个和配重片两块、量杯两个、盐水(密度为1.1g·cm-3)、水、酒精(0.8g·cm-3)、质量相等的三根吸管(粗、中、细各一根,一端已用塑胶枪封闭)、钢珠25个分组器材:质量相等的三根吸管(粗、中、细各一根,一端已用塑胶枪封闭,上面标好刻度线)、钢珠25个、烧杯(装有密度为1.1g·cm-3的盐水)、量筒两个(其中一个装有水)、塑料托盘、刻度尺∴ρ液=ρ水Sh排水/Sh排液=ρ水h排水/h排液一杯水,一把刻度尺,测量盐水的密度?放入量筒前后读数之差(V2-V1),也等于物体浸在液面之下的体积。
如果是柱形物体,V排等于柱体底面积S乘以柱体浸在液面下深度h.演示:将小桶轻轻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新问题:空心圆柱形小桶无法竖直漂浮在水中,如何解决?——加配重就可以使圆柱体直立漂浮.演示:小桶漂浮在水中时,h排水=6.4cm,漂浮在盐水中时,h排水=5.8cm学生从大蒜漂浮时,大头在下,重心低得到启发:降低小桶的重心也许就可以解决问题.代入ρ液=ρ水h排水/h排液,计算出盐水密度约为1.1 g·cm-3.由ρ液=ρ水h排水/h排液得出:h排液=ρ水h排水/ρ液根据密度计浸在水中的深度h排水可计算出不同密度的h排液在小桶上距底部6.4cm处划线并标注 1.0g·cm-3;5.8cm处划线并标注 1.1g·cm-3.任务三:如何将这个空心圆桶改造成能够测量各种液体密度的工具?——简易密度计学生:事先将表示不同密度的刻度线在小桶上标注出来,就可以用这个小桶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了.老师通过回忆初二上学期温度计刻度的标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密度计刻度也有可能是均匀的,是否可以根据已有的1.0g·cm-3和1.1 g·cm-3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等距的算出0.8g·cm-3、0.9g·cm-3、1.2g·cm-3等刻度线到小桶底部的距离分别为:7.6cm、7.0cm和5.2cm.肯定学生大胆猜想,并用实验求证:小桶放在酒精中(0.8g·cm-3)时,浸入的深度为8.0cm,与学生的猜想不一致.是否一定需要将密度计预先放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才能标注刻度线?学生:看来密度计刻度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
《自制简易的密度计》教学设计一.引入(一)演示实验器材:烧杯2个,鸡蛋2个,盐1袋,搅拌棒步骤:(1)鸡蛋放在清水中,什么现象,什么原因(2)向清水中加盐,不断搅拌,鸡蛋上浮,加的盐越多,盐水密度越大,鸡蛋漂浮时排开的体积越小(3)稀释盐水,不断搅拌,盐水密度越小,鸡蛋漂浮时排开的体积越小。
二.简要分析及分组体验(一)简要分析,学以致用师:如图所示,鸡蛋静止时处于什么状态?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漂浮状态,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等于浮力大小。
师:由阿基米德公式可知师:由此可见,鸡蛋漂浮时所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生:液体的密度决定的,(二).分组实验,强化体验加深理解。
利用手边的器材(圆规铁钉头+PVC塑料管)分别放置在水中和蜂蜜或盐水中,看一看,和刚才鸡蛋放在水中和盐水中的情况是否类似。
试着分析原因。
三.制作简易密度计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及理论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它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由液体密度决定的。
液体密度越大排开的体积越小。
吸管放在水中什么情况?(一)任务1任务2:利用吸管等材料仿照我的这个器材,制作一根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的吸管呢?问题1:如何使吸管竖直漂浮在水面上解决方法1:一段密封(用什么密封)加适当的配置(加金属丝)师:吸管竖直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浮力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吸管竖直漂浮时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相等。
(二)任务2:液体密度H任务2:将你制作的吸管放到旁边小组的水杯中,是否还在同样的位置?为什么(一一对应)师:若设细吸管的底面积为S,那只需测量什么物理量就能够知道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生:只要知道细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就可以了。
(三)任务3:任务3:将你制作的吸管放到蜂蜜(酒精)中,是否还在同样的位置?为什么不准放先猜一猜!这也就是说:(四)任务4:那我们来探究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h与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
师:如图所示,同一支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浸入某液体中的深度为h,请推导h的表达式:h=ρ水H/ρ液。
探究活动密度计的刻度
为何是不均匀
的
1. 密度计的刻
度为何是不均
匀的?
