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脂肪在现代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

脂肪在现代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

脂肪在现代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
脂肪在现代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

脂肪在现代断奶仔猪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脂肪是机体的必需营养成分,也是动物饲料中能量浓度最高的饲料原料。仔猪哺乳期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母乳,其中乳脂提供能量的62%,是哺乳期仔猪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3~5周龄仔猪断奶后由采食母乳过渡到采食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开食料,该料每千克仅含消化能13.8~14.2MJ。断奶仔猪往往食欲差,采食量小,从开食料中难以获得足够能量和其他养分,造成仔猪生长缓慢或停滞。自50年代起人们就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以提高日粮能值,70~80年代期间多次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肠道消化酶发育规律,以及断奶日龄、环境、遗传和营养条件等因素研究的深入,认为有必要重新研究、评价仔猪日粮添加脂肪的效果。

【关键词】:脂肪,断奶仔猪,营养,消化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Fat on Modern Production of Weaned Piglets

【Abstract】:Fat is a necessary nutrition in the body. It’s also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energy in animal feed, so it’s one of the main energy source in lactation.3-5 weeks after weaning transition feed breast milk to feed corn, soybean meal based starter, per kilogram of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only 13.8 ~ 14.2MJ of digestible energy. Weaned piglets always have poor appetite, feed intake, which is difficult to obtain enough energy and other nutrients from the starters, the piglets got a slow growth or stagnation. In 1950s fat is added in weaning piglets to increasing dietary value, in 70s to 80s years, the results are not consist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 study on development rules of intestinal digestive enzyme, weaning age environment, genetic and nutritional conditions and other factors, it’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added fat in piglets. The piglets attain nutrition mainly from breast milk lactation from which butterfat provides 62% energy.

【Keywords】:fat;weaned piglets;nutrition;digestion

近年来,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迅猛发展,仔猪断奶日龄越来越早,断奶后仔猪为抗应激所需的高耗能和能量摄入不足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众所周知,早期断奶仔猪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断奶应激,仔猪必须学会由吸吮母乳向采食谷物—豆粕型的干饲料过渡;断奶后最初1-2周,仔猪对谷物饲料的采食量很低,而谷物饲料和母乳比较,干物质消化能相差非常大(分别为14.20MJ/kg和22.18MJ/kg)[1],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早期断奶仔猪的能量摄入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近年对仔猪的脂肪营养和原料选择重新进行了研究,对脂肪的使用效果、使用方法及促脂肪利用物质进行了重新认识。

1. 脂肪对断奶仔猪的营养作用

仔猪断奶应激,小肠绒毛缩短,消化道容积缩小,致使采食量降低。为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同时克服断奶时消化道容积小的局限,仔猪日粮需要高养分浓度。Toptis认为提高能量浓度是解决养分浓度的第一步[2]。Dove在540头2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的油脂,试验组仔猪日增重明显提高(P<0.01)[3]。有人发现,断奶仔猪日粮添加6%的动物脂肪,断奶后5周日增重提高21.4%(P<0.01),且饲料转化率(G/F)得到明显改善[4]。通常认为脂肪除自身的能量营养外,它还能延缓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流速、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从而提高其吸收利用率,这种效应称“额外代谢效应”。同时日粮脂肪也是体内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和维生素A、D、E、K消化吸收的载体。脂肪对改善日粮适口性,加工颗粒时润滑环模都有积极作用[5]。

2. 影响脂肪消化吸收的因素

仔猪出生后几天便能消化大量脂肪。Braude和Newport已测定出仔猪对母乳中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为95%[6]。人们发现仔猪对各种油脂的消化率随日龄增长不断提高,直至2月龄左右。不同脂肪的消化率不同,主要因为组成脂肪的脂肪酸有差异。日粮中脂肪酸碳链的长度、饱和度、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添加时间等因素均影响日粮脂肪的消化吸收。

2.1 脂肪酸的饱和度

仔猪进食脂肪的脂肪酸消化吸收速度与不饱和程度呈直线相关。脂肪酸饱和度与消化率的关系早经Freeman等确定,一般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消化吸收。Gera等(1988)试验发现,玉米油比猪脂或牛羊脂更易被仔猪消化,断奶后1-4周平均消化率分别为84.2%、77%和75.4%[7]。Mahan等在一项试验中发现,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羊脂、猪脂混合物高13%[8]。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但比牛羊脂脂肪酸链短,故也表现出与玉米油、大豆油等相似的仔猪易消化特性[9]。

2.2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U/S)

Young指出在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存在的情况下,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增加[10]。因而可以认为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整个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U)与饱和脂肪酸(S)的比率。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消化率与日粮中U/S无关,因为它们容易形成脂肪微粒。Stahly指出,U/S比值若高于1.5,仔猪对油脂消化率高达85%~92%;若低于1.5则消化率直线下降。Powels等报道,U/S比值对生长猪则呈指数反应,当U/S为2.0时,其消化率最高[11]。

2.3 脂肪酸碳链的长度

脂肪酸吸收速度与碳链长度呈负相关,越短越易消化吸收[12](Braude等,1973)。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Benevenga等发现,中链脂肪酸(C8-12)很容易被吸收,Chiang等(1990)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方法,测定了油酸甘油酯(长链脂肪)和辛酸甘油酯(中链脂肪)在初生仔猪体内的吸收速率,辛酸的吸收速率比油酸的高出50%[13]。中链脂肪酸比长链脂肪酸吸收快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链脂肪酸酯化率低,大部分可以直接吸收(不需脂肪酸的降解),而长链脂肪酸必须经酯解作用后,形成脂肪微粒后才能被吸收;二是中链脂肪酸是通过静脉直接进入肝脏, 而长链脂肪酸是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后再进入各个组织,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另外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能被各种脂肪酸较快、较完全地水解,提高了消化率和在体循环中的清除率,而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酸的水解作用较差[14]。

