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语法
- 格式:docx
- 大小:41.35 KB
- 文档页数:25
初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句子成分划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一、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二、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三、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四、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五、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六、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七、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 >八、语法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语法是将语文课文功能性思维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具体的语文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发生的现象识别、解释、归类以及体现出的抽象规律的称谓。
正确运用语法,可以让我们的结构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清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句子的分类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七个句子类型,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让步句、比喻句。
它们涉及到句子形式、句式结构、全句主干和从句,以及句子的表述和强调等信息,表达出语言信息的不同内涵。
二、声调声调是语言发音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内容,赋予句子不同的意思,改变句子的强调方向等。
高中语文语法对声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介绍了声调的基本概念、归类、平调、感叹调、升调和降调等概念,重点讲解了中文句子的声调变化规律。
三、时态时态是指表示动词过去或将来的特定的形式,它能帮助我们表达出不同的时间,表达出主语的一种语言行为。
高中语文语法对时态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完成时态、现在时态和未来时态。
它包含的子类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以及过去将来时等等。
四、词性词性是指词语语法形式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词分类。
词性是表达句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内涵。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两个主要的词性类型,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介词和冠词等词类。
五、状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叫复合状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结果等信息的从句,是高中语文语法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
它常常出现在主句前,用来丰富主句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语法中介绍了多种状语从句,包括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等等。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一)词类(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1、名词1)、名词的概念与分类: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名词)2)、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3)、口诀: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4)、练习: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名词,并加着重号。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动词:1)、动词的概念与分类: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2)、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3)、口诀: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语法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词性词的分类:实词、虚词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农民、作家、老师、医生指物的:日、马、稻子、飞机、计算机、纸张、道德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表方位的:上、下、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面、东边、里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停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有、等于、发生、演变、生长、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想念、打算、希望、讨厌表示判断:是、正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够、会、可以、愿意、肯、敢、应当、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上来、进来、回来(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大方、硬、甜、热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整齐、笔直、绿油油、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表数量的:许多、全部、整、多、少(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如“一、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如“第一、初二、老大”等等。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
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
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五六百(个)”。
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升、斗、斤、磅、吨、分、亩、顷、刻、元、米个体单位:个、件、本、间、把、条、棵、匹、块、片、只、架、枝、辆、幅、座、段集体单位:双、副、堆、批、群、班、套、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
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就是代词。
它们指人称和事物,但又不说出他们的名字。
人称代词:我、你、他、它、我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会儿、多少、怎样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这会儿、这些、这样、那么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非常、格外、更加、有点儿、稍微、差不多、过于表范围的:都、总、统统、只、仅仅、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经、曾经、刚才、正、将要、马上、常常、往往、渐渐、一直、向来、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须、当然、准、的确、不、没有、别、莫、未必、不妨表语气的:难道、究竟、索性、简直、也许、难怪、大约、幸亏、反倒、居然、未免、只好(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趁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到、在、由、沿着表方式、方法的:按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据、凭、用、靠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给、叫、让、被、将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三)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
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四)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况助词:似的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罢了、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五)叹词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哼、呸、哎哟、哦、喂、嗯”等。
(六)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
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叭叭、砰、呜、咪呜等。
词性辨析:1)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 ,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一般动词不能在前面加“很”(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一概不一概?(错)一致不一致?(对)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5)介词和动词的区别: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如: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拿我开玩笑。
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词性的变化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
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
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
)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
(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
)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
①这件事你得去。
(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
)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
(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
)③这件事你做得对。
(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
)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
①桌上有一本书。
(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
)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
(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
)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
①星期天,我在家。
(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
)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
(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
)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
(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
)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
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
)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
下面几题请仔细辨识:①老师叫你。
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④明天我要到上海。
⑤请把座位让给她。
⑥妈妈让我学做饭。
⑦上学时要锁好门。
⑧我买了一把锁。
(附参考答案: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肃立 B.也许立刻 C.聪明智慧 D.欣然果然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
..。
2.队员们精疲力尽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
....。
4.输得精光5.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6.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7.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了。
..。
8.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9.这个胜利..。
..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10.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11.你明白..、认真的工作作风。
..其中的道理吗? 12.我们应该有严肃13.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四、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
..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停止了跳动。
D.突然五、请写出下列虚词的词性。
越发除了始终依照沿着索性扑通哦屡次何必自从砰啊却六、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愿意孤寂诧异壮举贪婪冬夜架支持怎样热爱正是自己上去船只短语一、常见类型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主要有五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形)补短语、主谓短语。