设密度计的
总重力为G,
截面积为S,
长度为L
当密度计放
入某种液体
中,浸入液
体的深度为
h,
根据漂浮,F
浮=G 可
得:ρ×Sh
×g=G
则:ρ×
h=G/Sg
即液体的密
度与密度计
浸入的深度
成反比
所以密度计
的刻度不均
匀
当堂
检测
课堂反馈
小结
巩固
回顾课程加强记忆
作业布置课本
P98
课时作业
P113—P114
1—9
板书设计
10.6综合实践活动
一、密度计
构造: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密封玻璃管
管的下部装有少量密度较大的铅丸或水银
降低重心,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密度计刻度线分布特点:刻度线分布上疏下密;刻度值分布上小下大
二、利用简易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
三、密度计的刻度为何是不均匀的。
初二物理简易密度计制作方法
制作简易密度计需要的材料:
1. 一只空瓶子
2. 一定量的水
3. 一块平滑的木片或塑料片
4. 一只测尺子
制作步骤:
1. 将空瓶子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瓶子中;
3. 将木片或塑料片平放在瓶口上,使其浮在水面上;
4. 用测尺子测量瓶口到水面的距离,记录下来;
5. 加入一定量的盐或砂糖搅拌均匀;
6. 重复步骤3、4、5,记录不同浓度溶液时的瓶口到水面的距离。
分析结果:
1. 密度计原理是利用物体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被液体浸泡的
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液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因此,木片或塑
料片浮在水中的部分体积就是水的体积,盐或砂糖加入后,密度变化,浮在水中的部分体积也会发生变化,根据瓶口到水面的距离可以计算
出液体的密度。
2. 密度计测出的值只是大致值,不太精确,更精确的密度计需要使用
精密仪器。
“自制简易的密度计”教学设计作者:***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第07期一、“自制简易的密度计”在初中力学中的地位1.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源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8页)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的综合实践活动版块。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物体浮与沉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自制简易的密度计”这一版块,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可以用自制的密度计来测量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密度,在制作密度计和测量密度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应用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大小;能利用漂浮条件的等量关系,制作简易密度计;能利用漂浮条件设计实验测量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密度计,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良,更好地掌握密度计设计的原理;在用密度计测量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改进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本课的重、难点。
如何制作较为精密的密度计,借助水的密度测出其他液体的密度;在密度计上标上刻度;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二、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师生通过共同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经历制作密度计、改良密度计、给密度计标刻度、用自制密度计测未知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在分组实验中轻松解决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循序渐进、“探究为主,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资源实验用器材:吸管、钢珠、石蜡、烧杯、量筒、水、刻度尺、计算器、可乐、食盐水、酒精等。
四、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提出本节课的设计任务。
师:如图1所示,鸡蛋静止时处于什么状态?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漂浮状态,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等于浮力大小。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6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6节综合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密度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密度计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计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计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木棒、浮标、细线、酒精、水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液体的密度实验,引发学生对密度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密度计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明白密度计是如何测量液体密度的。
3. 分组实验(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制作属于自己的密度计。