2.4 添加脂肪的时间

21日龄仔猪利用脂肪的能力很有限,尤其是断奶后2周内。Tokach等进行试验研究在高营养浓度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384头21日龄断奶仔猪,在第一阶段分别饲喂含0%、3%、6%、9%的油脂[15]。结果表明,提高日粮中脂肪水平对0~2周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许多试验表明,在刚断奶时,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虽不能提高断奶后0~2周龄仔猪日增重,但能提高断奶后3~4周龄的日增重,饲料效率也显著提高,这表明仔猪对脂肪的有效利用能力随断奶后日龄的增加而提高。Howard试验了断奶后0和2周龄仔猪日粮中添加豆油对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2周后添加脂肪与断奶后立即添加脂肪的效果基本相同[16]。

3. 脂肪酶活性变化

Owsley、Lindemann等试验表明,在仔猪0~4周龄期间,随着周龄增长,仔猪胃、肠、胰中消化酶活性几乎成倍增长,仔猪断奶后一周内的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经过两周恢复之后,除胰脂酶外,大多数消化酶活性都恢复到甚至超过断奶前水平[17]。Shelds等报道,相对于

分泌到小肠内的胰脂酶而言,许多研究者所测得的胰脂酶是残留在胰腺中的胰脂酶, 并不能反映胰脏实际合成胰脂酶量。Lindemann等也报道, 断奶后胰腺内胰脂酶总活性的下降, 部分原因是因为肠道中饲料的存在,胰腺需持续不断地释放酶[18]。Gera等在考察日龄及断奶对仔猪小肠脂肪酶水平的影响时发现,哺乳仔猪在2~35日龄哺乳期及21日龄断奶后3周内, 小肠总脂肪酶水平均呈直线上升,但断奶仔猪仍低于哺乳仔猪同期水平[19]。Hamilton等报道,开食料中加油脂10%,仔猪粪中大约85%的脂类物质以非酯化脂肪酸形式存在,表明甘油三酯被充分水解。因此有人认为,断奶后头2周内仔猪对油脂利用较差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脂肪酶分泌不足和肠道内脂肪酶对外源脂肪水解不充分,而是由于在小肠内脂肪水解产物不能被很好地吸收[20]。

仔猪断奶2周内对油脂利用差的原因是因为断奶应激及饲料的改变引起脂肪酶活性下降,造成甘油三酯不易水解?还是由于水解产物脂肪酸不能被肠道组织很好吸收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需进一步试验探讨。

4. 脂肪饲用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注意不同脂肪的消化率

作为饲用脂肪,有动物性和植物性脂肪两类,他们的理化性质、营养作用,因其甘油三醋的构成、脂肪酸链的长短和脂肪的饱和度而有所差异。一般认为,除鱼油外,猪禽对植物脂肪的消化率高于动物脂肪,而动物脂肪中的禽猪油的消化率又高于牛羊脂肪,植物脂肪中的豆油又高于其它植物油。其原因主要是植物油中不饱和指肪酸含量较高或脂肪酸链较短,在消化过程中脂化率低,大都直接进入肝脏分解利用;而动物性脂肪由于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及中性脂肪酸,其在消化过程中脂化率高。要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后再进人组织,限制了利用所致[21]。

提高动物性脂肪消化率的措施:一是添加乳化剂—卵磷脂,国外研究已经证明卵磷脂可以提高人、牛、鸡、猪、对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二是动植物脂肪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在断奶仔猪生产中,动物性脂肪与植物脂肪按2:3比例混合(张镛,1986),对提高脂肪的消化率比较有利[22]。

4.2 注意适宜添加量

适宜的脂肪浓度是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根据Tokach等(1989年)报道,用384头21日龄仔猪分别饲喂0%、3%、6%、9%豆油的实验结果为,日粮中的脂肪水平对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报酬无显著影响。在断奶仔猪的饲粮中,脂肪的添加比例以5~6%为宜[23]。

4.3 注意日粮营养平衡和组成

据报道每添加1%的脂肪,要增加0.5%的蛋白质,同时日粮中含硫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也要相应提高。所以,使用脂肪时要注意日粮的营养平衡与组成。

4.4 要注意饲用脂肪的品质

使用脂肪时要注意其品质,特别是不能使用酸败的脂肪饲喂,否则将得不偿失。美国农业部推荐的饲用脂肪品质标准为:一是总脂肪含量要在90%以上,水分少于1.0%,不溶性杂质小于1.5%;二是动物脂肪的不皂化物分别小于 1.0%和4.0%;三是在70小时中的过氧化值小于20meq/kg;四是农药残留及氯联苯含量符合饲用规范[24]。

4.5 根据仔猪的特点添加

断奶仔猪补充脂肪,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如生长育肥猪明显和稳定[25],而脂肪的有效利用能力随断奶日龄的增加而提高[26](Cera,1988)。仔猪对短链(C﹤14)脂肪的消化率为86%,中链(C=14~18)为70%,长链(C﹥18)仅为37%,因此对于断奶仔猪应选择短链脂肪为宜。

5.小结

脂肪是高能量的饲料原料,它除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具有额外热效应外,可改善饲粮的

营养价值,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着良好的作用。目前在西方国家已普遍应用。我国由于对脂肪饲用的认识、技术和价格等原因,在动物生产中还未普及、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保键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需求将日趋减少,加之饲用脂肪技术的逐渐普及,脂肪将广泛用于动物生产中。

为饲粮中脂肪对断奶仔猪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使用脂肪时一定要注意饲粮的营养平衡及脂肪的品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鹤亮,呙于明.断奶仔猪脂肪营养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1998,19:15-17.

