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第一节 我们的宇宙》_2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节我们的宇宙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宇宙中有着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知道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2)知道只有通过对星系及星系以上天体系统的观测才能获得宇宙整体的运动状况等知识,进而初步了解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结构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无边的。
(3)通过日常生活中汽车(或火车)声音随离观察者远近不同而发生变化,初步了解多普勒效应,并进一步知道河外星系谱线红移现象。
(4)通过河外星系谱线红移现象,知道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退行远离,从而知道宇宙正在膨胀,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和了解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体验和初步学会根据证据建立假说的方法;(2)通过对“体验没有中心的膨胀”小实验的操作和讨论,初步了解和建立“科学建模”的思想,(3)从“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均匀、各向同性和无边”的相互推理论证初步认识和树立通过相互推理论证来获得科学理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习兴趣;(2)使学生建立“事物总是在变化”、“事物总是有联系的”等辨证思维。
2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对“星系(宇宙)的基本组成”的相关知识有所认识,并在平时,从各种途径对相关的课外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所有这些知识不同程度的都将在本节课内得到应用。
2、能力基础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宇宙的大尺度分布”、“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等内容比较抽象,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原有知识在内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来获得新知识,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3、情感、价值取向九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探究自然(宇宙)奥秘的愿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安排探究实验设计、问题讨论、互相交流来增强师生、生生的情感沟通和思维碰撞。
宇宙的起源及演化过程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一直充满了好奇与追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的手段的不断完善,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梳理出宇宙的演化史。
第一部分:宇宙起源的理论宇宙起源这一宏大的命题吸引着不少学者和科学家的关注,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
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由一个巨大的爆炸而形成的,从而引发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开始膨胀、冷却,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
第二部分:宇宙演化的过程宇宙的演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膨胀、重子物质生成、星系的形成、恒星演化和宇宙的未来。
1. 膨胀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开始经历膨胀的过程。
从宇宙膨胀的速度可以看出,宇宙是不断地在扩张,而且扩张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2. 重子物质生成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中的物质也开始慢慢形成。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原子及其组成的重子物质。
重子物质的生成过程是宇宙演化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3. 星系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的物质开始聚集在一起,并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星系。
星系是由无数颗星体组成的庞大系统,其中包括了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
4. 恒星演化恒星是宇宙中最为普遍的物体之一,它们经历了从诞生到死亡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包括了恒星的形成、核聚变和最终的超新星爆发等。
第三部分: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演化过程并不会停留在现在,它将继续向前发展。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宇宙将来可能会经历黑暗能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恒星逐渐耗尽能源、宇宙冷却至终极状态等阶段。
结论通过对宇宙起源及演化过程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存在。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仍然有限,但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已经能够揭示出一些宇宙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将会不断深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
2019-2020年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 我们的宇宙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三第1题【单选题】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即河外星系C、宇宙是单一形态的物质世界D、宇宙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之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用绳子的拉力牵引着,使小球绕中心做圆周运动,可以类比( )A、地心说B、日心说C、太阳吸引各个行星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太空及人类探索太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升空的人B、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在不断地扩大,其证据是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在不断地扩大C、土星与地球外观上有明显差别,土星有光环,地球则没有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绝对不是宇宙的中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小圆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层次关系的是( )A、B、C、D、【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地球太阳银河系B、银河系太阳地球C、银河系地球太阳D、太阳银河系地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C、银河系的尺度最大D、太阳系的尺度小于银河系【答案】:第7题【单选题】北京时间2016年2月12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来自遥远天体的引力波信号,这个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宇宙的诞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托勒密【答案】:第9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B、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C、1990年,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D、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说到宇宙可能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浩瀚无垠,正是由于宇宙的存在才让一切生物的起源与生存有了载体,然而宇宙总是那么神秘,我们看不到宇宙的尽头,关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一直都着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爆炸说其实最早的宇宙起源学就是说盖天说。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却很难自圆其说。
比如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
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
但是问题又去了这八根柱子牵在什么地方以及天盖的伞柄挂在哪里,又或是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这些问题也都就是天圆地方说道无法回答的。
至了战国末期代莱盖天说问世了,崭新盖天说指出天像全面覆盖着的斗笠,地像全面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平行天地之间距离8万里,盘子的最高点就是北极。
太阳围绕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古代教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盖天说是一种原始的宇宙认识论,它对许多宇宙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同时本身又存在许多漏洞。
