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分镜头创作原理轴线规律
- 格式:pptx
- 大小:9.45 MB
- 文档页数:71
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镜头调度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或任何视觉媒体中之间切换不同镜头的过程。
镜头调度对于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传达情感和故事发展。
轴线规律是镜头调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有助于确保连续切换的镜头之间的空间关系保持一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场景中人物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轴线规律的参考内容。
1. 主轴线:主轴线是指在拍摄过程中从一个主角或主要动作到另一个主角或主要动作的直线路径。
镜头之间的距离越近,相机运动越平滑,观众的目光转移也就越自然。
主轴线的保持有助于保持观众对情节和人物关系的连贯性。
2. 180度规则:180度规则是指在一个场景中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在该角度内拍摄所有镜头。
这可以确保镜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保持一致,避免观众感到混乱。
通过在相对于主轴线的同一侧拍摄,可以保持人物和物体的空间关系。
3. 动作延续:动作延续是指在不同镜头之间保持人物的运动连续性。
当一个人物在一个镜头中进行某种动作时,下一个镜头应该接续前一个人物的动作,以便观众可以无缝地跟随动作的发展。
4. 目光线:目光线是指人物的视线方向,观众的眼睛往往会被人物的目光所吸引。
人物目光的方向和视线应该在镜头之间保持一致,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和情节处理清晰。
5. 虚拟空间和摄影规则:虚拟空间是指屏幕上人物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利用摄影规则,如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场景中的空间布局。
6. 视觉对比:通过使用不同的镜头类型、角度和焦距,可以在不同镜头之间创造视觉对比,以引起观众的注意。
视觉对比有助于打破单调,并为影片添加视觉冲击力。
在镜头调度中遵循轴线规律是保持观众对故事和场景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确保画面的连续性和清晰度,创造出更好的视觉体验。
不仅在电影制作中,轴线规律也适用于其他视觉媒体,如电视剧、纪录片和广告等。
通过合理运用轴线规律,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动漫分镜头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方法动漫作为一种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其分镜头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镜头设计是指将故事情节转化为图像的过程,通过合理的镜头选择和布局,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节奏。
本文将探讨动漫分镜头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一、原理1. 故事情节的表达动漫分镜头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准确地表达故事情节。
通过合理的镜头选择和布局,能够将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现给观众。
例如,在描写紧张刺激的战斗场景时,可以运用快速切换的镜头来增强紧张感;而在描写温馨浪漫的爱情场景时,则可以运用缓慢变焦的镜头来表达情感。
2. 视觉冲击力动漫作品往往依靠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分镜头设计要追求视觉冲击力,通过独特的构图和镜头运动来吸引观众的视线。
例如,在描绘恶势力的登场时,可以运用低角度拍摄和快速运动的镜头来突出其威严和力量感。
3. 节奏和节拍动漫分镜头设计要注重节奏和节拍的掌控,通过镜头的切换和持续时间的控制,使故事情节更具有节奏感和紧凑感。
例如,当描写主人公经历一系列挑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时,可以运用快速的镜头切换和短暂的持续时间来增强紧凑感和战胜困难的冲击力。
二、实践方法1. 故事板设计故事板是动漫分镜头设计的基础,它是将故事情节转化为图像的草图。
在设计故事板时,需要将故事情节分解为不同的镜头,并确定每个镜头的内容和布局。
可以通过手绘或使用专业的绘图软件来绘制故事板,以便更好地展示故事情节和镜头的关系。
2. 镜头选择在选择镜头时,需要考虑故事情节的表达和观众的视觉体验。
不同的镜头角度和距离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使用近景镜头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和情感,而使用远景镜头可以展示广阔的场景和宏大的气势。
3. 镜头布局镜头布局是指将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故事情节。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镜头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以及故事情节的逻辑和连贯性。
可以运用剪辑技巧和过渡效果来增强镜头之间的衔接和流畅度。
动画片的分镜原则+ Y* f/ i5 P; `9 D) ^. y一部动画电影的创作是从电影剧本(故事脚本)的写作开始的。
当然,电影剧本也可以由一般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电影剧本虽然是一种文字剧本,但它的写作与一般的文学写作不同。
文学作品主要是文字性的描写,而电影剧本则要求按照电影文学的写作模式(即电影剧本的蒙太奇结构)去创作,即通过视觉语言来讲述,并用视听语言和时间结构去构思与创作剧本。
它的写作比较直白,但带有较强的视觉效应和画面效应,要求故事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情节详细、时空关系具体,而最忌讳的是用夸张性、议论性、比喻性、象征性的语言来描写。
并且也不需要对人物的性格、服饰道具以及背景等进行详细描述,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表演或视觉造型手段直接传达给观众的。
电影剧本的写作应具明确的叙事链和逻辑链,而电影的拍摄与制作是以镜头为单位的,因此在拍摄之前必须将剧本的情节镜头化。
这个过程就是分镜,即根据电影剧本所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的艺术构思,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的镜头视觉画面,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塑造成为未来影片中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