【2】 M D Tokach;S G Comelius;J W Rust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fat addition to high milk product diets for the early weaned pigs 1989

【3】 C R Dove;K D Haydon The effect of copper and fat addition to the diets of weanling sw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fatty acids 1992

【4】辜玉红,王康宁.改善断奶仔猪对脂肪利用的营养措施[J].畜禽业.2002,4:18-19.

【5】张勇,朱宇旌.日粮中脂肪的添加[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12:30-31.

【6】 Jones,D B;J D Hancock;D L Harmon Effect of exogenous emulsifiers and fat sources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serum lipids,and growth performance in weanling pigs 1992

【7】 K R Cera;D C Manhan;G A Reinhart Effect of dietary dried whey and corn oil on weanling pig performance,fat digestibility,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1988

【8】晏和平.猪日粮中油脂的评价[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9,1:40-42.

【9】辜玉红.王康宁改善断奶仔猪对脂肪利用的营养措施[J].畜禽业.2002,(4)

【10】陈代文.吴秀群.张克英.张敏贤.唐春祥不同种类脂肪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03,30(21)

【11】顾宪红仔猪脂肪代谢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饲料.2001,(14)

【12】时本利.王剑英.付文友.王长彦.SHI Benli.WANG Jianying.FU Wenyou.WANG Changyan 微生物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0,(3)

【13】张勇.常娟断奶仔猪的脂肪营养[J].农产品加工.2007,(8)

【14】朱荣生.张牧.李咸梁脂肪营养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7) 【15】余斌.傅伟龙赖氨酸铜对仔猪生产性能及十二指肠、胰脏脂肪酶活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6】朴香淑.李德发.代建国.宋国隆.武玉波不同脂肪来源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1,13(4)

【17】高贵.韩四平.王智.马吉胜.翁良.冯雁.曹淑桂.冯艳国内脂肪酶研究状况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

2003,14(6)

【18】卢义伯.潘超大豆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 .2007,(2)

【19】穆玉云.王洋.Mu Yuyun.Wang Yang 日粮添加不同饲料脂肪源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生产效益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7,(8)

【20】周长征.断奶仔猪的营养与问题[J].饲料与畜牧.1999, 6:15-17.

【21】蔡锐芳,张亚智等.乳化脂肪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1,32(12):49-50. 【22】 MD Tokach,SGComelius and J WRustetal.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fat addition to high milk product diets for the early Weaned pigs,J Anim. Sci.,1989,67(supp1):231

【23】 Jones,D B,J Dancock,DL armonetal,Effect of exogenous emulsifiers and fat sources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serum lipids,and growth performance in Weanling pigs,J Anim.Sci.,1992 【24】 R DoVe,K D ~aydon. The effect of copper and fat additionto the diets of Weanlings W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fatty acids,J.Anim.Sci.,1992,70:805-810

【25】 R C Thaler;J L Nelssen Effect of fat sources and combinations on starter pig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intestinal morphology 1990

【26】 K R Cera;D C Mahan;G A Reinhart Post weaning swine performance and serum profile responses to supplemental medium-chain free fatty acids and tallow 1989

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

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您好,欢迎来到阿里巴巴 商人博客 产品产品公司生意经批发直达求购信息资讯论坛商友 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2011/01/04 16:20)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 1脂肪酸的来源 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制得。石蜡氧化制脂肪酸可以得到天然油脂中不具有的单碳数脂肪。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禁伐,使得妥尔油资源产量、质量逐年下降。 目前从天然动植物油脂经水解、精馏生产的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5以上,是世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脂肪酸的分类 一类是饱和脂肪酸,主要应用于乳液聚合和作为橡胶添加剂;在塑料工业中用作稳定剂、增塑剂和润滑剂;其酯类用于食品工业作乳化剂;其含氮衍生物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交通、日用化工和塑料等行业。这类脂肪酸主要包括椰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 另一类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妥尔油酸),主要用于制取矿石浮选剂、油田化学品和生产涂料用的二聚酸、三聚酸。如油酸、亚油酸、芥酸等。 3脂肪酸原料情况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是提供生产 C8-14脂肪酸的原料,它们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棕榈油是提供生产C16- 18脂肪酸的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及盐和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塑料 加工助剂等。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目前以棕榈油、棉籽油、棉籽油脚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所得产品主要为硬脂酸、不饱和酸(以油酸为主)和芥酸等。棕榈油中不饱和酸 含量为42%,棉籽油为64%。菜籽油主要含C16-22脂肪酸,其中芥酸含量很高。 4脂肪酸的品种和用途 油脂中的脂肪酸是脂肪酸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随油种而变化。混合脂 肪酸经过分离提纯后可以得到各种组成比较单一的脂肪酸,一般有纯度95%、98%和99%如辛酸、癸酸、癸二酸、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山嵛酸、芥酸等产品。 脂肪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原料,以脂肪酸为原料生产的下游 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加工、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和颜料等各种行业。 5脂肪酸目前应用市场 大约50%左右的脂肪酸用于制皂及直接使用,其中硬脂酸大量用于作橡胶 加工; 大约20%用于生产含氮衍生物,主要是脂肪胺和脂肪酰胺; 约10%用于制成脂肪酸酯类; 其余用于合成油墨、油漆用树脂、二聚酸,以及塑料加工用的润滑剂和稳 定剂、重金属盐等。 6脂肪酸生产工艺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 1 概况: 石油作为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但它终究会枯竭(据专家估计世界石油储量还可开采、应用50年左右)。为了克服石油危机的冲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天然油脂这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天然油脂分离生产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得的化学制品,因给人高度的安全感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油脂化工必将成为石油化工的后起之秀而将其替代。 脂肪酸的来源有动物油、植物油、妥尔油及石蜡氧化生产的合成脂肪酸。油脂中的脂肪酸是脂肪酸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随油种而变化。混合脂肪酸经过分离提纯后可以得到各种组成比较单一的脂肪酸,如: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芥酸等产品。 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础原料,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衍生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等各种行业。 2 天然脂肪酸情况 2.1 天然脂肪酸