4. 实验操作与讲解(10分钟)学生操作自己制作的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密度计的原理、制作方法和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 简述密度计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利用密度计测量你周围常见液体的密度,并写出实验报告。
作业答案:1. 密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原理,制作方法是通过调整浮标的位置,使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都能保持漂浮状态。
2. 实验报告应包括液体的名称、密度值、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分组实验、实验操作与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密度计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密度计的制作方法简介密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密度的仪器。
通过测量物质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来计算密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制作密度计的方法,需要的材料和步骤。
材料准备1.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2.一些不同密度的物质,如水、酒精、油等3.一个量杯或注射器4.纸和笔制作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这样可以清楚地观察不同物质的层次。
2.收集不同密度的物质,如水、酒精、油等。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密度范围。
3.使用量杯或注射器在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同时记录每种物质的名称和体积。
4.把物质小心地倒入玻璃容器中,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5.等待物质在容器中静止,形成各自的层次。
6.利用纸和笔标记每个层次的位置和密度值。
根据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每种物质的密度值。
7.清理玻璃容器,准备进行下一次测量。
注意事项1.使用透明的玻璃容器可以方便观察不同物质的层次,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在倒入物质时,要小心避免气泡的产生,因为气泡可能会干扰层次的形成。
3.记录每个层次的位置和密度值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进行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结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密度计来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通过测量物质在单位体积中的质量并计算密度值,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种制作方法适用于初学者,可以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
希望这篇文档可以帮助你制作自己的密度计,并对密度测量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制作密度计涉及使用液体和玻璃容器,请务必小心操作,避免发生任何意外。
简易密度计制作实验器材:粗细均匀且一端密封的塑料管1个,适量的水、酒精和酱油,空矿泉水瓶1只(瓶盖端剪掉),铁钉若干个,铅笔1只,尺子1个实验步骤:1.在粗细均匀且一端密封的塑料管中放入铁钉若干个,使它能竖直浮于水面;2.这样,一个粗略地、未标刻度、能漂于水面的“密度计”就制成了(如图);3.制作:在空矿泉水瓶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轻轻将未标刻度“密度计”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中,待其静止后,轻轻用铅笔在水面位置画一条线,将密度计拿出,加深这条线,并在旁边写上“1.0”,意为水的密度为“1.0g/m3”。
对于粗细均匀、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由阿基米德原理有:G=F=SHρρ=(G/S)/H令k=G/S,则ρH=k,ρ,H成反比关系用尺子量出上述塑料管浸没在水中的高度H=11.50cm,由ρ水=1.0g/m3,代人上式得:k=11,50,因此该密度计满足下述规律:ρ=11.50/ H密度ρ(g/m3)0.8 0.9 1.0 1.1 1.2 1.3 塑料管浸没在液体中的高度H (cm)14.38 12.78 11.50 10.45 9.58 8.85 将表中数据标示在“密度计”上,获得标有刻度“密度计”(如图):4.验证:倒掉瓶中的水,倒入适量质量浓度为95%的的酒精,并将“密度计”放入酒精中,测出酒精密度约为0.82 g/m3(如图):对于质量浓度为95%的的酒精,可计算出它的密度:ρ95%酒精=m÷v=m÷(0.95 m÷ρ纯酒精+0.05m÷ρ水)≈0.81 g/m3 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说明该密度计制作是比较成功的。
5.应用:倒出瓶中的的酒精,倒入适量的酱油,将“密度计”放入酱油中,测出酱油密度约为1.23 g/m3(如图):。
自制密度计
想知道一杯盐水的密度吗?
实验材料:
烧杯、圆珠笔、橡皮、自来水、食盐水
做一做:
取橡皮的四分之一,将圆珠笔用力插入橡皮;将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放入自来水中,在笔杆上标出液面所对的位置,为刻度1;然后将自制的简易密度计放入盐水中,在笔杆上标出液面所对的位置,为刻度2;通过排开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出食盐水的密度。
实验拓展:
因为当简易密度计浮在液体中时,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
于是在不同的液体里,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要保持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就要浸入不同的深度以获得不同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