因此,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
' T+ c/ M9 s+ b( S' H9 o$ r在动画片分镜头剧本的编制中,要依据剧本段落结构完成镜头长度划分、镜头画面内容、镜头调度、场景变化、色调变化以及镜头组接方式等视听要素的设计。
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可以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分镜头剧本将电影剧本中故事情节的文字性叙述分解成许多不同的、带有直观视觉描述的镜头内容。
这不单是对全片所有镜头的变化与连接关系进行设计,同时对于每一个镜头的视觉构成要素与所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作出准确的设定。
分镜头剧本实际上是导演通过镜头的划分,运用可视的造型形象、造型思维将电影剧本内容体现为视听要素的创作过程,为影片的具体拍摄提供依据。
因此,分镜头剧本已经体现出对一部动画片的视觉艺术构思和基本表现风格的确定。
《动画美术设计》之分镜头设计分镜头设计动画与电影的表现形式近似,都是由一个个镜头衔接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
作为美术设计的分镜头画面设计,是根据分镜头文学剧本提供的每一镜头的内容以及导演的意图,逐个将每个镜头进行画面的设计绘制,然后再确定角色在镜头的位置、角度以及与背景的关系等(图5—1)。
1.放大画面设计稿放大画面设计稿是根据每一个分镜头按原动画设计稿1:1的尺幅比例进行镜头画面形象的精确设定,完成具体细节的刻画及镜头中角色活动的变化状态、活动范围与方向和具体起止动态标示,这是分镜头设计稿与原动画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画面中每一个角色从造型至动作都要严格按造型设计所提供的规范图示要求以确保形象的准确以及所有镜头中同一角色形象的统一,所以这个工作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对形的把握能力,同时还要将背景作具体与细节的刻画,对景位、景线、透视关系作准确的设定。
这一工作完成后,前景的角色动画将由原动画设计完成,背景则由绘景(或称制景)完成(图5—2至图5—9)。
2.构图构图是指在一个分镜头画面中所有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
构图直接关系到画面的美感,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处理会对构图构成影响。
①构图的平面空间关系无论什么样风格类型的动画,每一个镜头画面都存在平面空间的构成关系。
从平面的角度看,画面中的形象元素会形成虚、实两个空间部分,它们又分别形成形与量的比较、比例对比现象。
人们可以用实形与虚形的剪影进行形态与面积的比较(图5—10至图5-11),这样较容易对构图的平面空间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部动画片是由无数个单帧画面构成的,有的画面一闪而过,有的画面会停留相对长一些时间。
在一组连续的镜头中,每一个单帧画面并不一定十分完美,而一组画面所构成的完整性才是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起幅与落幅的画面,以及相对停留时间较长的镜头画面,因为这时观者的注意力会从情节部分转换至画面(图5—12至图5—14)。
②构图的立体空间关系在二维空间中表现纵深的空间感,是借透视原理、色彩的冷暖、画面的明暗层次等来表现的,视觉上的空间形态会影响人的心理情绪。
解析影视制作中的三角形原理与三镜头法三角形原理的维形源于镜头调度中“轴线规律”。
在影视制作中,将场景调度分为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镜头调度是指摄影师采用不同的拍摄方向、拍摄角度、拍摄景别以及运镜方式,获得不同视点、视距、视域的画面,表现所拍内容和创作意图的动态过程。
镜头调度必须遵守“轴线规律”,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的直线。
轴线规律也叫180°规则,是指在拍摄有轴线存在的场景时,只有将机位布置在轴线一侧180°区域之内,才能保证各个镜头画面的空间感和方向感的一致性。
否则,分别从轴线两侧所拍的两个镜头就互称为越轴(跳轴)镜头,是不能进行直接组接的。
三镜头法,又叫“好莱坞三镜头法”指的是一组正反拍镜头,再加一个中景的双人镜头,最早从格里菲斯那里开始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影视语言中最常用的叙事技巧和剪辑手段。
被美国影视工作者简称为S/RS,中国影视工作者习惯称为正反打镜头。
三镜头法是用主镜头(或称双人镜头)、正拍的特写镜头、反拍的特写镜头加以组合进行叙事的剪辑方法,成为影视实现流畅剪辑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能很好地解决与处理人物对话的问题,被称为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全貌手法的始作俑者。
剪辑技巧轴线关系:轴线,又称之为关系线、运动线、180度线,是拍摄中为保证空间统一感而形成的一条无形的假象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
所谓轴线规律,是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须先知在同一侧。
轴线一般被分为三种:1、运动轴线2、关系轴线3、方向轴线1、动作轴线动作轴线也叫做运动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2、关系轴线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
关系轴线的核心是视线。
3、方向轴线方向轴线是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人物视线与能看到物体之间构成的轴线剪辑点:在镜头组接中,两个镜头画面相连接的那一点就是剪辑点。
剪辑师也就是通过这一个个剪辑点,构成段落,最后架构出整部影片的结构。
所以剪辑点的挑选和组接,对于剪辑师来说,至关重要,他是影片具有精致的叙事架构和巧妙地视觉转换的前提。
一个个准确的剪辑点,有的悄无声息地将剪辑的痕迹从观众眼前抹去,让银幕上移动的影像流畅连贯,有的则有意地通过两个镜头并置引发强烈视觉跳跃或情感冲突,使观众内心发生相应的反应,将故事和情绪推向高潮。
将剪辑痕迹抹去不让观众看到,专注于镜头流畅性的剪辑点是看不见的剪辑点。
而有意识通过镜头并置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又不会带他们出故事的这种剪辑点,是让观众能感觉到的镜头切换,所以是可见的剪辑点。
一般来说,对于剪辑师,不可见的剪辑点较可见的剪辑点容易把握,这类剪辑点是针对物理时空和动作的连接而言的,主要强调的是流畅性,能顺利地推进叙事,这些点本身有着一定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动作连接上,通常是根据景别变化和视觉感觉在上下镜头中将动作进行分解,组合,或是将一个动作平均分成两半,进行上下镜头间不同景别的组接,或是上下镜头成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分解组合,只要熟练掌握构图,光影,运动,景别,轴线,遵循一定的匹配原则,动作分解匹配,轴线匹配,相似性匹配等等,一般都能完成的不错。
剪辑极为流畅,丝毫不觉得跳,这得益于其剪辑点遵循了无缝剪辑原则,引导了观众视觉思维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