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等三种方法制得。从石蜡氧化生产脂肪酸,主要是生产天然油脂中不具有的单碳数脂肪酸。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禁伐,使得妥尔油资源产量、质量逐年下降。目前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生产的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5以上,利用天然动植物油脂及精炼副产品分离提纯的脂肪酸,是世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2 原料资源情况: 在原料资源分布上,东南亚地区拥有“植物油生产王国”的称号,是世界油脂重要的输出地区,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是提供生产C8-14脂肪酸的原料,C8-14主要用于生产表面 活性剂。棕榈油是提供生产C16-18脂肪酸的原料。C16-18主要用 于生产硬脂酸及酯类、脂肪酸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树脂等。 欧洲是从橄榄油、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妥尔油和动物脂为原料制得C16-22脂肪酸。美国则从大豆油、妥尔油、动物脂、棉籽油、菜籽油和海甘蓝为原料制得C16-22脂肪酸,其中海甘蓝已成为比高芥酸菜籽油芥酸含量更高、性能更好的一种生产芥酸的原料。 我国是天然动植物油脂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油脂消费按国际标准推荐量:24Kg/(人、年),世界人均消费量18.6Kg/(人、年),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台湾15Kg/(人、年)。我国食用油消费按国内贸易局 统计:1993年我国人均消费量6.87Kg/(人、年),1998年达8.47Kg/(人、

第一节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一节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第三课时) 一. 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成分:主要含C和H,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炼制和加工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将混合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使它们各尽其用; 另一方面,将含碳原子较多的烃转变成含碳原子较少的烃,以提高石油的利用价值。 1. 石油的常压分馏: ①原理:利用沸点不同,将石油经过加热、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本质 属于物理变化。 ②目的:从石油中得到石油气(C4以内)、汽油(C5—C11)、煤油(C11—C16)、柴油(C15—C18) 和 重油(C20以上)。得到的汽油叫直溜汽油。 ③设备:分馏塔。实验装置如图。 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插入蒸馏烧瓶 支管口的平行处。 蒸馏烧瓶放少量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冷凝管的水,下进上出,实现对流冷凝, 增强热交换的效率。 2. 石油的减压分馏 ①原理:利用压强对沸点的影响,在减压的条件 下,将重油经过加热、冷凝,把重油进 一步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本质也属于物理变化。 压强减小,降低沸点;压强增大,升高沸点。 ②目的:从重油中得到重柴油和各级润滑油(轻润滑油、中润滑油、重润滑油) ③设备:分馏塔 3. 石油的裂化 ①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相对质量大的、沸点较高的、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相对相

对质量小的、沸点较低的、碳链较短的烃的过程。裂化反应是一种反应类型。 例如:C 16H 34 催化剂 △ C 8H 18+C 8H 16 ②目的:提高轻质油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4、石油的裂解 ①原理:裂化反应,深度裂化。 例如:C 8H 18C 4H 10+C 4H 8 C 4H 10C 2H 6+C 2H 4 ②目的:获得短链不饱和烃,特别是工业“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5、石油的催化重整 ①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支链少的、苯环少的烃转变成将支链多的、苯环多的烃。 ②目的:获得芳香烃,以提高汽油的质量。 其中分馏是物理变化,催化裂化、石油的裂解、催化重整是化学变化. 二. 煤炭的综合利用 煤是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1. 煤的干馏 ①原理: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分解反应。 ②目的:固体获得焦炭,液体获得粗氨水和煤焦油,气体获得焦炉气。 煤的干馏是获得芳香烃的重要途径。把煤焦油进行分馏可以得到苯、甲苯、二甲苯; 酚类、萘。 2. 煤的气化 ①原理: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C(s)+H 2O(g) 高温 CO(g)+H 2 (g) CO +3H 2 催化剂 CH 4+H 2O ②目的:改进燃煤技术、改善燃煤和排烟设备;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减少煤燃烧对环 境的污染;使煤的燃烧效率得到提高。 3. 煤的液化 ①原理:把煤转化成液态燃料的过程。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催化剂

[整理]中国脂肪酸生产和应用.

中国脂肪酸生产和应用 1 脂肪酸的来源 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制得。石蜡氧化制脂肪酸可以得到天然油脂中不具有的单碳数脂肪。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禁伐,使得妥尔油资源产量、质量逐年下降。 目前从天然动植物油脂经水解、精馏生产的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5以上,是世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 脂肪酸的分类 一类是饱和脂肪酸,主要应用于乳液聚合和作为橡胶添加剂;在塑料工业中用作稳定剂、增塑剂和润滑剂;其酯类用于食品工业作乳化剂;其含氮衍生物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交通、日用化工和塑料等行业。这类脂肪酸主要包括椰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 另一类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妥尔油酸),主要用于制取矿石浮选剂、油田化学品和生产涂料用的二聚酸、三聚酸。如油酸、亚油酸、芥酸等。 3 脂肪酸原料情况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是提供生产C8-14脂肪酸的原料,它们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棕榈油是提供生产C16-18脂肪酸的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及盐和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塑料加工助剂等。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目前以棕榈油、棉籽油、棉籽油脚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所得产品主要为硬脂酸、不饱和酸(以油酸为主)和芥酸等。棕榈油中不饱和酸含量为42%, 脂肪酸,其中芥酸含量很高。 棉籽油为64%。菜籽油主要含C 16-22 4 脂肪酸的品种和用途