至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准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中“日影千里高一寸”的观点后盖天说从此便宣告破产了。
浑天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去,又至哪里回去了,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究竟逗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并使古人困惑不解。
直到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宣夜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则已明确提出。
“宣夜”是说天文学家们观测星辰常常喧闹到半夜还不睡觉,据此推想,宣夜说是天文学家们在对星辰日月的辛勤观察中得出的。
另外就是我们比较熟识的地心说,它就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道,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明确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创建和健全出来。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我们的宇宙》课件(可编辑)华师大版科学九下《我们的宇宙》课件地球、宇宙、空间科学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收集证据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人往北走,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海船远去时,先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月偏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的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 观察到在夏至中午时, 射入亚历山大城井中的阳光是斜的, 而射近相距920 公里的锡恩井中的阳光是直的。
为什么会出项这种现象呢?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3年的艰苦航行,于1522年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1735年至1744年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个测量队分别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为椭球体。
1968 年,载人宇宙飞船阿波罗8 号带回了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拍的地球照片(一个以蓝色为主的星球), 此外,卫星还测得,地球的形状看起来像一只梨子3地球面观察地球仪: 可以发现地球是绕着固定架一根轴转动, 叫,这根轴与地轴两极地球仪相交于两点, 叫,分南极北极别是地球仪底座4 经线与经度5 纬线经线形状特征圆半圆长度赤道最长相等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南北纬各90? 东西经各180? 度数范围本初子午线0?的确定赤道度数的变化向西向东各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规律20?W划分半球的赤道界线160 ? E0?~30? : 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 高纬度20 50如图中A点北纬40度B 5030南纬30 度40是,B40点。
30160 170 18030 20 10 经线与经度本初子午线伦敦??格林尼治?E : 东经天文台W : 西经8 东半球与西半球3 东西半球西半球东半球9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东经160度1020 40 东西半球的划分球确定经纬度4-2 确定经纬度A 点:西经40度,北纬60度B 点:东经60度,北纬40度C 点:东经20度,南纬 20度D 点:西经80度,南纬40度11根据图中A 点和B 点的位置,填写表格巩固练习 :1010203040东经 150 南纬 40 东 南东经 170 北纬 10 西 北12C50150 160 170 经度 纬度东西 南北 高、中、半球 半球 低纬度B 30304040302030 20 10 160 170 180 110 120 130北纬40度南纬30度北纬40度西经20度东经170度东经120度131:5000 仔细观察, 请找出以上三种地图中所具有14有哪些要素呢?特点: 表示范围小, 描大比例尺1:5000述的内容比较详细。
华师大版科学九下 1.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教学设计课题4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单元第1章学科年级九下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知道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第三速度。
3.了解人类星际航行的一些重要事件。
4.知道航天器的种类有哪些。
5.了解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6.了解茫茫宇宙有哪些空间资源及如何开发利用的。
重点 1.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3.宇宙空间的资源及开发。
难点宇宙空间的资源及开发利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你知道人类的第一次登月吗?(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你知道吗?星际航行要面临哪些困难?中国在星际航行史上有哪些重要事件?人类探索到了哪些空间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思考、回答用世界上第一次月球之旅的情况,来引出与这节课相关的一些问题,由此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星际航行和航天器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知道人类飞离地球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吗?自主学习:教材19页地球引力是人们星际航行面临的第一个障碍;自读教材找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如何保证星际航行的安全;如何避免受到星际空间致命辐射的袭击;如何保证星际旅行中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供给等问题。
宇宙速度根据教材20页的“小资料”完成下列表格星际航行人类什么时候迈出了星际航行的第一步?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拓展延伸:你知道人类第一次星际航行的一些情况吗?视频: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还有哪些国家也先后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美国:1958年1月31 “探险者一号”法国:1965年11月26日阿斯特里克斯卫星日本:1970年2月11日“大隅”号中国: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航天器有哪些种类?自主学习:教材20页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无人航天飞船、空间探测器等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站等运载火箭:把各种航天器送入空间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读教材找出观看视频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得出思考,自学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宇宙第一速度、第二速度、第三速度。
1.1 我们的宇宙教学设计
所有谱线的波长都变长,即颜色变红了,也就是说谱线向红端移动了,这个现象称为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
远方急驶过来的火车的鸣笛声变得尖细,离我们而去的火车鸣笛声变得低沉,就是多普勒效应的现象。
思考与讨论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多普勒效应吗?
当一架飞机从头顶呼啸着远去时,可以听见声音的声调由高逐渐变低。
2.火车鸣笛声变尖,说明声波的波长变长还是变短?
变短
火车鸣笛声变得低沉,说明声波的波长变短还是变长?
变长
3.如果多普勒效应也适用于光源运动,即光源运动也会导致观测者观测到光波波长的变化,你能用多普勒效应解释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吗?
恒星相对我们太阳系的存在视向运动。
当一个恒星相对我们太阳系运动而且方向背着我们而去时,那么我们观测到这个恒星的光的频率会变低,或者说波长会变长(向红端移动);当一个恒星向着我们太阳系飞驰而来时,可以观测到这颗恒星的频率变高,或者说波长变短(向蓝端移动),这种阅读资料、回
答问题
思考、与同学
讨论
思考讨论
了解多普勒效应
通过思考与讨
论,从而能举例
说明生活中遇到
过多普勒效应。
会用多普勒效应
解释河外星系的
谱线红移。
断中正确的是(B)
A.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速度越来越大
B.观察者感觉汽笛声的频率越来越高
C.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频率变低
D.传向观察者的声波的波长变短
6.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可以看到
它的光谱,如图给出了太阳的光谱。
上世纪20年
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
移,称之为谱线“红移”。
这一现象说明宇宙在膨
胀,即别的星系与我们(B)
A.逐渐靠近B.逐渐远离
C.距离不变D.无法判断
7.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下列天体属于
星系的是(D)
A.地月系B.天王星C.太阳系D.银河系
课堂小结我们学了什么?
1.宇宙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天体。
2.宇宙在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和各向
同性,宇宙是无边的。
3.谱线红移及多普勒效应,宇宙膨胀是没有中
心的膨胀。
学生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
纳的能力
板书我们的宇宙
(一)宇宙中的天体系统
天体划分依据
天体类型
天体间的关系
对本节所学知识
的一个概括。
学
生也可以根据板
书进行进行课堂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