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8
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脂肪烃:具有脂肪族化合物(不含苯环,不是芳香族化合物)基本属性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脂肪烃。
因为这类有机物最早从脂肪中提取,所以得名。
2.脂肪烃的来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1)石油提供的脂肪烃:
a.石油常压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C4以下)、汽油(C5~C11)、煤油(C11~C16)、柴油(C15~C18)等。
b.石油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等。
石油减压分馏的原因:在常压下,有些高沸点的石油成分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被蒸馏出来,但温度太高会使物质炭化,这样就得不到这些成分而得到炭了。
减压可以降低这些成分的沸点,使其沸点低于炭化温度,这样就能在它们发生炭化前而被蒸馏出来。
注意:石油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得到的产物仍是混合物。
c.石油的催化裂化可以得到短链的轻质燃油。
d.石油的催化裂解可以得到气态烯烃(如乙烯)。
裂解是深度裂化,反应温度更高。
e.石油的催化重整可以得到芳香烃。
(2)天然气提供的脂肪烃:甲烷。
(3)。
《脂肪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脂肪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2章《烃和卤代烃》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烷烃、烯烃、炔烃三类重要脂肪烃,在教材上呈现时突出了类别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2中已经介绍的烷烃和烯烃的代表物——甲烷和乙烯知识的提升,重点介绍的是炔烃的代表物——乙炔的制取、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复习和提升烷烃的取代反应(3)复习和提升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4)掌握二烯烃的加成方式1,2加成和1,4加成以及烯烃的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5) 掌握乙炔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能依据结构推断炔烃的性质2.能力目标:(1) 让学生在阅读、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2) 充分认识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乙炔的性质和用途及其他脂肪烃的来源和应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学习有机知识是在高一下学期,距今已经半年之久,所以对已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知识已经大多忘却,仍然必须重点复习,要帮助学生将甲烷和乙烯的构性知识迁移到烷烃和烯烃。
对于顺反异构知识、乙炔的结构和性质、实验室制法应重点讲解,并迁移至炔烃,让学生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真理。
对脂肪烃的来源和综合利用部分结合化学2中的石油的综合利用知识复习一下。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乙炔的制取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类比、迁移法: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指导思想处理各类烃与其代表物的关系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脂肪烃》的教材内容,初步把握各类烃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乙炔的制取方法,并填写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第一节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第三课时)一. 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的成分:主要含C和H,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炼制和加工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将混合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使它们各尽其用;另一方面,将含碳原子较多的烃转变成含碳原子较少的烃,以提高石油的利用价值。
1. 石油的常压分馏:①原理:利用沸点不同,将石油经过加热、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本质属于物理变化。
②目的:从石油中得到石油气(C4以内)、汽油(C5—C11)、煤油(C11—C16)、柴油(C15—C18)和重油(C20以上)。
得到的汽油叫直溜汽油。
③设备:分馏塔。
实验装置如图。
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插入蒸馏烧瓶支管口的平行处。
蒸馏烧瓶放少量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冷凝管的水,下进上出,实现对流冷凝,增强热交换的效率。
2. 石油的减压分馏①原理:利用压强对沸点的影响,在减压的条件下,将重油经过加热、冷凝,把重油进一步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
本质也属于物理变化。
压强减小,降低沸点;压强增大,升高沸点。
②目的:从重油中得到重柴油和各级润滑油(轻润滑油、中润滑油、重润滑油)③设备:分馏塔3. 石油的裂化①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相对质量大的、沸点较高的、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相对相对质量小的、沸点较低的、碳链较短的烃的过程。
裂化反应是一种反应类型。
例如:C 16H 34 催化剂 △ C 8H 18+C 8H 16②目的:提高轻质油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4、石油的裂解①原理:裂化反应,深度裂化。
例如:C 8H 18C 4H 10+C 4H 8 C 4H 10C 2H 6+C 2H 4②目的:获得短链不饱和烃,特别是工业“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5、石油的催化重整①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支链少的、苯环少的烃转变成将支链多的、苯环多的烃。
②目的:获得芳香烃,以提高汽油的质量。
其中分馏是物理变化,催化裂化、石油的裂解、催化重整是化学变化.二. 煤炭的综合利用煤是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