油脂中的脂肪酸是脂肪酸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随油种而变化。混合脂肪酸经过分离提纯后可以得到各种组成比较单一的脂肪酸,一般有纯度95%、98%和99%如:辛酸、癸酸、癸二酸、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山嵛酸、芥酸等产品。 脂肪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原料,以脂肪酸为原料生产的下游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加工、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和颜料等各种行业。 5 脂肪酸目前应用市场 大约50%左右的脂肪酸用于制皂及直接使用,其中硬脂酸大量用于作橡胶加工; 大约20%用于生产含氮衍生物,主要是脂肪胺和脂肪酰胺; 约10%用于制成脂肪酸酯类; 其余用于合成油墨、油漆用树脂、二聚酸,以及塑料加工用的润滑剂和稳定剂、重金属盐等。 6 脂肪酸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脂肪酸厂普遍采用加压塔式无催化水解工艺。用酸化油为原料时,一般采用中低压无催化塔式水解工艺;用油脂为原料时,一般采用高压无催化连续塔式水解工艺。 脂肪酸分离技术目前主要采用精馏分离法,用于分离不同碳数的脂肪酸;其次是冷冻压榨法,主要用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 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套塔式高压水解及连续精馏生产脂肪酸的装置,主要引进了意大利CMB、意大利Gianazza以及德国Lurgi等公司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精炼植物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和甘油,其引进装置具有产品收得率高、分离精度好、规模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但投资较大,对原料的要求高。 九十年代初国内的大企业大都采用引进技术,近几年随着我国自行开发的技术在国内大量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脂肪酸工业的发展。 7 国内脂肪酸技术开发情况

油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油酸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油酸也称顺-9-十八(碳)烯酸,是天然油脂中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天然动、植物油中。油酸,尤其是高纯度油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油漆油墨、涂料、矿物浮选剂、薄膜抗静电剂、爽滑剂、纺织助剂、炸药乳化剂等。油酸的金属盐被广泛地应用于表而活性剂、缓蚀剂等。油酸通过官能团的修饰,可用于润滑油、化工分析、制药等行业。 业内俗称的“油酸”产品指的是十八碳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的混合物,市场上,有的产品还是以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历史和习惯的问题,两者并未做严格区分,统称油酸。工业油酸按凝固点和用途分为:Y-4型、Y-8型、Y-10型(QB/T 2153-2010市场上有几种油酸命名方式,比如高纯度植物油酸、棉油/豆油油酸、地沟油酸、动物油酸。目前,国内产量在70-80万吨,70%以上为高凝固点的豆油、棉籽油酸。市场鱼龙混杂,还有不少传统家庭作坊模式企业。油酸的原料来源多,应用范围广泛,没有统一的质量指标,产品价格跨度大。 本文根据油酸的来源不同,对油酸进行了分类,研究了油酸的不同生产技术及其在表而活性剂方而的应用。油酸的分类我国工业油酸

的主要原料有动(植)物油脂、酸化油(植物油精炼副产物)、泔水油、地沟油(餐饮业回收油)、妥尔油等。由于来源以及所采用工艺的不同,油酸的指标会有很大的出入,产品的应用也会有较大区别。 1.1动物油酸 动物油酸的主要来源是猪油、牛油和羊油,与植物油酸相比,动物油酸一般碘价较低,油酸含量低,整体产量小,市场容量少。主要应用于合成洗涤剂、金属防锈剂、塑料增塑剂、油墨油漆、复写纸、圆珠笔油等的原料,也是生产尼龙的中间体,在纺织助剂、原油回收、破乳剂方而也有一定的应用,具有优良的润滑性。 1.2酸化油油酸 酸化油是植物油在精炼过程的副产物油、皂脚经酸化得到的。酸化油经过脱色、脱臭、精馏等工艺,得到油酸。常见的有大豆油酸、棉籽油酸等。这类油酸是日前市场产量最大的油酸,一般碘价人于125gI/100g,以亚油酸含量为主,凝固点较高,主要用于合成醇酸树脂、聚酸胺树脂、二聚酸等。

我国脂肪酸生产现状及主要产品用途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 1、概况: 石油作为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但它终究会枯竭(据专家估计世界石油储量还可开采、应用50年左右)。为了克服石油危机的冲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天然油脂这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天然油脂分离生产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得的化学制品,因给人高度的安全感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油脂化工必将成为石油化工的后起之秀而将其替代。 脂肪酸的来源有动物油、植物油、妥尔油及石蜡氧化生产的合成脂肪酸。 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础原料,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衍生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等各种行业。 2、天然脂肪酸情况 2.1、天然脂肪酸 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等三种方法制得。 2.2、原料资源情况: 在原料资源分布上,东南亚地区拥有“植物油生产王国”的称号,是世界油脂重要的输出地区,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棕榈仁油和

