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 格式:docx
- 大小:18.89 KB
- 文档页数:1
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最新版)目录1.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定义2.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目标3.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4.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意义正文一、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定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财政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稳定器、助推器和刹车器等作用,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目标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并非指可就业人口的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稳定物价水平则是通过财政政策调整,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则是确保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等。
三、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以达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的。
2.自动稳定的制度性安排:通过某种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对经济波动产生自动调节效果。
3.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
4.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
四、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意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经济结构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当前,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
完善适当的机制和手段,有效地满足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当今国家政策制定的
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完善财政体制。
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概念,促进财政机制向市场化转型,提高公共财政能力,以有效地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
进一步扩大收入规模,完善出口
分税制度,加快税改步伐,建立全面的收入分配系统,促进财政收入平均分配,以稳定经
济发展。
其次,财政储备的有效运用。
政府应通过各种投资手段,例如国债发行,将财政储备
有效运用起来,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财政储备可以应用于国内外金融市场,引导和有效投资效益优良的企业,以求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此外,加强财政管理。
政府应加强财政强制执行,加大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力度,加强
财政监督与信息的联系和控制,完善有关的规章和程序,加强对财政的管理,避免财政铺
张浪费,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政府应通过促进多
方协商,充分考虑不同利益关系,进一步改革财政政策,建立健全更有效的财政管理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总之,完善有关机制和手段,以财政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政府应当加强的重要
内容。
政府应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有效地运用财政储备,建立长效机制,
服务经济稳定发展。
只有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财政在现代国家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国家财政收支的管理者,还兼具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
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中具备调控作用,对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和推动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在经济稳定与发展中的职能及其实践经验。
一、经济稳定的财政职能1. 财政稳定预算的制定财政部门在制定预算时,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目标,合理安排财政收入和支出,确保财政预算的稳定和可持续。
稳定的预算制度能够提供合理的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保障国家经济的基本运行。
2. 财政收入的调节与稳定财政部门通过税收等手段,对财政收入进行调节,并保持其稳定。
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财政部门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平衡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公共支出的控制与平衡财政部门需将公共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国家的财政稳定。
公共支出的合理分配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经济发展的财政职能1. 投资规划与引导财政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制定投资计划,财政部门可以引导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2. 财政支持与激励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和激励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
例如,通过减税政策、补贴措施等,鼓励企业创新和扩大生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3. 社会保障与福利保障财政部门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福利保障,为居民提供安全感和消费动力,有效提升国家的社会福利水平。
三、财政职能的实践经验1. 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财政部门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
在经济增长放缓时,适当增加财政投资和支出,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适应调控措施,控制投资和支出规模,防止经济过热。
2. 健全财政监管制度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监管,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公正分配。
第三节 财政的基本职能【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 【知识点】收入分配职能【知识点】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本节内容精讲】 【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及配置范围二、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能够掌握和控制的社会资源的内部配置比例。
例如: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差距都较大,客观上要求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例题精讲【真题•2010多选】下列领域中,属于公共财政应当发挥职能作用的有( )。
A.环境保护 B.食品加工 C.义务教育 D.卫生防疫 E.国防建设 【答案】ACDE【解析】食品加工属于私人物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例题•多选】财政通过( )等方式,引导和调整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A.部门预算制度 B.直接投资 C.财政贴息 D.税收优惠 E.绩效评价制度 【答案】BCD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1.含义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包括(1)满足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行使社会公共服务的领域,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一章第二节讲义2财政的职能(五)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例题:1.(2007年)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途径有( )。
A.调节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B.调节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收入水平C.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D.调节个人收入水平E.充分利用“内在稳定器”的功能[答疑编号502556010206]【答案】CD【解析】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2.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有( )。
A.增值税B.消费税C.资源税D.土地使用税E.房产税[答疑编号502556010207]【答案】BCDE【解析】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税收手段:消费税、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3.(2006年)财政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手段有( )。
A.征收增值税B.征收所得税C.征收遗产税D.社会保障支出E.社会救济 [答疑编号502556010208]【答案】BCDE【解析】调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1)税收: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
(2)转移支付: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
4. 通过征收( )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A.个人所得税B.社会保障税C.财产税D.遗产税E.赠与税[答疑编号502556010209]【答案】CDE【解析】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
三、经济稳定职能(一)经济稳定的含义(掌握)。
《财政的三大职能》范文一:财政及三大职能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财政的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
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3、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内容:做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原文地址:://.wenku1/article/43810913.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财政的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财政的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
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3、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内容。
做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范文二:财政三大职能的机制和手段财政三大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a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b规范工资制度c加强税收调节d通过转移性支出3、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a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b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c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d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范文三。