选修5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学案 第3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烷烃、烯烃、炔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3烃的燃烧规律【重点难点】烃的燃烧规律的应用【教学过程】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2、在石油化工中有分馏、催化裂化与裂解、催化重整等工艺。
请比较这三种化学工艺的不同。
五.烃的燃烧规律1.烃完全燃烧耗氧量的比较不论是烷烃、烯烃、炔烃还是苯及苯的同系物,它们组成均可用来表示,这样当它在氧气或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其方程式可表示如下:(1)、等物质的量的烃燃烧耗氧量:对于1molC x H y ,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x+4y)mol ,显然(x+4y)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学案H u a X u e X u e A n【练习】1、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B.C2H6C.C3H8D.C4H102、已知1mol某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时需5molO2,则x和y之和可能是()A.X+Y=5 B.X+Y=7 C.X+Y=11 D.X+Y=9(2)、等质量的烃燃烧耗氧量由于等质量的C和H相比,H的耗氧量比C多。
例如12克C要消耗32克O2,而12克H要消耗96克O2。
因此等质量的不同烃完全燃烧,烃中H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多。
判断等质量不同烃燃烧时的耗氧量题型,可先把分子式化为CHx,然后比较X值的大小,X 值越大,H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多。
【练习】3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 CH4B C2H6C C3H8D C6H62.烃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量的比较(1)、等物质的量的烃燃烧生成CO2和H2O的量的比较对烃C x H y来说,x越大,生成CO2越多,y越大,生成H2O越多。
(2)、等质量的烃燃烧生成CO2和H2O的量的比较等质量的两种烃,如果C的质量分数越大,则生成CO2的质量越多,生成H20的质量越少。
炔烃【学习目标】1、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炔烃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3、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4、了解脂肪烃的来源和用途||。
【要点梳理】要点一、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其分子式的通式可表示为C n H 2n -2(n ≥2||,且为正整数)||,其中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炔烃是气态炔烃||,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
1.乙炔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C 2H 2 H —C ≡C —H HC ≡CH 直线形(四个原子处在同一条直线上)2.乙炔的物理性质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炔常因混有杂质而带有特殊难闻的臭味||。
3.乙炔的化学性质(1)乙炔的氧化反应①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乙炔的可燃性2C 2H 2+5O 2−−−→燃烧4CO 2+2H 2O 注意:①CH 4、C 2H 4、C 2H 2三种气体燃烧时||,火焰越来越明亮||,但黑烟越来越浓||,原因是碳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
②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可用氧炔焰来焊接或切割金属||。
(2)乙炔的加成反应乙炔可与H 2、HX 、X 2(卤素单质)、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如:HC ≡CH+2H 2∆−−−−→催化剂CH 3CH 3HC ≡CH+H 2O ∆−−−−→催化剂CH 3CHO(3)乙炔的加聚反应(在聚乙炔中掺入某些物质||,就有导电性||,聚乙炔又叫导电塑料)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CaC 2+2H 2O →Ca(OH)2+CH ≡CH ↑||。
(2)发生装置: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的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4)净化方法:用浓的CuSO 4溶液除去H 2S 、PH 3等杂质气体||。
通式 官能团 物理性质状态 熔沸点 密度 溶解性①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炔烃的含碳量逐渐减小||。
vocs物质含量名称
VOCs是英文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以在空气中形成蒸汽并被人们吸入到肺部。
VOCs的物质含量通常指的是这些化合物在空气、水、土壤或其他介质中的浓度或含量。
VOCs包括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来源、用途和环境影响进行分类。
一些常见的VOCs 物质包括:
1.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化合物通常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广泛用于溶剂、香料、塑料和树脂生产。
2.脂肪烃:如戊烷、己烷、庚烷等,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用作燃料和溶剂。
3.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它们在工业中用作溶剂,也可用作燃料。
4.酮类:如丙酮、丁酮等,主要用于溶剂和塑料生产。
5.酸类:如甲酸、乙酸等,某些酸类物质可挥发,并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6.酯类:如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广泛用于香料和溶剂。
7.其他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乙醛、乙二醇等,它们在空气中可形成气溶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
VOCs的物质含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估,包括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分析技术。
在环境监测和工业生产中,对VOCs的物质含量进行准确测量对于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