椰子油是提供生产C8-14脂肪酸的原料,C8-14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 欧洲是从橄榄油、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妥尔油和动物脂为原料制得C16-22脂肪酸。 我国是天然动植物油脂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油脂消费按国际标准推荐量:24Kg/(人、年),世界人均消费量18.6Kg/(人、年),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台湾15Kg/(人、年)。我国食用油消费按国内贸易局统计:1993年我国人均消费量6.87Kg/(人、年),1998年达8.47Kg/(人、年),2001年8Kg/(人、年),2003年9.98Kg/(人、年),其人均油脂年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一半左右。工业用油脂与食用油脂矛盾相对较为突出,合理有效地利用天然油脂资源在我国势在必行。同时充分利用植物油精炼下脚料酸化油、餐饮废油、废次油脂、骨油等动植物油生产脂肪酸,是我国脂肪酸工业发展的一条出路。 3、脂肪酸生产技术情况: 目前,我国油脂生产脂肪酸工艺有:碱深度皂化一酸化法;常压催化水解法;加压(中高压)无催化水解法等。 混合脂肪酸分离工艺有:冷冻压榨法、有机溶剂分离法,表面活性剂分离法、精馏分离法、尿素包合分离法等。 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套塔式高压水解及连续精馏生产脂肪酸装置,主要引进了意大利CMB、意大利Gianazza以及德国Luqi(鲁奇)等公司的生产工艺和装置。 国内从事脂肪酸生产工艺和装置研究开发的单位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无锡轻工学院),上海粮油所、安徽应用研究所和福建省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 第二章 第1节 第2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1 脂肪烃 1.下列有关乙炔性质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A.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D.能与HCl反应生成氯乙烯 答案:D 2.下列叙述的乙炔的结构和性质中,既不同于乙烯,也不同于乙烷的是( ) A.存在不饱和键 B.不易发生取代反应,易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乙烯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共线,乙烷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只有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线。 答案:C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高效清洁燃料 B.煤的干馏可得到煤焦油,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获得各种芳香烃 C.石油中含有烷烃和环烷烃,因此由石油不可能获得芳香烃 D.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及裂解可以得到轻质油和气态烯烃 答案:C 4.下列关于乙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炔是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B.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 C.乙炔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D.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A 5.写出下列各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 答案:①CH≡CH+2H2――→ CH3CH3加成反应 △ ②CH≡CH+Br2―→CHBr===CHBr 加成反应 ③CHBr===CHBr+Br2―→CHBr2CHBr2加成反应 催化剂 ④CH≡CH+HCl――→ CH2===CHCl 加成反应 △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8分,共48分) [A级基础巩固] 基础题Ⅰ 1.下列关于乙炔制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 B.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C.为了除去杂质气体,除了用硫酸铜溶液外还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D.反应中不需要加碎瓷片作沸石 解析:由于CaC2与H2O反应太剧烈,为减缓反应速率,主要措施:以饱和食盐水代替

蓖麻油脂肪酸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蓖麻油脂肪酸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X 王 恩,许广秀 (通辽市兴合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通辽 028007) 摘 要:研究了蓖麻油脂肪酸镁的生产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皂化反应、复分解反应、甩干、烘干工序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指标。 关键词:蓖麻油脂肪酸镁;生产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 565.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2—0090—02 蓖麻油属于不干性油,它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酸酯。蓖麻油分子中含有羟基、双键、羧基等特殊结构,可以发生多种反应,生产多种蓖麻油及其衍生产品,如脱水蓖麻油、氧化蓖麻油、氢化蓖麻油、璜化蓖麻油等。蓖麻油应用广泛,国内外已开发的蓖麻精细化工产品品种繁多,分别应用于涂料、医药、纺织、印染、造纸、树脂、化妆品、润滑剂、矿业、石油等工业部门,多数作为助剂、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使用,也用以制备聚氨酯、尼龙等化工材料。 蓖麻油脂肪酸镁是蓖麻油的衍生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都很高,广泛应用于优质工程塑料助剂、粉沫涂料、高级润滑脂等领域。产品有极大的潜在市场和迅速扩大的需求。将本企业自产的蓖麻油进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一条有效途径。 蓖麻油脂肪酸镁是通辽市兴合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科技人员开发的新产品,已通过内蒙古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生产技术及应用如下: 1 蓖麻油脂肪酸镁生产原理 以羟基值达到160-165mgKOH/g 的PP 级蓖麻油为主要原料,辅加NaOH 、MgSO 47H 2O 等经 过皂化反应、复分解反应精制而成。2 蓖麻油脂肪酸镁生产技术2.1 皂化反应 PP 级蓖麻油与氢氧化钠在合适的条件下生成蓖麻油脂肪钠和甘油,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3(CH 2)5CH(OH)CH 2CH=CH (CH 2)7CO OCH 2 CH 3(CH 2)5CH (OH)CH 2CH =CH(CH 2)7COOCH 2+3NaOH= CH 3(CH 2)5CH(OH)CH 2CH=CH(CH 2)7COOCH 2 3CH 3(CH 2)5CH(OH)CH 2CH=CH(CH 2)7COONa+C 3H 5(OH)3 皂化反应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控制不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不彻底,皂化率低,镁含量达不到质量要求。否则,镁含量达到了要求,但是产品中含游离酸和游离碱超标,造成固液很难分离的现象。 经小试,蓖麻油皂化过程中如液碱按理论重量配比,则容易皂化不彻底,造成皂中夹油,皂化率低,且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超出理论重量的系数一定要把握好,否则超量的碱在复分解反应时将会生成大量的Mg (OH )2,增加水洗难度,造成金属含量偏高。 2.2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蓖麻油脂肪酸与硫酸镁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2CH 3(CH 2)5CH (OH )CH 2CH = CH (CH 2)7COONa +MgSO 4 =[CH 3(CH 2)5CH (OH )CH 2CH =CH (CH2)7COO]2Mg+Na 2SO 4 复分解反应的关键技术在于温度的严格控制,随着温度升高到一个最大值后,镁含量会逐渐降低。复分解反应完全后进行静止,这时会产生含有一定量Na 2SO 4的水溶液,我们将此溶液泵送到精盐车间进行处理,经蒸馏、水洗、干燥后精炼成99%以上的无水Na 2SO 4。3 甩干工序 90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2期  X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恩,男,岁,通辽市兴合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2.:2011-12-21 :47