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一、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职能在经济稳定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展开论述,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探讨我国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完善政策建议。
二、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理论基础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
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通过减少支出和加税抑制总需求。
2.货币主义: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是通过货币供应和利率渠道实现的。
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进而实现经济稳定。
3.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强调政府通过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
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教育和科研等领域,提高社会生产率和潜在产出水平,为实现经济稳定创造条件。
三、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实践运用1.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和减税;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和加税。
2.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治理中的作用: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结构,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例如,提高税率、减少非必要支出等手段。
3.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教育和科研等领域,提高生产率和潜在产出水平,为实现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四、我国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现状与挑战1.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与成效: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如积极财政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稳定效果。
2.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财政经济稳定职能受到国际经济风险和国内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平衡社会收入、调节经济周期、扩大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探讨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一、平衡社会收入财政在社会收入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财政可以调节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收入的相对平衡。
首先,税收政策是财政调节社会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同时对高收入群体进行合理的征税,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遗产税、房产税等财产税,抑制财富过度集中,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转移支付也是财政平衡社会收入的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将财政收入从高收入群体转移到低收入群体,以缩小收入差距。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扶贫(可根据需要填写具体内容)资金,用于支持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医疗等方面,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调节经济周期财政在调节经济周期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或抑制经济过热。
当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实施减税政策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当经济出现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增加税收等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和调整经济结构。
例如,政府可以减少对某些行业的补贴和扶持,同时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此外,提高税率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热情,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三、扩大就业财政在扩大就业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支持中小企业、鼓励创业等措施,财政可以帮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中小企业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这些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就业吸纳能力,从而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个人自主创业。
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一、引言在现代经济中,财政在维护经济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手段,旨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从宏观层面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二、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2.1 维护宏观经济平衡财政政策在维护宏观经济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平衡,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可以避免财政过度膨胀,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对经济的不同部分进行调节,避免经济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2.2 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可以刺激经济的需求,带动产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此外,财政还可以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增长。
2.3 控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从而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价格上涨的压力。
2.4 促进就业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促进就业的增加。
三、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施方式。
3.1 调整税收政策调整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可以提高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的增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收的结构,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减少资源的浪费。
然而,在实施税收政策时需要注意平衡财政收入和社会公平的关系,避免给财政带来过大的负担。
论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中国自建国初期,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财政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主导,统收统支,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模式,自80年代始权力开始下放,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更加明确,而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以1994年分税体制改革为起点,政府的财政思想进一步完善,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以下笔者就中国经济转制后的财政对于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简单描述。
从中国诸次财政政策的转向来看,财政似乎起到的都是反周期调节的作用,国内经济过热,财政政策就从紧,国内经济过冷,财政政策就扩张,以此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政策出台虽然能让经济稳定,但是政策出台的代价太大。
93至97年,我国应对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胀,实施从紧财政政策为经济降温,但到了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政策突然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从98年到2004年长达六年的扩张,换来的是什么?低效率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财政的过度依赖以及政府投资对于民间投资的挤占等等。
03到04年的经济也出现了过热的苗头,通货膨胀逐渐显露,使得政府在2005年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随后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到了2008年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为了实现“保八”的目标,又开始新一轮的扩张型财政政策,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保证了2009年9.1%的经济增长速度,但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政府又得头疼,故在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了2011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一直以来的财政政策并未充分考虑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大部分都是在起着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远见。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层含义,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似乎都可以解决,譬如增大政府支出,可以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财政政策可以加大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力度(如今年9月份各地纷纷启用价格调节基金,稳定物价);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关税水平和政府外购等调节国际收支。
但是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多偏向于投资和出口而轻消费,而这种偏向与政府的偏建设性支出而轻社会性支出有关,因此,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转型,而财政政策的转型有必要作为切入点,审时度势、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才更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但也得考虑经济发展的长远性,不能说冷就让它热,热就让它冷,如此大幅度的“温差”变化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
而相机抉择的“机”就是政策所面对的经济形势,一般来讲宏观经济运行不外乎三种状态,一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等问题,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二是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需求过度,供给不足,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三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此时,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所以宜采取中性的财政政策。
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以达到经济稳定的效果,故谓之“相机抉择”。
一言以蔽之,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相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