171、脂肪酸在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

脂肪酸在金属加工液中的应用罗国强(广州机床研究所 510701) 目前工业脂肪酸特别是脂肪酸衍生物的开发应用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有关它的生产应用较全面的论述也时有报道[1]。本文试就在金属加工液领域中有关它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它所起的作用的复杂性,所以按它的作用来分类也只是相对的。它在金属加工液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作乳化剂、润滑剂和防锈剂用。 1 作乳化剂 脂肪酸皂是金属加工液中最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它主要是由一种或几种混合长链脂肪酸(主要是C12-18酸)与碱反应而得,所用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苯、二、三乙醇胺。它与其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可配制出乳化范围很广的稳定乳液,同时由于这些脂肪酸皂的极性,使得它还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及对铸铁表面的抗腐蚀性能,最典型的如油酸三乙醇胺皂。 另外,脂肪酸酯也常作为乳化剂用,如长链脂肪酸(主要是月桂酸、硬脂酸及油酸)的失水山梨醇酯。据报道[2],将失水山梨醇与有机酸在碱催化时于215℃下反应,所得的酯产品颜色较浅,这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司苯类乳化剂,司苯类乳化剂的H LB值较低。将它与环氧乙烷加成便成为吐温类乳化剂。其H LB值可用环氧乙烷的加合数来调整。司苯与吐温是极常用的乳化剂配对。 在金属加工乳液配方中,PEG400或PEG600也经常使用,它们是C12-18脂肪酸在一定条件下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可形成单酯或双酯,其H LB值可按乳液要求通过调整环氧乙烷的加合数来变化,从而获得稳定的乳液。 2 作润滑剂 天然油脂作为润滑剂用已有很长历史,如现在仍在大量使用的棕桐油是钢铁辗轧极佳的润滑剂。合成的马来酸二月桂基酯可大大改善铝的加工性能[3];油酸季戊四醇酯也是铝加工的润滑剂,特别是热轧成型时的润滑剂[4];油酸二甘酯应用于切削液或金属拉伸液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润滑性能。 但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及在加工极硬金属时,一般脂肪酸酯基润滑剂就很难满足加工要求,此时需要用含氯或硫的化合物,这些氯化或硫化脂肪酸在高温时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牢固的润滑膜,防止刀具的烧结。常见的如氯化油脂,硫化油酸,硫化棉子油,硫化牛油酸甲酯等。 为了环保及节能,人们又开始寻找高效的水溶性润滑剂。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尝试将油基极压剂通过引入一定的水溶性基团如酰胺基或_CH2CH2Oβn来合成高效的水溶性极压剂[5,6]。如将硫化棉子油改为水溶性的硫化油酸聚乙二醇酯,又如将Z DTP改性为(RO)2P(S)SR’C OOH衍生物,经中和后即可形成新型水溶性极压剂。它的反应可分为两步。首先用一元醇与P2S5反应生成(RO)2P(S)SH,然后利用它的巯基的活性与不饱和酸的双链加成或与卤代酸进行清除反应而得。当一元羧酸R’C OOH改为丙二酸型的R’CH (C OOH)2时,其润滑性更好[7]。 不过,脂肪酸酰胺是最通常提供化学阻挡层而用来增强配制品的润滑性和乳化性的,如典型的水溶性烷醇酰胺就是1~3m ol二乙醇胺与1m ol油酸在140~170℃下的反应产物。它是一混合物。要想得到纯度高的超级酰胺(含量>80%),可用等摩尔的脂肪酸甲酯与二乙醇胺在甲醇钠的催化下反应。 在开发金属加工用的新产品中,也越来越普遍使用长链聚酰胺与环氧乙烷聚合物的各种耦合体。据报道,多元有机羧酸与聚醚二胺所形成的二酰胺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润滑能力,特别适用于金属加工液[8]。又如聚烷撑二醇同二聚酸的马来酸加合物缩合,可制备水溶性聚酯,它是金属加工液和液压液中有用的润滑剂[9]。 3 作防锈剂 胺-亚硝酸盐体系曾是金属加工液中大量使用的且被认为具有极好阻蚀性的防锈体系,但越来越多人认为它们会形成致癌物质。所以开发替代产品就成为每一位配方师要努力的工作。而短链脂肪酸,特别是C8-12的短链酸制成的水溶性胺皂,具有极佳的阻锈性,而且它们泡沫少。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极压抗磨性能。典型的如月桂酸。癸二酸的三乙醇胺盐,当酸∶胺≤1∶2时,其防锈效果要好于亚硝酸钠,而毒副作用小[10]。我们也试合成出癸二酸单十八烯基酯三乙醇胺盐,它在切削液中显示出比癸二酸三乙醇胺盐具有更好的防锈性能和极佳的抗磨性能。 一般认为,多元羧酸因为具有多个强极性链而在金属表面有较强吸附,从而有可能获得较佳的防锈阻挡层。笔者曾用油酸和马来酸酐的加成物[11]的三乙醇胺盐与油酸三乙醇胺盐作了一对比试验,发现前者比油酸三乙醇胺盐具有更好的防锈性,可直接用于切削液中。 另外,象二聚酸(C18不饱和脂肪酸的聚合物)胺盐也是铁的有效防蚀剂,同时还可提供一定的润滑作用。 86《润滑与密封》

2020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炔烃的结构特点及炔烃的物理性质,能以乙炔为例,认识炔烃的化学性质,学会乙炔的实验室制法。2.知道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常见脂肪烃有烷烃、烯烃和炔烃。判断下列结论正误。 (1)符合通式C n H2n+2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 (2)符合通式C n H2n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 (3)符合通式C n H2n-2的链烃一定是同系物( ×) (4)烷烃的通式相同,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 ×) (5)烯烃的通式相同,其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 (6)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 √) 2.烷烃、烯烃、炔烃三种脂肪烃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判断下列关于炔烃物理性质的说法正误。 (1)炔烃都是无色物质,微溶于水而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 (2)分子中的碳原子数≤4的炔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炔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 √) (3)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常温下炔烃的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或固态( √) (4)炔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 (5)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或相同的炔烃(如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 √) 探究点一乙炔的结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1.炔烃是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通式为C n H2n-2(n≥2),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乙炔的分子式是C2H2,电子式是H··C??C··H,结构式是H—C≡C—H,分子空间构型是直线形分子,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炔,并验证乙炔的性质。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2020版化学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应用

第2课时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应用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化学键的饱和性等微观角度理解炔烃的结构特点,能辨析物质类别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已知气体制备原理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并能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炔主要化学性质。 一、炔烃 1.炔烃的概念及其通式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其分子的通式可表示为C n H2n-2(n≥2),其中碳原子数小于4的炔烃是气态烃,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 2.乙炔 (1)组成和结构 结构特点:乙炔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2)物理性质 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的空气稍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炔,并验证乙炔的性质。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石(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 +C2H2↑。 2 ②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H2S等杂质气体,防止H2S等气体干扰乙炔性质的检验,装置B

中的现象是溶液褪色,装置C中的现象是溶液褪色。 ③注意事项 a.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制取乙炔时,由于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止产生的泡沫涌入导气管,应在导气管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b.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水流的速率,让食盐水逐滴慢慢地滴入。 c.因反应放热且电石易变成粉末,所以制取乙炔时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4)化学性质 (1)炔烃的通式为C n H2n-2(n≥2),其官能团是—C≡C—,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注意符合通式C n H2n-2的烃不一定是炔烃。 (2)炔烃(—C≡C—)、烯烃()等脂肪烃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褪色,而烷烃则不能。 (3)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而炔烃分子中与三键相连的两个原子与三键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不能形成顺反异构体。 例1 下列各选项能说明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是HC≡C—CH2—CH3,而不是 CH2==CH—CH==CH2的事实是( ) A.燃烧有浓烟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与溴发生1∶2加成反应 D.与足量溴水反应,生成物中只有2个碳原子上有溴原子 答案 D 解析 无论CH≡C—CH2—CH3,还是CH2==CH—CH==CH2,A、B、C中反应均能发生,无法推断出该烃;而与足量溴加成后前者产物为后者

2020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2.1.2 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2.1.2 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 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用石油和煤可以得到有机化工生产中需要的众多原料,例如由石油得到的乙烯和由煤得到的苯制聚苯乙烯,生产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裂解可以从石油中获得更多的乙烯 B.把煤干馏不能直接得到苯 C.制聚苯乙烯的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D.反应①②③的原子利用率都达到了100% 2.1 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 mol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 mol氯代烷,1 mol该氯代烷能和6 mol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烷。该烃可能是( ) A.丙烯B.丙炔 C.1-丁炔D.1,3-丁二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烷、乙烯、乙炔都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可用溴水来鉴别乙烷、乙烯和乙炔三种无色气体 C.在一定条件下,乙烷、乙烯、乙炔都能与氯气发生同类型反应 D.乙烷、乙烯、乙炔都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4.常温下,甲、乙、丙、丁四种气态烃的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0、14、16、18,下列关于这四种气态烃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四种气态烃中至少有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和丙 C.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乙和丁属于同系物 5.已知下表数据: 烃 碳原子核间距 离/(×10-10 m) 断裂碳碳键所需能 量/(kJ·mol-1) CH3—CH3 1.54 348 CH2===CH2 1.33 615 CH≡CH 1.20 812 A.乙烯的熔沸点比乙烷低 B.乙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乙烯大 C.乙炔燃烧时有浓烟产生 D.乙烯、乙炔都易发生加成反应 6.一种形状像蝴蝶结的有机分子Bowtiediene,其形状和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4 B.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碳碳三键的链烃不止一种 7.已知1 mol某烃X能与2 mol Cl2完全加成得到Y,1 mol Y能与4 mol Cl2完全取代得到Z,则X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A.CH2===CH2B.C H≡CH C.CH≡CCH3D.CH2===CHCl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有乙烯②一定有甲烷 ③一定有丙烷④一定没有乙烷 ⑤可能有甲烷⑥可能有乙炔

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练习检测

专题02 炔烃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一、炔烃 1.炔烃的概念及其通式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其物理性质与烷烃和烯烃相似,通式为C n H 2n-2(n≥2)最简单的炔烃为乙炔。 2.乙炔 (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 2H 2,电子式,结构式,H-C 三C-H ,结构简式CH 三CH ,实验式CH , 空间结构直线型分子。 典例1描述CH 3—CH==CH —C≡C—CH 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6个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直线上②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 ③6个碳原子一定都在同一平面上④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烯烃、炔烃的空间立体结构的认识,C —C 单键可以旋转,C==C 双键与C≡C 三键不 能旋转,题给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可写成:可知B 正确。 (2)性质: ①物理性质: 纯净的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点燃:火焰明亮,有浓烟,方程式为:2C 2H 2+5O 24CO 2+2H 2O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 与溴加成:CH≡C H +2Br 2―→CHBr 2CHBr 2; 与HCl 加成:CH≡CH+HCl ――→催化剂△CH 2==CHCl 加聚反应: 3.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 CaC2+2H2O―→Ca(OH)2+CH≡CH↑。 ②收集方法:用排水集气法(因密度略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制取乙炔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装置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气密性。 (2)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严防电石吸水而失效。取电石要用镊子夹取,切忌用手拿。 (3)制取乙炔时,由于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止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应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少量棉花。 (4)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食盐水流的速度,食盐水逐滴慢慢地滴入。 (5)制取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或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实验装置,原因是:①碳化钙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不能随用、随停;②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易使启普发生器炸裂;③生成的Ca(OH)2呈糊状易堵塞球形漏斗。 (6)电石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H2S、PH3等杂质,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可将杂质除去。做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检验实验时,应注意:CaC2和H2O反应剧烈,往往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后生成的Ca(OH)2呈糊状,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乙炔是易燃性气体,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选择装置和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典例2如图所示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